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2 月份刚刚更新的知乎 8.0 版本中,知乎 APP 的主页面上新增了 ” 视频 ” 和 ” 会员 ” 的功能。
前者是知乎近两年中,社区内容的新发力点,对标 B 站、抖音;而后者则是知乎商业变现的重要板块,纳入了电子书、小说连载、电商等多个业务。
但知乎做视频,似乎已经晚了同行许多步。一方面是本身从知乎成长起来的一批大 V 正在流失,近年来更是频繁被其他平台 ” 挖墙脚 “。另一方面,如今的知乎也缺乏与字节跳动、B 站等抗衡的资本。
曾经,凭借着优质的问答内容,知乎备受投资者青睐。也正因此,知乎在成立的前五年里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保证了用户体验。
新版本知乎 APP 将 ” 视频 “、” 推荐 “、” 热榜 ” 作为主页面的三个主要栏目
当知识付费风口来临,知乎也迎来商业化 ” 觉醒 “,并展开了多元布局,触角从知识付费、在线广告,甚至延伸到电商、短视频、直播等领域。知乎一路小跑,一路试水,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知乎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8.23 亿元,同比增长 115%;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 1 亿大关,达到 1.01 亿,同比增长 40%;月均付费用户 550 万,同比增长 110%。
肉眼可见,营收、月活用户、月付费会员等多项指标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但亏损依旧。同期,知乎净亏损为 2.69 亿元,较去年同期 1.1 亿元的亏损扩大 1 倍以上。而今年前三季度,知乎累计净亏损 9.15 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亏损的 5.18 亿元,
硬币的另一面,商业化带来的密集广告还在不断损耗用户体验,遭人诟病。
但知乎似乎还没有找到社区内容与商业化平衡发展的路径。知乎方面人士与全天候科技交流时,如此感叹道:” 以前说我们太小众,让我们商业化,我们做了;现在又说我们太商业,丢掉了原来的氛围,到底要怎么做才是对的?。”
多元化探索也让知乎变了模样:如今打开知乎的 APP,能够找到对标 B 站、抖音的视频内容,类似于小红书的 ” 好物推荐 “,也有如 ” 微博 ” 一般实时跟进热点的 ” 热榜 ” 问答,以及电商业务。
却唯独不像曾经专注于 ” 知识分享 ” 的那个知乎了。
01 ” 百变 ” 知乎?
在上周,知乎申请 “B 乎 ” 商标被驳回,理由是 ” 有悖于社会公序良俗,整体格调不高 “。
“B 乎 ” 曾经是网友对知乎 ” 人均 985″、” 年薪百万 “、”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 的调侃。在 2020 年愚人节,知乎限时开启了 “B 乎 ” 模式,意为 ” 知乎的 B 面 “。而从 “B 乎 ” 内容来看,主要以视频为主,这让人很难不联想到 “B 站 “。
在视频化上对标 B 站,是近两年来知乎业务的重点。
据知乎方面人士透露,早期其他视频网站的许多博主,抄袭知乎上的优质问答内容,用做其剪辑视频的脚本,这让知乎方面感到十分头疼。
但另一方面,知乎也嗅到了视频化的机会。在多次版本迭代中,知乎不断加强视频的权重,目前视频已经成为了主页面中三大板块之一。最近,知乎还推出了一系列创作者激励计划,吸引用户上传视频。
曾在知乎做过内容运营的西西(化名)形容:” 知乎想做视频都想疯了。” 但她看来,平台对视频化的切入仍较为 ” 粗糙 “。
去年 10 月,知乎上线了一键图文转视频工具,答主在文章里面插入图片和文字,使用一键转化功能,文章就能转化成视频。西西说:” 就类似于 PPT 过字幕一样,然后再配几张图,但这种东西,怎么能传播呢?”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 目前知乎的业务和用户的增长已经十分乏力,视频化是他们打破瓶颈不得不做的业务。”
实际上,知乎的 MAU(月活用户)在近一年中有不错的提升。在 2021 年第三季度,知乎平均 MAU 达到了 1.012 亿,同比增长 40.1%。但用户增长的背后是水涨船高的营销费用,在今年前三季度,知乎的营销支出分别为 3.47 亿元、4.43 亿元、3.75 亿元,同比增长了 176.4%、202.0%、70.6%。整体来看,知乎用户的增长速度是远低于营销支出的增长速度的。
以高昂的营销带动用户的增长,是最典型的 ” 流量逻辑 “。而在知乎的发展初期,还不是这种 ” 流量逻辑 “。
彼时的知乎实行封闭邀请制,前 200 名用户都是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专家以及学者,比如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这保证了问答的高质量。在封闭的两年半中,一个知乎的邀请码在淘宝上就能卖到 120 元一个。
但邀请制在发展两年后也出现了疲态,知乎创始人周源还曾用 ” 一个人口基数停止增长的城市 ” 的比喻来形容彼时的知乎。在面向 ” 小众 ” 还是走向 ” 大众 ” 的讨论中,知乎最终选择了后者。
在 2013 年,知乎开始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用户数量就从 40 万飙升至 400 万。据其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知乎平均月活用户人数已经达到了 1.012 亿。
但随着用户和流量的到来,曾经高端垂直的知乎文化也逐渐变了味道。
” 小而美 ” 时代的知乎关注的是问题本身,以及回答者生产的内容,并且可以从问题的动态、回答者的动态看到新的内容。这使得一个优质问答贴的 ” 生命周期 ” 可以很长,而在某个问题的专业领域中,具有专业权威的答主,也能够快速在 ” 小圈子 ” 内获得关注和认可。
但当知乎开始走向大众,这种 ” 小圈子 ” 玩法已经不再适用。决定答主生产的内容能不能被更多人看到,关键在于话题有多少人感兴趣,以及回答能够获得多少 ” 点赞 “。
在发掘话题方面,西西透露,他在离职前夕的工作,一是不断将社会热点事件转化为问题,吸引许多用户进行讨论;二是将知乎上已有的,具备大众讨论度的话题推向推荐位置。
回答能不能出现在前排位置,则取决于回答本身是否让更多人点赞。” 一个金融方面的问题,获得更多点赞的可能不是真正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而是一个民间荐股专家,因为他讲的内容可能更有煽动性。” 西西说。
一位拥有 18 万粉丝的知乎答主孔林(化名)向全天候科技表示:” 这时的知乎已经变成了微博平台了。” 不仅是时刻跟踪社会热点话题,点赞决定推荐内容,在知乎新版 APP 中还出现了 ” 热榜 ” 功能,越发向微博看齐。
孔林说:” 学微博它的逻辑还是人对人的关注,但随着知乎开始学 b 站搞视频,现在知乎把关注下降成了一个板块,默认界面是推荐了,这就要走平台流量扶持路线了。” 用户要想知道自己关注的答主的动态,还需要主动去寻找,这种改变也让许多答主觉得不适应。
不仅是向微博、B 站学习,知乎也在学习小红书的 ” 荐物 “。
在 2019 年,知乎尝试打造名为 “CHAO” 的男性种草社区 App,试图成为男版 ” 小红书 “。又推出了好物推荐功能,答主可以在内容中插入商品卡片,获得返佣收入。
在电商领域,今年 7 月,知乎上线 ” 知乎知物 ” 发力自有品牌。在今年双十一前夕,知乎又上线了秒杀专区,被外界视为全面进军电商市场的信号。不过当前知乎电商单品类 SKU 最多不过百来个,规模十分有限。
知乎到底要做什么?周源抛出了一个 ” 获得感 ” 的概念,认为这是内容行业发展的公约数,也是共同方向。
但在这个概念之上,可以看到 B 站、小红书、微博的影子,而知乎 ” 本身 “,似乎正在被弱化。
02 盈利难题
定位的随波逐流,与知乎商业化的进程息息相关。
知乎的商业化开始于 2016 年,其成立的第 6 年。早期的知乎还表现得十分不以为然,周源曾如此说道:” 很多人老是问我们怎么商业化,我很烦。于是我就带着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商业化的东西,不就赚钱嘛?”
但当知乎真正开始商业化,” 赚钱 ” 却是知乎一直都未能解决的最大难题。
目前,知乎的营收由三个板块支撑:付费会员、线上广告以及商业内容解决方案。
付费会员最早发展于 2016 年,这一年正是 ” 知识付费 ” 的风口,知乎趁风推出了 ” 值乎 “,还上线了实时问答产品 ” 知乎 Live”。但由于运营成本太高,” 值乎 ” 没过多久就草草下线。
而后,知乎又陆续推出多款知识付费的产品,例如电子书、杂志、私家课、小说等。在 2019 年 3 月,知乎将知识付费板块的内容整体升级,推出了新的会员体系—— ” 盐选会员 “,而这一块也就成为了知乎营收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2020 年,知乎付费会员收入为 3.2 亿元,同比增长 264%;在最新一次季报披露中,2021Q3,付费会员业务的营收达到了 1.783 亿元,同比增长 95.8%。
在线上广告方面,知乎同样是在 2016 年开始上线信息流广告,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开屏广告、应用内条幅广告以及信息流广告等多种形式。
在 2020 年初,知乎又开始发力 ” 商业内容解决方案 ” 业务。
所谓的 ” 商业内容解决方案 “,即帮助品牌方、广告主对接优秀的创作者,邀请创作者回答某些制定问题,或者是撰写文章,类似于问答形式的软广。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在 ” 首页推荐 “、” 回答推荐 “、” 搜索场景 ” 等曝光,并附赠商品的链接等。
知乎上一则以 ” 问答 ” 形式出现的软广
到当前,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知乎业绩的增长点。据其财报,在 2021 年第三季度,知乎广告业务收入 3.211 亿元,同比增长 38.9%;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 2.784 亿,同比暴涨 511.9%。
虽然营收有巨幅的增长,但知乎并没有实现盈利,亏损仍在加剧。今年前三季度中,知乎的净亏损额分别为 3.25 亿元、3.21 亿元、2.7 亿元,亏损分别同比扩大 61.3%、176.5%、145.2%。而亏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表示是其营销费用的激增。
此外,知乎当前的 MAU 首次过亿,达到了新高。但知乎的用户商业价值仍较低。一方面是知乎的单个用户付费的意愿不高。
在 2020 年,知乎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人数约为 6850 万,全年取得营业收入 13.52 亿元,单个用户贡献的平均营收为 19.7 元;而 B 站、快手分别为 59.4 元、109 元。在今年第三季度,知乎用户平均贡献营收为 8.14 元;B 站为 19.51 元,快手为 35.76 元。仍然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知乎的单用户广告贡献值也在下降。以第三季度广告收入 3.211 亿元计算,知乎用户的贡献为 3.17 元 / 人 / 季度。而在 2020 年同期该数字为 3.21 元 / 人 / 季度。
而这也让许多品牌方不会将知乎当做主要广告投放平台。
全天候科技咨询了多位 MCN 机构的从业人员,他们均表示没有在知乎上做过投放。一位 MCN 公司负责人表示:” 客户不会给知乎多少投放预算,我感觉知乎的广告都老便宜了,我们都不做。”
而这些因素,又都在影响着知乎的市值。截至 12 月 15 日美股盘前交易,知乎的市值为 33.47 亿美元。而 B 站(205.31 亿美元)值 6 个知乎,以小红书此前曝出的 200 亿美元估值计算,也相当于知乎市值的 6 倍。
03 未来还能 ” 知乎 “?
在如今,无论是知乎自身商业化导致的社区内容下沉,软广、硬广泛滥,还是运营屈服于流量,都使得知乎的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内容生产者们知识分享的初衷,也都逐渐有了逐利的色彩。
一位拥有 3 万粉丝的法律行业答主王律师(化名)告诉全天候科技,” 男女对立、动物保护,现在在知乎简直成流量密码了。每次这种话题就会引起一大批三无小号的阴阳怪气甚至是辱骂攻击。”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货拉拉事件,相关的问答贴下充斥着对当事者的攻击和辱骂,理性分析案情的答主几乎没有。此前,一对爷孙被诽谤为 ” 老夫少妻 “,在知乎的相关帖子中,也出现了大量谩骂女性的言论。
由于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也使得知乎多了一个 ” 男乎 ” 的标签。
” 理性答主潜水,但是有的时候这种‘流量密码’也在倒逼创作者去蹭流量,因为这类话题吸引太多关注,而其他话题你写的答案质量再高也没有人去看了。” 王律师表示。
孔林补充道:” 很多人在粉丝多了以后心态就变了,本来应该是知识交流,现在都开始拿自己当自媒体了。” 而当答主用 ” 自媒体 ” 标榜自己,赚钱就成了出产内容的一大目的。
在知乎十周年大会上,周源透露,知乎已经有 100 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0 万元;有 1000 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 1 万元。
而这样的收益远低于创作者在其他平台的收益。以 ” 半佛仙人 ” 为例,tech 星球报道,据他在 B 站拥有粉丝 629.4 万,定制视频广告报价为 59 万;微信公众号粉丝量 170 万,报价 17 万;在知乎 170 万粉丝,报价 5.5 万;在微博 170 万粉丝,报价 5 万。知乎排在末尾,仅高于微博。
不仅如此,在知乎上创作内容,粉丝的积累也十分缓慢,粉丝过百万的答主,在知乎上已经属于头部。
知乎一位了解用户数据的员工告诉全天候科技,知乎著名答主 ” 温义飞 “,2015 年左右开始在知乎上分享内容,但几年下来的粉丝仅为 88.5 万。
在去年 3 月,温义飞开始在 B 站上分享视频,发布 10 个作品后就获得了 23 万人的关注。而后温义飞被字节跳动挖走,开始在抖音上创作内容,当前其账号已有 1200 万粉丝。
” 像温义飞这种就不会留在知乎做视频,因为知乎给他带不来什么。” 上述员工说。
事实上,知乎很早就成为了大 V 流失的重灾区。对此,知乎方面也坦诚的表示,在争夺内容创作者上,知乎与字节、B 站等相比,并没有什么胜算。
那么知乎的优势是什么?作为老知乎用户,孔林认为,” 它最大的财富其实是它有一批高质量的读者,这才是其他平台不具备的东西。”
在这个平台上,原本吸引了一批不为赚钱的人去分享自己的知识、见解。在知乎上讨论问题,可以得到同道中人的认可,找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西西说:” 知乎早期积累的大 V,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职工作,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去商业化。但凡分享内容,都很专业,有理有据,而不是靠煽动性的话术。他们也是我们运营最喜欢的答主。”
但如今,知乎正在丢失这个优势。越来越多的精英人群不再活跃,即便有专业性的发言,在流量的推荐算法之下,也很难被更多人看到。
” 现在知乎的读者水平大不如前,知乎用户翻了好几倍,讨论气氛远不如过去。” 孔林无不讽刺地说:” 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确实应该集中力量寻找变现的办法。”
对知乎而言,可以松一口气的是,在国内知识问答型产品中,目前还没有一款在用户和影响力上能够替代知乎的产品。
但对许多愿意分享内容和知识的人来说,” 如果哪天他对我来说也没意思了,我就不用了。” 孔林表示。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mcn/zhihu/5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