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马云
路驰分享现场
本文整理自基本粒子投资合伙人路驰在数据巡展·杭州站上的题为《新零售时代下的投资机会》的发言。
一、零售业发展的历史
零售是非常古老的业态,最早是以社群起步的,比如大家可能都在一个村子里,有人卖红薯,有人卖玉米,这是最原始的状态,阿里电商最初也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最直接获得用户反馈,通过反馈及时做出销售策略的调整,这也是电商和线下零售最大的区别:电商是数字化的,所以反馈和调整的速度非常快,相应地,线下则比较慢,所以,线下零售走了30年。
随着铁路等交通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开始有商品向外流通,当然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了,有些小作坊/小商铺没有办法实现大量供应,使得货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逐渐地演化出强调标准化和一致性的品牌概念,从而使得它得到快速增长。到1889年的美国,随着铁路的四通八达,新形势出现了,用现在的数据来说,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之间的需求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铁路的起点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过剩产能内部无法消化,但二三线城市供需不平衡,即大量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线城市的商品/服务通过铁路送达二三线城市,这便是邮购业态的产生,商品目录通过发传单的方式送达二三线城市家庭,通过电话/邮局沟通订货送达。这一业态非常发达,这家公司从110万美元做到2.5亿美元。
1920年品牌商越来越多,因为企业开始重视一致性和标准化,中间商数量也随之大爆发,为了触达更多客户,不得不使用分销体系,因此很多小规模的连锁店应运而生,当时比较大一家是经营茶叶业务的A&P,一旦规模做大,便可向上游议价/压价,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1930年,汽车制造业和家电行业爆发,整个消费习惯随之改变出现了大型超市,主要建在大型城市的郊区,因为地租便宜、空间大,超强的采集能力可销售更多商品。当时很多家庭都拥有了汽车,所以地区偏远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随着超市的兴起,邮购慢慢被淘汰。
1970年,随着电视的普及,给品牌官网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宣传渠道,此时出现很多全国性品牌,中产阶级比例上升到全国50%,信用卡的发明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提前消费欲望,同时为了满足家电、珠宝等购买需求的消费升级趋势,离市区较近的大型购物中心日渐兴起。
最后,199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亚马逊出现了。
二、“旧”零售
每个新业态的出现都需要前提,如果前提不被满足,那么这个业态就不会出现。比如:滴滴打车,如果移动互联网尚不成熟,移动支付尚未实现,那么“打车平台”也不会出现,一切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多发端于某些时代背景和趋势。
让我们从线上、线下、渠道、品牌等方面,回顾下“旧”零售的历程。
1、线上
淘宝是一个平台,但业务重心在渠道;而网易严选主要售卖通过购买知名品牌的代工厂生产的商品,倡导性价比,对硬件要求非常高,所以竞争力就在于以非常廉价的价格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2、线下
Costco、Aldi、Walmart、7-11以渠道为主;Muji、名创优品、Uniqlo、Zara以品牌为主。
3、壁垒
关于这些品牌的壁垒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方面,我们可以这么来看,比如京东商城强调快和好,因为是正品,网易严选也主打省的概念,性价比高;而Costco则依靠会员费,商品大多不作为赢利点;ZARA强调快,所以线下店铺发展比较快。
其实,所有商业模式的壁垒总结出来大多不会超过5、6个。第一、专利,比如医药领域;第二、牌照,比如:银行金融领域;第三、规模效应;第四、线上线下渠道,线上是网络商品,比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供给越大,需求量越多,所以是正反馈的效应;第五、品牌,品牌更多的是消费者对它的认知,比如定位等无形资产。
三、新零售的趋势
零售业电商占比增长放缓。也许正是因为马云敏锐的察觉了电商占比下降的趋势,所以,他提出各种新概念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人均GDP以及人力成本绝对值增长迅速,增长速度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人力成本的上升,这是一个大前提,也是无人超市得以实现的前提,都是为了节省成本。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因为线下线上最大的问题是线下很多模拟化的数据无法数字化,所以我们都希望通过物联网的技术实现数字化。对比线上,我们可以查看用户从注册到浏览主页查看商品详情页,最后进入购物车下单完成支付;线下其实也是一样的,消费者在商店中驻足试穿然后等待付款。通过线上数据的优化来辅助决策,这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其他基础设施的成熟:移动支付、个人信用、个人信息识别与匹配等。比如:用户通过支付宝的征信体系即可享受免费使用小黄车的福利。
(新)零售可拆分出几个关键业务环节:品牌、仓储物流、渠道终端。
1、品牌
品牌是组织供应链的过程:量VS质、低频VS高频,比如:最近大火的品牌名创优品是相对高频的,所以主打低价概念;相应地,另外一种思路是迎合消费升级的确实,那么此时主打品质理念,比如:华为手机是低频+低成本,而喜茶则是消费升级的产物,营造了一种“有品质”的气氛。品牌的空间依然很大,但需要长期积累,因为品牌需要为消费者植入一种信念。消费升级,竞争对手大多是国外高级品牌。
2、仓储物流
京东始终关注仓储物流,Kiva、立镖机器人等无人化技术倡导的就是效率的提升,因为人工成本上涨已成事实。
3、渠道终端
有线上和线下。线下包括:无人便利店、基于数据优化的盒马生鲜,此外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很多商业体系对活动和策展方面有需求,因为需要集采数据,更需要商业化、产品化的思维。线上的微商其实也是to B的,包括支付,有赞这种支付体系。
4、投资前提:解构和重组
投资的前提是解构和重构,通过数据作为辅助决策系统。一方面是产品化,即标准化,当产品尽可能的标准化之后才能快速扩张,而扩张的前提就是产品化。另一方面是数据结构化,商业的本质就是解构功能,然后将功能重构起来,效率是否提升主要衡量的指标是成本是否下降。
至于自营电商,个人认为,相比中国企业,国外的机会很大一些。对亚马逊来说,最大的收入不是电商,一方面因为亚马逊的体量巨大,另一方面,仓储物流效率极高。生鲜仓储物流很难盈利,主要问题是量不够大,因此,为节省第三方物流,亚马逊的仓储物流业务主要交由第三方代发,类似阿里的菜鸟。所以,国外电商的机会更大。 总之,站在投资的视角帮助我们把握更多机遇,对于传统行业的转型,电商新零售仿佛看见了一片蓝海。
四、除了数据还是数据
关于新零售的概念很多,比如“全渠道”、“智慧门店”、“数字化商业”等,归根结底,新零售的核心是基于数字化的联接,实现体验上的消费升级、效率上的资源共享、生态上的链路闭环。
除了数据还是数据,数据是开展所有运营⼯工作的基础,也是串联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纽带。因为数字化运营体系下运营工作需要有衡量、效果需要能量化、目标需要有指标、流程需要有标准,这些都依赖数据。运营需要学会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在互联网公司运营工作就存在着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等不同岗位和职能。新零售运营涉及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的工作,其运营内容简单概括为“两个基础、三个进阶”。两个基础是指商品和用户,无商品、无用户,不零售;三个进阶是针对“新零售”新形态特征的补充,具体是指针对场景、品牌、新媒体的运营。
新零售经营形态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一切模式都需要被商业应用运营验证后才能定型。新零售环境下的运营首先需要具备洞察人性、跨界思维、关注数据素养的运营人员。运营的主要内容涉及对商品、用户、场景、品牌、新媒体的运营;在实际运作中,运营岗位的内容构成远远要比上述复杂的多,唯有审时度势、贴近用户、灵活变通方为上策。
Growth Hacker: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