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社交平台App小红书正在进行整体性裁员,“不少员工当天被通知要求离职,没有沟通空间。”消息中提到,被裁员工比例约占20%。对于小红书来说,现阶段裁员的裁员消息,无疑为上市估值蒙上阴影。
对此,小红书运营企业——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表示,网传“整体性裁员”实为正常的人员汰换。但员工显然对此非常不满:“小红书在没有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选择在此时大规模裁员,断绝员工经济来源,增加社会动荡不安隐私,实属不仁不智不义。” 这段话来源于被裁员工撰写的《致小红书领导层的一封信》,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
1
裁员20%,被批不仁不义
近期,在上海疫情最为困难的时期,小红书悄无声息展开了裁员优化。根据多家媒体报道,4 月中旬的这次裁员优化比例在 10%~20% 不等,涉及到所有主要业务部门。裁员优化或分两次进行,下一次在 6 月底。自2022年以来,在竞聘网站上,小红书仍旧在逆势扩招,仿佛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在虚假的繁荣背后,小红书其实充满着内忧外患——商业化蹒跚,虚假种草多次被点名,还有字节跳动等巨头争抢种草生意。
或许是为了稳定军心,在大规模裁员之后,小红书随即给出了补偿措施——宣布取消大小周,这对于留下的员工或是对小红书向往的人才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事实上,互联网巨头裁员潮在这个春天愈演愈烈,小红书“强势入局”并不令人意外——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萎缩,内容社区的处处碰壁,以及小红书在电商等创新业务上并不算成功的扩张,都为此次裁员埋下伏笔。
2
边裁边招,企业换血
对于小红书此次裁员,最令人诟病的就是毫无征兆。要知道,在裁员事件前,小红书正在加速扩张,尤其是社区、商业化等重点业务部门。2021 年,在各平台增速减缓的当下,小红书的用户仍然在快速增长,月活用户数量实现翻倍,达到 1.6 亿,属实表现亮眼,这也让小红书的身价一直在翻倍:从 2020 年 3 月 E 轮融资的 50 亿美元,到现在,小红书的估值到达 100 亿美元。
也正因当下势如破竹,小红书在很多领域进行扩招,比如垂直领域运营,商业化广告等,既能够更好服务于新增用户,也更好地进行流量变现。但是,业界普遍却并不看好小红书,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其盈利能力尚未证实,整体估值偏高。当然,这些看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小红书的营收确实存在巨大挑战。
3
内忧外患,挑战巨大
根据小红书此前发布的招股书,小红书的主要营收来源是信息流广告和品牌合作,两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品牌广告 “不走平台” 的情况屡见不鲜。早在 2020 年,小红书就发布规定,要求所有品牌合作的内容都需要通过蒲公英平台进行交易。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作为平台会向品牌方收取 10% 的平台服务费,与 KOL 结算时再收取 10%,双向抽佣。小红书的抽佣比例,比抖音等平台的水平都要高,行业一般在 5% 左右。这对于品牌方和博主来说,都算不上优待。正因如此,很多品牌在小红书进行投放时,依旧会选择绕过平台,和公会、红人进行合作,直接在小红书发布推广内容;而很多中腰部博主会绕开平台的接单系统,来接私活。这就造成了小红书的盈利水平和用户月活/平台广告比例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小红书虽然守着一片蓝海,但却很难完全利用起来。
此外,小红书面临的难题也不仅来自内部,还有外部大环境。首先,小红书相比字节系,缺乏一个像巨量引擎一样强有力的广告工具,这导致其信息流广告投放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带来理想的转化。其次,小红书迟迟不上市,让很多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券商担忧。同时,随着种草、带货火遍全网,更多主流平台也纷纷瓜分小红书的市场。一个征兆是很多小红书捧红的达人,纷纷转战抖音直播带货。
而抖音在近期也盯上了 “种草” 业务,主要聚焦在本地生活业务侧。在抖音,不仅有更大的用户群体,还有更为完善的商铺、支付体系。更别说抖音抽取的佣金低,并且流量和转化率都高于小红书。作为积累了大量用户和内容的综合性社区平台,小红书的未来依然充溢着向上的希望。但前提是,必须在维持内容生态和加速商业化变现的矛盾点上,尽快给出解答。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mcn/xiaohongshu/6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