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作者基于自身157天的产品经理之旅,写下的总结,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帮助。
A(入门——我的转型之路)
走上产品路
工作3年多了,2014年毕业后,在一家新成立的生鲜电商从事客服中心管理培训生工作,2016年年初辞职,换了一个行业,在一家地方自媒体做微信号运营,开启新媒体运营之路。
半年后离开,找到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度过了半年的无薪创业期,担任市场运营的角色,市场推广的任务在我这里,这期间特别迷茫,遇到了各种挫折,由于种种原因,退出了。
我之前的工作都处在和用户交流的第一线,受到很多反产品反馈,之前被罗辑思维、吴晓波等各种频道洗脑,有个创业梦,所以会融合自己的想法,改进或创造产品,整理成思维导图,非常渴望去把它们变成现实。
在自媒体公司,我第一次接触到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感觉实在太酷了,自认为很合适这个角色,因为我之前在职业摸索中,已经不知觉得做了相关的产品方向的探索,原来还有专门的这个岗位的,我非常想改行做产品。
通过自学产品课程、输出一些自己的产品构想(axure和xmind作品),今年下半年,我终于找到了机会,得到了一个产品助理的岗位,开启我自己的产品之旅。
2017.12.31号,我做产品157天了,通过这一篇文章,梳理下我的产品知识体系,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帮助自己成长。同时,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人摸索,公司也就我一个产品,所以我蛮孤单的,希望能通过它链接更多的产品人,一起学习成长。
工作回顾
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我们部门是新组建的IT部,由我和3个前端、1个后端、1个UI,1个技术总监共同组成,帮助公司其他项目团队开发互联网产品,有点外包的性质。
这段时间一共做了两款产品:运动报名产品和大病救助产品。我们团队都是90后,都蛮年轻,相对的大家都没啥经验。做第一款产品的时候, UI界面都设计好了,我的工作主要是完善和跟进开发,期间,我经历了产品经理九九八十一难。
eg:前期需求不明确,在开发后期,项目方需求变动,推翻重做,内部外部各种指责;与UI沟通功能界面,双方达不成不一致,最后没办法只能妥协;上线后,一系列的bug,项目方大量轰炸投诉,大家一起加班……由于我经验不足又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无法很好处理这些冲突,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差点就熬不下去了,这些都是血粼粼的教训。
回顾这些,我有点心有余悸,同时,也很感恩,大家在实践中磨合,对各自的工作风格都有更加深的认识,配合更加默契了。总之,我对团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各自为阵的模式,无法去打仗,要想成就自己,先成就他人。同时,我也完善也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及工作体系,攒了宝贵的经验,下面会与大家分享。
工作方法论
断断续续地学习,加上产品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三个处理问题准则:清晰简单、尊重人性、沟通协作。我以前觉得这些东西就像销售公司的口号,喊喊就行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经历多了,发现他们多么重要,它可以让我拥有强大的内心,乐观从容得面对各种突发问题。
一、清晰简单。
我举几个实际例子,例如,设计功能时,要有清晰的结构与优先级;做页面布局时,要让用户一眼就理解,简单易懂,没有大的学习成本;做初期产品要突出核心功能,减少开发周期,快速迭代完善。
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一开始做产品设计,都是毫无章法的,所以产品有很多的漏洞。而且,说实在的,没有科学理论支撑和经验支撑,太大的不确定性,会让我和焦虑。遵从这个准则,让我不用考虑太多,从实际和自身直觉出发,把问题分步解决。
二、尊重人性。
理解用户就要理解人性,例如:“”不要让用户做选择。”这句产品界的流行语。这方面再我从事运营工作的时候,就接触了不少,营销的套路往往利用的是贪嗔痴。心理学也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值得我们涉猎。
三、沟通协作。
这是一座我不得不翻阅的大山。没做产品之前,我本以为好产品来自我的大脑。等我经历了一个产品周期,我发现最重要的其实是沟通协作。正是因为不明确的需求和对开发周期的不闻不问,我参与的第一款产品,很多地方并不符合项目方的预期。所以往事不堪回首,过程中我沟通上缺位了。
我很喜欢一句话“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有了沟通的融入,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个变量的改变,可以天翻地覆。我属于沟通先天不足的,通过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有意识得实践,我坚信我可以掌握。此外,引入协作工具很有必要,帮助加强对成员工作的把握,敏捷开发的工具要用好。
优秀产品经理的必备素养
什么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不聊假大空的鸡汤或营销软文,我来说说我的体会。
首先,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要有做各种决定的魄力和很强的责任心。
当我们自己对产品功能把握不坚定,一被质疑就动摇,项目方一说改就改;或者当开发完了,遇到逻辑错误,要修改,我们互相推诿,hold不住场子,这样是最可怕的,没有程序员会愿意和这样的产品合作的,己所不欲,那就硬着头皮上,硬着头皮扛吧!
二、有效沟通能力。
我做产品最吃亏的就是沟通,本身因为性格比较内,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很复杂多元,我对待与别人的关系就话比较少,一向是奉行不给别人带去麻烦,别人也不要来打搅我的原则。
所以处理工作上的沟通问题就很吃力,上面我已经描述过我第一个产品遇到的坑,当时感觉自己没有能力hold住,怕影响团队,甚至有种想躲避辞职的冲动。熬过去之后,我对产品有了新的认识,从仅仅设计维度的思考,转到对技术实现维度和协同合作(开发周期难度)的维度思考。沟通贯穿产品开发始终,对于产品成败尤其关键。
三、学习与主动实践,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近我对学习有了新的感悟,社会竞争与压力加剧了知识焦虑,碎片化的知识爆发,加上本性的贪婪,,形成了一个轮回。我们想学的知识,永远学不完,不合理安排,就会陷入焦虑的轮回。
所以,当我们再产品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运用一些知识,就去学习。相对的,如果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大,给自己安排一系列学习计划,甚至占用一些工作时间,我会克制自己这股欲望,最好能放弃,这会让我陷入知识焦虑,迷失自己方向。
四、对人类心理的思考和探索。
这一个素养是对内的,在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与人性的一些特点,然后跳出来看产品,就会有更多的灵感。学点心理学特别有用,不仅仅是工作受益,对自己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活的更加真实放肆。
B(工具——我的产品装备库)
产品工作中我会用到各种工具,我还处于入门阶段,工具对我来说蛮重要的,但也要注意不过度运用。我的产品工作按照时间分五个阶段,下面,就从每个阶段的进程,来聊聊工具。
一、准备阶段(竞品分析、用户调研)
二、确定需求,转化功能,
三、流程分解,确定页面元素
四、原型制作与prd撰写
五、分解任务,跟进开发。
一、准备阶段(竞品分析、用户调研)
a工具:用户画像表格
作用:做这个工具的目的,首先是美观简介便于汇总用户数据和向领导汇报 ,另外是为用户调研提供一个结构性框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字段),方便调研的时候流程进行,不天马行空得乱聊。
概述:这一块工具其实我根本没用到过,就是先预留着的,因为我接手项目,已经UI图都出来了。我是通过产品书籍来做的这个工具,我用的axure做的,分用户列表(图示)、用户作息表、用户基本资料三块。
b工具:竞品调研框架(简版、详尽版)
作用:了解对手、了解行业、了解用户,从大局出发,把控产品的方向;偶尔从自己产品琐碎的工作细节抽离出来,更多得从对手、市场、用户那里找功能设计灵感、运营灵感。
概述:其实这个也是没有怎么用到的,一样通过产品书籍和一些文章,自己总结的,特别零散,估计做完一个竞品分析要用个十多天了,还要精简下。
还有一个简版的,就是用户体验五要素的几个角度,加上简单的运营分析(运营出生,比较执着有这块),可以一周分析一个产品,不一定是竞品,也可以是自己觉得好的产品,学习功能设计思路。
还有个点要提一下,不要太沉浸竞品分析的输出,因为真的是太耗时间,并且做这一块其实的大头是设计维度的,其他的维度涉及少,之前我就有这种感受,陷入到细节中,感觉很烦躁。我希望有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指导我一下,这一块有点凌乱,执行得有点不顺畅。
二、确定需求,转化功能
c工具:需求功能梳理表(excel)
作用:明白需求从哪里来,实现需求所需要做的产品功能有哪些
概述:最近公司有新产品要准备做,目前就我一个产品,在设计的时候有点抓耳挠腮,这个工具简单实用的,加上场景,可以避免很多伪需求。
d:业务逻辑图(visio泳道图)
作用:确定使用产品的各个角色与彼此之间的关系业务逻辑,梳理功能,避免遗漏功能,方便各方了解产品。
概述:之前做产品,这一步是忽略的,然后就容易一些比较小的功能,梳理一遍,整个产品逻辑就比较立体了,还是很有必要进行的一步。泳道图软件有很多,我用的visio,另外,用axure也蛮方便做的。
三、流程分解,确定页面元素
e:功能框架图(xmind)
作用:把业务逻辑实现涉及到的功能做分解
概述:这个大家也比较熟悉的了,我其实没用到过,一般直接上页面流程和信息框架图了,其实功能梳理下也是要做的,多花点时间,让产品更清晰。
f:页面流程图(visio)+信息框架图(xmind)
作用:转化到产品页面的维度,确定页面交互、页面数量、页面元素。
概述:这个大家也熟悉的,用的比较多,非常关键的,有了它,知道了有多少页面,每个页面有哪些部件,有哪些元素字段,做原型就特别清楚。我一般会在页面上编号,后期修改就很方便找到它
四、原型制作与prd撰写
g:原型+常用原型库(axure、xd)
作用:快速做出产品的效果,方便项目方查看,需求及时做修改;节省原型制作的时间,发散设计思路
概述:原型设计我一开始用的axure,现在用XD比较多,感觉这一块随着原型软件的增多,花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也从原来非常重视原型转变到现在的重视功能流程梳理及后期的开发跟进上面。
关于原型库,我把页面常用到的零件(导航、搜索、筛选等)放在一起(时间多的可以切成一个个,做rplib格式),之后设计某个部分的时候,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平时看到人家做的好的,零件可以经常更新。说到axure,难的交互我基本用不到的,学习教程都没看完,我就跳转和拖动用的比较多,这个部分我觉得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够用就行。
h:prd文件
作用:让程序明白如何开发,整体业务是什么样的,数据来源在哪里
概述:我都是用axure做prd的,既能交付项目,又可以直接甩给程序,前两个版本我都是做交互的,实践后,我发现其实没必要的,还有点浪费时间,其实可以直接就平面图+横线+文字描述,形式上的很多东西没必要的。实在需要了,很多软件用平面图做的交互效果很棒的,半小时就可以做出来让人家看效果,没必要用axure做半天的效果。
五、分解任务,跟进开发
i:scrum敏捷开发工具(teambition)
作用:帮助团队成员梳理任务模块及开发所需时间,分阶段的跟踪完成进度,提升效率。
概述:用的敏捷开发模式时间了有几个月了,之前用的tower现在用的teambition,慢慢觉得这个“形式主意”的工具还是蛮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效率很高,偶尔也会懈怠下,在可控范围内,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不拖后腿。此外,看到自己效率上的数据,有针对性的提升,能帮助自己成长。我记录后就发现自己的效率太低了,后面准备针对性得改进。
j:项目总结报告模板
作用:项目结束后回顾,预期与延期开发周期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汇总
概述:还是没有用过的,跟进的一个项目,一个sprint快结束了,之后用的到了,有助于团队成长。
除了以上工具,还有一套需求池表格、测试用例、MRD模板、BRD模板,就不一一概述了,基本用的就更少了。
总结:
工具梳理过来,发现还不少,有些是实际情况的总结,有些时学习途中的积累。这个像个兵器库,产品经理打仗,要靠他们。此外,武功也不能荒废,太依仗工具,思维能力跟不上,也打不赢。同时,也不能忘记迭代和维护武器,让自己用起来更顺手。欢迎大家留言给我,说说你的建议,非常期待。
C方向——进阶学习之路
一、多投入实践
实践是最锻炼人的,我很少享受这中间的过程,应付任务了事,少了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总结回顾的步骤,每次挑战都是提升,下一步,我会有意识的改进,除了工作中的,生活中也要坚持研究好的产品,挖掘功能设计的原因和意义。
二、定期学习
在工作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学习非常有必要,现在互联网啥都能找到的。我打算回家后每两天花个1小时充电下自己,消化吸收后,完善到自己的方法论或者工具库当中,把碎片知识糅合。
三、持续输出
输出好的产品分析报告、输出工作上的感悟、输出好的产品原型,把灵感和经验转化出来,just do it。我希望自己能坚持写文章,从这一篇开始,之后我考虑开个自己的公众号。文笔一般,重在用心吧!
总结
走上产品路不容易,目前阶段算是入门了,前面的路很长,我希望能扎实得走每一步。
我常常会感到焦虑,能力上的焦虑与知识的焦虑,但是又动力不足。写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种焦虑得表达。我想通过输出,来激励自己行动,希望对你也有益。
作者:季月。
GrowthHK(Growth Hacker):双创环境下,创业者需要将想法落地为产品,通过市场验证出该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并以此吸引投资加速渠道扩展,从而实现产品的大范围推广;增长是创投环境中对各阶段数据的考量,而增长黑客就是要你成为一个懂产品运营、市场营销、渠道推广、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增长型人才;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