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红书机制

今年2月,小红书的发内部信宣布组织架构调整…

5月10日,小红书发公开信,升级了品牌合作人规则…

随后创始人也多次发声,强调企业价值观和品牌调性…

对以上信息,结合一些二手信息,我产生了三个推测:

  • 架构调整意味着新的机会点一定会出现
  • 整治旧KOL意味着,新kol机会窗口的打开
  • 虽然商业化提速,但优质内容仍是平台急需的

最终引导出一个合理的假设:现在做小红书还是有机会的。

浅析小红书机制

这也是我为什么又开始关注小红书的一个原因。

说明一点:我一般不太会深究和引用过多二手数据,因为能够出街的公开数据肯定是有主观倾向性的,因为你并没有参与到一手数据的处理和过程分析中,只看别人的数据结论是会让自己的分析产生偏差,比如做一次市调,发现20个人里面有2人买了A,8人买了B。作为数据解读者,你会怎么解读?①A产品市场潜力比B大,应该大力投入;②B产品市场接受度更大,应该大力投入;或者其他结论。

在业务提案中也有一个实际存在的现象,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数据讲话,而是首先有了结论和假设(或是对管理层意见的揣测、或是对利益关系的权衡),再去找(调整)数据支撑,毕竟数据没有观点,人才有观点(如官方披露的死难人数多数情况下,永远不会准)。不过,二手数据作为定性分析也以足够,再多方交叉验证下,二手数据同样也可以作为不错的定量分析素材。

分享一下,我比较在意小红书的几个点:

“她”消费是经济市场的绝对核心(据说平台用户9成是女性),值得研究

“美”是平台内容的根基,不限于“生活美”、“图美”、“人美”

图片是内容的主要载体,我可以生产图片(我恰好也是个自由摄影师)

说说初步接触小红书的过程

回想起来,我是在《创造101》这个节目播放期间开始注意到这个新物种,在看了某篇商业评论文章后,才对小红书产生了初步兴趣,之后在茶余饭后与朋友和同事的闲聊中,有意无意的听到名字,最后在看了某篇朋友圈种草分享后,才下载了app,并完成注册。

浅析小红书机制

算是比较标准的演绎了消费者从接触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的5个阶段(AIDMA法则):“引起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培养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促成行动(action)”

但注册过后,作为一名普通用户,我主要还是主动搜索,看平台推送内容为主,完全不会主动去发布笔记。由此,稍加推测。

我又产生了另一个假设二:平台上主流用户都是被动接收信息或主动搜索信息,而非主动参与到内容的生产环节,也许是二八分布(生产者二,接收者八)。

假设一+假设二,进一步说明,平台缺少优质内容,所以做内容还是很有机会成为KOL,看好各位,嘿嘿嘿。

不过,小红书上做内容从一开始就不会是我个人主要会去考虑的点,具体如何,也许以后再谈,这一篇主要是对标题的初步解读,希望以上简单的分析过程对各位有所帮助。

文: 罗叔Allen@分析时间到(analyst_allen)

PS:本公司承接小红书关键词排名,下拉推荐,热门搜索,达人种草,代写代发,金冠薯,数据优化等业务;

咨询微信:18332711593 (同电话) 红人种草优惠多多,先到先得哦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小红书推广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mcn/xiaohongshu/23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07-28 20:07
下一篇 2019-07-28 20:16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