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懒人菜2020年2月成立,用一年做到百万级,再用半年做到千万级,中间又经历了一次增长,到现在月销稳定在五千万左右。
做到这些,首先是拥有稳定的基本盘,在第一阶段叮叮懒人菜就在众多产品中选择了酸菜鱼这一大单品,且在一年之内迭代了三个版本,并投入足够多的资源来打爆它;还在渠道上专注于打通抖音与达人合作。此后,则是持续在渠道上下功夫,把销售当做地基,把攻坚达人当做攻坚渠道。
叮叮懒人菜的产品复购率已经达到20%-30%间,一个行业足够好的成绩。叮叮懒人菜合伙人林郑焕告诉见实,相比复购率他们更关注的是产品好评率,最关心的还是单品规模,某种程度上说单品规模比整体规模更重要,且让核心单品规模长期稳定在50%以上。
除了C端布局,专注B端生意的叮叮鲜食也由这个团队于2018年创立,且当前的年销量在2-3个亿,先人一步熟悉行业、渠道、产品也是叮叮懒人菜快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林郑焕认为对于整个行业未来B端、C端都会有大发展,只是短期之内C端跑得更快,但B端是非常稳定且更大的市场。
如果再往前看,2014年上线的“回家吃饭App”(2020年停运)也是这个团队打造,可以说在“吃”相关行业他们已经有了小10年的摸索。林郑焕告诉见实,做“有锅气”的菜品的坚持也是从回家吃饭时延续而来,这个团队要做的产品首先是让自己和家人喜欢吃,也是最低要求。
在见实与林郑焕的深聊中,就预制菜B端与C端生意,大单品策略,消费人群,等更多细节进行了展开,并对整个对话做了精华呈现。如下,Enjoy:
01
用一年做到百万级,再用半年做到千万级
见实:先聊聊数据。
林郑焕:C端方面叮叮懒人菜当前月销近五千万,中间也有几个成长阶段:2021年,6月-10月, 单月从100万做到1000万;10月-12月,单月从1000W做到2000W;12月-次年1月,从单月2000W成长到5000W,产品复购率在20%-30%。B端方面,叮叮鲜食年销量2-3个亿,增长相对比较稳健。
见实:复购率是最关注的数据吗?还会关注哪些数据?
林郑焕:会关注复购率,但它其实是一个滞后指标。更关注的是产品好评率。最关心的还是单品规模,某种程度上说单品规模比整体规模更重要,我们会让核心单品规模长期稳定在50%以上。
见实:好评率怎么反馈在产品上?
林郑焕:通过好评率我们希望知道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辣度的调整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早期我们并不重视这个问题,想要做正宗产品,但当规模越大时好评率持续往下降,对于太辣这件事情的反馈在持续上升,那这个事情就必须要解决。到现在口味比较稳定和完整,遇到的反馈就比较少了。
后来,又有一些物流的反馈,因为是生鲜冷冻品,用户对常规物流不太放心。所以在物流的选择上,我们一直都坚持用顺丰和京东,希望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尽可能降低物流履约所带来的用户体验不足。
见实:聚焦C端,成长中第一阶段经历的时间最长,期间做了哪些准备?
林郑焕:这是我们从0-1的探索过程,最重要的是找对产品,并且为产品找到匹配的用户和渠道,形成可以增长的方式确保公司盈利。从2020年开始做这个项目,最重要的几件事情是:
第一,在众多产品中选择了主推产品酸菜鱼,并投入足够多的资源来推,且在一年之内迭代了三个版本。
第二,在渠道上专注于打通抖音,做到现在稳定的规模之后,才开始把更多资源和精力花在别的渠道。
见实:第二、三阶段数据的增长是怎么快速实现的?
林郑焕:当我们把产品打磨出来之后,整体反馈很好,就开始在渠道上下功夫,撒开手往外跑,希望找到可以放量的渠道,我们找到的最好的渠道就是抖音。因为预制菜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如果消费者对预制菜没有基础认知,凭借货架式电商比较难获客,而基于抖音这样的短视频电商,可以通过大量内容触达用户激发他们的需求。
所以,我们很笃定在抖音生态里花更大的精力,在达人合作上我们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把销售当做地基,把攻坚达人当做攻坚渠道。
我们的销售团队有50-60个人,别人团队可能就3-5个人,我们花费的精力更大所以获得结果的周期更短,也会更大。
见实:扩展的过程能量化形容吗?
林郑焕:我们最早营收100万的时候可能合作了100个达人,营收1000万的时候合作1000个达人。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市场渗透,渗透了多少达人就有相应业务的增长,在那个阶段更多的只考虑渗透就可以了,达人产出考虑不需要太多。
见实:说说在抖音的直播策略?
林郑焕:我们自播和达人合作都在做,一个就相当于自营,另一个相当于做经销商,一半一半的比例。日播直播间24小时不间断。我们非常重视内容打造,光内容团队就有十几个人。一个月要产出1000条素材,这是筛选之后能往外发的量。
见实:当前抖音营收占比是多少?
林郑焕:大头还在抖音,能占到80%-90%。全渠道也已经在布局了,只是增长没有那么快,包括天猫、京东各个渠道。
02
找到产品的最大公约数
见实:基于大单品叮叮懒人菜SKU有多少?
林郑焕:我们的产品不多,主推品控制在10个以内,我们有个“亿元俱乐部”提法,单月做千万一年就是亿级了,10个单品足以支撑10个亿的生意。目前来说酸菜鱼还是遥遥领先,但有一些比较潜力的单品,也在朝这个方向走。我们也在持续观察每个单品的单月增长。
见实:在选中酸菜鱼之前做了哪些尝试?
林郑焕:在早期我们试过很多产品,逻辑是把线下成熟的单品搬到线上。甚至线下餐饮连锁卖的好的单品都做过尝试。不断地尝试中发现酸菜鱼,不管从点击率还是转化率都更好,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酸菜鱼上。但在进一步放大的过程中,也遇到比较大的阻碍,从口味、包装、定价、到份量等各个维度上都需要最优方案。
以口味为例,我们的酸菜鱼做的是电商人群,非常广泛;而从餐饮市场来说更多是做本地市场,只要满足当地人群口味就可以了。比如在四川成都做的是四川成都人喜欢吃的酸菜鱼,在北京做的是北京人喜欢吃的酸菜鱼,在上海做是上海人喜欢吃的酸菜鱼。
但电商上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人集中在不吃辣的区域。对于这样一道具有川菜属性的酸菜鱼,最优解是找到口味的最大公约数。但这个事情在早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做的是正宗四川口味,辣度比较高,但是收到了很多客户的差评,影响到产品的好评率。四川人确实吃得很开心,我们意识到需要考虑“四川人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人群”。坦白来说在电商上,四川受众很难在我们用户群众占比50%以上。
我们看准了全国市场,那口味就要照着全国人的口味去调,此前市场上没有人把酸菜鱼做到像我们一样的体量,所以也无法对标,只能不断去迭代。现在,产品卖了70万单,好评率在97%以上。在天猫上评分也基本上是4.9分。
见实:如何锁定消费目标人群?
林郑焕:在早期没有基础数据,我们定位在白领人、年轻夫妇这类群体,因为他们对新鲜产品接受度天然更高。
后期,我们发现复购用户更多集中在已成家而且有小孩的家庭里。他们选择的理由也很简单,每天都要做饭,但是洗菜、切菜、配菜的过程比较繁琐,希望能够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此外,像酸菜鱼这样的产品,自己在家做挺麻烦。如果有产品口味好价格又合适,用户一般非常愿意长期复购。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20-35岁人群转移到30-50岁人群,把用户理解也反馈到了产品上,一般在家庭里如果是妈妈做主吃什么,她会优先考虑孩子爱不爱吃,全家人爱不爱吃,最后才是自己爱不爱吃。在产品的调整迭代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尽可能的让全家人都爱吃。
见实:C端定价策略是什么?
林郑焕:还是想清楚人群是谁。比如做盒马生意,就得对应盒马的人群,我们的产品在盒马能满足一部分品质用户需求,价格上又能有一定的性价比,还比较有质感,这是我们想做的这部分人群的定位,产品就会按照这个思路实现。
我们抖音客单价在100元以内,每一份菜的价格30元左右,这是我们探索了比较长的时间,最后摸索出来点击转化都比较好的一个客单区间。
03
C端短期跑得更快,B端是稳定且更大的市场
见实:你们公司现在大概有多少人,组织架构大概是怎样的?
林郑焕:200人左右,B端C端各一半。
见实:整个公司在叮叮懒人菜和叮叮鲜食两端怎么布局的?
林郑焕:整个公司是先做B端,后做的C端,预制菜在这两年很火,但其实我们在2018年就扎下去做了,从B端开始建立自己的产品团队、研发团队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为我们积累了行业认知和产品认知,这些认知很大程度帮我们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这个行业未来一定是B端、C端都有大发展,我们希望在B端C端都取得一些成绩。可能短期之内C端会跑得更快一些,但B端是个非常稳定且更大的市场,我们在同时布局。
见实:详细说说您提到的行业认知。
林郑焕:举两个例子 :第一,对于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会觉得供应链整合特别困难,因为他对于这个行业不了解,对工厂不了解,对产品不了解,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摸索。但对于我们来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这几年,积累的可能是市场上最好的几个供应链资源,包括上游的工厂,下游的渠道,这些事情其实对于任何新团队进来都要花时间。
开发一个新品,以猪肚鸡为例,这个单品在做的时候,我们把市场上所有的工厂看完能做的只有两三家,且他们分别优劣是什么、价格是多少能一清二楚。所以,对于产品到底能怎么打市场,先把供应链端解决了,再来看最低的价格是多少,最大的产能是多少,就可以决定渠道布局。
第二,我们同时具备了解产业,了解供应链,还了解整个渠道的能力。而单做工厂的企业产能可以很大但不懂渠道,面对C端就比较困难。这就是C端跟B端所体现出来的差异,这个差异也要花时间去认知。如果没有对于渠道的洞察,对于用户的洞察,只有供应链的思维,产品可能很难匹配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是市场上比较少的能够同时兼顾用户认知和产业端的企业,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才能打磨出比较好的产品。
见实:聚焦到B端生意,整个规划是怎么样的?
林郑焕:B端生意能够做起来的核心是研发能力和响应速度。对于B端生意来说,绝大多数厂家最想要的是一个品做一辈子,规模越大越好,但比较难。市场在快速变化,只有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拿到业务。而我们的优势不在于规模,在于能够更快速响应市场,所以研发能力和响应速度是我们重点抓的方向。
研发团队人不需要多,但要精,我们研发团队人员都至少在餐饮行业有5-10年经验,同时又做过整个产业。能够把握怎么做出一种口味,且通过工厂还原,这样的经验在整个行业上其实很稀缺。我们比较大的在产品上优势,也是由这支产研团队带来的,团队也不是一天就组成的,从2018年开始一点点扩大而来。
响应能力体现在业务流程上,我们的研发直接对渠道,而大部分B端公司销售是销售,研发是研发,沟通的链路就会更长。我们认为响应速度是很重要的事情,会给每一位研发人员制定比较高的要求。背后是如果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越需要销售;产品的个性化程度越高,越不需要销售。和我们的业务契合,B端偏个性化定制多一些。
04
做“有锅气”的菜品
见实:在味道还原上能举一个技术上的小例子吗?
林郑焕:有一个说法叫“锅气”,就是现炒出来的风味,通过标准化的还原其实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做带汤汤水水的产品,让消费者在制作还原时有煮的过程口味就不会太差。
所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在口味还原的时候还要规避一些产品,我们就不会做小炒菜类产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技术很难实现,整个行业也没有多少企业能实现。
另一方面,不同的工厂,不同的研发,做出来的结果会完全不一样,甚至最后的配料表都不一样。就好像我们解一道题,可能解题思路不一样,但是我们想要到同一个结果去,大概是这么一个逻辑。
见实:关于预制菜赛道您有哪些观察?
林郑焕:大部分人会把预制跟外卖相提并论,其实预制菜根本不是外卖的替代品,预制菜可以理解为是食材的升级。
比如,用户想吃酸菜鱼,而在家里直接开做,买一条活鱼拿来现杀现宰,还得自己做酸菜料,这件事情很难。但我们提供了一个酸菜鱼的解决方案,里面有鱼有料,只要下锅煮5分钟,像煮方便面一样简单,这是预制菜用户得到的用户体验。能省下时间,做一道好菜,更重要的事情是得到了全家人的夸奖。
在当前预制菜还没有更好的被熟知的情况下,更好的渗透用户的方式是做大单品,通过消费者对单品的认知,让消费者建立对品牌和品类的认知。只有做好了一道菜才能做好一桌菜。先把一款产品做好,才能把一系列产品做好。我们同批次产品可能做只有10个,有1个跑好,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就是我们的追求。
见实:整个创业过程中有哪些感受?食品赛道有哪些不变,哪些是新的变化?
林郑焕:第一,我认为回归常识很重要,我们内部经常讲如果一件事情太好了,好的反常,一定有妖。什么是常识?好产品,好团队,长期持续发展等,把常识里说的每一点做好,就是回归常识。这些事情是最重要的,这些事情永远不会变。我们今天在抖音,可能未来还有下一个平台,只要有团队在,有好的产品在,我们就能跟上。未来无法预知,但我要确保我的产品不管在哪个平台上都有竞争力,还有一支能打仗的团队。
见实:对于饮食这件事还有哪些坚持和洞察?
林郑焕:我们有一些理想主义,要做的产品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家人和自己喜欢吃的产品,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如果这个都无法实现的产品我们是不会接受的,但很多时候就意味着要用更高成本做更高品质。这也是在做回家吃饭APP时延续下来的一些事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coo/6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