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2024,提质增效与巩固主业

3月23日,滴滴发布2023年Q4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滴滴Q4总营收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10.82亿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7.04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12.7亿元,同比收窄8.5%。

2023年全年,滴滴实现总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22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营收1750亿元,同比增长39%,国际业务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33.8%。

营收增长的背后是单量的增长,Q4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总单量为29.32亿单,同比增长71.5%,日均单量达到3190万单,创造单季新高,实现总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60.9%。国际业务总单量7.83亿单,同比增长43.9%,日均单量达到850万单,单量规模已经为中国业务的四分之一,实现总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33.3%。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进入2024 年,我们将继续专注主业,推进国内国际业务健康发展,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正如程维所言,从财报上看出行业务作为滴滴的核心业务,从去年四季度起占滴滴总营收的比重越发加大,四季度出行业务占总营收的95.3%,而三季度是90.7%。

聚焦主业是去年滴滴在面对激烈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下,对经营决策的转变。单量的增长不仅改善了营收状况,还推动了整体交易额的上涨,财报显示在报告期内滴滴核心平台GTV达到931.7亿元,同比增长65.8%,其中中国出行GTV 717亿元,同比增长72.7%,国际业务GTV214.8亿元,同比增长46.4%。

伴随网约车市场在去年的整体复苏和对自身业务线的调整,滴滴在经营上的提质增效成果是逐渐明朗化。

精细化运营

当“消失”18个月的滴滴重回市场,在面对友商通过价格战争抢市场,从而引发的更残酷竞争时,想要实现用户、市场份额和单量的逐渐回升,势必要投入比其它平台更多的资金成本。

不同于身后追逐者,滴滴在不断尝试突破价格零和博弈,精细化运营,寻找新的破局方案。

一直以来,滴滴针对司机的“口碑值”,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高峰时段和加分。

滴滴的2024,提质增效与巩固主业

“口碑值”在价格导向外,建立了服务导向,包括对司机出行分、服务分、安全分、合规分综合评定的考量,口碑值越高能接到的“好单”更多,从而赚得更高的收益。口碑值也和司机是否在高峰时段提供服务相关,司机在高峰期出车会有相应的口碑值加分。目前滴滴的派单规则是距离最近原则,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再看口碑值高低,改善了司乘两端的派单体验。

滴滴通过口碑值体系,建立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让高峰期出车更多、整体服务更好的司机收入有更多保障,以此来保障出行高峰期的叫车成功率和整体的出行体验。

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网约车驾驶员148.2万名。在网约车平台增多,聚合平台单量增加,网约车司机成倍增长的情况下,滴滴通过“口碑值”筛选黏性更大的司机,在让老司机们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时,还能获取更高效的单量转化,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去年中旬,滴滴还推出了“橙意保障计划”,从收入、权益和发展三方面来更好保障司机权益,其中提到:滴滴积极落实主管部门关于降低过高抽成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司机奖励和补贴,完善分配机制,确保司机师傅们获得合理稳定的收入,优劳优得。2023年以来,每个月服务时长超过30小时的所有司机月均抽成为13%,其中,5成以上的司机月均抽成低于15%,9成以上低于20%。

13%的抽成比例远低于交通运输部规定的18%-30%,通过鼓励司机“多劳多得”以此稳定司机队伍,健全服务和运营体系,无论是对用户的用车体验,还是与司机之间的平衡关系,这都是滴滴与其它平台相比,展现出的诚意与前瞻性的决策力。

不过对于准备加入网约车阵营的司机来说,从新手到老司机是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当作为新人评分还不够高、运营时间还不够久时,平台如何权衡好司机的接单量和收益?这方面,滴滴给新人一个月的口碑值保护期,在新手保护期内,平台也会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规则宣教,帮助新手司机快速了解平台各项规则。

轻装上阵

滴滴在财报中提到,2023年全年投资收益为36亿元,与分拆智能汽车业务有关。

作为滴滴去年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里完成的一次重要合作,小鹏对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的收购对滴滴缓解经营成本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8月末,小鹏汽车和滴滴共同宣布,小鹏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此次收购的最高总对价约为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18亿元)。

在聚焦出行主业的战略决策转变之下,滴滴将沉重的重资产负担出售,不用再继续扩大短期内无法实现可观营收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出行业务提效。

当下国内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厂之间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角逐都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

滴滴的2024,提质增效与巩固主业

目前市场中也仅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两家厂商实现盈利,其余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车企皆亏损严重。对于本身起步较晚,且没有智能汽车基因的滴滴而言,即便具备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团队开发能力,但在前期投入过大且在长周期过后仍不一定有变现能力的现实因素下,将项目出售转而以供应商的身份继续留在这条赛道上,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根据小鹏官方消息,与滴滴合作MONA这款车型,即将在下个月上市,售价在10-15万区间。根据小鹏方面的描述,MONA的首款车型将先投入C端大众市场,之后再面向B端。

这款车面向B端显然是为滴滴网约车业务的考量。

一方面可以通过租赁方式,与司机群体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巩固平台供给力。另一方面司机通过收益摊薄租赁费用,在调动司机积极性的同时,平台还可以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作为国内在智能驾驶领域头部车企之一,小鹏在智能驾驶相关软硬件投入和研发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通过网约车作为抓手去布局小鹏的智驾,可以逐渐通过MONA形成商业闭环。

在出售智能汽车业务后,滴滴身上的担子显然轻了许多。

对于聚焦出行主业的滴滴,之后在面对平台竞争、用户体验和市场增量等方面,也许还有更多考验在等待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115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6 12:34
下一篇 2024-03-26 13:1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