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不管了!爱便利收缩B2B业务,快消品B2B面临洗牌 …

爱便利收缩B2B业务,部分直属分公司暂停:快消品B2B面临洗牌 ...

“总部不管了!”这是近期从河南爱便利总部传出的一条消息,其影响范围是包括西安在内的几家直属分公司。原因在于,爱便利正收缩B2B业务,优化部分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的区域市场。据知情人士透露,除河南、北京区域外,其他分公司市场或有可能成为“优化对象”。

据爱便利官网显示,爱便利将其自身定位为一套基于扁平化供应链(B2B)+连锁便利店(CCS)+社区深度服务(O2O)为核心的社区零售生态业务体系,目前已有1600多家直营+加盟门店。目的是帮助传统夫妻老婆店等相关业态减少进货成本解决多级经销商层层加价的问题,从而链接厂家直供零售门店。

借着B2B平台的风口,爱便利分别于2016年与2017年拿到两轮融资,共计3.1亿元人民币。前期为拓展市场,爱便利通过免费加盟、进货补贴等方式吸引夫妻老婆店,同时搭建B2B平台,计划以规模优势向上游赚取利润。据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简单来说,这就是爱便利的商业模式。”

虽然爱便利用商业模式说服了资本方,但从市场反馈来看,B2B业务的盈利模式却不清晰。据相关人士透露,翻牌商户忠诚度低,手机内同时装有两、三家B2B平台订货APP;单店订单量较少,最低月度进货总额接近1万元;物流仓储成本较高,约为单笔订货款的5%至8%等问题,是爱便利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三个痛点。

为此,爱便利要开辟新的盈利模式,选择将西安等地直属分公司暂停,收缩B2B业务规模,也就不难理解。《第三只眼看零售》通过爱便利官网给出的西安分公司加盟热线核实后发现,该公司电话目前无法接通。对此,爱便利公关部负责人回应称,“总部不管了的说法不准确,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调整业务框架等方式继续服务加盟门店。”

可以确认的是,这家以快消品B2B平台起家的新兴品牌,正在“放弃”其主营业务,意图转变为主打紧密型加盟的连锁便利店品牌。据爱便利公关部负责人表示,爱便利已经完成其总部的组织架构调整,此前由陈涛担任的CEO一职,目前由三位副总裁分担,分别负责运营支持、政商关系以及销售业务(拓店+开设分公司)三大板块。

爱便利此次主营业务变化,是单纯的发展战略调整,还是B2B平台面临洗牌,使得以爱便利为代表的新兴品牌,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不得不“更换赛道,及时止损”?

市场君认为,这是整个快消品B2B平台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在野蛮生长之后,一批依靠资本助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品牌正被逐步淘汰。

两年间三次调整,爱便利的“赛道”在哪?

不到两年时间,爱便利先后推出了三种主营业务模式。有观点认为,爱便利经历两轮融资,是资本助推使其加速迭代,不断寻找最大的盈利可能。相比较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机会点更多。但也有零售高管分析称,“零售商优化业务模式本来无可厚非,但很少有企业多次改变其主营业务结构。”

2016年3月,爱便利拿到了由锴明投资领投的1.1亿A轮融资。当时,爱便利抓住了B2B平台兴起的机遇,以翻牌便利店的名义做“批发”,不设直营店,采用全部加盟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例如在一天时间内,爱便利分别于西安、天津两地开出50家和88家加盟店。

由于免收加盟费,且对于加盟店进货的补贴力度较大,其联合创始人陈盈州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前期对商品订单的补贴力度较大,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当下游的加盟商聚集到足够规模,我们才能利用这些基础,从上游盈利。”陈盈州所说的上游即是指品牌方,由此可以看出,爱便利当时是一家“不碰货”的B2B平台。

查阅爱便利的招商手册可以得知,爱便利总部会抽取电商平台利润的3%。也就是说,加盟商每在爱便利集采平台上订购一批商品,爱便利总部就会抽取3%的纯利。但鉴于爱便利承诺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采购价格,且不面向加盟商抽成。因此可以推测,所谓3%的抽成是由供货商额外承担。河南的一位零售业内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这应该就是爱便利在面对上游时,获利的闭环所在。”

但在2017年前后,爱便利开始铺设直营店,并获得2亿元B轮融资。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做B2B供应链其实不容易接触消费者,商户的忠诚度也不是特别高,因为商户需要的是怎么增加销量,怎么来赚钱,而不是单纯省钱。”他认为,“要实现逆转,必须得提高对便利店的服务能力,甚至需要重塑很多夫妻老婆店,做自己的品牌加盟,从而形成竞争壁垒。”

为此,爱便利将其业务模式逐步调整为“直营店+加盟店+B2B供货平台”并行发展,并开始收取加盟费用。据了解,爱便利在直营店中加入果蔬肉蛋等生鲜品类,意图塑造核心竞争力。针对加盟店,爱便利基于商圈特性,给出几组商品结构组合方式,供门店选择。同时输出商品促销、运营指导、品类管理等运营支持。

但问题在于,由于爱便利未强制性要求门店统一采购,且补贴力度有所降低,使得加盟店订货量较小,且外采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爱便利总部来说,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便是物流、仓储成本较高,使得爱便利目前以租借第三方生鲜仓、常温仓等方式应对。

这样一来,相比美宜佳等采取紧密型加盟的便利店品牌,爱便利对于门店的运营支持即相对减弱。举例来说,多数便利店商品为鲜食品类一日一配,常规商品两日一配,甚至有便利店总部能够做到及时补货,拆零配送。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爱便利针对其直营店也只能做到一周三配,加盟店则拉长至一周两配,甚至一周一配。

对此,爱便利公关部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收缩B2B业务,未来的主要经营方向将是服务于C端用户,具体运营模式还在调整。”有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爱便利在郑州开设的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的直营店中,目前单店日均销售可以做到5000元至8000元,这为总部带来的盈利可能或许大于B2B业务。”

资本市场“降温”,B2B平台开始洗牌

爱便利调整盈利模式,缩减B2B业务规模,实际上并非个例,而是快消品B2B平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不少前期大规模扩张,但区域密度较低的B2B品牌长期无法自我造血,逐步面临淘汰。从资本市场来看,投资方对于B2B平台的态度也逐渐“降温”。

据统计,2016年是B2B企业倍受资本推崇的一年,共有159家B2B电商获得总计超过150亿元融资。相比较2015年,其融资项目数量增长54.4%,获投金额总数增长近3倍。但据托比网统计,在2017年内,目前有89家B2B企业获得融资,同比下降44%。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资本市场对B2B企业还在关注,但投资态度已经十分慎重。原因在于,大部分快消品B2B平台都是在资本补贴下跑马圈地,采用翻牌夫妻老婆店等方式获取市场占有率。实际上,他们相当于二批商,对于商户来说缺乏差异化竞争力。举例来说,部分匆忙上马的B2B平台,其商品数仅有几十个至数百个SKU,根本无法满足夫妻老婆店的进货需求。”

目前来看,B2B平台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轮改变。此前,快消品B2B平台有两大模式,一种是整合供应信息,服务于大范围门店的撮合模式,也称平台模式,另一种则是经手货物的自营模式。区别这两种模式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看交易双方的开票主体是谁,是货主开发票即是撮合模式,是平台开发票,则说明是自营模式。鲍跃忠表示,由于撮合模式缺乏对商品的把控,如今大部分B2B平台都在自建供应链,这相当于B2B企业的第一次自我迭代。

但是,即使自行控货,B2B平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鲍跃忠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价格问题,一站式供货问题、经常断货问题、配送速度问题以及其他服务等问题,是造成小店不会向一家B2B平台长期稳定订货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以京东新通路为支持的京东便利店体系中,某接受京东翻牌的夫妻老婆店经营者表示,其门店每月进货总额在30万元至35万元之间,但从京东平台上产生的订货量仅有1万元左右。

一位夫妻老婆店经营者说,“以前有补贴的时候,我们从B2B平台订货,但长期来看,经销商的价格优势更大,而且服务品质较强。举例来说,经销商一般是车销模式,即一个业务员同时负担业务推、及时送货、陈列维护、市场服务等多种职能。而且业务员会固定拜访路线,对于重点客户,甚至能做到一周拜访两到三次。反观B2B平台,我们甚至会经常遇到地推人员临时辞职,无人对接的问题。”

重密度,强服务,全国性B2B平台或为“伪命题”

对比目前发展较快的几家B2B平台来看,深耕区域市场,强调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等服务,是他们提升终端商户黏性的重要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经销商、品牌商依托其原有市场渠道,整合订单资源、发力统仓统配,逐渐在B2B平台中显露头角。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在湖北荆门就有三家经销商结合联盟,并引入一家资本机构,以当地市场为半径,共建B2B平台。这样一来,他们相当于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进行分离,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原因在于,商品流通的目标是通过多层级的分销体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把商品卖的更远,更多,从而创造价值。但物流的多环节、多层级运作就会增加无效成本,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个商品从生产源头到达消费者手中,平均需要搬倒7次,使商品成本增加10%左右。

有零售高管认为,松散型的B2B平台正在萎缩,但以统仓统配为发力点的企业将有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鲍跃忠举例称,“河南省快消品经销商大约拥有50000辆物流车,如果实现统仓统配,大约10000辆物流车即可满足配送需求。”

在此基础上,一些经销商与品牌商在拓展B2B业务的过程中,显的后劲十足。他们大多以区域市场为服务范围,注重提升商户密度,从而摊薄其运营成本。其次,在面对夫妻老婆店经营者时,他们通常设置相对较低的加盟费用,同时进行管理输出。这使得一部分B2B平台建立起商户黏性,并且与主打紧密型加盟的便利店品牌在投资体量上做出差异。

以当下的市场环境为参照,一些意图在短期内布局全国市场的B2B平台,大多面临用户黏性低、运营成本高企以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例如北方某B2B平台,近期便传出了资金链紧张,延发管理层薪资的问题。

可以说,资本热潮褪去,使得大部分B2B平台开始面临急需自我造血的压力。《第三只眼看零售》多方采访后发现,不少零售高管认为,“此前野蛮生长的B2B企业,将会在2018年死掉一大批。”

Growth Hacker(增长黑客):增长黑客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3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7-12-20 12:34
下一篇 2017-12-20 14:4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