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设计师认为,设计是无法彻底被量化的。这很容易理解,设计本身包含了主观、情感、创意等人性化的东西,它们看起来和冷冰冰的数据难以直接联系起来。更有人认为用数据量化设计是对设计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因为设计这么深奥的事物天然就该被用情怀去感悟而非用理性粗暴的数字来衡量。
在以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时代,这样认为无可厚非;但在现在这个追求高效的增长新时代,问题就来了。据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量化,就没有增长!
因为无法被彻底量化,导致我们很难具体评估设计的好坏、很难证明设计对公司的影响及价值、自身也很难取得实质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与眼花缭乱的方法论逐渐成为了证明自身能力的砝码,限制住了很多有潜力有灵气的设计师。
其实设计真的不能被量化吗?不是不能,而是难!仅仅一个简单的界面,都涉及到数不清的因素(文案、排版、颜色、样式……,每一个因素都会对最终的数据表现产生影响),更别提一个完整的流程或是一套改版方案。就好像大象难以被称量体重,不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是现成的体重秤负荷不了这样大的体量,但我们又没有必要为了称量大象而做一个专门的体重秤。既然体重秤不能变大,我们就只有把大象“变小”。曹冲就是因为把大象“分解”成一堆等重量的石块,聪明的解决了称量大象体重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也就是说,设计增长的核心在于量化,量化的核心在于分解。而“分解”是精益闭环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过很多讨论闭环的流程,但是从没见过关于设计分解的系统描述,这也导致设计无法彻底被量化一直都是行业内一个无解的迷题。
具体怎么分解呢?如果把设计对象比喻成一个盒子,那么我们优化流程时可以根据场景把完整的流程拆分成若干段(横向分解);优化信息结构时可以拆分成若干个模块(纵向分解);优化单一页面时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变量(平面分解)。拆分的颗粒度取决于产品所处的成长阶段以及设计方案的体量。
拆分后你就会发现,整体的数据也许不好(毕竟谁也无法保证每次设计优化后数据都能提升,也无法保证数据可以持续不断地提升),但是某一部分的数据也许还不错,而另一部分数据不好,导致整体没什么变化。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数据不好的那部分进一步改进提升。这就好像曹冲称象,如果你一下子解决不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我们就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逐个击破。这样就可以保证持续性的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曾经优化过一个很重要的营销落地页面,用了专业的推导方式改了很多套方案数据结果都不理想,于是设计师更加坚信设计无法被量化,毕竟新改的页面怎么看都比以前好太多了。
后来我们尝试使用精益闭环方法:
首先把页面分解成不同区域,逐个优化,其它部分保持不变,通过AB测试看效果,转化率立刻提升了30%;紧接着我们又把页面进行更细的拆分,逐个优化变量(文字、颜色、图标等),转化率提升8%。经过40天的连续实验,我们累计提升该页面转化70%以上,为公司节约了可观的营销成本。而谁能想到在此之前,我们花了几个月,出了十多版方案,数据都没有一点点提升!
同样的一群人,应用不同的方法,数据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这就是好方法的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数据可以持续提升(传统的方式也许可以提升,但很难做到长期持续提升),且由于每次都在做变量测试,所以优秀的结果是可以复用的,比如垂直的布局方式更好,蓝色比红色好,大字比小字好……这样大幅提升了效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一个看似完整的页面分解成无数变量,彻底量化了它!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就是控制变量的方式吗,看起来并不新鲜。其实分解的玩法还有很多种,这里只举了最简单易懂的一种方式。限于文章篇幅,无法系统地一一道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即将于7月出版的《破茧成蝶2》,里面有最全面最详细的讲解!也欢迎继续留意后面的文章,下一篇会为大家分享如何找到正确的核心指标指导设计,敬请关注!
文:刘津@津乐道(jeanspeaking)
相关文章推荐:
《都没做好产品冷启动,谈什么增长逻辑都无法实际执行》
《增长黑客教你增加APP产品的用户粘性》
《每个上瘾的产品背后,都是环环相扣的套路和设计》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1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