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度外卖升级为饿了么星选后,饿了么对下一步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36氪获悉,品牌升级3个月后,饿了么星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覆盖城市翻了3倍,目前已进入38城,商户总数翻了3倍。其中,无锡地区总交易额增幅明显,1月份环比11月增长300%;2019年1月与2018年10月相比,杭州和南京日均单量增长超过60%。
除了这些阶段性成果,饿了么副总裁、星选负责人王景峰还与36氪等多家媒体,聊了聊外卖费率、品牌目标、品牌升级等话题。
费率不会高于美团
外卖费率正成为商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美团上调费率抽成的同时,饿了么却不断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阿里不会增加外卖费率。
王景峰告诉36氪,饿了么费率永远不会高于美团。费率不仅不上涨,甚至还要有实质性的下降,大举涨费率会使得餐饮企业难以生存,最后带来整个行业的挫伤。压榨商家并不是一种让市场健康成长的手段。
“为了交财报,给股东交代,就过早收割一个正在培育阶段的市场,是对这个市场极大的不利。”王景峰表示。
为此,饿了么提出了“暖冬计划”,即未来一年帮助100万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实现数字化升级,为100万商家新上线连接互联网,并推动100万新就业。正如饿了么与星巴克的合作,基本完成了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客服系统、会员活动的对接,这套系统未来还可以销售出去,用在其他商家身上。
王景峰说,“过去通过补贴就能快速增长的办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市场发展。”
让“餐饮500强”=“外卖500强”
当线下餐饮告别流量红利,数字化升级红利时代也随之而来。
目前,线上外卖500强与线下餐饮500强重合度非常低,优质大牌的餐饮企业并不一定能做好外卖。对于这些餐饮商家而言,流量红利对他们没有价值,但数字化升级却是他们迫在眉睫的事。
“拼流量并不是我们不会,只是觉得拼流量没有意义。我只把流量推给麦当劳、肯德基,到最后他们也不会跟我们玩儿。”王景峰告诉记者。
新的一年,饿了么星选想让“线下餐饮500强”变成“线上餐饮500强”,这背后也是饿了么乃至整个阿里体系的数字化考量。
王景峰表示,这部分商家做好外卖业务后,会让供需两端数字化和体验升级,甚至可能推动整个餐饮企业的产业化升级,
至于餐饮同质化问题,王景峰认为,饿了么作为平台企业,目标是打造市场经济平台。线下存在许多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商家,同理可得,线上也能有这些商家的生存空间。
“之前,马云给阿里的定位是服务中小企业,让更多小而美的企业生长出来,其实饿了么做餐饮的心态和做电商的心态是一样的。”王景峰这样总结。
品牌升级后的更多思考
2018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而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整合百度外卖,将其升级为饿了么星选。
“对于饿了么而言,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就是融合。”王景峰对此感触颇深。
曾经的百度外卖是一个独立平台,而饿了么星选的定位并非独立平台,饿了么希望,星选业务也能融入到本地生活的生态体系中去。
目前,饿了么星选在手机淘宝、支付宝及口碑都设置了入口,未来还将渗透到整个集团,一同推动餐饮产业升级。
在王景峰看来,饿了么选择这件事之后,其他友商也做了跟进,尽管这是一个大趋势,但未必整个市场的里的玩家都能做得好,因为这是阿里的基础。
但饿了么星选推出后,很多人无法理解星选独立App存在的意义。
王景峰的解释是,星选与饿了么的关系就像天猫与淘宝,用户可以在天猫App里成交,也可以在淘宝下单,这是一个C端的逻辑,能够推动消费者进行选择。当下很多用户还是愿意在星选App里下单,因为设置更简单,比如商品排序就完全以品质为基准,而不是单量。
本地生活市场的新模式,与经典互联网模式有较大差异。经典互联网模式里,不太可能存在多平台共赢的情况,到最后可能呈现一两家平台独大、吃掉整个市场的局面;但本地生活是一个弱网效应市场,比如饿了么星选在上地做得好,并不一定能在中关村做好。
“对星选APP来说,它更像一个细分市场,饿了么不是很想做细分市场,但它有独立的生存空间。”王景峰这样说道。
未来,除了餐饮领域,饿了么星选App还打算涉猎非餐领域。比如做用户端的精细化运营,C端的消费行为数据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平台会在C端和B端之间做一个链路,进行精准化匹配。
文:曹倩 / 36氪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