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社群运营?

社群有大小,有商业性的也有非商业性的。他们有不一样的群体和目标,但一样需要通过某种目的或需求让群成员链接在一起,这个群才能活得更好,甚至获得某些意料内外的产出。

什么是社群呢?要满足以下三个点:

1. 成员基于某一个目的或需求在一起;
2. 成员彼此之间紧密联系;
3. 大家共同完成一个目标或事情。

一个淘宝店主把自己的客户放在一个群里,只在里面发布新品信息,那就只是一个群。

01 做社群,你真的想好了吗

社群和产品和用户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最开始大家热情高涨的在一起,有可能是因为一次线下活动,因为共同话题兴奋了几天,每天在社群里活跃,然后聊天的人渐渐少了,最后彻底安静下来。一个群沉寂的大致时间是多久呢?如果不做任何管理,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月。

所以在做社群之前,大家首先想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做社群?找到初心非常重要。

02 大群&小群

做社群,成员多还是少比较好?多少数量最好呢?

我看过徐志斌的《小群效应》,书上说: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很多时候,我们想加入大群,是源于自己的好奇心,觉得这里人脉多,资源多,想要获得更多的可能。但是你会发现二八原则在大群体现的淋漓尽致,活跃的永远是那么的一小撮人。但是我们更愿意在什么环境里去做自己呢,周围的人越熟悉,人越少越好。

我接手的BM上海营时,群里有300多个人,还在不断加人。我当时是189个进去的,虽然进群有名字备注,新人有自我介绍,略尴尬的是前面的人我都不太认识,后来就想靠活动盘活,发现大部分人不参加活动。如果作为一个社群管理,你都不了解每个人的情况,他们又不是彼此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群就很容易沉默。我把300人的群散成100人,过了一年又散成22人的小群。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社群运营?

为什么我会喜欢做小群?

1. 成员彼此从陌生到熟悉,时间和精力成本相对较低;
2. 成员之间很容易产生更深度的链接,依赖的是相互信任,相互帮助;
3. 跟大群比更容易调频,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社群想长久做下去,可能有两种形式:一是相互陪伴,成为彼此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比如BM上海营的伙伴最后只留下了22个,周末会一起出来活动,约约饭,群名叫“在一起第三年”,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四年、五年等。另一种是相互帮助,做好一件事或完成一个目标,比如各种项目活动的产生,都是为了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运营的专业技能。

03 我是如何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

查理芒格说,如果想成功,一定要思考我们是如何失败的,也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很多时候,成功是具有偶然性的,所谓成功因素也都可能是事情发生以后再总结出来。

1. 一个社群的leader决定了这个社群的基因,当然也决定了社群的发展可能。

最开始组建简运营,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学习网易的产品运营微专业,那时候除了看视频,写作业,就是周末和不同的人线下见面,那一次居然来了28个人。后来我想,这群人成立个组织做点事情吧,首先想到的是做公众号。因为每次课都要交作业,如果只是写完交上去,有点浪费,公众号可以每天发一篇。于是简运营就成立了,2016年9月13日公众号发表第一篇原创文。

可想而知的是,前面还比较顺利,因为作业的存量还是可以的。但学习会有结束的时候,作业肯定也有做完的时候,最后我们的原创就枯竭了,公众号的稿子就成了当时我最大的难处。我也不知道简运营还有什么可做的,于是2016年11月我去武汉参加“拆书帮年会”,我真的很想知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在和老黄聊的时候,他问了我一句话,“你做这个社群的初衷是什么?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大家可以看出我并没有想好这个事为什么做,后来我就想明白,要和大家一起成长,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运营人的成长路径,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

最开始,我想办法把当时的人拆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老司机带队,但是走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错了。成立之初彼此都不是很熟悉,小组内链接稍微好些,老司机和组成员之间沟通并不多,本来就没凝聚力,这样更是一盘散沙。我试图在几个老司机面前抛出一些讨论,基本都以沉默告终。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事件发展最初,大家能愿意投入付出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看菜下饭,这和创业公司一样。先把自己变得强大,带着大家向前走。于是我开始了忙碌的生活,不是学习就是在做活动,大家也慢慢被带动起来了。总之,自助者天助,作为leader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

2. 社群的发展并不是以leader的目标为最终目标,一定是彼此都认可的目标。

这点相信大家都会有感觉,我们都希望社群按照我们想的样子去长,比如做活动,大家都能积极参与,群里讨论个话题,大家都能抛出个有深度的观点。但是,我想说这有点做梦,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成立社群快两年,现在群里对于生活话题都很有共鸣,但是有运营方面的话题,大部分就会悄然无声了。

我从两个方面去培养大家,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主要是产品运营类活动,一方面是通用能力,包括了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写简历、工作中的福利待遇等。做下来发现如果一味的去内部培养和孵化,很容易和市场脱节,虽然也在工作,并不能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在成长,价值也在变化。所以,市场是检验每个人价值最好的方式。

关于决策的概念,我们都希望做的决策是正确的、有效的,但是有效的决策,其实并不等于正确的决策。真正的公式是:有效决策=正确决策*承诺度,举个例子,比如我想提升大家做活动的能力,那必然是需要去做活动,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大家的参与度为0,提升做活动能力就不是一个有效决策,因为并没有人愿意参加,怎么可能会提升呢?反之,社群的目标方向不一定需要特别精准,但大家都愿意去达成,这个事情也就成了。这样看来,你的社群想要长久的玩下去,也要看每个成员的意愿和承诺度。

3. 社群并不只是工具,小伙伴们也不是等着被收割的韭菜,更多的作用是彼此链接,才会产生更大的势能。

最开始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运营经验,在这里发光发热,尝试各种事情。从内容到活动,从用户到数据,我们的成员涉猎到多个行业多个领域,还有网易云课堂、三节课的助教与学员,无论是资源还是人脉,看上去都是很丰厚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想要达到我想要的状态是非常难。

我开始了第一步,挨个推动社群中的每个人,想尽办法让大家动起来,挖坑、谈心、来我家聚餐等等,确实是很有效果,但后来发现我变成了保姆,很多时候遇到困难或者想不明白的事情都会找到我。那个时候,我真的成长很快,但是压力也很大,后来当我的角色越来越多,越来越忙,我变得更焦虑了,心力交瘁。

于是,我按照各职能模块成立了7个人的管理组,由我推动管理组,再由他们去推动其他人。这时候,又掉进了一个新的坑里,因为我并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管理。通过各种尝试,慢慢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太想要达成我的目标,却忽略了大家的意愿。

3月我召开了一个针对全员的共创会议,由我主持一起讨论商业化怎么去做,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符合大家当下的需求,认可这个事并行动。最后确定:

2018年简运营商业化的方向目标:打造简运营IP
核心:个人能力提升
支持与保障:团队建设、现有项目
方法:打造个人IP、课程培训、承接外包、卖周边
工具:资源置换、推广

再将这些内容,由个人认领及分配,现在看到大家真的开始动起来了,很开心。但对于我来说,商业化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可以给大家发挥的空间,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我不知道今年我们会做成什么样,但我知道我首先会努力提升自己,尽力支持每个人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只要他们还愿意在这里一起走下去,我们就是最棒的团队。

以上,Enjoy。

文:安仔,离职流浪ing,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终身学习者。


相关文章推荐:

做内容怎么能不懂用户增长,增长黑客了解一下?
增长黑客的活动策划10步走,让用户增加100W+的秘诀
从立项到推广,CGO讲述一款游戏租号产品的败局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98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8-04-23 23:16
下一篇 2018-04-24 00:27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