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专家田原:数字时代的B2B增长模型

大家好,我是田原,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的B2B增长模型】。

在今天的话题开启之前,我先快速地介绍一下自己,我目前已经累计有19年的增长经验,前十年主要是在世界五百强的西门子和丹纳赫,最近这九年是在两家本土创业公司担任合伙人和CMO,且从去年开始做创业公司的营销增长战略顾问,既有国际大公司的工作履历,也有国内创业的经验。

增长专家田原:数字时代的B2B增长模型

作为一个数字化营销“老人”,我依旧在不断学习着数字化营销的新知识,与时俱进。所以今天,我们先谈谈,在数字化时代下,B2B增长到底跟以往有了什么不同?再来了解,B2B增长的三大模型具体又是什么?

首先定一个基调,我们都知道,数字时代的数据是生产资料,但我们企业要的不仅是数据,而是基于数据更聪明的决策。

从去年开始,有很多公司来找我咨询,他们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田老师,我做数字化花了好几百万,为什么没有见到明确的增长效果?”沟通完之后,我发现大家有一个共有的问题是:把线上营销等同于数字化。那今天我们首先要提出的就是,线上营销不是数字化。

什么是数字时代?数字时代我们往往是不能直接看到一些行为的,比如:营销的互动行为、客户的消费行为以及营销的全流程在被数字化后都是不可见的。数字化意味着但凡能被数字化的东西,它就可以去优化、计算和衡量。所以虽然我们今天还没有实现到所有东西都是数字化,但未来一定会形成一个与现实世界“孪生”的数字世界。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先谈“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是因为在工作中来看,数字化的发生一定是跟精益管理如影相随的。数字化的本质是降本增效,降本增效一定是要跟精益管理并行,才能实现数字化带来业务运营方式的进化,以及组织的进化,最终才能形成叠加的效应来降本增效。

为什么我们不谈品牌了,要谈增长?曹虎老师在前不久的一个会议上分享的,说营销5.0时代的八个核心营销能力,因为5.0时代的主题是增长。5.0时代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赋能的时代,数字化又给我们所有企业同一个起跑线去公平的竞争,弯道超车的机会,你可以有机会去成为打破固有的竞争格局的人。但是你能不能驾驭得好?核心就是新增长能力。

所以刚开始我们提了一个问题,数字化营销是不是一个大工程?从它的需求来讲,从它的需要的系统、需要的精益管理流程,以及人才能力来讲,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毫无疑问,数字销营销甚至算得上是一场营销变革,它需要系统人才和能力,还需要新的营销方法,最后降本增效,实现新增长,同时形成品牌竞争力。但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把数字化营销当作一个大工程去做,不要一开始就当作终极目标去前进。

前两天好几个CEO跟我来聊私域,我听到一句话就是“不做数字化早晚死,做了数字化立刻死”。所以说,如果你开始就奔着终极目标去,那真的有可能应验了后面那句话。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把终极目标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在3~6个月能看到数字营销效果的目标。那我们从哪儿开始?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数字化营销,起点在哪儿好?其实我特别不建议大家看着别人做,我们就去学。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配你的企业和你的业务发展阶段。

在营销界,to C有一个百年难题是“有一半预算是浪费的,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在to B也有一个百年难题——“有一半的活动预算是浪费的,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我举个例子,一家每年做上千场的活动的上市公司,他们首先就从数字活动开始做数字化营销和优化。只做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所有的活动都数字化了。那他们看到结果是什么?有的单场活动的ROI就能达到两万,就是公司投了一块钱能带来两万的营收。这就帮助这家公司特别好地优化了无效的活动,整体效率得到提升,让整个营销的费用降低近20%。对一个公司来讲,只做了一个活动的数字化,可能每年就能节省上几千万的预算。

所以说其实大家就拿一个点来启动数字化,也能很快地看到数字化带来的这种降本增效的具体的结果。

还有我们服务的一个to B软件类的头部企业。它做的是把营销流程数字化,因为他们希望以更快的速度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结果是什么?它的客单价是10万块钱的人民币,目前做到了结单周期(一单平均的结单周期)为40~45天。那比它的友商平均六个月的结单周期要短很多。大家就会看到差距,同样挣10万块钱,两家公司效率差了四倍。换句话说,你挣10万的时候,营销效率高的友商已经挣了40万。这还只是在营销的流程做了数字化的精益管理提升。

另外还有方正证券,他们是直接启动直播开始做数字化。可能刚开始是去找一些直播的场景,最后再一步步推出一些栏目,然后知识付费,卖产品……形成闭环。所以你看它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增长曲线。

我们to B企业做数字化其实没有唯一的答案,或一定要从哪个点开始,最好的就是你能适配你的业务发展的阶段,去开创一个数字化的起点,并且3~6个月能看到结果。

另外,大家做数字化不能心急,我们要有长期主义,花时间去积累专业力。我也特别想分享两个比较接地气的故事。

一个就是大家前段时间,韩寒分享曾经邀请世界台球冠军潘晓婷打台球。出于礼让,韩寒先开球,然后潘晓婷开球。但结果是,韩寒一开球,潘晓婷就全部收了,接连几局都是这样。韩寒后来表示,那天他就只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开球。这也彰显了潘晓婷专业的力量。

比如,前段时间我才知道,华为给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前后累计支付了100亿去做精益化流程。因为我以前在美国的头部公司工作,我们的增长在美国非常著名,所以我非常熟悉华为的流程,它底层逻辑上还是用了美国一些先进的经济流程,但是华为做了大量的适配来适合它自己的业务和发展。

100亿的巨额支出数字背后其实就是为了两个字——专业。如果大家未来要构建数字化的专业能力,一定不是一个点上的。今天我们刚讲了营销的数字化,其实还有生产端的数字化、研发的数字化、企业运营的数字化等。如果一个企业全面被数字化赋能之后,它在未来可以跟他的“友商”拉开的差距会非常大。

所以我们可以把数字化分解成3~6月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去慢慢构建整个数字化的营销能力。

今天分享的是数字时代B2B的三大增长模型,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强调三大增长模型?

我可以分享一个故事:有家to B企业的客单价是几万,然后他就学华为的流程做铁三角。完了两年之后说也花了不少钱,花了不少精力。但是好像在增长上没有什么变化。然后他们去年就找到我,才了解到华为的客单价中,传统核心业务的基站的客单价,小的几百万、大的几千万,核心的都是几个亿、几十个亿,结单周期都是至少半年到几年,是个典型的大项目制。

几万块钱的产品,怎么能套用华为的模式?我说你最适合的是要提升你的结单效率,把你的结单周期从现在的4个月提升到8周。后来我帮助他们做了大量的优化,那么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业绩就突破了以往过去连续三年仅5%的增长,优化之后,当年就做了38%的增长。

所以不是所有大企业的东西咱们都适合拿来,我们一定要区别增长模型。B2B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们要回到增长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增长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就是甲方和乙方、厂商跟客户之间的价值交换。

所以大家想想,什么能影响我们增长?什么会影响我们的价值?价值交换其实就两点,你的价值大小和交换效率。那价值大小不就是反映在我们的价格和客单价上吗?交换效率就是我们的结单周期。

所以我们要看维度。你想想你做的业务,它的客单价和结单周期和其他的企业都一样吗?你跟你同赛道的竞品友商可能是类似的,但是跨了行业就不一样。比如,卖软件的跟我们医疗做大设备的一样吗?肯定是不一样的;跟华为卖基站业务一样吗?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增长交换的价值大小和效率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怎么能用同样的模式呢?根据我的研究,B2B企业有三种增长模式——黑客式、R2R式和导弹式,根据平均客单价、结单周期、销售模式、决策链等整个销售流程中线上、线下的资源分配来划分。

增长专家田原:数字时代的B2B增长模型

黑客式是典型的通过口碑形成快速增长的模型。一般来说,客单价低于1万,平均结单周期在72小时以内的,而且它的营销模式是to C 又to B的,决策人往往是单人为主……就是属于这个类型。比如,一个设计师他要用某一个SaaS产品,他可以直接付费,最后拿到公司报销。所以说它的决策链比较短,往往是使用者就可以决定它的采购。那一般这样的产品也没有进入到客户的核心业务流。

R2R式相对单价会高一些,大概在1到10万之间。结单周期一般是2~8周,决策链稍微复杂一点,往往有使用者、采购者、主管和领导参与决策。一般这种类型,我们建议销售流程是80%线上+20%线下完成。这种产品大部分情况也是没有进入到客户的核心业务流。

另外一个是导弹式,客单价比较高,结单周期也比较长,决策链非常复杂。很多时候在导弹式的这种模式下已经不是厂商能控制的,比如说你的客户在做决策时,审批流程可能就有2~3次,得领导们都在才能做推进。所以厂家的生产采购流程节奏很多时候是受到客户需求主导的。比如华为就是典型的导弹型,它核心的主流产品更多的是几十万到几百万客单价,拥有to B领域最为集中的产品形态。

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三个分开?因为去年我做了个调研,结果显示,某家客单价5000块钱的to B企业,它的结单周期居然高达三个月。这样的产品,其实大部分的销售流程应该通过数字化线上的形式完成,而且结单周期要相对比较低。

如果是一个这样的产品,要卖成像项目型的产品,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结单周期,试想这样的企业怎么样去持续发展和盈利?除非这个价格5000元的产品是一个策略性的产品,我根本就不想挣钱,后面有挣钱的产品。但是他们只有这一个主打的产品,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能看到,不同的产品,决定了你跟客户价值交换的方式不一样;你的业务模型不一样,那你的增长模型也是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少走弯路。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PLG这个词,PLG(Product Led Growth产品主导增长)本身是黑客式的一种,就是靠好用、免费的产品,凭借口碑获取超体量客户,它的增长曲线是一个典型的“j”型。

在我的这张案例图里大家可以看到,这几个曲线是各个企业增长年收入从0达到1亿美金营业额的过程。Black LINE这样的公司需要十四年才能达到年营收过一亿美金;COUPA大概是九年;类似中国有赞的shopify用了六年时间;而slack就是典型的PLG模式,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年营收过一亿美金,目前没人打破其记录。

PLG是产品驱动增长,产品刚开始免费让大家用,用完之后产生好的口碑,快速地生产传播,获得了巨量用户。不仅对产品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营销能力比较强。

那当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用PLG的,首先你的产品需要是比较轻量级,第二你不会介入客户的核心业务流。如果一个PLG的产品进入到客户的核心业务流,就算免费,客户也得好好地研究一下,买你的东西有没有风险,他不可能在24小时内完成口碑传播,进行采购。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PLG,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

我们再看看R2R式,当你的产品没有PLG那么轻量级,也不可能做到免费,客单价定价在几万时,能与其他企业竞争的就是你的效率,尤其是营销的效率。

几万块的客单价产品,不要平均接单周期是半年,也不要三个月,咱们能把它提升到八周或者十周。如果你每个转化率都提升10%,我帮大家算了一笔账。你的营收能增长33%,咱们to B今天能保持每年在20%以上的企业,也算是行业里面增长比较好的企业了。所以这背后需要我们做好整个市场销售团队的精益流程管理。

友商六个月才能完成的订单,你就要八周完成,你的组织效率才能强大起来。那组织效率靠什么?精益管理。所谓精益管理就是标准的流程加先进的方法论,要有高效的流程。我的人其实就是我的资源,跟你们打游戏一样,你的资源得放在对的路径上,还要对的时候放出去它才有效果。

那有没有标准流程?我们工作中有很多的浪费。我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里面提到大家都做过电话销售,给客户打电话到底是几次最合适?我们都觉得看心情、看时间,但数据化发现,小企业打7次效果最好,中型企业是2次,大型企业15次……除此之外,你打得再多,整个营销的营收反而会降低的。所以一切被数字化的东西,都可以被衡量和优化。

如果我们在每一个点上都优化的话,那我们的效率就会大幅的提升,就可以获得比你的友商更高效的营销能力,这就是你在数字化时代形成新的竞争力。所以说增长模型一定要回归到销售漏斗,我们要提升每个环节的营销效率,要构建内部的组织的精益化管理。如果你在管一个这样的业务,或者你正在做这样的业务,那你要知道你怎么pk。

增长专家田原:数字时代的B2B增长模型

最后讲讲导弹式。讲导弹式之前不得不提一下跨越鸿沟,大部分符合导弹式的公司都很符合跨越鸿沟的规律。企业会经历5个阶段和1个鸿沟,整个企业是要在不同的阶段去做不同的营销行为,配备不同的营销团队。导弹式倡导的是要做比较集中、饱和的攻击营销。

第一点,单点散开去打是没什么效果的。要么你就把一个区域打透,要么就把一个垂直市场打透。

第二点是“两环七招”。我们要去做销售全流程的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产品的策略到用户的研究、营销工具,包括九招制胜大礼包。

增长专家田原:数字时代的B2B增长模型

我们今天先把三大模型给大家展现出来,其实也是为了希望大家能在认知上先打开一扇窗。我们不要埋头工作做营销。不同的行业其实有不同适配的增长模型,这一点是特别关键的。

当然,其背后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经济考量。一方面,独生子女一代拥有长辈的“六个钱包”,使其具有超出自身收入能力的消费力;另一方面,年轻劳动力确实成本更低,同时家庭负担更小。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64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2 18:23
下一篇 2022-04-12 18:35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