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俊宏
编|王一粟
2024年底,撒贝宁在央视的一场直播中,终于“按捺不住”问了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与华为合作之后,晚上是不是乐得睡不着觉?”
“睡觉的时候还是该睡觉……不过高兴是真高兴。”张兴海接过话筒,随后老实巴交地答道。
因为更开心的事还在后面。
3月31日,赛力斯交出了一份堪称成立39年来的最强财报。年报显示,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营收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营收突破千亿大关。盈利能力层面,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归母净利润为59.46亿元。
量价齐升,是赛力斯一年成绩最贴切的总结。
赛力斯的销量基本由问界品牌贡献。其中,问界M7销量最高,为19.33万辆。平均售价最贵(50万级)、主打商务属性的问界M9则斩获15.61万辆的成绩,几乎占据了中国豪华新能源汽车(40万以上价格段)一半的销量(共计37.1)。
根据这份成绩单,赛力斯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标志着,市场已经达成赛力斯有望成为类似上汽、吉利、长城等中国造车巨头的共识。
趁热打铁,赛力斯也宣布启动港股上市计划,准备募集资金用于下一步的技术研发、海外扩张及产能升级。这代表着赛力斯正通过国际化资本运作,试图取得全球价值共识和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但面对2025年的新一轮市场竞争,赛力斯也丝毫不能懈怠。
其中,2025款问界M9刚上市21天便拿下36000台大定。今年3月,赛力斯又启动了问界M8的预售,目前也收获了15万台小订。还没上市,问界M8就已经成了爆款。

回顾与华为合作的6年(2019年1月算起),张兴海感慨赛力斯成长得太快。在去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或许是为了缓解紧张,张兴海用略带唏嘘的口吻谈到——
“我本人是在汽车行业里干了20年……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层级的活动”。
但又有谁能想到,在1986年揣着8000块钱办了弹簧厂的张兴海,在2007年创办重庆小康工业集团,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成为主机厂。又在2021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合作,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顶流的智能汽车玩家?
“2024年算是取得了突围战的阶段性胜利,但这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前方荆棘满路,道路坎坷,全是难打的硬仗。”
正如张兴海在2025年内部信中的勉励。对于赛力斯而言,盈利只是公司发展的一小步。展望未来,赛力斯仍在一路狂奔。
不进则退的压力下,赛力斯继续扩张
今年的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拿出爆款新品、不进则退的压力,笼罩在每一个玩家上空。在2024年凭借问界品牌实现高端化的赛力斯也不例外。
2025开年,赛力斯正在面临销量压力。根据公司产销报告披露,整个一季度,赛力斯共销售4.5万辆车,同比下滑46%。销售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市场同行更新换代的影响。
2025年是汽车全面拥抱智能化的一年。一开年,不少车企纷纷宣布旗下车型将全面进行智能化改款。传统车企这边,是比亚迪、吉利等玩家的智驾平权,旗下几乎全部车型都升级了一遍。强调智能化的造车新势力这边,理想和小鹏纷纷加大了对基座大模型的研发,试图用“一力破万法”的方式,升级旗下所有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为了应对新一轮市场竞争,赛力斯选择了加快产品迭代升级的步伐。
大致方向上,问界系列的2025款都进一步增强了汽车基本参数(续航、内饰配置等)、升级了智能化能力等等,小幅度改进了外观。以问界M9的2025款为例,新款车型最重要的变动是搭载了HUAWEI ADS 3.3智能驾驶系统,新增了3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3 分布式 4D 毫米波雷达矩阵等感知硬件,整体智驾和主被动安全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除了改款之外,赛力斯还根据需求推出了家庭智慧旗舰 SUV——问界M8。
基本理念上,问界M8是一款基于问界M9豪华科技标签,但更强调家用的产品。在这款产品上,赛力斯熟练地将华为的技术与汽车工业制造进行排列组合。
大空间、零重力座椅、高阶智驾、华为底盘、智慧车灯等元素“塞得满满当当”。这种组合,不仅代表赛力斯已经完全“吃透”了与华为合作的技术。而且,赛力斯结合自身的工业能力,还能给出35.98万元起,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随着问界M8的推出,赛力斯正式形成了高端SUV较为完整的产品序列,补齐了高端家庭场景用户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问界M8发布会现场,多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结合参数和价格给了光锥智能如此判断,“有希望复制问界新M7的爆款能力”。
参考2023年问界新M7在9月发布,于十一假期引起现象级“看车潮”的经验。或许问界M8有望在五一假期再度上演盛况。
产品在手,张兴海也定下了赛力斯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并在开年内部信中提到,“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一切资源优先向该目标集中,一切激励向该目标倾斜”。
从2024的年销40万到年销百万,赛力斯能成功实现吗?
年销百万,赛力斯能实现吗?
赛力斯确实需要100万的销量才能充分利用在手产能。
根据年报披露,赛力斯将在手工厂分为赛力斯智慧工厂和其他工厂两类。其中,其他工厂对应赛力斯传统燃油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产能。赛力斯智慧工厂主要生产问界车型,共计设计产能30万。今年4月,赛力斯又拿下了此前租赁产能的,用于生产问界M9的龙盛新能源产业园。加上龙盛新能源的70万规划产能,合计赛力斯短期内将拥有100万智能汽车产能。
按照2024年合计42.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算,意味着赛力斯在2025-2027年的销量年化增长超过30%。但赛力斯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
过去几年中,赛力斯通过问界品牌打造了一整个高端智能SUV的产品序列。其中,问界M9定位“全景智慧旗舰 SUV”、问界M8 定位“家庭智慧旗舰 SUV”、问界新M7定位“家庭智慧豪华 SUV”、问界M5定位“高颜都市性能 SUV”的产品标签。

通过与华为和合作,双方合作打造的问界品牌成功在中国汽车市场形成卡位优势。例如在问界M9上,赛力斯一举颠覆了50万及以上价格段(豪华车)由传统燃油车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销售格局,让中国自主品牌成功被豪华汽车消费者认可。
作为佐证,问界M9在2023年12月上市,2024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5万台。根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40万及以上的乘用车零售中,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比值约为3:1(76.6万:37.1万),2024年这一差距缩小至1.3:1(49.6万:37.1万)。
在此背景下,赛力斯在2024年也创造了亮眼的经营业绩。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451.76 亿元,同比增长 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 59.46 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 26.21%。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63.98亿一跃成长到225.15亿。从而带动其销售净利率从去年的-11.60%,增长至2024年的3.27%。
面向市场新一轮的竞争,尤其是当前整个智能汽车行业高端化和性价比的竞争趋势下,还处在高端化转型中的赛力斯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整体来看,赛力斯还处于“刚开始滚雪球”的阶段。
资金层面,截至2024年年底,赛力斯的现金储备为(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3.34亿元。对比造车新势力,赛力斯低于蔚来(193.3亿元)、理想汽车(659亿元)、小鹏汽车(185.9亿元)。
为了持续应对智能汽车的市场竞争,研发是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技术层面,目前赛力斯的技术开支可以分为两部分看。
其一是,赛力斯向华为引望(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采购部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费用。华为引望可以简单理解为,其主要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核心业务运营主体。根据赛力斯披露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模拟审计报告显示,按照赛力斯汽车产量计,赛力斯平均单车要支付3.56万的成本,用于采购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服务等服务。

2024年8月赛力斯宣布斥资115亿元入股华为引望并占10%股权,结合华为智能汽车(鸿蒙智行产品线及乾崑品牌)日益壮大的趋势看。赛力斯长期内投资收益覆盖这部分成本的问题不大。
另一部分技术投入,主要是赛力斯的持续研发费用。参考2024年报,赛力斯共计研发费用为55.86亿,其中与华为的合作研发支出(主要是委外研发和设计费这一项)为21亿。考虑到赛力斯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 年赛力斯累计研发投入达到 70.53 亿元,同比增长 58.9%,目前研发团队已经增长至6201人,同比增长 25.15%。考虑到赛力斯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未来研发费用也将持续增长。
“反正创新就是要在被别人看不起、看不懂当中成长。”
诚如张兴海在2022年的一场采访中所言。对于投入,赛力斯其实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节奏。或许2024年的盈利,并不算是赛力斯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张兴海从一开始看到的是,高端化和国际化。
“站在未来做今天的事儿,我认为电动车一定要高起点,不能起点太低了,起点太低,就会永远走到国际品牌的后面去。”或许,这是小康汽车时代留给张兴海血和泪的教训。
赛力斯在寻找Plan B
从市值角度看,投资者们比较认可赛力斯的发展预期。
以赛力斯2024年新能源车销售规模为42.69万、净利润为59.46亿元,以及未来30%(参照未来三年销量增长)的增速计算。赛力斯的估值与目前超过2000亿的市值基本相符。按照现有状态经营,市场相信赛力斯有能力在三年内实现百万销量目标。
从资金周转角度看,赛力斯也展现出一定的供应链“统治力”。
年报显示,当前赛力斯资产和负债分别为943.64亿和824.58亿,对应资产负债率为87%。货币资金为459.55亿,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为684.51亿。这表明赛力斯的现金主要来自于挤占供应商的账期。对于制造业而言,是占供应链绝对主导位置和强势的表现。不过,赛力斯难以直接动用这部分现金做非主营业务周转。因为继续对供应商进行不必要的施压,可能会对影响供应链的质量。
这就意味着,赛力斯要想短期内加大生产和研发投入,需要募集更多的钱。
与此同时,近日赛力斯还宣布了其港股二次上市的计划,并准备增资合计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募集资金用途,主要是为了达成两个目标:一是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海外市场拓展;二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提供资金支持。
分析认为,赛力斯港股上市的重点在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如果港股上市成功,赛力斯将获得美元资金的市值定价。在全球车企巨头纷纷寻求汽车智能化合作的大背景下,凭借与华为合作研发的技术和问界系列的标杆效应,赛力斯也有望实现对外技术输出。对下一步赛力斯的整车出海和技术出海都大有裨益。
此外,稍微宽裕的资金也能让赛力斯有更多产品层面的尝试。不止依赖问界品牌和华为渠道,赛力斯也在积极拓宽渠道和产品线。持续补齐短板,赛力斯自己也要“做大做强”。
在产品侧,赛力斯已经推出了主打10万价格段的蓝电品牌。该产品的竞争策略可能类似于比亚迪宋系列,目前最新的蓝电E5Plus主打大空间和节省出行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蓝电品牌车型是结合了比亚迪DM-i的混动系统,与的问界品牌增程/纯电的动力系统区别较大。以新能源汽车的角度看,赛力斯算是集齐了所有的动力模式。未来有望在高端车型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

在渠道侧,赛力斯也在尝试新的合作模式。
在赛力斯此前与华为的合作中,不少问界品牌的产品展示和销售是在华为门店完成的。这种分工模式是将销售流程拆分成订单阶段和交付阶段。好处是华为和赛力斯都能发挥各自擅长优势,华为利用其门店(商圈)拿到订单,赛力斯专心负责交付质量。但缺点是一旦鸿蒙智行推出新品,整个华为门店就挤得水泄不通。

图片:华为线下店看车人潮 光锥智能拍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2024年以来,赛力斯不断积极与豪华汽车品牌经销商接触,并提供了较为灵活的合作方案。
例如,一些有意向转型的经销商不必重新开店,可以使用现有店面资源进行调整,从而增加经营效率。如果经销商是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定的百强经销商,更是能优先拿到授权,进一步加速门店落地的数量与质量。
在一整年的快速扩张中,赛力斯门店基本算是全国铺满。截至2024年底,赛力斯拥有体验中心超过670家,用户中心超过310家,服务范围超210个城市。
“我接触过很多行业的企业家,张总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和决断力,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智选车和谁合作,很多国企央企还有其他一些企业还没看懂这种模式,而且那个时候华为也没有做整车的经验,但张总作为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果断选择和华为做深度合作,全力以赴、不扯任何事情。”回想起与赛力斯的合作,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曾如此感叹。
眼下,张兴海的决断又在快速推动赛力斯,从当初那个“借力者”蜕变为中国智能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毫无疑问,赛力斯的成就是中国传统汽车行业,转型智能汽车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13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