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微果酱(ID:wjam123456)
作者 | 陈出木
当NFT概念大热,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国外有OpenSea、BloctoBay、NBA Top Shot等,国内也有鲸探、幻核、iBox等。但这些平台大多是在线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NFT局限于网民口中的“概念”。
于是,线下店反而成了另一种蓝海,我们暂且称之为“NFT商店”。
NFT商店是助攻,还是噱头?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的NFT商店数量并不多,展示形式有所不同,但购买方式却大同小异——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互联网购物方式的年轻人来说,简直行云流水;对于网感不强的人来说,也算得上稍微无障碍的入门方式了。
关于具体的消费方式,我们以长沙的“不存在商店”为案例来看。
这家NFT商店在2021年开展了一次试水的快闪,其营销噱头在于引入元宇宙玩法,声称“贩卖任何单一时空都不存在的东西”,通过NFT及实体化展品映射来探索生态保护理念。
落到整个商店的实际构建上,“不存在商店”的供应方是NFT平台StarArk,带来了26款不同虚拟产品,包括插画、音乐等形式的数字版权作品。
这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产品,在“不存在商店”有了实体化身,如香蕉玩具、装着空气的塑料瓶等。这让整个商店看起来和普通的零售场景无异,即便是对NFT没有概念的人也能够在这里逛上一圈,对虚拟层面的NFT有一番现实层面的认知。
当然,“不存在商店”的重头戏仍然是NFT。
在商店里,每一种商品都对应贴着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购买相应的NFT数字作品,购买后即拥有限量版权数字图像内容。基于此,比如扫码购买《绿色情绪》,便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音乐,实现了破次元商品的高速流通。
但如果只是拥有一份NFT,当下的大部分消费者恐怕仍然会觉得毫无实感。所以,“不存在商店”采取将图像实体化作为购买NFT版权赠品的方式,让消费者拿到真正的实物,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零售的虚实结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主流的买实物赠数藏的形式,“不存在商店”逆向交易——买NFT赠实物,有助于提升大众对于NFT价值的认知,让更多人把NFT当作正常商品来看待和买卖。因此,其盈利模式以销售收入为主。
另一方面,“不存在商店”也没有放弃线上工具的便利,其相关优惠券及购买NFT的凭证都在小程序发放,消费者领取后可至商店凭纸质副券兑换相应实物商品,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导流。
尽管“不存在商店”也存在着问题和争议,如NFT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如何保证,装空气的瓶子一类商品是否有割韭菜嫌疑等,但其仍然是对未来零售大趋势——虚实结合的一次落地尝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线下零售能抢救NFT吗?
NFT的热度仿佛潮水,时涨时退,退潮时被发现裸泳者比比皆是。于是,当体验感不足的纯线上NFT交易平台隐有疲态时,大家开始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了线下零售。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了把NFT当作正常商品来看待和买卖的消费逻辑,这里再借两种“NFT商店”形态来讨论NFT如何融入线下零售。
1、展陈
根据微果酱的观察,通过展陈来销售NFT,成本大多不低,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相对来说更受艺术类NFT销售的青睐。
当然,这种形式的优点也很明显,场景整体的视听冲击能让消费者有更强的元宇宙感知。
举个例子,号称我国大陆地区首家NFT线下数字画廊的“艺数力”,于2021年10月落于上海,业务包括艺术家孵化、NFT艺术作品上链到交易拍卖、作品展示等的“一站式服务”。
其区别于传统画廊的最大特点便是,墙壁、展台并无任何实体艺术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多媒体装置,以显示屏为主,作为NFT作品的展示载体。整个空间仿佛一个“暗盒”,亮起的屏幕就像是悬浮在眼前,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了解对应NFT,极具元宇宙照进现实的体验感。
再比如,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NFT画廊“Web 3 NYC Gallery”,空间不到100㎡,展示NFT的屏幕却超过300台,包括160块小屏,110块中屏,30块大屏,看展的人可以通过扫描屏幕二维码,跳转到NFT在交易平台上的链接,像逛淘宝一样直接购买。
根据“果壳”的亲身体验,这些屏幕相当于“展位”,NFT持有者需要购买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当我进一步跟工作人员交流之后,才知道这些屏幕的设置“暗藏玄机”。NFT 持有者要购买屏幕的 NFT,以获得“展位”。小屏价格 1.5ETH-2ETH,中屏 5ETH-10ETH,大屏价格高到不公开出售,得联系画廊询价。 叨哥,公众号:果壳笑死,我坐在NFT线下店里,逛起了它的线上店铺
显然,在这个流转过程中,画廊向NFT持有者收取“展位费”,并将消费者购买NFT的货款,按照一定协议份额给予NFT持有者;NFT持有者借助画廊的展示平台推广自己的数字作品,并赚取差价。
此外,这个画廊还设有虚拟画廊的区域,消费者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线上画廊,虚拟空间中的NFT也都标注了二维码,可供扫码购买。
画廊的操作,其实也可以套用在NFT商店的构建中。比如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小空间的便利店或许只需要划出一个NFT售卖区域,用一个显示屏或者纸质二维码,就能够提供“展位”和消费渠道了。而便利店中丰富的实物商品,也能创设更深层的虚实连接和营销玩法。
2、自动售货机
通过自动售货机来销售NFT的方式以及市场,更趋近于当下的超玩盲盒。其优势是可以放置在人流密集处,能够带来一定的猎奇效应和流量,同时更加便利。
基于Solana区块链的以太坊虚拟机开发商Neon Labs,在2021年11月完成4000万美元融资,其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约翰街29号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台 NFT自动售货机,24小时开放,支持直接用货币购买。
操作方式和普通的自动售货机没有太大不同,购买之后就会掉落一个带有二维码的实体盲盒,扫码即可在Neon平台上兑换购买的NFT,实现了随手买饮料级别的便利性,因此被部分媒体称为“近似一家专营NFT的便利店”。
虽然没有公开销售情况,但据Neon联合创始人Jordan Birnholtz称,上架以来,这台贩卖机经常因为售罄需要补货,而除了变现,还为当地市场带来了大流量和高关注度,并为Neon提供了巨大的公关机会。
在Neon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后不久,2022年的日本和欧洲也都出现了当地第一台NFT自动售货机。
位于日本新宿歌舞伎町中心的艺术空间“Decameron”门口,安装了一台外壳写着“NFT”的自动贩卖机,是专属于艺术家松田将英的装置“Lunatic Pandora”。
消费者购买后会掉落一个银色信封,其中包括“THE LAUGHINGMAN”会员卡、NFC标签、会员限定展览会门票。当消费者将会员号码和钱包地址发送到指定表格时,NFT即被分发到账户中。
根据“堺塾”消息,NFT所有者松田曾如此表示:
我们参考了在纽约发布的Neon自动售货机案例,将其设计为对NFT不感兴趣的人或不携带钱包的人也可以参与的售货机。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体验NFT和Web3的思想。
2022年底,myNFT宣布将推出欧洲第一台NFT自动售货机,计划安装在人流量密集的伦敦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会议中心外。myNFT的联合创始人Hugo McDonaugh的灵感来源于,被很多实体商家采用的利用自动售货机来进行产品分销的方式。
消费者购买之后将获得一个信封,扫描其中二维码即可根据提示注册一个免费的myNFT账户,并获得一个用于接收NFT的数字钱包,myNFT希望能够借此拉住更多因为注册数字钱包在第一步被劝退的用户。
如果说展陈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了解NFT,那么自动售货机更像是一个引起关注、降低门槛的引流装置。两者的共同点是NFT和线下零售的结合,构建了一个专卖场所——NFT商店,让NFT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线上的概念能够更深层次地融入大众的现实生活。
写在最后
不少人将2021年称为“NFT元年”,此前仍属于极小众概念的NFT迎来了爆发,无数人前仆后继。进入2022年之后,NFT又迅速进入淘汰战,炒作者的心态犹如坐过山车,跌宕起伏。
根据报道,当前NFT从以炒作为中心转向以实用为中心、基于长期价值的全球建设者努力,2022年销售额突破1.01亿,比2021年增长了67.57%。
但你或许也发现了,以上这些离普罗大众仍然太远,只是特定圈子的狂欢,证据便是你常听见这些名词,却很难在身边人中找出一个参与者。原因便在于购买门槛,包括消费心智、消费场景、消费方式等等,都能把大部分人拒之门外。
回过头想,我们能自如地在便利店买饮料,在家具城买家具,在画廊买艺术品,仿佛是DNA自带的习惯,这就是已经成熟的市场教育和特定消费场景带来的好处。
如果把NFT当作一件日常商品,或许也应该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仿佛提议去某个店买东西那样,说出“去XX买NFT吧”这样的话。
NFT商店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如此,其以空间为基本盘,商品为纽带,连接了虚拟和现实,搭建起一个将元宇宙映射进现实的专营消费场景。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内容的蓬发,逛NFT商店或许会成为未来生活中日常娱乐项目,且让我们期待一波落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9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