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两轮电动车新国标闹出的事儿,简直停不下来。

上半年的“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余波仍在。这个7月,全国多地进入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集中整治期。其中一部分是整治上路的危险行驶行为,而最重要的还是查处非法改装、破解、违规停放和充电等背离新国标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从4月开始正式实施的新国标在经历一番关于“跑得太慢”“速度废了”的争议后,又面临新的问题:新国标正式实施其实是因为前五年是过渡期,而刚国标五年修订一次,这边还没解决群众争议问题,新的修订意见稿又曝光了十条限制。原本就被认为不合理的新国标,进一步受到了来自权威人士的炮轰。

是一出闹剧,还是达成有效监管的必经之路?扑朔迷离的新国标,又会怎么影响行业和其中公司的发展走向?

01
「新国标拟加强限制,两轮电动车重寻前途」

最近,打开社交平台一搜,各地加强两轮电动车监管的新闻层出不穷:

在四川乐山,监管部门召开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会,到基层门店对照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一条一条地检查电动车销售门店有没有偷偷改装和换配件。

在浙江温州,交警在路边抓到一辆限速装置被改装过的“破解车”,顺藤摸瓜找到了提供破解改装服务的店主,罚款2万元。

在广东深圳,7月25日,深圳市政协召开“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会上公布的消息显示,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现有总量约550万辆,比机动车还多了一百多万,而今年以来,深圳市交警部门查处的电动自行车违法已经高达140万宗,同比上升10.4%。

除此以外,还有南昌推行电动自行车登记“三码合一”“带牌销售”、南京公布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涉及电动自行车典型案例、广东发布2024年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情况通告等消息。虽然都是遵从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市场和使用的合理做法,但不出意外的是,评论区大多会分出两派:支持的认为两轮电动车就是存在安全隐患,反对的认为行业标准根本不考虑老百姓生活。

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国标的限制,让电动车速度慢下来了、续航降下来了、载人能力也不如以前了,几乎真的把电动自行车变成了不如脚踩的自行车。

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图源吴晓波频道

正在群众们头疼之际,五年一修订的新国标又到了该改动条款的时候。但还没等到大家提出反对的意见,新的修订意见稿堪称又给了行业一锤:新增十条规则,但全都重在强化阻燃能力、加强数据上报和监管、尽可能减少塑料部件等方面——谈安全自然挑不出毛病,但这压根没触及老百姓骑车的根本痛点。

这番操作下来,消费者确实大跌眼镜——这哪是要规范行业,这不是要把两轮电动车变成花几千块钱买来的龟速车吗?行业到底怎么想的?

事实上,经过查询新国标,也就是工信部主导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早期修订时的原则,我们发现,这一切早就在“计划之中”:

新国标修订坚持“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的出行需求”“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这四大原则。核心要点只有“安全”和“基本出行需求”。也就是说,两轮电动车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变成带电的自行车。

那不想受这些限制怎么办?从企业层面看,那就只有把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界限划开;而民间则选择悄悄改装,去掉限速或者换电池。各有各的难处,导致我们没办法强行批判谁。但对这些生产厂家来说,新国标确实“药力惊人”,逼得行业必须改变。

02
「行业加速出清,龙头品牌将吃下大部分市场」

我们先来看看新国标上次修订带来了什么变化。今年上半年正式实施的新国标,其实核心就是根据速度这些问题,划分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型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三种两轮车。它的设想是,电动自行车就是代步用的“带电自行车”,如果想跑得又远又快,那就请消费者交钱去考摩托车驾照。至于有些地方禁摩,那新国标可不会为你考虑这一点。

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图源铁岭交警

对厂家来说反而更简单,经过五年过渡期后,稍微有点水平的品牌其实都做好了应对新国标实行的措施。那就是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慢慢过渡填充市场。比如,新国标变相要求采用锂电池,而电动车领域有些新锐品牌像九号,一开始做的就是锂电车型,稍微老一点的品牌如雅迪、爱玛等,换电池供应链也不算难事。只是一些地方杂牌,可能不好过这一关。

而在最新修订意见中,新国标再加十条限制。这一次,我们反倒是看到了一种规范是怎么反过来控制市场的——这十条要求厂商做好防改装、提供数字化监管功能、升级安全配置、大幅改掉车身材料。

往好的方面看,这是让监管车辆安全和防范燃烧风险更有利了。但它对消费者来说继续弱化了电动自行车的功能性,对厂商来说则是一种考验,因为要改动这些东西,就要改生产、改管理。在之前新国标监管升级时,就有很多小厂跟不上节奏。这一次继续加码,只怕行业小厂将被出清,龙头笑傲天下

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图源曾姐与车

最近的两则新闻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一则是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最近发布2024年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情况通告。该部门查到53款不合格产品,其中涉及爱玛、小牛、雅迪、绿源等知名品牌。不过,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几乎都是小厂小品牌。

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图源网络

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情况通报。这份通报则更加权威地展示了,行业小品牌的“末日”可能来了。通报显示,146批次电动自行车不合格。其中仍有大牌身影,但奔的、新蕾、金泰、大洲、骏鹿等一大批在行业排名靠后的品牌则更为让人担忧。

为什么这么说?考虑到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研发能力、制造能力等,它们应对新国标变化的能力是更强的。比如,九号自“出道”起就主打智能化,面对智能化监管自然能更快适应;雅迪和绿源目前都以电池技术为亮点,不会因为电池方面的监管加强了就失去核心竞争力。

但反过来,中小品牌很多时候就是单纯依靠我们领先的供应链生存,做“组装厂”。像是名单中提到的辉华电动车、科林电动车、速可达电动车、道新电动车等地方性企业或者代工企业,本身缺乏护城河,仅以渠道能力生存。它们无法跟上新国标的要求,显然会失去在“后新国标时代”生存的能力。

03
「新国标仍有回旋余地,企业破局突围重在差异化」

那么,是不是中小企业死定了、头部企业完全高枕无忧?也不一定。谁让这新国标,现在争议还在延续呢。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最近炮轰新国标,直言这标准完全不考虑老百姓实际需求,呼吁相关部门好好反思,调整导向。而且,他还呼吁取消禁摩政策,真正关心消费者需要的出行方式,甚至还直接点名了禁摩严苛的广州,“他自己生产摩托车却见不得摩托车”。

对此,人民日报也在近期发表文章《放宽禁限摩托车政策促消费,可行吗?》,江苏已有地区尝试放宽限制,寻求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因此,对两轮电动车企业来说,现阶段做什么样的产品、用什么样的策略,其实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能一次把事做绝,避免未来“回旋镖”。其中可以确定的是,有两方面的布局做出差异化,绝对不会错。

一方面,是强化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抄不来,九号、小牛的智能化,雅迪、绿源的电池技术和渠道优势,都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建立起来的。品牌路线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差异化,这一点可以保证在市场变化中,品牌的声量价值和核心客群足够稳固。当然,其中雅迪、爱玛这种领先品牌的优势更大,而绿源、新日等综合销售偏向于中游水平的品牌,还需要在自身优势外考虑如何扩大销售,避免业绩下滑。

新国标临变,两轮电动车如何破局?

*图源艾瑞咨询

另一方面的要求就比较严苛了,那就是寻求市场格局差异化,走向海外市场等还有增量的区域。它的挑战在于,两轮电动车毕竟是传统产业,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很好地理解全球化。举例来说,雅迪2008年进入东南亚市场,爱玛2018年入驻“中国-东盟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九号则通过收购赛格威掌握了欧美市场,新日、台铃等品牌也都在海外有所布局。但对比之下,绿源作为上个世纪就起步、现在市场地位也较为领先的品牌,出海还只是起步阶段。而在国内享有较大品牌声量的小刀等品牌,离大面积“出国”则还有很大的距离。

行业终究有自己的参差,都是中国品牌,命运也会截然不同。就像监管的动态变化,永远不会告诉品牌下一步往哪走。想活着,只能应变。天风证券指出,行业逐步从量增向质增过渡,叠加监管对生产资质、产品标准、销售管理等多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进入拼品牌力、拼多维度布局的阶段。

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存量竞争、出海的门槛注定会淘汰不少品牌,但等到大浪淘沙,也许我们会收获几个世界级的两轮车品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未来的苦与乐,还得品牌们自己去品尝。作为老百姓,则只需要坚持为自己的真实需求发声就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21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7-31
下一篇 2024-08-01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