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科大讯飞(002230)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及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净亏损1.93亿元;2024年全年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4.78%,仅录得5.6亿元。更令人费解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44亿元,四季度却陡然盈利9.04亿元,这种季度间盈利的巨大波动,引发市场对公司业绩稳定性的担忧。

主要原因系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45.8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收比重高达19.62%。其中,用于大模型研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模型应用落地等方面的新增研发投入为7.4亿元。高额的研发支出,虽然为公司的技术领先奠定了基础,但也直接侵蚀了当期利润。
其次,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24年计提坏账减值损失10.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77亿元。应收账款主要来源于优质客户,但坏账准备的增加,反映出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2024年,科大讯飞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等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1.1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1.02亿元,其他收益减少0.54亿元,合计影响损益达2.68亿元。金融资产的波动,成为公司净利润下滑的又一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有目共睹,但其股价表现却显得上涨乏力。这背后,是市场预期与公司实际业绩之间的博弈。
一方面,持股机构在增加,显示出机构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但另一方面,持股数量却连续3个季度下滑,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公司短期业绩的不满和对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股价在上涨过程中缺乏持续的动力。
科大讯飞业绩的波动折射出技术商业化进程的艰辛。在百米冲刺式的研发投入与马拉松式的盈利周期之间,如何平衡短期财报压力与长期技术壁垒构建,将是刘庆峰团队的关键考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3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