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房住不炒”?别理解偏了

“消失的它”+“热烈”+“欢颜”,就是这两天的房地产圈实录。

500

文 | 佘宗明

别了,“房住不炒”

楼市迎来历史性时刻

房地产正式转向

……

从前天起,房地产圈就开始燥起来了。

我朋友圈里的部分房产中介,秒变政策肉喇叭,又是划重点又是配上“说大事专用图”,俨然是两年未有之大活跃。

齐齐“寥”尔的塌房,都不足以对冲这股情绪。

或许可以用几个词形容这副景象:

“消失的它”+“热烈”+“欢颜”

这充分说明:久旱之后,有些人盼甘霖盼到了什么地步。雷声一响,他们就亢奋起来了。

那,楼市真的拐点已至吗?

房地产能在经历过一轮从KTV到ICU后,又转回商务包间吗?

 

01

如果拐点指的是房地产政策由紧到松的整体性调整,那拐点确实将近。

如果拐点指的是“房住不炒”基调的转折,那拐点恐怕还远着。

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调整已是在所难免,“高层定调”中说得很清楚了:

“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是要点。

一恒=2.4万亿,几个经济体能承受这种计量单位的冲击?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是题眼。

之前是要防过热,现在是要防过冷。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上半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为94.06,为低景气度水平。

房地产行业,好久没吃顿饺子了。

但由此断定“房住不炒”要退出历史舞台,大概率是理解偏了。

没错,上面连着提了7年的“房住不炒”,这次提都没提。

500

▲几次会议中的表述对照。

但没提“房住不炒”的同时,也没提“房子可以是投资品”。

别忘了,会议还提到:

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细看这番表述,看似没提“房住不炒”,却满是“房住不炒”的影子。

经济学博士肖仲华说:这分明是在进一步推进“房住不炒”政策,通过城中村改造、保障房供给,进一步满足住房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而绝不是放弃“房住不炒”政策,再次任由楼市疯张。

我能理解许多人的“拐点叙事偏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信号体爱好者见信号。

不得不说,当下的舆论场缺这缺那,却从来不缺“信号体”。就着“批发震惊,量产重磅”的标题,有些人将“释放了N大信号”的句式盘出了包浆。

在他们眼里,重大会议、重要文件里说了什么,是信号;没说什么,也是信号。

但总结信号,也得等脑子退烧再说。

 

02

每逢楼市有风吹草动,“救楼市”的声音就开始泛起。

这次也不例外。

得看到,自今年6月财经作家吴晓波抛出“救楼市才能救内需”的说法以来,“救楼市”的争论未曾止息。

在此事上,我挺认同经济学家马光远老师说的:

房地产不需要“救”,但需要“纠”——纠偏的纠。

不能一边卡着房地产的脖子,一边给它输氧。

诚如他所言,楼市演变到今天这地步,有市场周期的因素,房地产的黄金20年已经结束了;也有非市场化的因素,某些强干预式的限制性措施抑制了正常的流动性。

市场周期,在供需端皆有体现。

供给侧,开发商的“三高(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已难以为继,到了不转型不行的时候;

需求侧,三线以下城市房子普遍过剩,结构性的供需失调问题就摆在那;

投资端,房地产已经不再是最好的投资品,各地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是萎缩得最为明显的——数据为证: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跌幅比去年还有所扩大。

非市场化限制,主要体现在“四限(限购、限售、限贷、限价)”上。

这类临时性措施,并不能替代长效机制。若“短期措施长期化”,势必会造成供需的扭曲。

这两大因素,一个都不能忽视。

若只看到前者,很容易觉得,房地产危就危了,不值得救,泡沫迟早是要破的;若只看到后者,又难免觉得,房地产行业困境都是“限”出来的,进而忽略了房地产行业深层次的痼疾。

 

03

在楼市问题上,该怎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可能得一篇论文、一部专著才能说得清。

可让楼市告别“政策市”,尽早恢复市场化,该是正常思路。

循此思路看,面对房地产困局,没必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救”,但有必要挪开那只卡喉咙的手。

这就要求,尽早边际优化,避免刻舟求剑,切忌将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的做法沿用到过冷阶段。

自去年以来,政策层面其实已出台了很多措施:

对房企,“三支利箭”分别从信贷、债券、股权三大融资政策上给了房地产企业以支持。

对购房者,发购房补贴,提贷款额度,降首套利率,能用的招都用上了。

500

▲去年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出台了支持房地产行业的「金融16条」。

这属于输氧。

接下来,放开限购限贷等,特别是抑制正常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认房又认贷”,也当提上日程。

对楼市最后的疼爱,该是“手放开”。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有好几个热门城市都曾试探式地为楼市松绑,却无一例外地以“一日游”告终,如:

2022年5月,南京房地产业协会发文,二手房限购政策被全面取消,但消息官宣不到3小时就删除了。

2022年8月,苏州、南京政策都传出优化或取消“认房又认贷”的消息,但很快又说“暂缓执行”。

2022年9月,苏州房产中介称,接到全市取消首套房限购、本地户籍居民在苏州六区购房无需提供社保或个税证明的消息,但两日后又遭遇反转。

同月,青岛发文件称“二手住房不再限购”,但1天后,这句话就被删除……

这下好了,“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可以让各地姿态不用那么扭捏了。

以后要求各地“应调尽调”,也不突兀。

若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楼市导入市场化轨道,那也算是没浪费一次困境。

 

04

事实上,在今天,许多人对楼市问题存在些许偏颇认知,这类认知叠合“高房价敏感”,夯牢了房地产议题上的舆论地基。

这其中,尤以几点最为常见:

1,一户家庭一套房,才叫刚需,买房多于一套,就是炒房。

此类看法,显然对“刚需”的定义过窄。

一家人不够住了,为了改善生活品质再买一套房,是刚需。

一家人喜欢两座城市,在两地都买房经常换个地方住住,同样是刚需。

2,中国的房子已经够住了,没必要再去鼓励房地产投资了。

乍看起来很在理:据《中国建设报》报道,住建系统此前的普查涉及了全国6.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截至2022年,中国户均已接近1.1套住房。

但还是那句话:当前的住房问题,不是房子太少,而是结构性矛盾。

三线以下城市,可能卖都卖不出,但热门一二线城市,却可能依旧供给不足。

很多人住的还是老旧小房子,可能也想住新房子。

单纯以总量除以家庭数,却罔顾内部结构性问题,有失偏颇。

3,房地产泡沫要破就早点破,破了大家就都买得起房了。

在房地产已变为捆绑了大量投资和债务的巨型产业链的当下,它陷入失序的风险问题无法被回避。

今年4月10日,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调研时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承担两个支柱产业,一个是建筑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6.9%;另一个是房地产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6.1%;两个支柱合起来占13%。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如果算上建筑、建材、钢铁、纺织、家电、家具、装饰、规划设计等关联产业,GDP总量中很可能有30%-40%都是由房地产完成的,同时至少有1亿人跟房地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500

▲过去几年里,房地产产业产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制图:华经产业研究院。

这么一说,“软着陆”的概念又得冒出来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就说:房地产泡沫要不能压,要慢慢释放。

在房地产问题上,不能短期措施长期化,也不宜长期问题短期化,还是要在发展中去化解。

马光远说得挺好,中国房地产用了30多年发展到今天,解决房地产的问题也需要很长时间,千万不能着急,让市场循环,让音乐继续响起,大家继续在舞池里跳舞,问题才会解决。

4,只要放开限购,就必定会有人再入场炒房。

炒房,是因为有价差可赚。能赚,是因为有人会接盘。

现在的情况是,没多少人接盘了,因为看涨预期没了,也因为手头没钱了。

认为一松绑就会回到从前,只会是误解。

这些卑之无甚高论,但都是值得重申的常识。

 

 

05

“房住不炒”,按住不表。这的确耐人寻味。

经济学家贾康说,房住不炒,但可小烹:过去房地产的发展直观上曾是重油重盐的高火猛“炒”,其味烈,吃着爽却难免有伤肠胃,呈短期化;未来健康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倒也不必滴油不沾,或是生冷饮食,而应文火小烹,营养均衡搭配。

“文火小烹”,当以尊重市场为前提,尽量避免土地财政脱离市场基本面的过度汲取,也避免短期措施长期化的限制。

对大众而言,当长达20年的房地产周期过去时,调整预期也势在必行。

看懂中国经济,才能看懂房地产,看懂房地产,也才能更好地看懂中国经济。

房地产专家杨少文曾断言: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会从“房、地、产”变为“产、地、房”。

在他看来,过去是房、地、产,因为人均住房的稀缺,住房需求拉动增长,引发地价快速上涨,然后形成了产业。未来是产、地、房,先有产业,土地才能产生价值,房子才能跟着升值。

没有足够产业作为基础,以至于房地产成了产业基石的地方,会加速塌陷。

在楼市分化的当下,围绕产业转是硬道理。

这套逻辑,不只适用于房企投资,也适用于人们买房。

说到这,我想起了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情节:

夏洛(沈腾饰)穿越到从前后,劝大春(艾伦饰)全家人把钱拿出来买房,结果大春在房价从2700元/平半年涨到2900元/平时就全卖了。

这剧情要是将时间线往后平移20年,那着实是够“穿越”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2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14:18
下一篇 2023-07-26 16:38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