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知名风投 a16z,PMF 概念首创者 Marc Andreesen 如是说。
当年他提出 PMF 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可能又只是风险投资机构炒作的又一概念,但随着时间流逝,PMF 逐渐成为国内外创业者的共识。
但,人人都识得的 3 个字母,不见得人人都明白其真谛。
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 PMF。
什么是 PMF
PMF,是 Product Market Fit 首字母的缩写。如上文提及,最早由硅谷知名风投 a16z 的联合创始人Marc Andreesen 提出。
翻译为中文,就是产品和市场匹配的意思。
在 SaaS 领域,它经常被用来代表产品的一种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SaaS 企业找到了一个好的市场,且有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为什么 PMF 如此重要?
PMF 为什么如此重要?
如果用一句时兴的话来概括,我觉得可以是:做正确的事。
对于一个 SaaS 企业的成功来讲,有一款好的产品是 1,后面的营销、增长等等都是 0。
而这个好的产品的标志,就是 PMF。
PMF 既是定义产品的过程,也是寻找目标客户的过程。只有产品匹配了市场,才能开始规模化扩张。
如果我们在有明确的找到 PMF 信号之前,进行了规模化,这种规模化投入越大,对后面的影响可能就越大。
比如,如果没有 PMF 就去售卖,可能会卖给很多非目标客户,然后带来一堆需求带偏产品的迭代;
再比如,如果没有 PMF 去售卖,可能会有极高的销售成本和留存率,会大大拉高 CAC
再比如,如果没有 PMF 就去增长,可能会因为增长的畸形,将团队的人才类型、增长理念引入歧途。
还比如,如果没有 PMF,产品的销售增长,可能很快就会遇到瓶颈,那时候再推倒重建,将有巨大的成本。
如果把企业经营比作盖大楼,那么 PMF 就是大楼的模型蓝图。
没有模型蓝图就开始动工,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未来扭转的难度也越大。
对于一家实现了 PMF 的公司来说,业务增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投入的增长费用,能够带来更多增长。企业资源投入 ROI 为正。
对于一家没有实现 PMF 的公司来说,业务增长和产品迭代都举步维艰,企业资源投入 ROI 为负,每前进一步,可能就离倒闭更近一步。
一句话总结的话:没有 PMF,就别轻举妄动。
如何实现 PMF?
PMF 如此重要,如何实现 PMF 呢?
在讨论具体实现路径前,我们更需要先看看,到底如何度量,是否实现了 PMF?
PMF 的标准
我们可以把 PMF 的标准,分为 3 个维度: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货币化。
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指的是产品,对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满足程度。
价值创造层面,在增长黑客一书中,有一个经典的「失望指数」,可以用来度量。
即,我们询问使用过我们产品的用户:如果无法使用我们的产品了,你的失望程度如何?
可以设置 4 个选项:极度失望、比较失望、无所谓、拒绝使用。
对于一个优秀的 PMF 了的产品,应该在 40% 及以上才对。
除了「失望指数」,还可以利用 NPS、留存率、活跃率、试用客户付费客户转化率、单用户分享邀请情况,来验证产品的价值创造。
达到 40%,证明你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不可替代,价值突出。
价值传递
价值传递,指的是如何将创造的产品价值,传递到潜在用户那里。
通过什么方式来销售,通过什么方式来做用户增长?这些也是在 PMF 阶段需要厘清的问题。
价值传递,可以使用比较经典的 LTV/CAC>=3 来衡量。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产品的用户终身价值和获客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 SaaS 行业共识的经验,这个数字大于 3 ,是一个健康的水平。
价值货币化
最后,是价值货币化。
价值货币化,简单讲就是能不能收上来钱,或者用户是否有付费意愿&能力。
虽然在最后一点,但千万别小觑这一点,有不少 SaaS 产品,就亏在这一点上。
比如说,某个团队做了个比肩 PS 的软件,但发现用户使用的都是盗版的免费 PS,那么你的产品再牛,可能也收不到钱。
这一点,同样可以使用前述的 LTV/CAC>=3 来衡量。
PMF 的实现方式
PMF 的标准明确了,下面就是实现路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PMF 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PMF 不是产品 ready 之后开始的,而是需要贯穿产品从立项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下线的全过程的。
向前将 PMF 过程分为 5 步:
- 业务立项
- 市场验证
- 产品开发
- 获客使用
- 使用分析
下面简单讲解一下。
业务立项
业务立项,指的就是项目的成立。
好的立项,往往是对自身优势的理解和对市场机会的认知。
自身优势+市场缺口,就是一个好的项目。
但是,在这个阶段,还只是拍脑袋,市场机会是否真的存在,解决方案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用户付费意愿是否强烈,其实大家还不得而知。
这时候,就需要做市场验证。
市场验证
市场验证,就是把立项的 idea,在还没有正式进入开发前,先期找到一批目标用户,进行沟通验证。
这个过程,也是最重要,最为生死攸关的环节。
怎么做呢?
可以基于 idea,先理一个最小的功能集合,然后做成 PPT,或者高保真 demo,找到一批潜在用户,和他们沟通,听取他们的反馈。
这时候,就可以在沟通结束后,使用「失望指数」打分。
在沟通几轮次之后,应该就能够初步确定 MVP 产品的 feature 范围。
有谱了,开干。
产品开发
在产品开发环节,反而是整个全流程确定性最强的一个环节。
只需要根据 MVP 范围,保质保量完成开发上线。
但很多创业者,跳过第二步市场验证,就直接投入产品开发,往往最后发现产品和市场不匹配,投入的数月开发打了水漂。
获客使用
产品开发完毕之后,就可以找客户来使用了。
这批用户,既可以通过广告投入,也可以通过销售 BD,也可以通过公开社区获取,或者也可以来自市场验证阶段感兴趣的用户。
要记住,这个阶段找客户,不仅仅是在为使用找客户,也是在为整个产品的推广增长方式探路。
在获取到目标客户之后,就可以启动使用了。
使用完成,要和客户至少沟通这 4 个问题:
- 如果无法使用这款产品,你的失望程度如何?
- 你认为我们的这款产品定价应该在什么范围?
- 你一般都会通过什么方式寻找和了解类似产品?
- 为了更好用,对于这款产品,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使用分析
在完成一批客户试用后,应该能够收集到一批信息,这时候,就需要做一些分析和决策。
在完成分析后往往会有 2 种情况:
情况一,是最好的情况,也是极少数情况:产品基本能够满足目标用户的诉求,用户满意度很高,这时候,就可以在持续迭代产品的同时,围绕目标用户做更大规模的增长活动了。
另一种情况,也是更常见的,是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用户(比如 10%)对我们的产品感冒,且提出了不少需要补充、优化的问题。
这时候,可能有些团队,就会快速开始开发上线,解决这些问题。
但或许更重要的,是问自己一个问题:
那些会感到失望的人,他们是谁?
分析数据,找到这批人,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点,然后修正你的用户画像,找到更精准的一批用户去沟通,直到用户无法再细分,或者失望指数接近 40%。
这时候,再回到产品开发环节,补足那小部分的 GAP 功能点。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达到 40% 的失望度指数。
PMF 中的常见误区
上面是一个产品从概念产生,到首次 PMF 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坑很多,下面简单总结一下:
PMF 是产品开发之后的事
有不少人,觉得 PMF,是产品 MVP 开发完毕后,要完成的事情。
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PMF,应该是持续产品整个生命后期的一系列行为。
狭义来说,PMF 也需要包含立项之后的市场验证过程。
广义来说,即使 MVP PMF 达成,后续的产品持续迭代,也都有一个 PMF 的过程。
如果在产品开发完毕之后,再考虑 PMF,往往会发现和各类客户的需求都有 GAP,会陷入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尴尬境地。
PMF 不是 PSF
另一个误区,是很多人认为用户对我的产品满意,我的 PMF 就达成了。
但其实这种只能叫做 PSF,即 product-seeds fit,产品和种子客户的匹配。
而产品和市场匹配,还包含前面提及的产品的价值传递能力和货币化能力。
如果 PMF 阶段,只做 PSF,到正式售卖增长的时候,会发现还有一系列问题未解决,可能包括:广告投放策略、定价策略、销售物料、服务方式等等。
所以,PMF 不止 PSF,还需要包含价值传递、货币化的能力的建设和验证。
PMF 不止是产品经理的事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 PMF,就会发现,PMF 不只是产品经理的事情,它是一个覆盖立项到最终销售赢单、客户留存的全流程的事情。
这件事,需要战略、市场、销售、产品、研发、客户成功等各种角色深度参与进来。
而要想将这件事组织好,肯定离不开 CEO 的深度参与和决策。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8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