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据化运营越来越火,各行各业都在讨论“数据驱动”,但“数据”同时也被复杂化甚至有点妖魔化了,具体表现在:#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 #数据运营 #大数据 #数据驱动 等话题和标签,充斥在互联网话术中,似乎只有专业性人才,才能真正享受数据红利;Title 不带“数据”的岗位不少,却要求有数据技能,统计学基础。
其实,“数据”本身只是工具,而运营和业务才是重点。“数据化运营”能力,就像逻辑思考与沟通表达一样,是当下每个互联网人都应当具备的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摒弃“拍脑袋”做决策的习惯,能够有理有据地去解决业务问题。不同岗位职责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大家关注的都是获客、留存、营收,围绕数据观测指标,然后进行业务分析,再以此完成各种运营动作,其核心路径可总结为:设定指标 → 分析洞察 → 运营策略,其中指标体系就是业务的逻辑框架也是思考业务逻辑的第一步。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指标体系的框架肯定不同,但是,搭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是相通的。正所谓“有道无术,止于术,有术无道,术尚可求”,本文讨论的就是一套搭建指标体系的方法论。
何为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在业务的不同阶段,分析师牵头与业务方协助,制定的一套能从各维度去反映业务状况的待实施逻辑框架,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 1、在业务的前期、中期、后期,指标体系不一样;
- 2、一定是由分析师牵头与业务方协助,而不是闭门造车,脱离业务的指标体系就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 3、从各维度去反映业务的核心状况,指标有很多维度;
- 4、一个大实施框架,一定要实施,否则就是浪费资源、时间
何为指标?
我们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指标都是派生性指标,在《阿里巴巴大数据之路》书中的定义:派生性指标等于原子性指标加修饰词加时间段。修饰词本身是可选项,而原子性指标和时间段是必选项。原子性指标是最基础的,不可拆分的指标,比如交易额、支付金额,下单数。而修饰词往往是基于某种场景,是一个可选的指标,比如是通过搜索带来的交易。时间段是一个必选的指标,比如,时间周期。选的是双 11 这一天,通过 1 加 2 加 3 就衍生出一个派生性指标——双 11 这一天通过搜索带来的交易额。如果不需要修饰词,那就是双 11 这一天的交易额。同样像次日留存、日活、月活、日转化率都是派生指标,这就是所有指标的构成。实际上它是由原子性指标加修饰词加时间段组成,这些知识在数据仓库建模中经常用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阿里巴巴大数据之路》
四步成诗:搭建指标体系
第一步:厘清业务阶段和方向,确定当前产品运营阶段的北极星指标及伴随指标
北极星指标代表了当前业务的战略方向,往大了讲就是整个产品团队的目标,往小了讲就是产品运营团队中单个成员的业务目标,其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通常 KPI/OKR 即代表北极星指标
KPI 与 OKR,代表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企业组织中所有人员指明统一的方向,是衡量企业运行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团队中如果已有 KPI/OKR 体系,那么可以将其按照指标的组成来拆解为自己业务的北极星指标,这里又有以下两种情况。
当 KPI/OKR 与自身业务一致,则拆解 KPI/OKR 作为北极星指标
如果 KPI/OKR 与自身业务的方向一致,那么就把 KPI/OKR 进行拆解,选择其中的某个子指标作为自己的北极星指标。
例如,某信息流产品以 DAU 作为 KPI,而你负责的是信息流中短视频的 DAU。因为短视频的 DAU 是整个信息流产品 DAU 的组成部分,所以可将短视频的 DAU 作为你的北极星指标。
当 KPI/OKR 与自身业务不一致,则拆解自己的业务指标
如果 KPI/OKR 与自身业务的方向不一致,那么就把自己负责的业务指标进行拆解,找到其中可以与 KPI/OKR 一致对应的指标作为自己的北极星指标。
例如,某电商产品以有效注册用户量作为 KPI,而你负责的是电商产品的 DAU。因为你自己的业务指标 DAU 与整个产品的 KPI 并不一致,故拆解自己的 DAU 为新增用户量、留存用户量和回流用户量。其中新增用户量是产品 KPI 的组成部分,故选择新增用户量作为你的北极星指标。
2. 厘清业务阶段
对于一家公司往往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业务前期(创业期),在业务前期更多是想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看公司盘子大小。所以在业务前期最关注用户量,此时的指标体系应该紧密围绕用户量提升做各种维度的拆解,比如说渠道。
第二阶段:业务中期(快速发展期),在业务中期,除了关注盘子的大小,还要看产品的健康度,除了关注前面的用户量走势,更重要的是优化当前的用户量结构。如果留存偏低,必然跟产品模块有关系,是不是某功能流量承接效果太差。
第三阶段:业务后期(成熟发展期),在成熟期看变现能力以及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市场格局已定,一定要看收入指标,各种商业化模式的收入,同时做好市场份额和竞品监控,防止后来者居上。
对于具体产品而言
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退出期,每个周期可供借鉴和使用的北极星指标如下。
探索期:留存类指标,包括留存率、留存用户量、探索期内每用户平均使用次数。
成长期:注册类指标,包括每日新增用户量、有效注册用户量等。
成熟期:活跃类、留存类或收入类指标,包括 DAU、MAU、次日留存、次月留存或 ARPU 等。
衰退期:注册类、活跃类或收入类指标,包括有效注册用户量、DAU、MAU 或 ARPU 等。
退出期:活跃类指标,包括 DAU、MAU 等
其次确定伴随指标,确定伴随指标的方法主要依据指标间的联系紧密程度:
如果注册类指标为北极星指标,那么活跃类指标就是伴随指标;
如果活跃类指标为北极星指标,那么留存类指标就是伴随指标;
如果留存为北极星指标,那么活跃类和收入类指标就是伴随指标。
下表汇总了常见的北极星指标和伴随指标组合:
第二步:完善北极星指标和伴随指标的业务口径和关联维度
北极星指标和伴随指标确定后,就需要完善它们的业务口径和关联维度:
明确业务口径是为了清晰定义指标,同时也是为接下来的指标拆解提供依据;
关联维度是明确可以考察指标的不同角度,为接下来的多维分析奠定基础。
1.为指标明确业务口径
在业务运营中,指标一般分为两类:数值型和比率型,例如 DAU 就是数值型,留存率就是比率型。
数值型指标,需要注意其口径的限定条件,例如某段时间、某个区域、达成某个条件,以及是否去重。例如,DAU 就是在当天的 00:00~23:59 之间启动过 App 的去重设备量。
比率型指标,需要注意其口径中的分子和分母的范围必须一致,即分子有且只能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不能包含超出分母范围的数据。
2.为指标关联维度
维度是指标的角度,用来反映指标在不同角度的分布。在这个步骤中,根据指标的口径来制定与其可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并制定维度的属性值。
例如,指标是销量,一般可以给它关联地理维度中的省份维度,其维度属性值是广东省、湖北省、陕西省等。
地理维度还可以包括国家、地区、省市等单位。
又例如,指标是活跃用户数,一般可以给它关联时间维度,其维度属性值为年、季、月、周、日等。
再例如,信息流产品的核心指标是人均 VV 或者 CTR,一般可以给它关联内容类型的维度,其中包括图文、图片、短视频、长视频和动图等分类。B 站和头条系产品都有这些内容类型,每种内容类型的运营策略不尽相同,也都由不同的团队负责。
也可以关联分类或垂类的维度(分类,是指内容本身的属性,又因为每个分类都是一个相对垂直的领域,故也叫垂直分类,简称垂类),例如娱乐、社会、汽车、教育等,大部分信息流产品的分类/垂类维度都是一个树状体系,分为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
如下图所示,这里展示部分 UC 头条曾经用过的分类体系,包括 42 个一级分类和 159 个二级分类。
以下是常用的维度表:
第三步:将北极星指标和伴随指标逐步拆解和细化
从北极星指标和伴随指标开始,按照指标的口径逐步向下拆解为汇总指标和原子指标。
1.针对数值型指标,按照其关联的维度进行拆解
数值型指标的拆解,基于刚刚第二步为其关联的维度进行拆解。要求维度内遵循 MECE 原则,无遗漏无重复,维度间尽可能完备,且每个维度内的子指标求和等于上层指标,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以“收入金额”指标为例,它是典型的数值型指标,它需要根据业务运营的情况按照渠道、城市和品类这三个维度进行拆解。
要求渠道维度内必须遍历所有能够产生收入的渠道,不能有任何遗漏,渠道间的收入也不能出现重复计算;
要求城市维度内必须遍历所有产生收入的城市,不能有任何遗漏,城市间的收入也不能出现重复计算;
其他维度也同理。
那么渠道、城市和品类这三个维度能否全面体现收入金额的全部维度呢?这不一定。
也许会随着运营的发展,又会新增出一个代理商维度。但是,收入指标的维度越完整、齐全,对于未来的指标运营、数据分析、排查问题、实时监控都大有裨益。
在“模块二 指标分析法,从运营指标体系中洞察问题”中会讲到多维分析,就是通过指标关联的各种维度来寻找指标变化的原因。
2.对于比率型指标,按照其口径进行拆解
比率型指标天然就有两个部分组成:分子和分母,所以可以按照其口径立刻进行拆解。如果子指标出现数值型指标,就按照关联维度继续拆解。
如上图所示,有效购买转化率的口径是:(成功付款人数 – 退款人数)/ 下单购买人数,所以可以拆解为三个子指标,即成功付款人数、退款人数和下单购买人数。
因为这三个子指标均是数值型指标,故也像刚刚一样按照关联维度继续拆解。
第四步:指标宣贯、存档、落地
最后就是指标的宣贯、存档以及落地。
宣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步,往往是和业务核心人员沟通好之后就直接开始建报表。实际上搭建好指标体系后,要当面触达到所有相关的业务接口人,最好是开会并邮件。
存档:同时要对指标的口径和业务逻辑进行详细描述存档,如某功能日渗透率=该功能的日点击人数/日活。只有到这一层,后面的人才能一眼看懂口径的意思。
落地:落地就是建核心指标的相关报表,实际工作中,报表都会在埋点前建好,这样一旦版本上线就立刻能看到数据,同时这时各方的配合度都很高。
这就是指标体系建立的四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很多数据分析师经常抱怨临时提数需求太多,本质是因为指标体系没做好,指标体系很分散。
虽然,我们的指标体系创建完成了,但是仍然需要我们定期进行 review,移除废弃指标、更新指标口径、添加新的指标,真正地把指标体系作为重要的数据产品来不断维护和迭代。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指标体系创建完成后,会录入到统一的指标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这样所有的业务部门都看到的是统一的指标体系,大家对于指标也有统一的认知和理解。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在统一的指标体系指导下步调一致、高效地进行产品运营。
总结
指标体系本质上是代表业务人员和分析师的逻辑性怎么样,这个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不重视指标体系的情况,业务方不重视指标体系是感觉指标体系是基建活,离完成 KPI 太远,只有出问题时才会临时重视。数据方不重视指标体系是因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做不好就背锅。甚至有些分析师认为,指标体系只是一个思维导图而已。不同业务阶段指标体系不一样,核心指标一定要正确。核心指标的拆解通用模式都是先公式拆解,再按照业务模块、路径来分。指标体系的宣贯和存档工作必不可少。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 / 淘宝逛逛 / 抖音 / 百度系 / 知乎 / 微博/大众点评 等 全网各平台推广;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coo/3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