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爆料吃瓜上瘾

 

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这种看似透明的信息共享,真的为我们带来了价值,还是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

作者/脱落酸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完了,我已经忘了来小红书搜什么来的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几天我在姐妹群点开了某大厂高管八卦,并在评论区留下了一些见解。

经常被大数据玩的人都知道,它总能根据你的喜好来推送内容,果不其然,今天我一打开小红书,页面上就弹出了许多关于大厂的爆料帖子。

我原本只是想搜大厂工作注意事项,没想到你却想告诉我大厂保命的指南。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问,现在的大厂环境都这么差了吗?

在一篇名为《大厂人现状:每天提心吊胆》帖子下面,高赞评论似乎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大厂工 作,惨过做鸡。

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这些人到底都在打什么螺丝啊,这么 难拧?就这样,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我深入钻了进去。

现在的我,已经迷失在琳琅 满目的八卦信息与行业内幕爆料中,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一、行业内幕,触发流量密码

某员工在鹅厂工作5年后发现,这里有数不尽的聪明人,拿着好资源却没有耐心沉下来做好一件事。

为什么说加入阿里是我最后悔的决定?一位博主通过上中下三篇的连载,记录了自己从被挖角、面试、实习到最终毅然离职的心路历程。

互联网大厂的瓜,多数从员工个人视角出发吐槽公司的卷,人际关系的冷,一种不接受任何批评的假装专业。

对于这些爆料,吃瓜群众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鼓励派给予同情和支持,为他人的解脱感到欣慰。

中立派觉得,尽管工作辛苦,但收入可观,团队的好坏取决于个人,建议不要因为个别不良体验就对整个公司失去信心。

质疑派则认为,博主可能在利用负面经历吸引流量,尽管公司环境看似糟糕,但这份工作经历却被当做”小光环”展示在个人主页。

行业内幕似乎天然带有流量,爆料内容仿佛成了一种吸引关注的手段。在医美行业,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小红书上的医美内幕,多由行业从业者或前从业者分享,他们自诩为“资深人士”、“十年行业经验”、“离职后无话不谈”,揭露行业内不为人知的陷阱。

许多账号在认真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置顶推荐私下交流的可靠名单。对许多人来说,行业内部人士指出问题并提供专业服务,似乎是一种很自然的信息分享。

然而,当类似操作变得司空见惯时,人们很容易对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并对博主的真实 意图保持警惕。

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一人说一个行业内幕”这样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起来。最高峰时,评 论两三万,点赞收藏均超6万。

在浏览了近30条同主题内容后,我发现许多创建行业内幕内容的博主,包括分享日常的生活博主,做好物测评的薅羊毛博主,他们平时发布的内容流量并不高,但“一人说一个行业内幕”这样的帖子却能引起广泛关注。

一位中央空调供货商平时的分享内容点赞大多都在个位数,但他个人主页总获赞和收藏加起来2.7万中,有2.6万来自那条行业内幕的帖子。同样,一位销售流量卡的博主,3.5万的获赞和收藏中,有3.3万来自这条揭露行业内幕的内容。

在“行业内幕”这词条下面,汇集了各行各业的分享,“商场里的衣服三千,成本一折”,“小餐馆的蔬菜一般不洗”,“二手车差的优先卖给亲戚”“药店买药,不要咨询”…看完这些,你真的会怀疑,是不是“不管啥行业,有良心的 都挣不到钱”。

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二、素人瓜,比明星爆料吸睛

良心难评,但可以的确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行业内幕爆料的流行,已经在无意中培养了一种“爆料文化”。

特别是当内幕爆料成为获取关注的捷径,更多个人开始从被动接受瓜料,转向主动分享自己的私事,甚至是未经证实的信息。

曾几何时,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八卦,而今在小红书的瓜田中徘徊,我们追逐的已是普通人的瓜。

给出短短一句”离异男上司与人妻下属的惊天大瓜”的含瓜量爆表标题,就足以吸引无数双眼下沉单位瓜地,一探究竟。

原本以为只是以为“隔壁部门实习生居然是副总女儿”的职场爽文,没想到最后变成“看我如何实时爆料领导张”的连续剧。

5月15日中午12点,这名“职场瓜农”,放出关键信息:我们正忙碌工作,隔壁却传来争吵,实习生被领导欺负愤然离去,领导似乎在动用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待我午休时探听,稍后更新。

同日下午,爆料者继续放出后续:大概是领导张总找实习生的茬,当面冷嘲热讽,背后中伤,今天因强制要求女孩加班,女孩终于爆发回击。

到了5月16日,博主详细更新了不少细节:副总坐在公司走廊门口的长椅上;副总愤怒地揪住张的领子,几位中层领导正在劝解;上通勤车后,多数人都在讽刺领导张……最后还温馨提醒,自己已四处打听,目前没有最新内容,有了再更新。

吊足胃口,这一等就是小7天,最终领导张来收拾东西,态度谦卑地与大家告别,被下放了….故事都要结尾了,评论区还有人在追,这是下放到哪了。

职场小剧场堪比电视连续剧,素人瓜比明星爆料更加吸睛。从化妆间震碎三观的瓜,到宿舍里头为了不军训把浇在腿上的瓜,再到老一辈的思想保守,行为开放的炸裂瓜… 这里的瓜,有雅有俗,有深有浅,上有领导同事,下有隔壁邻居,还有自己的隐私自爆…

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只要用小红书自带封面,编辑一张西瓜图,瓜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黑帮男人爱上我,我差点成压寨夫人;在某交友app上刷到我妈;开黄腔聊男欢女爱那些事……

普通人的瓜,只要情节足够跌宕起伏又戏剧张力,同样能够引发关注狂潮。就是要警惕隐私侵犯、故事夸大或编造,以及这种文化可能对用户注意力和价值观造成的潜在扭曲。

 

三、吃瓜文化,科学还是沉迷?

吃瓜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交换。科学家认为,我们天生爱八卦,这种倾向帮助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所以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说到底,八卦是人类的本能,并没有 什么不对。

然而,在信息流和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小作文和段子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形式。人们对内容真实性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转而沉迷于追求新奇和刺激,以满足多巴胺的释放。

诸如“医院辞职后才敢讲的真话”、“一人说一个医院八卦”、“来分享你们医院的新闻”、“产房24年前的瓜”等话题,都能在小红书上引发热议。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场所,背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对这些内幕的渴望,源自于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真相的追求。

医院工作者的“真话”“八卦”,往往被认为是揭开医疗行业神秘面纱的关键,这种揭秘的快感让人们对这类话题趋之若鹜。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平时难以触及的医疗世界。

不过,这种对医院内幕的迷恋也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未经验证的内幕消息可能会误导公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过度消费这些话题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 ,甚至损害医疗行业的形象。

例如,医生私生活怎样,在手术台上爱开什么类型玩笑,为何外科医生渣男多等话题,在小红书上热度还是很高的。这种现象有时可能会无意中导致对医生群体的某些刻板印象,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和职业内的多样性。

对他人事件的”代入感”体现了人类的同理心,但当它变得过于极端,导致忽视其他当事人的感受,就会变 成偏执、片面,甚至荒谬。

小红书,崛起的吃瓜洼地

尤其当内幕爆料越来越多,素人八卦被当作流量密码,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看似透明的信息共享,真的为我们带来了价值,还是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

这两年特别流行的PDF爆料现象,也反映出类似的问题。爆料者关注于内容的精心编排以吸引注意力,而吃瓜者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跟上了潮流,展示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情感判官们都判不动了”种种戏谑调侃背后,其实始终隐约藏着一个严肃命题,那就是,作为 天生八卦群体,到底要如何科学吃瓜,良心才不会痛?

微博一度是爆料的发酵地,小红书凭借高涨的用户活跃度亦不遑多让,逐渐成为新的吃瓜阵地。面对信息洪流,我们是否仅为好奇心所驱,还是能成为真相的守望者?这是更值得吃瓜者们玩味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coo/118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6-03 19:24
下一篇 2024-06-03 21:21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