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白吃猫”不是很了解,
但相信很多人都不缺乏
认识陌生事物的热情;
无论是抖音、美团、滴滴,支付宝、单车,
第一批新潮的人总把它用的风生水起;
那么,为何不百度“白吃猫”呢?
也许,惊喜就在不经意间产生。
初识“白吃猫”,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要说太阳毒辣,要说身体难受,
倒也没什么可以辩解的;
只是,现正逢午夜,我不准备煽情或诉苦,
我只说说我的运营逻辑。
“白吃猫”是一款互联网产品,
它的微信公号定位是“将白吃进行到底”
产品的逻辑是让商家让利给消费者,
然而,我并不准备解释这种逻辑。
只是从运营的角度对于产品进行一点助推。
产品的生存逻辑是解决用户的痛点,
“白吃猫”的解决方案无疑是两方面的:
商家,解决客流量的痛点;
消费者,解决价钱的问题;
但是它在解决痛点的过程中,增加了用户和商家的操作程序。
若要其成为爆款产品,这种利益必须远远大于给用户带来的麻烦。
同时,要是产品再能解决用户的时间成本问题,也就解决了用户的二级痛点。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要助推爆款产品,就是要增加产品的使用流量。
使用流量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品牌引流、渠道引流。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仅仅在微信公号这个小层面上来思考。
“如何将白吃进行到底”,这其实是一种信息的传达;这样,可以将传达的信息流分为四个部分:
- 用户的感知、用户的信任
- 用户的接受、用户的传播
这其实是一种递进的过程,每一步对应着不同的表达策略。
用户的感知,实际上就是对于“白吃猫”这款产品的介绍
在此,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利用图文、视频结合的模式,给用户具体的一种可感知性。
还可以通过外在的卡通形象、产品形象代言人来做这件事情。
而,用户的感知,单单靠微信公众号,其实效果有限,一是粉丝量的多寡,二是精准用户的准确性。这些都需要做长久的努力。
用户的信任,其实是一种信息的二次感染
通过持续不断地信息扫描,在用户心中勾勒出一个良好的形象。
通过初期的产品介绍,在用户心中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这时候,通过稍正规的新闻宣传,可以强化用户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一是对公司重大新闻的报道
- 二是对产品迭代的通知
- 三是公司文化、员工团队的介绍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介绍,建立起信任的围墙。可以在微信上专门建立相关的栏目强化权威性。
用户的接受,实际上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强化一种心理的认同,并且引导用户去使用
这个时候,强调的是一种互动性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希望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
从平台来说希望增加与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互动。
但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底层逻辑,优先级的问题。商家是平台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消费者是商家采用“白吃猫”的原因。这样一来,工作的重点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言,无非是开通两个栏目。
《街头嘻哈》、《商道猫眼》这两个栏目的目标要明确。
大目标是给产品带来流量,小目标是给两类人带来利益;大目标是给定框架,小目标决定具体的实施。
通过采访互动的形式,通过信息收集的形式都是可以的,
切记用用户的视角来运营这两个栏目,不要自说自话。
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用户的传播,任何一个爆品,都必须自带流量。而一款产品的发展也取决于此
要想达到用户的自发传播,底层的事情必须做好。
一个产品是不是很赞,用户用起来是不是非常的流畅;
能否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等到这些都具备了,我们就必须要设计传播的路径了。
如何设计传播路径?这其实需要从用户的传播心理来探讨。
有趣?有利?替代表达?
用户的心理虽然不好把握,但有几点是肯定的。
一种就是有利,从朋友圈中各种拼多多地砍价就看出利益多么能引发传播欲望。
一种就是替代表达,什么中年男人的危机、佛系青年,为什么分享者那么多,无非就是一种替代表达。
还有一种就是有趣,到迪斯尼玩去了,各种晒照片,为什么,除了表达外,还有一种事情本身的趣味性。
这些在运营角度怎么运用呢?
单从公众号来说,有趣,有利,满足分享欲望,我们就可以做很多。
是不是可以和商家联合做一些活动,更大的让利给消费者,也更大的给商家广告曝光量。
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些产品卡通形象,线上限时送出,
是不是可以写一些关于消费者或者商家心里的话,
这些,加上合理地设计分享模式,是能带来流量的收割的。
以上是简单的框架,框架有了,必须有高超的手法去实施它,策划、文案、设计、视频后期,都需要卓越的人才供给,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而且,应当知道的是,以上只是我对运营“白吃猫”这款产品做得一个简单地分析,而且主要是在新媒体角度来说的,具体产品的设计,有工程师们做;推广,有市场部去做;至于新媒体干什么,可以知道的是,在产品初期,它其实起到一种助推的作用,当产品成熟后,它的时代真正到来。
文:叮咚@叮咚客房(nancxs)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1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