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线的知乎,不知不觉已经陪我们度过七个年头。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9月20日,知乎注册用户数超1亿 ,日活跃用户2600万,其人均日访问时长,达到了惊人的1小时。
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知乎,已是称霸一方的巨兽。
然而每当笔者放下手机,回味一下方才刷过的内容,却总感觉哪里不对。
明明刚看过,怎么什么都记不得了。
1
百足之虫
小标题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点评荣宁二府,“虽厅殿楼阁,峥嵘轩峻;树木山石,葱蔚洇润;但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笔者觉得用来比喻现在的知乎,非常恰当。
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实际已是金玉其外,XX其中。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请看下图。
▲截自知乎APP@2018-03-26
为了避免掺杂笔者的个人喜好,这里直接截取热榜的条目来举例。
- 问题一:国内外有哪些不以颜值而出名的网红?他们分别是怎么出名的?
- 问题二:有哪些想不到结局的段子?
- 问题三:你经历或你听过最奇葩的住院理由有哪些?
- 问题四:为什么说唢呐是乐界的流氓?
- 问题五:《红楼梦》里晴雯与宝玉有发生过性关系吗?
注意,这是“热榜”,只有最“热”的问题才有资格列在这里,它能反映出,知乎的用户都在看哪些问题。
如果你不明就里,笔者帮你翻译一下。
- 问题一,奇人奇事。
- 问题二,段子大杂烩。
- 问题三,特定场景奇人奇事
- 问题四,《闪光少女》电影,不会是为拍2作宣发吧?
- 问题五,以下半身切入《红楼梦》讨论
忍不住吐槽:问题1234也就算了,关键是问题5,但凡一个看过红楼原著、哪怕是电视剧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这些问题,哪里还有半点那个认真问答社区的影子?分明是又一个知音、故事汇!
泛娱乐化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知乎就和之前的品牌定位永远说拜拜了。
“发现更大的世界”,是知乎的口号。
笔者想说的是,知乎确实做到了,我确实见识到了这个世界大林子中,各种奇葩的鸟。
比如“海贼王路飞”。
海米不要紧张,这里说的是“王路飞”,而不是“路飞”。
此人在知乎上一人分饰244角。
民警、渔民、吸毒八年的瘾君子、受小人加害而隐居的公司老板,乃至被打成十级伤残的见义勇为者、职业代驾和存款8000万的裸贷受害者等等无所不包。
他凭借强大的想象力圈走了无数网友的笑与泪,虽然后来知乎小管家以“内容均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属于伪造经历的行为”原因将其账号封禁,但显然已经让一些吃瓜群众看明白了一些事情:知乎上的东西看看就好。
2
成也用户
曾几何时,知乎上充满了理性、严谨讨论问题的声音。
即便偶尔有争论,也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用户用点赞作为选票,不仅表示对答主的认同,而且当真能兼听则明,增长见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这个起源于知乎早期的著名句式,一定程度反应了当时的社区氛围。
2011年01月26日,知乎经过将近半年的筹备,终于正式上线,其注册方式采用邀请制,即没有邀请码无权注册。
当时,“知乎”这个逼格满满的名字,以及比“百度知道”不知道要好看多少倍的UI设计,深深地吸引了笔者的眼球。
不过讲真,最吸引笔者的还是知乎的产品形式。
问答模式,包容性真的非常地强。
比如,关于人物可以这样提问。
- XXX是谁?
- 如何评价XXX?
- XXX是怎样的人?
关于事物可以这样问。
- 如何看待XXX?
- 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XXX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社会、人文、历史、地理、哲学、化学、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经济、小说、影评、人物,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问答形式呈现。
问答,是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套路,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知乎,绝对是起于问答。至于以后会不会终于问答,笔者觉得很可能不会。
言归正传,知乎成立2年内,碍于邀请制的限制,其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3年3月,知乎取消邀请制,全面开放注册才迎来了全面爆发。
▲知乎在百度的搜索热度图
开放注册那一刻,知乎瞬间从私人会所,变身大排档。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走高端路线走了两年,没能走通就只能转变思路,放下架子,走大众路线。
然而,回过头想想,知乎错就错在,从邀请注册,直接变到开放注册,如果有一些其它形式的软限制,发展慢一些,知乎的产品周期应该会更久。
全面开放注册的结果就是,注册用户量暴涨,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整个社区的风气为之一变,很多之前的用户感到不适应,造成了一批出走。
相信知乎创始人周源在那段时间一定每天提心吊胆。
▲2013年初到2017年10月的“知乎”搜索热度
好在结果是好的,知乎的搜索热度在开放注册之后,进入了接近5年的持续增长期。
这5年,知乎社区依然围绕着“知识”的光环。
▲知乎的404页面,仿佛自己的每一个页面都充满知识
然而现实,却与知乎自己强调的知识相反。
开放注册后的知乎,再没有落下一个社会热点事件,从明星八卦到社会新闻,无所不包。
后来,知乎体量变得足够大,便不再安于作为看客。
“魏则西”、“豫章书院”、“雷洋案”等等事件中,或起于知乎,或知乎在传播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就这样,知乎从一个“问答社区”,摇身一变,成了当初的“天涯杂谈”。
问题是,你会在天涯杂谈学知识吗?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八岁开始刷知乎,刷到二十岁时,知识量能达到什么水平?
- 答主1:Richard L(2855赞)
不会开车的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水平…… - 答主2:从不毒舌可达鸭(971赞)
那我可以说你这人基本就废了。 - 答主3:鸣书(13105赞)
比八岁开始刷微博,刷到二十岁的人略高一点的知识水平。
比八岁开始刷贴吧,刷到二十岁的人略低一点的知识水平。
知乎号称让你见到更大的世界,贴吧可以让你小小的体验一下那个世界,但是真正描述这个世界的,还是那些死沉死沉的教科书。
可见一斑。
3
败也用户
每个产品都有它的产品周期,微信不例外,王者荣耀也不例外,知乎当然更是如此。
笔者不是知乎内部人士,所以拿不到准确的数据,但如果百度指数准确,目前知乎应该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落阶段,不信你看。
▲看不清请点击大图
2017年9月,知乎几乎在搜索热度最高点时选择公开其数据,即注册用户数超1亿 ,日活跃用户2600万,人均日访问时长1小时。
现在来看,此举略显鸡贼。
抛开2018年3月2日,知乎被网信办责令下架7天这个负面新闻刷屏,搜索热度异军突起之外。
总的来看,其热度确实开始缓慢下降。
这些年,知乎的产品经理其实并没有闲着,而是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
2011-05-15,推出“发现”功能,动态展示优质答案和用户。
2012-02-22,允许用户在答案中插入图片。
2013-07-18,推出类博客产品:知乎专栏。
2014-04-01,知乎官方吉祥物发布:北极狐“刘看山”。
2014-04-14,知乎开始将站内精品内容编辑成书。
2016-04-01,推出付费问答产品:值乎。
2016-05-14,推出实时语音分享产品:知乎 Live。
2017-06-01,允许用户在答案中插入动图(GIF)。
2017-08-24,推出类微博产品:想法。
如果笔者是知乎的产品经理,所能做出的想法和战略决策,也不外如此。
奈何,知乎在无门槛开放全网用户注册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它跟“知识”的渐行渐远。
笔者同样没有知乎具体的知识付费产品运营数据,不过作为对比,罗振宇的“得到”会显示每门课的购买人数,而知乎的“私家课”中,并不会显示销量数据(截至2018-03-26)。
个中原因,请读者自行判断。
如何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是一门学问,笔者不是产品经理,但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知乎对自身产品的体验还是有严格把控的。
熟悉知乎的朋友都知道,知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能在答案中加入动图的,直到去年6月,才终于支持插入GIF。
是知乎的技术水平不够吗?当然不是,只因为太多的GIF会影响用户体验,所以知乎即便有了GIF,默认也处于不播放状态,以期最大限度不干预用户阅读。
不客气地说,知乎APP本身非常优秀,奈何用户增长的KPI在上,不得不低头。
用户量疯长,用户质量和内容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初期知乎用户积累的良好氛围已被消耗殆尽,且几乎看不到还原的可能。
现在的知乎,几乎沦为今日头条。
我们假设一下,最开始,你发现刷知乎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于是你养成了刷知乎的习惯。
后来,你发现刷知乎很有趣,能看到很多鸡汤、段子、笑话,于是你继续保持。
再后来,你发现抖音、秒拍等等,比知乎刷起来有意思多了。
于是,你不再刷知乎了。
论娱乐性,图文怎么能跟小视频相提并论?
4
布局线下?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劝其为贾府将来计,于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等。
知乎的CEO周源应该是看过红楼梦的。
近期,知乎开始频频布局线下,以备不时之需。
2018年3月14日消息,亚朵与知乎联手倾力打造的亚朵知乎酒店正式在上海徐汇区开业,并颇具创意地将其命名为“有问题”酒店。
2018年3月22日~4月15日,知乎创意体验馆“不知道诊所”在上海静安大悦城正式开展三周,持续将知乎的线上知识融入到更多场景中,以缩短优质内容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布局线下,打造IP,确实比没有知识的“知识付费”有希望。
奉劝知乎一句:老兄,抓紧吧,再不上市就凉了啊!
以上。
文:托尼托尼·98,创业邦记者
相关文章推荐:
《用增长思维探索商业模式的 6 大阶段》
《究竟是哪四个思维点,推动新零售的增长?》
《线下商业模式“骑马”者妄上高速公路》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