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职责问题,就是谁能够在一亩三分地上具有话语权,对方不能轻易的逾越,这个问题看上去是一个管理问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日常场景的问题就是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
而在产品领域,出现的现象则是更多是产品模块之间的设计问题,A功能应该是属于A系统,还是B系统这一类纠葛的状况。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从产品逻辑上,“边界问题”会因为产品的特性有关系吗?和业务模式有关系吗?
答案是否定,它不会因为你的产品是2B的产品还是2C的产品而决定边界是否存在,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共性功能,和业务流相关,也和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关,但最终取决于产品的架构设计上。
换言之,边界问题本质上是如何解决部门和业务角色的管理问题。所以,解决“产品边界”问题,本质上必须解决部门职责和业务角色的分工、合作问题,从这个角度延申,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软件问题是管理问题”,想要企业的软件系统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必须建立健全对应的管理框架。
1、定义最小业务单元
产品功能的边界,实际上也就是需求的边界,根源在于企业的业务边界,所以任何产品理论上都来说都不能做到大而全,必定有其专属的业务市场,不可能存在一个能够覆盖所有用户需求的产品存在。
因此,在设计任何产品之前,都必须明确业务自身的边界,哪些是关键业务,哪些是辅助业务,哪些业务是禁区,找准企业业务的核心流程并基于核心流程来打造业务系统架构。
这种把产品功能聚焦在最小工作任务的原则,叫做最小业务单元,也就是当下满足最核心的业务流程,排除干扰确保用户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关键链路上,而不是任其发散。
换言之,最小业务单元就是某个将致整个业务无法推进的任务,这种任务的优先级最高,产品经理需要让整个团队首先聚焦在最小业务单元之上,并优先处理对用户体验影响较大的部分,基于此便可定义出需求的业务边界。
2、明确业务角色
边界的协同,也就是能够根据各个干系人的意见达成一致,映射到产品功能上,就是需要定义各个功能需要哪些人做什么,不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保证各个功能模块能够与业务保持步调一致,人和部门成为了关键要素。
业务系统的操作者,成为业务流程能够正确进入下一环节的关键,他们可能是录入数据,可能是确认某些操作,确认这个过程的方法就叫做角色定义,确定在整个业务链条中的流程职责划分,表达这种方式的载体就是泳道图。
在泳道图中,横向泳道是完整业务的几个阶段,一般是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纵向泳道是业务中所涉及到的角色。角色与阶段所对应的白色框内,是在这个阶段需要这个角色做的事情,一般是与功能对应。
角色定义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保证业务线上化后,有明确的人员对某个功能操作负责,提前确认好各个部门或个人的职责范围,避免在某个事情需要谁做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3、梳理业务流程标准
业务流程标准化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企业业务SOP。也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通俗来讲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从管理学的角度,标准作业程序能够缩短新进人员面对不熟练且复杂的事务所花的学习时间,只要按照步骤指示就能避免失误与疏忽。
把活动运营做出一个模板,就属于SOP的范畴,避免不必要的出错和提高运营效率。
到此,我相信你已经能够较好的解决“边界”问题了。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5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