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词流”演技营销泛滥娱乐圈,好演技靠吹出来?

热搜上时不时就出现一些让人第一眼有些莫名其妙的词,再细看,原来是饭圈粉丝用来夸赞偶像演技好的“造词”。

“炸裂式演技”已经显得过时,如今流行的是“破碎感”“氛围感”“脆弱感”“故事感”等“感句式”,以及“感染力”“爆发力”“共情力”等“力句式”,除此之外还有“你永远可以相信XX的演技”“XX的表演绝了”等句子。

明星的演技营销,在热搜上泛滥成灾。好演技真的能够吹出来吗?粉丝“造词流”式的演技吹捧,对演艺圈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造词流”演技吹捧

每每流量明星有新剧播出,微博上总会铺天盖地的热搜,对流量明星的表演进行全方位的吹捧。粉丝吹捧的方式也在不断“内卷”,单纯夸演技好都显得有些俗套了,为此粉丝们就开始各种“造词”。

首先流行的是“感句式”。比如“破碎感”一搜,除了最近热播的《重生之门》“王俊凯庄文杰落泪破碎感”外,还有“成毅破碎感”(阅读量2.2亿次),“鞠婧祎哭戏破碎感”(阅读量1.6亿次),“郑业成沈宴落泪破碎感”(阅读量 6450万次),等等。

破碎感主要与流量明星饰演的角色流泪有关,让粉丝我见犹怜,“想狠狠抱抱他”。

“脆弱感”与“破碎感”语义上有相似之处,也是指涉流量明星饰演的角色经历凄惨、心情低落,让粉丝一看就心疼不已,并产生了保护欲。

除了不久前播出的电视剧《风起陇西》,“Angelababy风起陇西柳莹脆弱感”“杨洋且试天下脆弱感”外,还有“周雨彤哭戏脆弱感、李沁含泪脆弱感、檀健次饰演的沈翊脆弱感拉满”等等。

“故事感”和“氛围感”则更多用来指称流量明星新作品的宣传片、剧照、路透视频、舞台表演等具有很强的故事张力,让粉丝哪怕只是看一个照片都能够脑补出一段故事、沉浸在某种氛围中。

“力句式”也很受欢迎。尤其是“感染力”,几乎每个流量明星的“哭戏”再加上“感染力”,都可以在微博上找到“XXX哭戏感染力”的词条。

这里只列举几个阅读量破亿的热搜词条,诸如成毅哭戏感染力、张艺兴哭戏感染力、丁程鑫哭戏感染力、白鹿哭戏感染力、彭小苒哭戏感染力,等等。很大一部分流量明星粉丝对演技的理解很粗浅,好像爱豆只要会哭,就是有脆弱感、有感染力,所以他们步调一致地在热搜上吹捧自家爱豆的哭戏,哪怕一个个演得用力过猛。

“感句式”“力句式”以外,“你永远可以相信XX”的句式就更让人觉得肉麻。毕竟哪怕是演艺圈顶尖的演技派,都不敢认为自己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次演出都“可以相信”。但粉丝就是敢凭借爱豆的几次演出、几个舞台,冠上“永远可以相信”的修饰语。

“造词流”演技营销泛滥娱乐圈,好演技靠吹出来?

当营销重复一千遍​

有独立判断能力的观众,对这种“造词式”演技营销嗤之以鼻,认为这纯粹是饭圈自嗨。

这其实是低估了粉丝的战斗力,也低估了“造词流”营销的危害性——当谎言重复了一千遍,有一部分观众可能就会相信谎言。

“造词流”营销并非粉丝圈子里自娱自乐,而是在微博上形成屠榜之势。

只要观众在微博里检索演员的名字,目之所及都是粉丝的彩虹屁。更夸张的是,哪怕观众检索的是“流量明星+负面评价词汇”,也已经被粉丝控评了,出现的都是正面评价的词条。

粉丝们的典型句式是:“我猜你也在搜XX吧,一看到XX的瓜跑得比粉丝都快?XX(列举爱豆的战绩)你是不是抓心挠肺整夜整夜睡不着?XX出关你是不是十分怕他吸粉?XX一有剧播你是不是比粉丝都紧张?你要持续支持关注XX吗?关注就好,你无了XX都会一直红下去”……

铺天盖地的“造词流”营销造成的一个后果是:观众在微博里看到的关于某流量明星的新闻,都是对他的各种夸奖与吹捧,理性和批评的声音彻头彻尾被压制了。这跟以前水军刷分、水军控评并无本质性区别。

以前饭圈主要是通过“数据造假”——比如刷播放量,如今的“造词流”演技营销则属于口碑造假——疯狂刷好评。

久而久之,不仅流量明星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差评的世界——他可能还以为是自己演技好,不知内情的观众也会误以为全网都在夸流量明星演技好——他们被重复了一千遍的谎言给欺骗了。

抵制“劣币驱逐良币”

“造词流”营销呈现出来的民意,是一种“伪民意”;网友看到的文娱热搜榜可能是相关利益方虚构出来的,如同一个新的“楚门的世界”。

这种离谱的营销,对演艺圈形成严重伤害。首当其冲的是演技评价体系,它崩塌了。

如果流量明星烂到极致的演技都可以被吹捧,那些真正有实力、有演技、有艺德但不屑于炒作的艺人,他们的“好”反而就不突出,也无人问津了。

长此以往,年轻的流量明星有多少人会沉潜提升演技?演技再烂,只要出动数量更多的粉丝来刷好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不知真相的观众上当。

一旦评价体系崩塌,就会衍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一部剧集是好是坏,观众最有发言权,优秀的剧集在口耳相传中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糟糕的剧集则被淘汰。

只有在凭质量说话的环境中,优秀的内容生产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影视主创者才有动力生产出优秀的作品。

可当营销主导了评价体系,流量明星完全不用担忧他的演技烂,反正只要粉丝足够给力,关于他演技的吹捧就可以在微博上屠榜,他出演的剧集就可以持续保持热度,剧方和平台也可以心满意足地收获一个不错的播放战报。

一条畸形的产业链由此形成:烂演技被吹捧成好的—演技营销在微博屠榜—话题炒作带动剧集热度—剧集热度巩固演员的市场地位……这一条畸形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获得收益,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那些低调的演技派,是中国影视产业本身。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造词流”营销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方面,平台应该承担起主体责任。掌握海量数据的平台,比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春江水暖鸭先知”,它们能最早发现一些乱象的苗头,比如粉丝到底是不是规模化在刷好评。

平台要把责任前移,对这种无底线营销,词条出一个炸一个。文娱管理部门也要持续加大对饭圈乱象的治理。

另一方面,文艺评论工作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不唯流量是从,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要旗帜鲜明“抵制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的评论,反对刷分控评等不良现象”。

文艺评论的标尺端正了,优胜劣汰的生态形成了,虚假的“数据造星”人人喊打,好演员、好作品才能出头。

文: 李愚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701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10:22
下一篇 2022-06-06 11:26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