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的22条硬核思考与建议

一、个人品牌的基本解读篇

1、营销与品牌是什么关系?

品牌,可以说是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营销时代的初期,一切都是以产品生产效率为中心。更高效的生产效率,就是当时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唯一标准。

当工业快速发展,时代不断前进,市场逐渐饱和、红海化,营销就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营销开始以消费者为导向,除了功能差异,还要诉诸情感及品牌形象。

品牌的概念与实践,应运而生。

品牌的出现,证明了消费者购买产品,追求的不只是实际的功能,而是「实质利益+心理利益」。

营销发展到了现在,品牌的概念也逐步升级,原先只有商品才有品牌,现在个体也是一种品牌。原先从让用户了解产品,到现在让用户去拥护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些知名的个人IP,如果出现黑粉,其他粉丝都会站出来帮IP说话。

品牌也从个人影响,到他人影响,再到群体影响。

2、为什么说,人人都需要个人品牌?

在职场工作,一提到认真负责,我们都会想到具体的某个人;或者一提到搞笑幽默,我们也会突然想起那个谁。

而能让别人有这种联想记忆,就需要在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上下功夫:你得时不时加强给别人留下的记忆。

比如你要在公司需要你的时候站出来,在关键时刻顶上,或者你在每次大家聚餐的时候都能说出新的段子。

我有一个朋友,他情商很高,每次跟他一起吃饭或者聚会,他都能把方方面面考虑得很周到,照顾到每一个人,所以他给人的定位就是大哥;他又特别大气,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很服气。

说白了,你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地长时间做某些事情,会为你的个人品牌打造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如果做得比较出色,就避免了记忆干扰,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个人品牌。

再举个例子:你会发现,在职场,往往有两种人。

一种是被动的,只等着机会上门,或者想着天上掉馅饼;一种则是主动的,处处会主动争取、主动站位,恰好金钱、权利、认可、友情也常常是主动上门的。

这两种差异的本质,就是在于一个人,他是否有个人品牌的意识。

没有建立个人品牌意识的人,只能去追逐机会,追逐财富,常常被动行走。他们往往缺乏连接力和输出力。

建立了个人品牌意识的人,你会发现,机会总是青睐他们,财富总是倾向他们。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特质:有连接,有个性,有故事,有标签,有名声。就算想要辞职了,行业中的不同公司,都会来找他。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学习力+内驱力。

这样的差异,随处可见。

3、辨别个人品牌的 3 个标准。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人,都会有两种需求:一个是功能需求,另外一个是心理需求。

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比较关注的都是功能需求。

但实际上,心理需求才统治着世界。举个例子:一个人学习成绩上来之后,他就会自主努力学习了,因为当他体验过优越感和正向激励,就不想失去了。

人性就是如此。

品牌也是如此,你不仅要告诉别人,你的能力与价值,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会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和标签

那么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品牌呢?

我觉得有 3 条可以衡量:

(1)别人愿意花高价,买他的时间;

(2)他面对一个组织的时候,有很强的博弈能力;

(3)大家愿意主动去聊他,或者传播他的思想与金句。

想一想,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呢?

个人品牌的22条硬核思考与建议

4、个人品牌的两大财富:口碑+基本功。

口碑口碑,有口皆碑。

实际上,一个人不管有没有个人品牌,他都有口碑,只不过口碑好坏多少的差异。

个人品牌,就是口碑上的碑文。大家提起你的时候,那一句刻在石头上的话,会让人们记住你、想起你、来找你、学习你。

碑文上这句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个人品牌虽然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但它很多时候是给别人使用的。个人品牌想表达的内容,往往也是想替别人说的那句话。

而我们想达到的目标,往往是:让我们的个人品牌成为别人眼中「自己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只是一个标签,比如:学习好、嘴巴甜、长得漂亮。但溺爱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即使他很多方面都不够好。

说到底,个人品牌就是一种修炼,这个过程中,你修炼出来的强大的基本功,以及积累的好口碑,就是超级财富。

二、个人品牌的6个模型篇

1、个人品牌的「六力模型」是什么?

不管是企业和企业之间,还是职场内部人和人之间,如果把竞争上升到一定维度,它的本质就是:人心的竞争。

一个人是否有个人品牌,是否有影响力,是否会有更大的号召力,这些都取决于别人,是否愿意给你投票。

他们投票的原因,可能是你的价值,可能是你的内涵,可能是你的性格,也可能是你的气质或者谈吐,甚至可能是你是否出现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

所以说,个人品牌不仅仅是你的能力,它还是对一个人全方位的要求。一个人想做好个人品牌,基本要满足6个点:

利他力:善于付出、帮助他人

连接力:进入圈子、连接牛人

学习力:正确学习、高效吸收

输出力:优质内容、持续输出

内驱力:无需监督、自我驱动

哲学力:更高维度、理解问题

这 6 点想要满足,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修炼。所以说,个人品牌建立的过程,是相当辛苦且长期的。

个人品牌的22条硬核思考与建议

2、个人品牌的「六力模型」之间有什么关系?

基本功:学习力+内驱力

这是一个人想要做好个人品牌最基础的能力。学习力可以保证你的个人品牌一直在成长,也可以保证你的认知在不断升级。内驱力保证你有长期的动力去做好个人品牌,持续为他人带来价值。

放大器:连接力+输出力

连接牛人,连接高手,连接社群,可以保证你的个人品牌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人知道。连接对的人,就可以互惠互利。同时,输出的能力就是你的名片和杠杆,你可以以此获得更多的曝光与机会。

望远镜:利他力+哲学力

顶尖高手都是极致利他者,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给,而不是想方设法拿,利他的人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哲学力指的是你可以在更高维度上看待问题,这个能力会帮助你持续在「思辨中」,而不是人云亦云,哲学力可以让你看到更高的地方。

三、个人品牌的方法篇

1、如何找到自己的个人品牌标签?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个人品牌的形成,就是:一个人把一些有价值的特质体现出来,帮助别人,同时积累自己的社交货币。

记住这里有4个关键词:特质、帮助、积累、社交。

这就刚好对应了个人品牌的「六力模型」中的:输出力、利他力、内驱力、连接力。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跟我交流过的朋友都会发现,我比较社恐,不太喜欢社交,甚至一对一和女生说话都会紧张。但我擅长的是可以把问题解构,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深度思考,进而输出。

那么我的个人品牌的标签就是:解构问题 + 深度思考 + 高质量输出。

根本原因就是:只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底色(个性化),然后输出出来,并用利他性 + 长期主义的内驱力 + 与他人连接的方式去展现。

如果你也能做到,你的个人品牌标签也会非常鲜明,非常有价值。

2、如何确定自己个人品牌的用户?

选择用户,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选择战场。

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三位果农要卖水果,他可以选择三个地方来卖自己的水果:一个是超市,一个是水果批发市场,一个是小推车自己卖。

这个时候就有三个要素需要考虑:质量、数量、价格。

质量:我的水果比别人的新鲜,经常买水果的人一眼能看出新鲜程度。而且质量和成本有关,高质量的产品一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个时候我的水果就应该面向超市的用户。

数量:你想要什么品种的水果,我这里都有,而且数量非常大,你可以批发拿走,不用跑第二家店买,水果批发市场就是这种模式。这一点是超市做不到的。空间、地段、成本都做不到。

价格:小推车在路边,最大的竞争力就是比别家店里便宜一到两块。果农也知道,自己跟批发市场与超市竞争,最强的竞争力就在只能打突击战,建立低价认知,这样自己也会有市场。

超市往往面向的是有高品质需求,又期待方便健康的用户;批发市场面向的是有大量水果采购需求的商家或者个体;小推车面向的用户是路边经过的各种需求的路人。

只要你想清楚了这三件事,那么你的定位就会聚焦和清晰起来。

这个过程中,定位清晰后,一定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这样别人才会记住你。

3、如何找到自己的长板和优势?

举几个例子:

「我是一位来自互联网大厂的HR」,这个标签,就不是个人品牌;「我是一位来自互联网大厂、能帮大家构建人力资源体系的HR」,这个标签,就是个人品牌。

「我是一位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这个标签,就不是个人品牌,「我是一位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我可以帮你拆解创业中的100个坑」,这个标签,就是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的核心,是要让对方觉得你很有用,要让对方觉得:我想跟着你学习。

如果想让别人跟着你学习,本身你自己也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当中才可以。

再说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没有名校背景,也不是什么大厂背景,也没有很耀眼的职业履历,但他有一个特质就是他特别喜欢写思维导图,他通过写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积累了很多知识体系,同时也帮助很多人甄选好的内容,并且做内容整合处理,提升可读性。

我这位朋友,他就是有个人品牌的。

绝大多数的时候,个人品牌并不只是展现自身的「肌肉」。因为有些「肌肉」看着很发达,但实际却帮不了别人,从本质上说,就是毫无用处。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怎么做出个人品牌?那就是要持续打造自己的长板。只是这个长板不是自己认为的优点,而是有助于人的优点。

这里有个重要的方法:如果你想做个人品牌,就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读书,要为更多人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为自己读书,这是你个性化的需求。

但如果你关心你的受众,为他们的成长读书,在自己改变的同时,能帮助更多人,这是做个人品牌的重要思维。

4、如何保持自己个人品牌的调性?

跟风,这点很容易被忽视,也很致命。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要跟着潮流走,什么东西比较流行,自己就要变成什么样的个人品牌。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特征的时候,是很容易被人忘记的,也很容易让自己纸上谈兵。

以职场为例:任何职位,我们都要对自己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度挖掘下去,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人。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切换不同的频道,对个人品牌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当然,一致性不仅是表现上的一致,有时候更是个人信仰的一致

我们不能一会儿相信传统的价值观,一会儿又抨击传统;也不能一会儿抨击西方经济学,一会儿又相信西方。人格分裂式的个人品牌,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真正厉害的个人品牌,不是去跟风,而是他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和认知体系,这就是「六力模型」中的哲学力。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能从他那里得到不同的结构与分析视角,他可以持续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输出。

这样的个人品牌,才算立住了。

5、如何避免个人品牌的一些致命伤?

(1)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是为了做而做;

(2)不以个人擅长点来构建个人品牌,你和你的团队,大家都缺乏共识;

(3)只关注做的流程,不关注做的结果。这会让很多问题发生在,当你要进行个人品牌延伸或者合作的时候。这时候你会变得十分低效;

(4)缺乏创新的想法与行动,这是大多数人做个人品牌时的典型症状。没有创新精神和动力,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个人品牌的生命力;

(5)喜欢憋大招,喜欢所有事情都想得清清楚楚再下手,这个时候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从本质上说:「小步快跑=加快掉坑的速度」。犯错足够多,成功的概率更大。

(6)信息多而杂、无重点、难以记忆,也是一个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名片上的一大堆头衔,最后其他人根本不知道重点是什么。

总的来说:好的个人品牌,个人和品牌互相填坑,差的个人品牌,个人和品牌互相埋坑。

个人品牌的22条硬核思考与建议

6、个人品牌如何做好借力?

在零售行业,同一种商品,在不同门店里销售表现却不一样。有的店里看了就有人想买,有的店里人就直接略过或拿起又放下了。

出现这样的状况,有经验的门店运营者都清楚,问题的核心在于:灯光。

只要在入口、主通道和柱子处,改善商品上的照明,都能提升顾客的进店率和购买率。

这就是标准的聚光灯效应。

那么个人品牌要突围,也要用聚光灯的方法,让明亮的灯光都照射在你身上,具体的方法:

(1)让牛人帮你背书;

(2)出版一本行业内书籍;

(3)在备受瞩目的大型活动中发言;

(4)在各种高端的社群中都能看到你的影子;

(5)帮牛人解决问题,进入更加高端的圈子,高端圈子里的牛人也都知道你。

(6)… …

7、个人品牌如何快速启动?

我的建议很简单,尽可能做减法。

所谓做减法,本质上就是我们都做能力范围内的事,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那件事。要知道一件事再好,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那就是与你无关的事情。

比如我很崇拜产品经理方面的大神俞军老师,但是要成为他,是不现实的,因为他的能力已经远超出了我的认知。

做减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快地达成共识。

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存在认知差距,这个差距越小,双方共识越多,能够激发的力量越大。而缩小认知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共识数量不要太多。

当你很想做好几个板块的时候,先集中优势资源做好其中一个;获得更多资源的时候,再做好另外一个,循序渐进。

这是个人品牌快速启动的最佳选择。

8、个人品牌如何快速传播?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讲好故事。

所谓讲好故事,就是讲好三部分的故事,它们分别是:

  • 我是谁?
  • 他是谁?
  • 你是谁?

第一,我是谁,就是要梳理我自己的故事,再结合别人对我的评价与反馈,以及我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共同组成当下的我,用故事的方式讲出去。借用S叔的一句名言:表达越私人,用户越共鸣。

第二,他是谁,就是要梳理我们用户的故事,那些经常和你沟通,经常和你产生互动的用户故事。把他们的故事介绍清楚了,这些用户都会帮你传达你的个人品牌。

第三,你是谁,就是用户是怎么介绍我个人的。这里需要考虑3个问题:用户有没有相关推广的素材?用户的朋友是怎么更快地接收到信息的?用户的朋友愿不愿意主动去传播?

我们眼中的自己,和用户眼中的自己,以及用户朋友眼中的自己,是不同的。从标签、内容、谈吐、气场、习惯,每个环节想让人留下印象,都需要注意这种认知差异。

在每个环节说好你自己的故事,这个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四、个人品牌的认知篇

1、个人品牌构建的底层是:交朋友。

通俗地说:个人品牌的建设过程跟交朋友类似。

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对方觉得你说话幽默、性格契合等等。相处时间久了。他也忘了当时是为什么认识的了,但就把你当做最好的朋友,没想着换了,而且换起来也麻烦。

这个时候,你的认知,就是个人品牌的「大脑」。大脑需要很聪明,最大限度地接受外围和内部信息;

你的输出,就是个人品牌的「嘴巴」,将「大脑」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走心的表达去沟通和交流,让其他人更好地了解个人品牌;

你的气质,就是个人品牌的「服装」,将个人品牌的风格和调性,通过视觉创意形式展示出来,形成品牌标签和形象认知;

你的性格,就是个人品牌的「气质」,与谁交朋友,和他们玩什么,和他们聊什么,用什么语汇去聊天;

你的活动,就是个人品牌的「手和脚」,通过各种活动,和用户保持高密度的协作与沟通,并 “真诚自信” 地展示出来,让别人看见。

本质上算是品牌与用户的有效互动和相互嵌入。理性上,大家知道选这个个人品牌不会错,不会出什么问题;感性上,因为大众的品牌认同,可以满足虚荣心。

个人品牌的22条硬核思考与建议

2、个人品牌的反义词,是赚快钱。

个人品牌,是需要长期战略耐心的。这种耐心,可能是要超出我们的想象。

罗翔老师,法律圈的朋友都知道,他还不能算是全中国最顶尖的律师,但他却是全中国最出圈最知名的律师。

为什么?因为他读了大量的经典的书籍,在哲学方面的理解和思考,深入人心。

作为律师,他想赚快钱的方式,可能比我们普通人多100种,甚至他还可以站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并毫发无伤,但他都没有选择这些路。他选择了长期主义,便拥有一个超强的个人品牌。

现在,很多小伙伴,都希望赚快钱,希望任何事情都能速成,迷信捷径,以为只要抓住了新工具、新方法、新模式等就能一步登天,一脚跨过知识的崇山峻岭。最后反倒是走了歧路、错路,迷途而不知返,浪费了很多时间。

如果你真的想做个人品牌,不妨长期主义一些。

先想好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为谁解决什么样问题,能否设计出来产品去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之后,后面是否有更高级的产品……

说一个很现实的场景:罗翔老师,只要他现在微信号有100位铁杆粉丝,就可以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而我们普通人,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为他的定位很清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足够强,只要他能设计出来相关产品,一定会有很多人去买单。

那么倘若一个人只想赚快钱,那么个人品牌就会和你擦肩而过。

3、有深度,个人品牌才有护城河。

在互联网上,同质化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杂。

有一次,我和公众号:行走的帆,主理人Michael老师聊了一下。我们得到的共识就是:目前在全中国,个人做管理类深度内容的公众号,可能都不超过10个。

深度内容太稀缺了。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追求流量,去追求热点,去追求能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但很少人会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值得让一个人去看5遍,甚至10遍。

在管理上也是,太多人都在追求新工具、新方法,但能把一套管理模式吃透用好的人,非常稀缺。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自己的文章《关于个人品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做品牌,我要做「注脚类」的品牌,我希望我圈子里的人都会引用我的观点和思考;我不想做「头条类」的品牌,那样虽然会有更多的关注,但注定都是短暂和浅层次的。

如果真的要创新,也要记住一句话:受欢迎的创新 = 85% 的熟悉 + 15% 的惊喜。

还是要持续不断地打造基本功,没有基本功,一切都是空谈。

4、个人品牌,需要有一杆子捅到底的能力。

真正厉害的人,他在专业上钻研的水准,会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个人品牌也是同理,我们都需要一杆子捅到底的能力。

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画面: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浅尝,了解到了一点点,很新鲜很激动,很多时候就以为醍醐灌顶了,以为点到天灵盖了,但一切是错觉而已。越是入门级的知识,知道的人就越多,因为大多数人也都是浅尝。

但想要做好个人品牌,就不能这样,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些以前想都想不到、别人也不太知道的知识。你越是往深的地方去学,你所积累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那样渐渐地,你一杆子捅到底的能力就凸显出来了。

当别人的问题出现时,普通人看到的是第一层,牛人看到的是第三层,而你可以看到问题的第五层,这就是一杆子捅到底的能力。如果你拥有这样的能力,你的个人品牌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如果你总学流行的东西,那么你永远都学不完。因为你不聚焦,面铺得太大,并且总有新的东西在流行,所以你就一直在后面追,但总是追不完。

拥有一杆子捅到底能力的小伙伴,构建个人品牌会非常顺利!

5、为什么说个人品牌要借助文化的力量?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我们每个人的心智就像一个堡垒,与其把新的品牌信息由外向内植入进去,不如直接把品牌与人心智中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知道的文化符号相关联。

利用尽可能多的感官刺激把品牌与这些文化相勾联,让品牌寄生在上面。

比如抖音上知名的短视频博主:张国伟,他就和国家伟大联系在了一起。

再比如罗翔老师口中的张三,人称法外狂徒张三,网友们把他和凶神恶煞的罪犯联系在了一起。

再比如得到APP的负责人罗振宇,他希望别人叫他罗胖,罗胖本身就是给人一种憨厚老实又靠谱的感受。

这些都是从文化上,或者情绪上构建的个人品牌,效果非常好。

五、个人品牌的其他落地经验篇

1、个人品牌挖掘有哪些方法?

一般来说,我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方法一:想想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自己会产生「兴奋」的情绪,这些兴奋点,共同组成了我们个人品牌的优势;

方法二:想想在自己未来的蓝图中,哪些事情是要持续做的。做的过程可能很煎熬,但不做的话也会让你痛苦。这些事情,可能就会成为我们个人品牌的优势;

方法三:既然不知道自己的擅长是什么、优势是什么,那就来个排除法,将不热爱的排除掉;

方法四:观察你身边的高手,看看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有发现自己向往或羡慕的,恰好自己也可能可以做的,说不定那就是你个人品牌的优势。

定位看起来是一个瞬间的动作,但其实它是一个逐步推进、渐进明晰的过程。

曾鸣教授提到过的战略选择原则,我觉得也可以用在个人定位上:通过「能做」、「可做」、「想做」分别画 1 个圆,3 个圆重叠的部分,就是你的位置,通俗理解就是提供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很有效。

个人品牌的22条硬核思考与建议

2、如何积累自己的品牌?

最核心的六个字:输出、输出、输出。

你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输出,但前提是,要保证你输出的内容是有见地的,且深刻的。

特别是对于你擅长的领域,不用藏着掖着,坦诚地表达你做过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甚至还可以把你积累的方法与工具,分享出去。

这个过程,就是积累个人品牌的过程。

然后通过日常的积累,形成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会在为人处世和工作中都积累出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而这些价值点和方法论,又会是你个人品牌独特的部分。

关于输出,你有多种形式选择,譬如: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B站、小红书等等,但不管你最终选择哪一种输出方式,关键是你要输出,你要行动。

而不是你等着自己变得完美之后,再输出。

3、如何快速积累个人品牌?

进入牛人的圈子,让大佬帮你背书。

如果你进入一个圈子,有一位大佬愿意为你背书,也愿意提携你,你的个人品牌起来得会很快。因此,你就要想办法与牛人建立联系,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

如何结识更多的牛人呢?三个办法:

  • 一个是付出时间,帮助牛人;
  • 一个是付出金钱,进入圈子;
  • 一个是你能力出众,别人来请你。

三个方法都有效。

很多人都期待认识牛人,但他们都希望牛人主动来找他们,这是一个思维的误区。只有你有更大的诚意,你才可能认识更牛的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进入一个圈子,也是你对人群的筛选。和对的人交流,你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圈子的价值也会更大。

当然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沉迷于混圈子,却离自己的团队和用户越来越远,这样是有问题的。

六、核心内容总结

1、个人品牌=实质利益+心理利益。

2、个人品牌「六力模型」:

利他力:善于付出、帮助他人;

连接力:进入圈子、连接牛人;

学习力:正确学习、高效吸收;

输出力:优质内容、持续输出;

内驱力:无需监督、自我驱动;

哲学力:更高维度、理解问题。

3、个人品牌「六力模型」分类:

基本功:学习力+内驱力;

放大器:连接力+输出力;

望远镜:利他力+哲学力。

4、个人品牌的评价3维度:

(1)别人愿意花高价,买他的时间;

(2)他面对一个组织的时候,有很强的博弈能力;

(3)大家愿意主动去聊他,或者传播他的思想与金句。

5、个人品牌的两大财富:口碑+基本功。

6、个人品牌虽然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但它很多时候是给别人使用的。

7、个人品牌最快的实践路径:只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底色(个性化),然后输出出来,并用利他性 + 长期主义的内驱力 + 与他人连接的方式去展现。

8、个人品牌用户明确三维度:质量、数量、价格。

9、如果你想做个人品牌,就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读书,而要为更多人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为自己读书,这是你个性化的需求。

10、好的个人品牌,个人和品牌互相填坑,差的个人品牌,个人和品牌互相埋坑。

11、个人品牌如何借力:

  • 让牛人帮你背书;
  • 出版一本行业内书籍;
  • 在备受瞩目的大型活动中发言;
  • 在各种高端的社群中都能看到你的影子;
  • 帮牛人解决问题,进入更加高端的圈子,高端圈子里的牛人也都知道你。

12、个人品牌的分支:

你的认知,就是个人品牌的「大脑」;

你的输出,就是个人品牌的「嘴巴」;

你的气质,就是个人品牌的「服装」;

你的性格,就是个人品牌的「气质」;

你的活动,就是个人品牌的「手和脚」。

13、做个人品牌,必须想好: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为谁解决什么样问题,能否设计出产品去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之后,后面是否有更高级的产品……

14、受欢迎的创新 = 85% 的熟悉 + 15% 的惊喜。

15、通过「能做」、「可做」、「想做」分别画 1 个圆,3 个圆重叠的部分,就是你的位置。通俗理解就是提供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16、如何结识更多牛人呢?三个办法:

  • 一个是付出时间,帮助牛人;
  • 一个是付出金钱,进入圈子;
  • 一个是你能力出众,别人来请你。

以上就是关于塑造个人品牌的 22 个比较底层的思考与建议,上面的原理也都是我在实践的,希望对各位老板有帮助。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60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3-14 19:55
下一篇 2022-03-14 20:04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