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营销、屡遭投诉,Babycare正逐渐沦为母婴界的一张画皮。近日,母婴品牌Babycare旗下小恐龙洗护套装、小熊植物毛巾、幼朴洗护套装等产品荣获2023年度Pentawards奖,该奖项有着“产品包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实际上,Babycare从2014年诞生起,就打着假洋牌的旗帜进入市场,旗下产品大多数采用代加工模式生产。Babycare只负责产品的设计、提出需求,然后按要求匹配合适的代工厂去生产。依靠轻资产模式,Babycare将大部分重心都放在营销上。正因如此,Babycare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屡屡被消费者投诉。截止至12月28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Babycare累计投诉量941条,其中近30天的投诉量就高达538条,占到57.17%。投诉内容包含产品质量不过关、虚假促销、虚假宣传等。也许Babycare依靠设计、营销能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但管理出问题、研发跟不上才是致命伤。近几年不乏随国潮崛起但因缺乏硬实力又消失的品牌,而Babycare还有假“洋”牌的历史标签,未来能否持续发展还是个未知数。01
「投诉量居高不下」
12月27日,有消费者投诉Babycare纸尿裤存在质量问题,使用后过敏。Babycare则打太极不给解决方案。12月26日,有消费者投诉Babycare产品洗完掉毛,而客服则推诿不处理,并说是消费者洗涤问题,态度很恶劣。 12月24日,有消费者投诉Babycare恒温壶换两次都有划痕,第一次收到Babycare恒温壶就发现壶内有划痕。换货后,收到的壶比第一次的划痕还要多。结果客服却解释说:是磨砂工艺,属于正常现象。除产品质量以外,Babycare虚假促销、虚假宣传的问题也尤为明显。黑猫投诉平台的“集体投诉”板块显示,截止至12月28日,Babycare集体投诉数157。集体投诉创建的由来是因虚假促销、虚假宣传被多位消费者投诉,因此黑猫投诉为这一类的投诉创建了“集体投诉”。
其中有投诉显示:有消费者于2023年10月31日晚20点在淘宝Babycare旗舰店下单金额2000元左右尿不湿订单,该店铺宣称31日20点至24点实付1999元送1000元无门槛券,限量5000名。该尿不湿订单另外参与赠送200元无门槛活动。目前订单已经完成收货,200无门槛也已经收到,但是1999返1000无门槛活动,商家拒不履行约定发放到消费者的下单账号中。该消费者表示,活动期间,商家在直播间表示名额很多,当时下单的都有1000元无门槛返。然而,商家却以同一个旺旺号,同一个收货地址视为同一用户为由拒不履行约定发放1000元无门槛券,有淘宝平台交易快照以及客服聊天窗口消息作为依据,下单时并未有该条件。此外,消费者指出:“商家该活动名单涉嫌造假,有事实依据,我的订单付款时间为20.00.10,名单最后一名付款时间为20.07.10以后,付款名单明显靠前的我并不在名单内,很明显活动公布名单有问题。”实际上,在几大电商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消费者对Babycare的差评并不少,包括吸奶器贵、电池续航时间短、配件非常容易损耗、售后不高效等。公开资料显示,Babycare于2014年凭借婴儿背带切入母婴行业,此后又推出了尿裤、纸巾湿巾、喂哺、玩具、孕产、出行、家居等众多品类,其核心覆盖孕期至6岁育儿周期。虽然品类很多,但Babycare一直采用代工厂模式的轻资产经营模式,Babycare只负责产品的设计、提出制作要求和明确技术标准,然后代工厂按照要求进行生产。这也被许多消费者调侃为“母婴界的南极人”。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代工模式的前提是这家企业必须具有足够的把控力。目前整个工业生产配套都比较完善,如果能把控好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环节是没有问题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指出,代工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屡遭投诉说明Babycare可能在产品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代工厂的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把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02
「营销饱受诟病」
除了品控能力不足外,Babycare最为诟病的要属玩概念游戏了。2022年10月,有消费者表示,Babycare的洗脸巾产品零售页面上写着“新生婴儿专用洗脸巾非纸巾绵柔巾”“绵柔巾干湿两用”,以及“纯绵洗脸巾”,但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绵柔巾和棉花没一点关系,不仅材质粗糙,用后还有过敏泛红等症状。“绵”指质地柔软、延展性好的物质;而“棉”则是从植物中提取,用于纺织、制作各种纺织品,真正的棉柔巾主要以棉为原材料,优点是亲肤、方便、舒适,清洁性好;从字义上看,二者并无关联,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常常被混淆。据消费者反馈Babycare的“绵”柔巾掉絮且粗糙,仔细看产品成分就会发现,Babycare绵柔巾成分及含量为60%粘胶纤维,40%聚酯纤维,并不是真正的棉柔巾。一字之差,不仔细看真的很难辨别,让消费者有上当的感觉。其实,玩文字游戏、玩概念是Babycare拿手好戏,因为在创立之初,Babycare就曾把自己打造成美国品牌形象,很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误将其认为是个洋品牌。但后来随着被曝光,Babycare也在介绍中改变了措辞。最早由“Philemon博士于2013年在美国盐湖城创立,归属于US Babycare INC”,后来演变为“华人设计师luka.lee(李阔)在美国创立”,如今已简化成“Babycare是设计师创立的母婴品牌”,已不见洋品牌的身影。但如今在网络上搜索Babycare,还留着创立于美国的痕迹。身份“改变”了,但Babycare的宣传策略却从未改变,外国模特、英文标签、国外机构的背书等仍随处可见,再加上此次获得的包装设计奖,Babycare对于营销始终不遗余力。江瀚指出,优秀包装固然可以吸引消费者,但产品质量和宣传的真实性是消费者更加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其实需要的是两者兼备,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宣传真实性的同时,再进行包装设计的创新。企业只有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张毅看来,如果只注重包装,而产品品质不过关,那这家企业就是本末倒置了。03
「或难实现长期主义」
今年9月,Babycare母公司杭州白贝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更早前,市场就有Babycare考虑在香港上市的传闻,计划最早于2023年登陆港交所,预计募资规模将在3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一直以来,Babycare主要阵地都在线上,直到2020年,才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截至今年6月,Babycare全国门店数量仅有100家。截至2022年年底,孩子王线下门店数量超过500家,爱婴室线下门店数量为477家,全棉时代线下门店数量340家,均远远超过Babycare。2022年,全棉时代商超渠道贡献收入为2.3亿元,同比增长14.1%。而截至目前,Babycare尚未透露线下门店营收数据。今年以来,Babycare也表示要将发展重点放在线下。按照Babycare的计划,未来线上和线下收入的占比将是1:1,Babycare将不再是一个以线上为主的消费品牌。迄今为止,Babycare仅进行过两轮融资。天眼查显示,2019年8月,Babycare获红杉中国3亿元投资,持股比例10%;2021年2月,Babycare再获7亿元B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老股东红杉资本跟投。除了上文提到的各种投诉案例外,2019年5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款网售婴儿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6件婴儿床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就涉及Babycare,其婴儿床用直径7mm的安装预留孔可能导致卡住婴幼儿手指,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20批次儿童床(婴儿床)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有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就涉及Babycare帕克莱拉婴儿床(家用童床),不合格原因为“木材名称标识不准确或不规范,易误导消费者”。张毅指出,本来因假洋牌所受到舆论质疑,就对Babycare的品牌信任度是一种损害。如果不高度重视,再加上产品品控不过关,设计、营销做的再好,也很难做到长期主义,这点是不值得学习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过去很多国货面对同质化竞争都在打价格战,但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利润。近几年,随着国潮崛起,很多企业开始注重设计美学,这本身也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但企业成功的根本还是要靠两轮儿驱动,即设计和研发都不能少,没有研发的支撑,设计再好也很难带来企业持续的增长。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长久地追随一个品牌,还是以体验为重要依据。“研发既包括产品功能、效果,也包含对品控管理体系的升级优化。好的设计方案能在短期内见效,但研发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积累,这恰恰是一些国产品牌缺乏的。近几年可以看出一些国产品牌随着国潮崛起而崛起,但此后又陷入经营困难的囧地。这里有相当多的是靠营销投入换来的销售额,而一旦营销减少就会导致经营乏术,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研发。”赖阳向青橙财经说道。如此看来,研发已成为Babycare渡劫中最大的弱点。
– END –
文 | 天辰
合作及进官方群请后台留言联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1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