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北京首钢冰球馆内座无虚席。台上的人,一席休闲西装配白T恤,这是雷军在镜头前最具熟悉感的穿搭。
最近四年来,每年的8月11日都是“雷布斯”和外界分享创业故事的时间,每次演讲也都很难不让人共情。而这一次,以“勇气”为主题的年度演讲提前了整整23天,“雷斯克”向外界证明,早已迫不及待分享关于造车的点点滴滴。自今年3月末小米SU7正式发布以来,其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现象级产品,雷军这几个月所到之处也始终围绕鲜花、掌声与流量。作为造车队伍的领军者,雷军曾坦言这是他最后一个项目,但是无论早期在金山还是后期做投资、做手机,雷总始终都能火出圈,产品也总能卖出新高度,难怪很多人都称他为“爽文男主”。不过,和每个人人生一样,每个项目在起步和发展中也都有高光和低谷,再“爽”的故事主角也逃不开磨难和考验。尽管每次成功都有不同的背景,但是雷军和他背后的团队身上却总有发现趋势的洞察力,以及紧跟趋势的执行力和信念。雷军始终是为趋势而前行的人。雷军的个人演讲连续举办了五届,这一次的故事线是最鲜明的——造车。不过,小米SU7的成功并非偶然,但雷军造车却源于一场意外。2021年1月15日的早上,雷军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一瞬间,这个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试想,一个拥有几万人体量的公司,一个靠手机品牌立足的企业,如果核心产品打不动了,这个企业离垮掉还会多远?随后,雷军和团队随后迅速召开了紧急董事会,一位董事也抛出一个选项:要不要考虑去造车?当天下午,一场正式的造车讨论后,尽管所有高管都支持,但雷军还是认为风险太大,先从大量调研工作做起。随后,雷军率队组建了6人调研组,在70多天里去到10几个城市,访谈了85场200多人。这场特种兵式调研后,雷军得出一个结论:智能电动车是大势所趋,小米必须干,而且要投入100亿美元!但由于耗资过大,董事会要求雷军亲自带队,这无疑让他陷入一场空前的“头脑风暴”。毕竟,彼时的小米手机正在全力向高端化进军,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小米团队内被给予厚望的年轻高管周受资选择了离职。雷军甚至无数次反问自己:但是,多年的投资和创业经历让雷军再一次选择“顺势而为”,李斌、何小鹏等同行的鼓励也让他备受鼓舞。2021年3月30日,小米发布公告:正式决定造车,雷军牵头。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雷军斩钉截铁地说,“小米汽车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全部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那一刻,台下掌声雷鸣,直播间满屏弹幕都是“干翻特斯拉”,雷军的心中涌现的只有7个字:那一晚,是整个汽车行业的不眠之夜,雷军收到无数祝福,但更让其触动的是来自团队早期创业者、汽车设计师和投资合伙人们的坚定“追随”。那一晚开始,无数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只为追随趋势,潮流涌动。后来有人曾问过雷军,现在下场,是不是太晚了?他却说,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真心想干,任何时候开始,都是最好的时机。雷军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不融资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作为车圈的新手,雷军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爽文男主”。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一向擅长包装和营销的雷总本人极容易成为故事主角。但是,拥有热度和团队只是造车的开始,并不足以支撑“爽文”的结局。这场造车背后注定少不了艰难和痛苦,抉择和突围。新能源汽车赛道最火的这几年,每年行业内都会有上百款新车面世。作为后来者,雷军一直在思考小米能提供一款怎样的车。刚开始,团队找来了大量研究报告,形成了数百页分析材料。这个方式固然全面但却并不接地气。雷军忍不住给大家泼了盆冷水:不要搞那么复杂,先造一辆小米工程师们想买的车就可以!为了这个目标,雷军等人约了300多位工程师一一面谈,甚至去停车场里一辆辆数,车型、品牌和价格段很快有了参考。从车型来看,大家的选择中轿车和SUV各占一半。不过,从研发角度来看,“高车容易低车难”,SUV容易干,轿车更难干,很多车企都是先做SUV。但雷军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雷军解释道:“等轿车做好后,再干其他车型就容易了。”其实,那个阶段汽车产业链已然十分成熟,当时就有很多人劝过雷军:赶紧出车,找代工,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但是,14年前创业,雷军和小米就吃过模式的亏,虽然刚开始成长速度很快,但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了不少挫折。所以,这次创业,雷军下定决心,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十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带着这个方向,雷军和团队正式启航。不过,披星戴月干了大半年,到了当年的春节前,小米汽车召开了第一次正式项目评审会。没想到的是,当时分歧特别严重,吵到不可开交,产品方案陷入甚至要“推翻重干”。于是,在春节后开工第一天,雷军取消了所有日程,把汽车团队核心的十几个人全部“抓过来”开会,商量如何解决。就这样一个临时召集的会,最后整整开了21天。这场马拉松式会议也让大家达成了共识: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能够顺利上牌桌,就是最大的成功。小米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先守正,再出奇,不要盲目追求颠覆。正是这21天的会议,雷军和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成了真正的战友。事实上,造车这几年,小米内部虽然紧锣密鼓,但对外却没有做过什么宣传。直到去年12月底,小米汽车才第一次正式亮相。但当成品车“横空出世”之际,外界关于汽车是否自研、研发周期是否太短等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甚至有媒体认为“纯电轿车月销3000台就要烧高香了”,雷军虽然尝试过说服,但完全无法改变一些人的观点。在最郁闷的时候,雷军想起了2年前试驾同事的一辆福特野马车时听到的表达,“每天早晨他一坐进车里,就充满了打拼的力量,每天晚上到家后,都还会在车里坐一会,这是他工作十年后买给自己的奖励,这辆车是他的Dream Car。”是啊,人生值得被奖励,SU7不也正是为奋斗者设计的吗?最后,雷军和团队下定决心,定了7.6万辆的全年产能目标,这个疯狂的目标下,雷军如“壮士断腕”,踏上了没有退路的战场。而在定价上,雷军的压力更加巨大,毕竟“一失足成千古恨”,确定不好三年的努力可能就付之东流。雷军认为,SU7配置和体验远超Model3,我们要有勇气把价钱定到21.59万,这个价钱比Model3已经便宜3万,非常有竞争力。最终,这一数字也出现在了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发布会的现场大屏上。正如演讲现场雷军所说的,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才能走得更远。几年的造车历程中,雷军率领的团队一直未在趋势中沉沦,没有选择做代工、走捷径,遇到分歧时也没有妥协,面临定价和产能压力时最终找寻到了根植于基因中的动力。雷军一次次坚定站在了趋势这边,以冷静和敏锐加持,向前疾行。小米SU7发布后,可能所有品牌都希望拥有一个像雷军这样能带货的CEO。他不仅迎合时代潮流,开辟了企业家ip的新赛道,也让众多老板亲自下场搞起了直播。不过,比起泼天流量,雷总更成功一点是让流量变成销量。今年3月28日,小米SU7发布会后仅4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7分钟大定破2万,上市24小时内大定达到8.89万。今年4月,北京车展期间,在众多汽车新势力创始人中,雷军一直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众多车企创始人甚至公开表示“要向雷军学习”。紧接着,雷军本人晒出了小米SU7北京车展期间成绩单:截至4月24日,小米SU7正式发布28天后锁单量75723台,创下了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车型上市首月的锁单量新纪录。除了现场“路透”,雷军在社交平台冲浪的频率极高。在这次演讲前夕,雷军还在预热视频里问及网友,“如何再整整这‘泼天的流量’”。和互联网热梗时不时结合,雷军不仅总能掀起一阵阵话题热度,也把从手机时代就掌握的“流量变销量”武器打磨得更加锋利。而为了成为开车最好的国内车企老板之一,雷军不仅在三年来试驾了170多辆车,甚至还主动学起了开赛车,拿到了赛车牌照。这次年度演讲现场,雷军公布了一则自己开着小米SU7漂移的视频,还自称“水平一般,大家凑合看看就好”,成为当晚最出圈的素材。雷军说,这几年,我琢磨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如何才能把车做好呢?后来,我发现,答案并不复杂:是啊,创始人躬身入局,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真诚更能打动人呢?在演讲快结束时,雷军也公布了小米汽车一系列最新数据:小米汽车服务网络也将不断完善,预计12月,全国将有59城,220家销售门店开业。雷军还带来了Xiaomi SU7 Ultra Prototype(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称要在今年10月去极高难度的山地赛道纽博格林赛道北环赛道接受挑战,要在十年内成为纽北赛道最快的四门电车,要在15-20年内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诚然,在当小米汽车打赢第一场胜仗后,谁又能忽视雷军继续向下一个趋势瞭望的“勇气”呢?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2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