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User Persona)的概念最早由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提出,是建立在一系列属性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一般是产品设计、运营人员从用户群体中抽象出来的典型用户,本质是一个用以描述用户需求的工具。
何止产品、对于我们社群运营者也一样。你如果想达成某个运营目标,无论是拉新、促活还是转化,用户画像都一定要做。知己知彼,才能保证运营效果。
具体说下,为什么我们要做社群用户画像?
-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社群现有的用户群体;
- 可以为我们的拉新指明方向,我们需要拉什么样的人进入到我们的社群?
- 帮我们更好的了解社群成员的需求,提供他们更加感兴趣的内容,策划更能激发他参与兴趣的活动;
- 是我们做精细化运营的基础。(比如,什么时间推送给他们什么内容触达率、互动率更好)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某人“2天裂变500人,1分钟销售破10万”女装。然后他们做的用户画像是这样的:
例:
属性 属性值
年龄 25—30
性别 女
职业 全职妈妈
地域分布 广东省江门市
兴趣爱好 听课、八卦、育儿
收入情况 2—3k
上网活跃时间 全天(喂奶时间除外)
为什么他们最后能取得那么好的效果转化,我想跟他们的准确的用户定位、清晰的用户画像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第一批种子用户的选择,用户画像清晰、选择准确至关重要。这是确保运营目标达到预期的基础,当然还有一套更细致的转化流程设计。
用户画像通常包含哪些元素?
人口属性:包含年龄,性别,身高,地域,学历,收入和教育;
社会属性:包括社会职务,婚姻状况,住房车辆,社交关系等等;
行为习惯:包括运动,休闲旅游,酒店住宿,饮食起居等偏好;
兴趣偏好:包括购物,游戏,体育,文化等;
心理属性:生活方式,个性,需求动机,价值观,人生态度等。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用户画像数据范围,大家可以参考下。
如何获取类似上面的我们想要的信息?
一、确定用户
根据你的运营目标,越精准越好,可以适当提高门槛(核心用户群还是普通用户群,或者其它的划分方式的社群);
二、确定手段
- 一对一的私聊;(这是很基础的,但是也是效果比较好的,不过对社群运营人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乐于与用户沟通,执行力强,有一定敏感度)
- 观察他们的朋友圈,并做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收集、梳理,比如15天,30天;
- 问卷调查。
如果你手上运营着多个社群,可以综合尝试上面三种方法,在多个群进行测试。在问卷环节,可以针对完成的人设置一些小奖励,对于完成的标准,也可以提前做一下说明、要求。
举个我最近操作过的社群问卷调研的例子,社群成员大多是我们平台的用户。
第一步、先通过朋友圈收集数据,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数据:他们经常分享的内容类别,发布朋友圈的时间规律;
第二步、利用问卷星做了一个问卷链接,内容包含打开平台微信群的频率、时间、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第三步、告知填写,群内公告+预先编辑好的文案群发。
根据调研内容,我们调整了内容发布的时间,并策划了一个活动,结合奥林匹克日做了一个运动打卡的活动,效果还不错。
如果大家也想尝试问卷这种形式,建议降低单次完成问卷的时间成本,题目不要太多,问题多采用封闭式的形式,增加选择题的数量。一次问卷可以围绕一个运营目标来做,然后增加问卷的次数,中间间隔一段时间。
三、数据分析
分析影响运营目标的关键数据,并找出社群成员的共同点,当然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哪些用户是我们的非目标用户。
上面例子中我们做的活动就是根据一部分人的共性需求做的一个策划。
最后说一点,垂直型社群构建用户画像相对更容易一些,泛人群的社群构建用户画像投入的时间精力要多一些,通常还要做多个社群、多个角度的用户画像,最后再进行梳理。
如果做了用户分层,比如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那就还要做不同的用户画像,然后再做更精细化的运营。
文:江湖一舟@运营三人行(yysrx66)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小红书推广: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2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