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定位、华与华|柠檬谈品牌

定位学派和华与华学派是国内本土企业比较推崇的两个学派,对我个人影响也非常大,我想很多同行都深有感触。

不过华与华学派和定位学派代表的争论也由来已久,各说各的好,我认为这件事本事是比较危险的,很多人拿着锤子满眼都是钉子,用一个理论/模型试图去解决所有问题,这往往会无功而返。

查理·芒格对这种现象理解的极为透彻,他的解决之道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主要学科的核心思维模型,也就是他说的“多元思维模型”。不同模型之间看似相互矛盾,其实都是存在普遍联系的。

前段时间华与华创始人华杉老师直播怒怼定位论,提出了几个犀利观点,随后克里夫定位研修院(里斯中国)开直播做了回应。借机我来梳理一下我的思考,希望读者能够看到更多的真相。

本文共3839字。 

辩论只是表象,关键是看懂双方在不同背景下的语言游戏规则。 

就像一头大象,有人摸到鼻子告诉你这是鼻子,有人摸到大腿跟你说这是大腿,那可能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 

先来说说双方争议的主题以及各自的边界,然后再谈谈这头大象本来是什么样子的。

01争议的主题–竞争

定位和华与华一直以来的争论,主要围绕“竞争”一词展开:

1)“同质化时代”

华与华认为,产品同质化永远不会到来,因为每家生产的产品都不一样。

定位论认为,同质化不是指产品同质化,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认知趋于同质化。在产品层面的差异化或许真的不会到来,但是顾客对产品认知上的同质化时代早已到来。如格力空调和海尔空调,三只松鼠的坚果和百草味的坚果。

2)“第一思维”

华与华认为“第一思维”完全错误,成为第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需要企业无止境的广告支持。

定位论认为成为顾客认知里的第一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这个第一不一定是行业第一,也可以是第一个去做,也就是开创新品类,好的品类认知概念不需要大量广告,比如特斯拉、小米、Costco超市。

3)“竞争思维”

华与华认为,竞争是一种幻觉,没有一个企业是被竞争打败的,只有自己把自己整败了。企业永远只有一个导向,就是顾客导向,就是你有你的顾客,我有我的顾客。 

定位论认为,成功的品牌不仅仅是满足顾客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竞争中胜出,所以说企业经营以竞争为导向,品牌以竞争为导向。

上面三点,总结起来就是说:

华与华认为,产品同质化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定位的立论不成立,要摒弃“争夺第一”的思想,不要通过“争夺第一”来获取胜利,而是做好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经营活动,从而在产业中获取最大化利润。所以华与华谈的是“非竞争论”。

定位论认为,顾客对于产品认知上的同质化时代早已到来,必须承认营销的终极战场是顾客心智,并通过竞争思维来抢占顾客心智,因为顾客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当“第一”,要么做“唯一”,两者都是很好的抢占心智的方式。

一个强调“非竞争”,一个则强调“以竞争为导向”,到底谁优谁劣?

各自的边界不同而已。

02 边界问题

1)首先是品类选择的边界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华与华方法指导下的成功案例,多分布在餐饮品类,因为餐饮品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竞争格局小而分散,所以一个城市必定能够容纳很多家特色餐饮品牌,你有你的客户,我有我的客户。

对于竞争性弱的品类,内部经营因素 > 外部竞争因素,做好自己高于一切,做好自己就有一块蛋糕分。

而定位论指导下的成功案例,如瓜子二手车、老板电器、农夫山泉等,大多是最终会被前三名垄断的行业,而很少有女装、农产品、家具等竞争格局分散型行业,比如女装注定是一堆品牌共存的市场,而男装则更容易标准化,因为男装多样化需求远低于女装,光海澜之家销售额就能超过200亿。

对于集中度高的品类,当品类处于成长期,一二三品牌群开始形成,竞争加剧,消费者开始在决策过程中进行“有你无我”式的选择,这个时候外部竞争因素 > 内部经营因素,必须在对手的压制下寻找机会,因为最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其次是品类发展阶段的边界不同

不管是对“认知同质化”的判断,还是对“竞争格局”的判断,都要基于品类的发展阶段。

在新品类启动期和成长初期,人们对这个品类的认识还不充分,客户的认知并没有达到同质化水平,行业竞争格局分散,没有强势品牌,也是中小企业进入的良机。

这时候品牌最重要的是扩大品类,共同繁荣品类,做大蛋糕实现共赢。而不是一上来就压制竞争对手,强调自己的品类地位,而是宣传品类本身。

只有当蛋糕足够大,进入分蛋糕的品类成长后期和成熟期,品类信息比较充分,出现认知同质化,并且行业格局开始形成,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才需要强调竞争思维。

定位中“同质化时代”的“第一思维”和“竞争思维”也多是集中度高且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品类更有效。

而华与华的客户因为本身行业集中度相对低,品类长期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少见正面战场上的厮杀场景,更多是“慢慢长大”的品类。

下面我用一张图,来呈现定位和华与华的视角和各自方法的边界,只有因时因地制宜,才能避免进入误区。

一文看懂定位、华与华|柠檬谈品牌

但这并不代表华与华实际操作中,不考虑竞争因素,比如汉庭酒店的“爱干净 住汉庭”,是考虑了经济型酒店中尚没有被占领的“干净”这个心智资源,而安静、睡个好觉等已经被锦江之星、尚优客等酒店占领了,整体分析从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也不代表定位派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结构性的去考虑企业内部经营因素,没有通过营销配称去构建企业的行业壁垒。

再次告诉吃瓜群众,辩论是表象,词语也是假象,关键要看立场看行为。

03 大象本来的样子

1)品类的变化规律

不管是定位论还是符号论,其实都没有清楚的指明品牌建设过程中一个更根本的源头,那就是品牌背后——品类的变化规律。

品牌的背后是“品类”,而“品类”不是干巴巴的一个品牌词后缀,而是有着自身的属性、特征和变化规律。

一文看懂定位、华与华|柠檬谈品牌

脱离品类的变化规律,去谈“同质化竞争”、谈“开创新品类”,都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

我在公众号多次推荐过一本书,叫《品类十三律》,这本书第一次将“品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结合了大量本土实操案例,包括真功夫、乌江榨菜、百合网、晨光文具等,来总结品类变化规律,这对做品牌来说,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也真正释放了品牌定位的威力。

从去年开始,我跟身边很多从业者和企业老板反复说,忘掉定位,先搞懂品类的规律,你就不会被定位的22本书以及市场中无数教定位、谈定位的大佬给绕晕。

2)关联预存认知

其实从品牌定位到品牌资产建设,背后的原理也只有一个:关联预存认知。即人们心智中预存的熟悉的事物。

一文看懂定位、华与华|柠檬谈品牌

定位的本质是什么:关联预存认知-品类心智资源

符号论的本质是什么:关联预存认知-人类集体符号

比如东阿阿胶的“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和阿胶”,关联了熟悉品类“人参、鹿茸”;

“爱干净  住汉庭”关联了熟悉的品类特性“干净”。

而符号的作用,是为了强化品类心智资源,让品牌在品类中辨识度更强。 

3)找到有效的心智资源

很多学完华与华的老板,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希望通过设计一个超级符号,让自己的品牌一夜之间成为“蜜雪冰城”。

而学完定位的老板,容易进入另一个误区,就是一直盯着对手,然后很困惑:我的竞争对手现在怎么怎么厉害,我这个仗不知道该怎么打?

主要原因是,定位论过于强调横向市场的心智研究,但忽视了纵向的品类历史的研究。 

一文看懂定位、华与华|柠檬谈品牌

比如乔布斯在思考智能手机键盘的创新问题时,没有像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那样,参照横向市场去改变键盘的外观,材质或者位置等等,陷入红海竞争,而是纵向的思考人们为什么需要手机键盘,本质是——信息输入,进而创造了今天人们手中的触摸屏。

只看到横向竞争,处处都是对手,而纵向的看待品类历史,思考“人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往往会在共性中发现更多的品类机会。

我想之所以在实践中存在种种误区,是因为符号论和定位论在传播过程中都过于简化了品牌的方法。

但同时必须承认,品牌建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得结合具体品类和品类成长阶段,用多元化的视角更加系统的思考和应对。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699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1 13:26
下一篇 2022-05-31 17:17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