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无解

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作者丨青沐

编辑丨六子


近期,青橙财经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消费者对爱康国宾的投诉案例明显增多,其中,强制加项、漏诊误诊、操作不规范等成为了高频关键词。

而在去年底,爱康国宾还曾因涉嫌诊疗违规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某门诊部因术后要求补签《知情同意书》最终被处以行政处罚。

作为体检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爱康国宾近年来一直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创始人张黎刚也以“行业清道夫”自居,多次公开曝光行业黑幕,誓言用透明化服务颠覆传统体检模式。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加剧,爱康国宾似乎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挥之不去的“负评”阴影引发了公众对其商业模式和内部管理的质疑。

在守护患者健康与追求商业利益之间,爱康国宾还能否找到平衡?

01
「屠龙少年难守初心」

2014年,爱康国宾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时的盛况犹在眼前。然而十年过去了,消费者眼中的爱康国宾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

去年底,河南广播电视台猛犸新闻报道称,南京爱康国宾门诊部因在诊疗活动中涉嫌违反医疗法律法规被投诉,最终被有关部门警告并处以1.4万元罚款。

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图源微博

但爱康国宾已经不止一次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累计有上千条投诉包括“爱康国宾”关键词,其中不乏弄虚作假、误诊漏诊、强制消费等问题,近期的负评更是“不减还增”。

在最近的投诉中,该消费者表示爱康国宾所提供的体检结果与其在三甲医院检测存在明显差异,怀疑爱康国宾随意生成他人体检信息。也有消费者投诉爱康国宾强制消费,比如在消费者体检过程中推销项目,却没有明确告知风险和费用,存在误导嫌疑。

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图源黑猫投诉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有不少网友对爱康国宾提出质疑。有消费者表示体检过程存在不规范操作,比如体检辅助器材没有更换或消毒等,更有消费者吐槽爱康国宾是“CT刺客”,想要片子还需要另外付钱。

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图源小红书

在公开的行政处罚中,也有爱康国宾的身影,包括个别门诊部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甚至包括使用过期医疗器械、工作人员冒充医生进行检查等违规行为。

但以上的种种乱象,爱康国宾创始人张黎刚并非不懂。早在2018年,他就曾公开曝光行业黑幕,表示“有些同行会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有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检查就扔了”。但强制加项、漏诊误诊、CT刺客等黑幕,却如回旋镖一般,最终将其反噬。

以最常见的“血液检查”为例,涵盖多项目的“高端血检”报价最高可达5000元,漏检即可把节省的成本直接转化为更高的净利润。除此以外,所有体检项目的检测成本和收费标准都存在着价差。比如,胸部CT平扫,成本包括折旧、耗材、人工等,大约在200-300元左右,体检中心的收费普遍为300-500元,假如消费者要拿CT底片,体检中心可能还要多收取约150元,算下来项目的毛利率直接从约33%飙升到约55%。

据了解,在2018年爱康国宾退市前,其体检毛利率一度达到46.61%。曾经的体检行业“颠覆者”,看来也难以拒绝利润的诱惑。

不过,作为头部体检企业,爱康国宾要建立一套标准的服务流程、监管体系,真的就这么难吗?

02
体检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根据《2024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全景图谱》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健康体检人次约4.92亿人次,行业渗透率仍有较大空间。不过,对于爱康国宾此类民营体检机构来说,竞争压力问题也不容小视。

一则,公立医院仍占据体检市场的主要份额,且近年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疫情之后,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2023年,全国医院数量增加了1379个,进一步带动了公立医院体检中心数量增长。另外,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出于创收考虑,将体检科升级为独立的体检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在体检市场中占据了70.8%的份额,远高于民营体检机构21.5%的市场份额。

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图源观研报告

这样的差距背后,民营体检机构在行业中也并不如公立医院那般具备天然的信任背书,其要突围而出,就要凭借价格、服务、便捷等因素取胜。

二则,虽然爱康国宾是民营体检机构的“三巨头”之一,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推算,2023年美年健康、爱康国宾、瑞慈医疗的体检人次分别为2834万人次、800万人次和429.45万人次。这也意味着爱康国宾不仅要在公立医院的挤压下争夺市场份额,还要面临美年大健康、瑞慈医疗们的正面挤压,可谓是被“全面围剿”。

此外,相较于主打大众市场的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爱康国宾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场,为公司客户提供体检服务,单位客户一度占整体收入的80%。不过,这也导致爱康国宾在价格敏感的二三线城市缺乏竞争优势。

为了补上大众市场这块短板,爱康国宾很早便开始“攻城略地”,2014-2016年分别新增了13、14、21家体检中心。但随着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的联手,双方在体检市场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加,开始反向进攻曾经以爱康国宾为主的高端体检市场,相继孵化出慈铭奥亚、美兆品牌等主打中高端团体健康体检的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美年大健康的客单价开始稳步上涨,从2021年上半年的500元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653元,体检市场的天平也逐渐倾斜至美年健康。相较之下,虽然爱康国宾近年没有公布财务状况,但在退市前公司利润已经出现持续下滑趋势,2015-2017 财年公司净利润由正转负。

因此,在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爱康国宾既要投入大量资金争夺市场,又要保持高质量的服务体验,两面兼顾之下,顾此失彼也就在所难免。

03
「内部管理问题进一步激发」

除了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爱康国宾还要面临内部的管理问题。

2019年,爱康国宾成功完成私有化,阿里加上“阿里系”云锋基金间接持有爱康国宾接近60%的股权。但阿里系与张黎刚之间的目标恐怕并非一致。

实际上,阿里作为投资方,除了爱康国宾手上还持有美年大健康的股份,其更希望通过爱康国宾的资源整合提升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市场份额。相较之下,张黎刚作为爱康国宾的创始人,首要目标则是从竞争对手手上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品牌的持续发展。

况且,张黎刚也并非甘为臣下的人。据悉,在创立爱康国宾之前,搜狐张朝阳曾提议升他为副总裁,但张黎刚却表示:“我不做英雄的陪衬,我要拥有自己的公司”。

在爱康国宾私有化一案中,张黎刚最早希望以自己的财团私有化爱康国宾,只不过后来杀出了由美年大健康联手部分组成的买方团,对爱康国宾发起了竞争性收购。最终,张黎刚本着“宁可玉碎”的态度,以美年大健康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为由先后诉诸法律。

在经历了多轮反复拉锯后,阿里系财团作为调停者喊停了这场收购大战,并最终成为了爱康国宾的大股东,而这也为其随后发展埋下了伏笔。

除此以外,张黎刚、黄飞燕夫妇在去年正式宣告离婚,也给公司带来一定影响。据了解,黄飞燕曾就读于美国Mount Holyoke女子学院、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哈佛商学院,后来与张黎刚一起推动了艺龙网和爱康集团成为上市公司。

爱康国宾陷入“负评门”,转型解药在哪?

*图源张黎刚朋友圈

在与张黎刚离婚后,她也在体检赛道二次创业,成立了乐荐健康科技集团。可以看出,黄飞燕拥有卓越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本身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和领导者,而她的“出走”也很可能为爱康国宾短期内管理衔接带来一定挑战。

另据报道称,今年3月,爱康国宾资深副总裁、华北大区总经理刘华也被罢免。刘华自2006年加入爱康国宾,历经多个高管职位,他的突然罢免亦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

可以看到,从曾经的“行业老大”到如今的“行业老二”,爱康国宾的处境谈不上很好,外部竞争加剧下,内部管理动荡也使其雪上加霜。

但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无法解决公司内部问题、脚踏实地做好口碑管理,又如何向对手发起反攻?

道家有云:“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体检行业既是服务行业,更是关乎健康的医疗行业,唯有坚守医者本心、回归“以质取信”,或许才能在这片红海中实现突围。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133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