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提到,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是工程师、也不是被培训出来,而是经过多个案例,只有在多个案例里失败过,才能通过经验的积累去做出好产品。
世界知名杂志《纽约客》的著名撰稿人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其畅销书《异数》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说,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该“定律”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种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外在的收入表现出来。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线城做产品经理,大部分的同学起步在8-10K左右,加上年终奖,还没有工作多长时间的产品新人就可以拿到一年15万左右的平均薪资。
相较于其他职业,产品经理的收入在早期是非常可观的。
这个职位可能也是包容度最强的一个职业了,没有之一。
因为新技术的变化快,所以在大学时期,是没有完全符合产品经理的最新课程内容和专业的。因为产品经理始终属于IT行业,所以从业者主要聚焦在计算机类专业的,同时产品经理要求有医疗、金融、物流等专业知识,所以还是有不少其他专业的朋友加入。
至少我带过的学生和身边的朋友,有心理学、土木工程、数学等专业成为了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靠什么成长:野蛮自主。
曾经我在问一个阿里的产品朋友,你们在大厂做产品经理怎么成长?
“野蛮成长,只能靠自己”
因为没有具体的专业,每家公司产品经理的评级标准也不一样,所以很多人成为产品经理靠的是野蛮成长,即使是大厂的产品经理们。
野蛮成长的后果是注定会有各种失败
比如我们重构PMTalk,就顺应了这样的结果。2019年来PMTalk的用户DAU翻了10倍,但这个数据在2022就止步不前了。
现在复盘看来,主要问题是:
做了多余的功能模块,用户不会用;也少了优质的内容,降低了用户留存时间;功能路径缺失,造成了用户体验不完善。
- 没有调研用户规模
确定一个功能模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早期犯的最错错误就是看竞品和同行热门产品,感觉那些用户喜欢的火的产品功能,就一定要自己也要加上。
比如我们做了每天体验1款APP,用户社群转化率高,就拍脑袋的做成了功能设计,但目标用户少得可怜,同时内容的生产门槛高,因此上线后内容产生乏力、目标用户群体小,没有带来明显的用户增长。
2.只看竞品的热门功能
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很多产品经理一定会去查看竞品。包括同行的竞品和不同行但是有相似功能的“竞品”
他们能够成为产品头部产品,是因为做了“某些功能”才导致的,这是很多初级产品经理最容易犯的错。
不要看别人做了什么,而是看别人为什么不做。
我建议产品经理对待竞品,尤其是同行的竞品,相关的打发和产品设计方案一定有尝试过,所以不要轻易去抄袭别人的功能一模一样。
3.不要重点考虑风口
我见过很多产品经理,都因为雷军这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去一头脑的抓住风口去投入资源做产品,结果死得很惨。
因为很多产品经理的产品其实”站都站不起来“
比如在国产手机供应链成熟的时候,雷军当时自己敢于拿出了1亿美元出来创业,为小米奠定了风口的基础。
一个产品在用户不多的时候,建议先做一个端。稳定产品框架和打磨好用户体验,不要轻易去做多端。
从需求调研到立项,再到产品设计和研发,一个产品要经过数个版本才能有一个足够稳定的MVP版本。
2010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大家看做APP就容易拿到投资,很多产品经理就伙同几个开发哥们,辞掉稳定的、有股权的工作去做产品创业了,结果亏得家破人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给用户提供一个有市场规模、可用、操作闭环、商业模式清晰的产品是做产品的首要条件。
找到一个你商业模式下目标用户最常用的产品形态,专注打磨就可以了。比如对于文章内容浏览,始终PC上的操作更加符合用户消费习惯。
站稳了一个产品后,再考虑风口才会飞得起来。
4.一个业务不亏,就加油做大他
很多产品经理都会因为ROi,变得很贪心。一旦当产品有收入后,就希望去扩展其他业务获得收入。
但是当前的收入瓶颈真的到了吗?很多产品经理并去挖掘。
比如2021年二季度知乎平均月活跃用户数9430万,同比增长46.2%。平均月付费会员数为470万,同比增长121.1%;付费率由2021年一季度的4.7%提升至二季度的5%。可以看见知乎的ROI增加缓慢了,需要急需新的业务线来带来收入。
我们要去看到同行、自家产品的增长环比,是否达到瓶颈了。如果没有到底,则应该继续专注打磨他不断提升,减少了额外的资源浪费投入。
我相信,如果你今天看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经历以上某个错误,别怕,当做积累,相信你也能够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7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