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evin | PMTalk产品经理社区发起人
最近微信带来了新版本,主要的更新功能就是就是微信朋友圈支持20张图片、和新版本的微信键盘。
我还没有更新到新版本,但部分尝鲜的网友已经提供了新版本的功能截图分享如下分别是20张图片上传、和微信键盘的案例
针对这次版本更新,热点最多就是微信朋友圈了。
有网友看到了版本更新标题,以为新版本的朋友圈功能会变成这样,如下是Kevin做的产品设计。
但如果你真正用过更新的功能,其实朋友圈图片展示仍然最多支持9张图,还是九宫格。不同的是,当你图片超过9张就会触发相册视频,发送的朋友圈仍然是视频类型。如下是9张图超过后进入生成视频,用户朋友圈变成了发送视频。
微信每次版本更新,都会因为庞大的用户规模带来行业的新机会,也是许多微信生态下的风向。
针对这次版本更新,作为产品经理在Kevin和他的产品朋友群里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新版本朋友圈是20张封顶,不是30张?”
底层的逻辑只有一个:一切为了视频号。
其实是微信通过开放用户上传照片数量的权限,提供更多的视频生产能力,为视频号生态内容进行运营。
本次版本更新后,视频号的内容产生有了下面三个入口
这次版本更新后,视频号的内容增加了图片组合成视频的入口,将朋友圈所有的内容都开始导入视频号了,微信一切开始倾向短视频创作了。
为什么是20张?
这次版本更新,为什么朋友去支持封顶20张照片,不是9张、不是30张呢?
其实这也是许多产品经理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输入框为什么限制文本字符长度是100个不是10个,比如用户名称为什么只支持8个不支持20个…这类数字的问题很多时候还会成为许多产品经理之间的口舌之争。
这里发起一个投票,基于微信朋友圈20张图片,认为下面哪一点论证?
站在产品经理角度,我来分别说明以上4点原因。
1.相片组成的短视频拍摄,20张照片是极限数量。
这部分我没有拿到有效数据,完全是基于产品经理从业经验、短视频使用来分析的。
相片组成的短视频拍摄,你可以在视频号竞品的抖音里面常常见到,由相片组成的短视频,再配置一些文案,就可以得到爆款视频。
这类类型的视频,其涵盖的照片的数量都是在几张以内,一个短视频几十秒到1分多钟,每个相片过2-3秒钟就会切换,这样换算下来因此20张难免是封顶。
也就是说你在抖音看到一个用相片组成的短视频,你几乎很少看见有人会上传20张照片加一个配音成为爆款,往往几张或十张左右,20张照片以上的非常少见,因为过多的照片数量就极易给用户观看体验降低,造成播放视频的完播率过低,自然视频也不会涨粉、成为爆款。
同时这类短视频时间长度和视频长度无关,是和音乐伴奏相关的,音乐伴奏长度在抖音生态里面是1分多钟为主,即使音乐有3分多钟,视频创作者也会挑选音乐高潮部分(几十秒到1分多钟)。
抖音视频创建相册视频,音乐选择一般在几十秒。
同时对于一首歌曲来说,高潮部分往往在其中的30秒到1分多钟左右,由此即使音乐本身有几分钟长度,创作者也会因为高潮部分进行截取这部分时间间隔。所以更加需要由相片构成的短视频,照片的数量就应该被限制。由此给出了下面的推导逻辑
可以得到上面的产品设计底层逻辑,可以发现20张是比较好的封顶限制,超过20张后视频就长度太多,用户在该场景下创建的短视频数量也少,观看完播率也低。
2.20张有利于内容生态数据指标
站在微信产品经理角度,你一定会思考3个问题
你认为视频号内容生态的数据指标是什么?
同时怎么评判指标的好坏?
比如用户播放转化率30%,这个转化率到底是高还是低?怎么评判?
所以,朋友圈的20张照片数量,同样也是需要一个理性的数据证明,20张是一个好的指标,又是一个内容生态很重要的间接指标。
围绕着内容生产、内容消费、链接方式(分享、推荐算法、扫码进入)可能会有下面数据指标。
对应短视频类型生产数量(相册类视频数量、视频类长视频数量、视频类短视频数量、视频话题数)
单个视频播平均用户访问数
单个用户平均播放数
单个视频播平均用户播放次数
单个用户平均访问数
创作视频人数(日、周、月、年)
创作视频总数(今日、周、月、年)
用户活跃数(用户进入视频号、用户播放至少2个视频)
作者入驻数(日、周、月、年)
终端使用数(IOS、安卓各自占比)
…..
还要很多数据指标就不罗列出来了,以上相信都是微信视频号的数据指标,尤其对内容生态来说比较重要的指标我就罗列出来了。
由此产品经理必须得用一些数据知识来做分析成为底层的产品设计,我在《21天数据产品经理训练营》里有提到过这类案例,喜欢的朋友可以去公众号点击菜单试听。
因此为了让以上数据指标正向发展,在分别在数据平台里查找朋友圈相9、10、11、12….20…30…40,最后计算出来的数据值是20张最合适。
这几乎是非常客观计算出来的数据值,好像结果也是我们能够接受的
但过于理性的产品设计往往会让人不太舒服,觉得什么都是必然的,没有一些偶然的场景,尤其是给人类使用的互联网产品,需要人类的感性融入进去。尤其是我相信微信的张小龙也不会喜欢这样完全交给机器的产品设计。
3.技术成本的实现,为技术提供原料
投票选项里的第三条提到的技术实现门槛,实际上是很多产品经理在推进需求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实现成本以及需求达到的效果。
朋友圈图片上传20张到底是不是微信这类app技术处理的峰值,上传过多对于前端渲染、服务器压力、数据存储等等超过20张就会成本极高,在产品迭代和技术成本下,选择了20张。
不懂技术的同学的确认为这个选项是错误的,但如果你有过开发基础,你一定会非常同意这个选项。
就拿最直接的电视屏幕尺寸价格,在90寸以内的液晶电视和100寸以上的,价格相差几倍,反而75寸和80寸的价格相差几百块钱。
这核心就是技术工业造成的成本巨大区别。所以很多家庭会选择购买90寸以内的,而不是花几倍价格以上去购买100寸。因为本身10寸的相差并不大。
大尺寸切割通常基于8.5代线,尺寸越大,成膜保证区要求越高,100寸基本接近8.5的极限了(110是极限),良率很低。
因此朋友圈照片上传数量,同样也符合这个逻辑。微信拥有数十亿用户,DAU上亿。照片从9张变成20张,带来的成本是指数型提高。
还要就是微信下的相关推荐算法、智能识别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素材才能提升算法的精确度和识别能力,相比字节下的视频内容上传量,微信视频号还是后期太晚,用户提供的原料肯定少,即使用户规模比字节的大。
这次20张朋友圈版本更新后,用户可以下载微信官方推出的秒剪app进行视频编辑优化,秒剪突出的仍然是音频能力(估计是微信天生自然的大量语音语料为基础)。利用音频识别文字,准确度会比剪映的更好,但在视频编辑的能力提供上,剪映还是提供了较多功能的剪辑方式。
基于此来为秒剪提供素材源、对其用户倒流,逐步让用户习惯上手秒剪。从秒剪app的产品定位来看,因为并没有复杂的视频剪辑入口,估计是希望做成一键傻瓜式的剪辑工具,用户上手门槛低,更加符合微信海量用户人群的特点。
我估计后续秒剪会推出2个版本,一个是适合普通用户的版本,几乎不要用户编辑即可输出模版下的视频;一个是适合专业级需求的用户,秒剪PRO
4.张小龙(产品经理)拍脑袋想的
这个选项是我们产品经理做需求真正工作会遇到的,因为工作的需求太密、太复杂,难免会操成我们做需求没有时间去仔细推演、和数据决策,只能凭着产品经验、和业务规划去感觉产品应该怎么设计。
但往往这样的产品经理需要大量的工作经验积累或app体验,因为拍脑袋不是异想天开,是需要能够落地、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
所以我之前一直在发起1年体验90款app社群,很多人参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拍脑袋也要做能落地的需求,就多体验竞品和产品。
可是站在微信团队现有资源和面临的KPI压力,我相信拍脑袋是几乎不可能的,毕竟稍微不注意就直接影响大家手中的收入,和部门的人员淘汰数(比如项目不好被裁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需要产品经理认真对待而不是拍闹到。
基于这次版本更新,我相信你也知道了产品经理在做需求的时候需要依靠数据、以及技术成本、用户场景来思考,这一次的更新在功能操作变化并不大,但却带来了全新的内容渠道,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迭代。
用最小的杠杆,撬动最大的ROI
这幅图也是阿基米德杠杆定律其实也是我们做产品经理应该遵循的效应,利用最小成本实现完成产品的营收价值最大化。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儿,你认为你会拍脑袋做需求吗?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5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