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VC/PE骚动:港交所24年最大改革,错失阿里四年后的港股IPO要多了

在错失阿里四年之后,港交所在上市机制改革上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月15日晚间消息,港交所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1、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2、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此外还将修改第二上市的相关规则,方便更多已在主要国际市场上市的公司来港进行第二上市。

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话来说,这是香港市场二十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这个搅动人心的政策“风口”,在国内创投圈引发一波骚动。此次港交所已摆明姿态,就是要竭力扫清内地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障碍,这对创业者涞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方便的融资平台;而在VC/PE的角度看,以后在港股IPO退出更容易了。

VC/PE退出利好: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上市

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上市,这是港交所改革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地方。其具体要求为:

1、新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有关企业必须是“新经济股”。上市市值最低为100亿元,而且有10亿元收入;若市值达400亿元,则不设收入要求。

2、放宽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作第二上市。市值要求是100亿元,同样只限新经济企业,今日或以前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可沿用当地的同股不同权架构,不需遵行香港针对同股不同权所设的投资者保障,意味阿里及京东等可不作架构重组,直接在港作第二上市。今日以后始上市,而日后有意在港第二上市,则要符合香港对同股不同权的要求。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这是自24年前接纳H股上市后,香港就上市规则作出的最大改革!

有意思的是,他在网志中还提到一点,“香港是一个充满内省和开拓精神的城市,虽然我们错过了一两个大的IPO,但是大家开始认真地思考香港应该如何与时俱进。”这不难让人想起当年阿里巴巴因为股权问题被拒之门外。

时间回到四年前。2013年9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文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这也间接宣告阿里巴巴谋求香港上市失败。据当时投资银行估价,阿里巴巴市值高达1200亿美元,如果阿里巴巴能够在香港上市,无疑会成为港交所史上最大的IPO,然而到了最后却因为阿里巴巴所主张的“合伙人”方案而被拒之门外。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阿里远走他乡,最后选择了去美国上市。

如今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入港上市,用意很明显,就是不要再错过下一个阿里巴巴。这一纸新规将为内地大批科技创新类企业打开了闸口。放眼国内,小米、斗鱼、蚂蚁金服、陆金所、腾讯音乐…..这一群正筹备IPO的巨头,到时会不会投入香港的怀抱呢?

福利加码!
允许无收入生物科技企业香港上市

此外,本次改革还明确表示允许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但市值要求需达15亿港元以上,以及其研究阶段不能处于太前期,同时由基石投资者拥有的股份将不会计算为公众持股。这对生物技术企业而言无疑是个重磅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生物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领域,同时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以创新药企业为例,从分子筛选到上市,一个创新药项目的孵化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内,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办法实现营收,企业在A股很难有机会,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始人都会面临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会选择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但问题又来了,虽然纳斯达克上市条件中没有规定企业必须要已经实现盈利,但美国资本市场的窗口期很重要,企业要赶在窗口期开放时冲出去上市。另外,尽管纳斯达克市场并不要求企业一定盈利,但其对企业的创新级别和团队设置是要求,部分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也会存在一定困难。

据了解,此次港交所会选取生物科技公司作为拓宽市场准入给初创公司的第一步,是因为生物科技公司的业务活动很多是受到监管的,比如新药需要CFDA的审批,需要各种临床阶段的测试,这样即使没有收入或者没有盈利,仍然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对公司估值的参考框架。而且,处於未有收入的发展阶段而又寻求上市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生物科技公司。

目前国内涌现出了一批批医药创新研发实力派企业,它们正大举投入研发中,可能企业暂时不赚钱,但净资产收益率非常高、增长非常快。如果允许这类企业来香港上市,允许他们来香港募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这对于国家的新药研发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势必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波浪潮。

内地一系列“第一股”震撼港交所

出现这样“颠覆性”的转变,背后是港股日渐“边缘化”的危机。

这几年,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一直积极推动港交所改革。他曾动情地说过,“我们身处一个创新频现、创业家精神爆发的大时代,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经济公司涌现,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它们也创造了激动人心的投资机会。

但回看港股,却是一副“老态”的面孔。据统计,过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的占比分别是60%、47%及14%。就全球增长最快速的部分行业而言,香港占比也很低,如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占比1%、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占比1%、软件服务占比9%,若剔除腾讯控股则占比只有1%。传统行业企业集聚已让香港金融变得暮气沉沉,港交所迫切需要引进新经济公司。

尤其在过去的11个月,港交所感受到了内地科技企业的力量。2017前11个月里,国内科技企业迎来了一波赴港上市热潮,当中不乏新世纪医疗、弘和仁爱、药明生物这样的医疗巨头,还有众安在线、阅文集团这样的互联网新贵,背后涉及IDG资本、鼎晖投资、红杉中国、君联资本、凯辉基金等近二十家VC/PE机构。

内地VC/PE骚动:港交所24年最大改革,错失阿里四年后的港股IPO要多了

投资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本表格为不完全统计)

对于港交所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震撼。9月,众安在线成功挂牌,成为香港乃至中国“互联网保险第一股”;到了11月,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引爆港股,夺得“网络文学第一股”的称号;接着易鑫集团上市,成为港股市场“汽车新零售第一股”。这一系列“第一股”,不断刷新了港交所的历史,让人见识了“新经济”的威力。

李小加喊话:香港欢迎您!

本次改革公布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文《新经济、新时代,香港欢迎您!》,公开喊话内地科技创新企业。在错过阿里后,他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在这四年中,新科技和新经济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它们在深刻改变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生活。”

的确,日新月异的科技改变了内地人的生活,但遗憾的是,香港社会有些人仍然对此视而不见。

上个月,香港一家知名媒体刊登了一篇文章,煞有介事般的把内地人们的“傍身神器”支付宝狠狠地批判一番,称支付宝是“伪先进”,信用卡才是最先进的消费途径,甚至站上了道德高地称,“我们明明是有信用的上等人,使用着文明国家之间通用无阻的信用卡,怎么会有人认为支付宝先进?也太反智了。”

内地VC/PE骚动:港交所24年最大改革,错失阿里四年后的港股IPO要多了

虽然这一番充满“优越感”的言论只是一家之言,但它能在香港一家拥有广大读者的媒体上刊登出来,不仅体现了一些港人的心理现状,背后更是揭露了一个惨淡的事实:与内地互联网蓬勃发展相比,香港本土的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自媒体人王新喜曾撰文写到,香港没有本土互联网巨头,也没有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先天环境。整体创业氛围偏向于传统行业,资本会将钱撒向房地产金融等香港的主流行业,而不是当前新兴产业、IT行业或者颠覆式创新的技术领域。

而在香港也几乎没有叫得出名字互联网与IT新型技术类公司与产品,整个香港市场已经被Google、Facebook、微软、苹果们集体攻陷。反观内地多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移动支付、O2O、共享经济、知识社群、AI等领域快速发展,“新经济”蒸蒸日上,已经不是香港所能比肩了。

因此,此次改革目标瞄准的是内地“新经济”企业。李小加在文末写到,“朋友们,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的两个篇章和新改的第二上市规则将只是一个开始,我期待着和你们一起共同书写香港市场发展最华丽的新篇章。”对香港而言,希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GrowthHK(Growth Hacker):双创环境下,创业者需要将想法落地为产品,通过市场验证出该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并以此吸引投资加速渠道扩展,从而实现产品的大范围推广;增长是创投环境中对各阶段数据的考量,而增长黑客就是要你成为一个懂产品运营、市场营销、渠道推广、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增长型人才;附站长微信:18500351878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3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7-12-16 14:39
下一篇 2017-12-16 15:00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