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三楼的中轴线•阅空间内,“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分享会如期举行,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吸引了来自文化遗产、文旅产业以及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观众。此次分享会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市天桥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旅游协会最美小镇分会承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协办。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充满热情。
中国旅游协会分支机构服务部主任刘景一行参加活动。他们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是当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此次活动很好地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汇聚了行业精英,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兄弟分会——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饮食文化工作部的支持与参与。他们的到来为分享会注入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理解。
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最美小镇分会的特聘专家刘骥教授担任主持。
活动开始,首先由天桥盛世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树聪进行了主办方致辞。杨总表示,天桥艺术中心将继续发挥其在推动中轴线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并希望通过举办此类活动,促进文化艺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他分享了天桥艺术中心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结合其在中轴线沿线的独特地理位置与文化资源,在推动中轴线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杨总指出,天桥艺术中心始终致力于将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创新形式展现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于平带来了《申遗保护对于社区重建和城市更新的积极作用》的主题演讲。于平局长深入剖析了北京中轴线申遗背后的故事,展示了申遗过程中如何结合城市更新与社区重建,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她还分享了申遗的挑战与经验,并强调了通过申遗,如何有效地推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赋予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新角色,探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可能性。
方壶昭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红茎以钟鼓楼的运营为例,分享了《文化遗产的延展与更新》。胡总通过钟鼓楼的项目展示,讨论了如何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商业结合,使其既能保留文化底蕴,又能在商业运作中获得活力。她强调了创新在保护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文化遗产IP化的潜力。胡总特别提到,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大挑战。她通过钟鼓楼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文物保护与商业化的创新结合,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北京九维文化董事长张力刚则通过话剧《钟鼓楼》的创作历程,带来了《文艺创作活化文化遗产》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通过戏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指出艺术是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活力的有效途径。
宣房大厚投资管理公司策划运营总监曾雅琪带来了《文化遗产新业态:“闭门保文物”向“开门向文物”》的分享。她从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出发,结合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通过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将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串联起来,实现文物的活化和保护双赢。
在分享会的下半场,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车飞带来了《环境建筑:重构人与文化遗产空间》的主题演讲。他以乡村和城市文化遗产的空间设计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创新的环境建筑设计,重新构建人与文化遗产的空间关系,促进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利用。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文本规划部副部长彭年则聚焦于《数字科技焕新文化遗产》,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新的生命力。他展示了中轴线项目中数字科技的应用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在乡村小镇的文化遗产活化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最后,北京联合大学休闲与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最美小镇分会副秘书长方忠权通过《中欧最美小镇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村镇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分享了中欧最美小镇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实践经验。他分享了多个欧洲小镇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案例,并且指出中国小镇可以借鉴欧洲的成功案例,将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产业结合,推动乡村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最美小镇分会在推动乡村小镇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会通过组织专家分享,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与小镇发展的深度融合,强调了创新与传承的有机结合。本次活动展示了最美小镇分会在文化遗产活化中的领先实践,也为未来更多乡村小镇在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中探索出新的路径,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12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