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身价250亿的世界首富,亚马逊的创始人;后者是亿万富翁,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
前者以增长至上,飞轮模式,烧了19年前,市值涨了1000倍的绝顶聪明的家伙。后者是精于新媒体传播,曾作为奥巴马竞选时的网络推广总负责人,成功将奥巴马送上总统宝座的互联网天才。
结果呢?
杰夫贝索斯2013年2.5亿买下了日落西山的百年大报《华盛顿邮报》,2015年访问量翻了三倍,达到7200万,超过了《纽约时报》。而印刷量仅仅下滑了18%(美国前十大报纸中下滑最低的)。如今的《邮报》,已经保持盈利并继续增长。
克里斯休斯,2012年买下了《新共和》杂志。一年后宣布网站流量打破纪录,纸质版发行量恢复了5万份,在持续投入了2000万美元和相当多的精力之后,休斯将杂志卖给了出版人温麦克马龙。休斯坦言“低估了把一家古老传统机构转变成数字媒体公司的难度”。
让日落西山的报纸起死回生,我们看看贝叔的手段:
1、业务转型:从内容制造商转型为软件服务供应商。是贝索斯给《邮报》开出的最大的药方。
《邮报》的技术团队两年内增长了两倍。达到400人,堪比硅谷任何团队。
这些人用来干嘛?——研发软件!
什么软件?——一个集合了不同工具的内容编辑和发行的平台软件arcpublishing。它是一个平台,集合了比如规划文章的websked,处理图片的anglerfish,处理视频的goldfish等。
这套软件本来是开发给《邮报》自己用的,后来想用的报社越来越多,贝叔索性买软件得了。陆续拿下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每日新闻》,连月浏览10亿的阿根廷媒体infobae也成了忠实客户。
2、思考方式转型:贝索斯为《邮报》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亚马逊的价值观和方式。他希望这家老牌报社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
贝叔是按照亚马逊那一套来运营《邮报》的。他不断引入互联网业内的管理工具,重视数字化的成果——流量。
他在《邮报》的编辑部办公室里,在一块大屏幕上显示每篇报道的实时访问量。
对使用平台软件的客户,采用按照带宽收月费。从每月1万美金的基本款,到每月15万美金的尊贵款,实现营收最大化。
3、运营方式转型:用产品的方式做内容:如何将读者变成用户,如何将内容变成服务?贝叔做了全面系统的努力。
比如用Ar、3D技术报道巴尔的摩的监禁和死亡事件。
甚至进驻到apple watch,“小屏幕、大故事”,用6个页面为读者报道一篇报道。还可以提示10条实时新闻概览。
设置用户参与漏斗,按照防伪频率、停留时长等区分用户,针对他们推送不同的信息。
引入a/b测试,让每位用户收到不同版面的产品,将用户反馈的数据整合到后台统计中,不断迭代和优化产品体验。
《邮报》80%的流量来自于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邮件。编辑们都尝试将内容设计得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总之:
《纸牌屋》证明了大数据对内容的作用,Netflix 的崛起证明了科技对媒体对作用。贝索斯令《邮报》对重生更证明了软件干掉硬件,虚的干掉实的,社会化媒体干掉传统媒体的趋势不可阻挡。
贝叔能搞定,而休斯搞不定,是不是也证明,想要玩互联网+,最好有实业经验,至少有虚实结合的经验如电商,则成功概率能大大加强呢?
打标签推送的内容,容易让人作茧自缚。但哪一个畅销的产品不是这样呢?它的指向是满足性消费,图得一时爽。不是发展性消费,毕竟很拧巴。比如读专业类书籍,比如学一门新外语。
活下去,商业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任务。还是理解并认同贝叔的决策的。
文: 陈轩@病毒营销陈轩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