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锋
编辑/子夜
从2019年鸿蒙1.0正式发布至今,华为在操作系统上,已经磕了四个年头。
过去的这几年,鸿蒙有压力也有动力。它承担着为华为消费者业务保留火种、帮助华为从“硬件先进公司”转型为“软件先进公司”的历史重任,也曾在初期备受质疑。
如今,鸿蒙已经迭代到4.0版本,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
8月4日召开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对外发布了鸿蒙4.0系统,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透露,目前华为手机的国内高端市场份额稳居Top 2,华为智能穿戴产品发货量保持着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鸿蒙生态设备已经达到7亿台,鸿蒙系统开发者人数超过220万。
图源华为官网
做个对比,仅仅在一年前,鸿蒙3.0发布时,搭载鸿蒙2的华为设备还只有3亿台。再往前,鸿蒙2仅用了一百天就实现了用户数破亿,用户升级率达到了77%,成为了史上发展最快的终端操作系统。
在大会现场的演讲中,余承东难掩激动,他表示,经过艰难的四年,鸿蒙生态“轻舟已过万重山”,华为手机也正走在回归道路上。
不过客观来看,鸿蒙的突破之旅还远未终止,它需要在接下来持续吃掉更大的市场份额,才能在iOS和安卓两大阵营的夹击中真正站稳脚跟。
1、鸿蒙这四年,完成了几步走?
自2019年8月正式发布鸿蒙系统以来,鸿蒙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版本迭代。
其中,每一次迭代,鸿蒙都会带来新变化。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鸿蒙从最开始的被外界质疑为“PPT”,到如今正式成为了操作系统领域的第三极。
1.0版本的鸿蒙,最先只是被搭载在电视类产品荣耀智慧屏上。当时鸿蒙曾特别强调,鸿蒙并不会优先搭载在手机上,定位为面向IoT的操作系统,第一目标,是用一套系统弹性搭载在各种IoT设备上,实现系统的统一。
直到鸿蒙2.0时期,才逐渐放开在电视、手表和车机等终端的搭载。
鸿蒙采取这种循序渐进的终端拓展思路,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电视、手表、车机上安装的应用远远少于手机,华为需要等大部分开发者把他们的应用与HMS(华为移动服务)结合之后,才能开始搭载在手机上;
第二是华为与谷歌的协议到2020年底才陆续终止,在那之前,华为希望履行完协议中的义务之后,再在手机上推鸿蒙操作系统。而且当时华为对于谷歌还抱有期待,希望能够恢复合作关系。
基于以上两点,从1.0版本到2.0版本,鸿蒙的声量并不大,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探索与试水阶段,也频频遭受外界质疑。鸿蒙1.0时期,外界质疑是“PPT”,再到2.0版本发布时,外界又质疑是Android翻版。
不过在这一阶段,鸿蒙的思路与技术路径也在变得更加清晰:它并不单纯只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而是一个跨硬件平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三大技术理念,图源华为官网
比如鸿蒙2.0版本具备了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分布式安全这三大特性,分布式能力得到升级,多设备之前的连接流程变得更简单,数据传输更为流畅,用户跨设备操作体验得以提升。
与此同时,鸿蒙也在这一阶段逐渐开源,加速搭建开发者生态。
直到2020年底,鸿蒙开始正式在智能手机落地后,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接下来的系统更新中,无论是3.0版本还是4.0版本,鸿蒙在具备了一定基数的终端设备后,升级力度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鸿蒙3.0升级了超级终端、鸿蒙智联、车机互联等,后续的鸿蒙3.1又推出了原子化服务,进一步打破了App边界。而在去年11月,华为还发布了全新的鸿蒙开发套件,加速鸿蒙生态商用化演进。
再到这次发布的鸿蒙4.0,官方定调为“全面进化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个性化、高效、智慧、流畅、安全的革新和体验”。
其中,鸿蒙4.0重点升级的地方有5个。
个性主题、趣味表情主题、全景天气壁纸、个性表盘等,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设觉和交互体验;全新的通知中心、实况窗、元服务等,带来的则是更高效的信息呈现与处理,以及服务的触达与流传;接入了盘古大模型的华为手机智能助手小艺,则有机会成为终端用户的专属AI,提供给用户更丰富的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全新的华为方舟引擎,则是通过软硬芯整合架构的创新,让鸿蒙4.0实现了在图形、多媒体、内存、调度、存储、低功耗等能力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能更好地兼顾性能与功耗,用户的体验也会更加流畅。
图源华为官网
应用管控中心,则支持万能卡片,能通过更显性可视化的卡片设计、实时的风险提醒和自动拦截,让用户更清楚地了解手机安全状态。
由此来看,鸿蒙4.0实际上是在系统性能、个性化、隐私安全、使用效率等多个层面,都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而这次升级会带来多大的增量,很关键的一点,要看华为手机接下来的市场表现。
2、要真正扩大装机率,还得靠华为手机?
尽管增势迅猛,但目前来看,鸿蒙也还远未到达成功的临界点。
此前,曾担任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鸿蒙负责人的王成录曾对外表示,“在操作系统领域,16%的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分水岭,超过16%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
而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份额达到了8%,全球市场份额为2%。
鸿蒙想要在接下来进一步提升装机率、扩大市场份额,关键要看华为手机的市场表现。
2021年王成录曾公开表示,鸿蒙的目标是,在华为自有的设备上装机量2亿台,第三方设备装机量1亿台。
进一步拆解来看,鸿蒙在华为自有设备的装机量目标中,仅手机就占到了2亿台,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装机量则在3000万台以上。
也就是说,尽管鸿蒙想做的是一个跨硬件平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但从业务来看,手机依然是优先级最高的智能终端。
在这一层面,鸿蒙扩大市场份额,依然存在着两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消化掉华为手机此前的存量市场。2021年5月份,余承东曾表示,当时华为的在网手机超过7亿台,而大约90%的华为存量和在售手机,都可以升级鸿蒙操作系统。
第二个潜在机会,则要看华为接下来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
IDC日前公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6570万台,同比下降了2.1%,上半年出货量约为1.3亿台,也同比下降了7.4%。
在市场颓势下,华为的表现尤为突出,实现了逆势增长。
从二季度来看,华为和苹果是中国市场唯二增长的手机品牌,其中,苹果同比增长了6.1%,华为更是同比增长了76.1%,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回到了13%,与小米处于同一出货水平。
图源IDC
“随着新品发布节奏的正常,华为出货量继续恢复,二季度在TOP厂商中同比增幅最大。虽然依然受到外部限制,但凭借新品P60系列和折叠屏Mate X3系列的优异表现,华为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上保持在第二位。”IDC如此分析。
而在上半年手机业务逐渐回暖的基础上,近期华为手机业务也陆续传出了一些利好消息。
一位华为的渠道商曾向腾讯《深网》表示,今年6月,华为终端BG某高管在给华为渠道商开视频会议时透露:10月份以后,华为会有重大的消息公布。《深网》在报道中指出,有华为内部人士向这位渠道商暗示,华为10月份会推出5G手机。
同样是在6月中旬,曾有消息传出“高通恢复对华为提供5G芯片供应”,不过,余承东否认了这一消息。
与此同时,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前段时间也预测,华为海思将在2023年下半年重新发布支持5G的麒麟芯片,并使用中芯国际N+1制造工艺代工,性能方面可媲美台积电7nm。
值得注意的是,据财联社报道,有产业链人士表示,华为近期上调了2023年手机出货量目标,为4000万部,年初华为将这一目标设定在3000万部。
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华为对手机业务接下来的走势持乐观态度,而华为5G手机如若能在下半年重新回归,无论是对华为消费者业务,还是鸿蒙生态,无疑都是重大利好。
3、大模型上鸿蒙,能否进一步打造差异化?
鸿蒙4.0中,智能助手小艺接入盘古大模型,是另一个重要升级。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称,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包括自然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都会助力鸿蒙操作系统和鸿蒙生态。
在这之前,业内很多语音助手的交互较为生硬,难以做到像人与人之间对话那样自然,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仍有很多人并不习惯使用语音助手,或者使用场景仅停留在查询天气、设置闹钟等简单操作上。
这也是鸿蒙4.0选择接入盘古大模型的初衷——让智慧功能服务到每一位鸿蒙用户。
华为表示,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鸿蒙4.0系统下的全新小艺,在智慧交互、生产力提升和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实现了能力提升。
图源HarmonyOS官方微博
华为终端事业部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贾永利介绍,在交互设计上,小艺将原有的语音交互拓展为了支持语音、文字、图片、文档等多种形式的输入,并且从过去要给出准确指令,进步为自然对话。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用户怎么说、说什么,小艺都能听懂,哪怕用户的表述是模糊的、复杂的,小艺都能听懂并给出结果。
“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大语言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升了小艺的理解能力,而是我们把手机的各种功能、技巧、说明书。都融入到了模型训练当中。”贾永利表示,小艺还可以结合用户的使用情况,创造出更多实用的功能组合场景。
小艺的逻辑理解能力也加强了。基于鸿蒙4.0,小艺通过与用户对话即可完成逻辑推理后的任务创建,并通过感知不同情境后完成智能的自动化执行,根据用户需求,创建一些特定场景下的功能组合。
举个例子,用户可以把“周一到周五早上6:30播报天气、晨跑中戴上蓝牙耳机播放我喜欢的音乐,6:30-7:00晨跑期间把手机调至静音”这些要求一次性告诉小艺,小艺即可为用户创建晨跑场景,每周一到周五自动执行多个任务,不需要用户每天手动设置。
除此之外,在盘古大模型的加持下,小艺还具备信息检索、摘要生成、多语种翻译等能力。
也正是基于小艺的这些能力,余承东称,“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下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智慧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将手机系统和AI大模型结合,华为是首创——鸿蒙4.0是业界首个搭载了AI大模型的移动操作系统。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的大模型战事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企业做大模型的路径也分化为两条:
一条是瞄准C端用户,比如OpenAI此前发布的的ChatGPT、百度发布的文心一言。
另一条则是深入垂直行业,做面向行业的大模型,比如华为云前段时间推出的盘古大模型3.0,就是一个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
盘古大模型3.0包括5+N+X三层架构。其中在L0层,华为云通过自然语言、视觉、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这五个基础大模型提供满足行业场景的多种技能;在L1层,华为云提供使用行业公开数据训练的行业通用大模型;在L2层,华为云则为客户提供更多细化场景的模型,让客户能开箱即用。
目前,在金融、制造、医药研发、文娱等诸多行业,盘古大模型已经在加速落地。
前段时间,华为云展示了盘古大模型3.0面向数字文娱产业的能力和产业实践,在影视动漫领域,华为云的MetaEngine云原生智能渲染引擎,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图形技术相结合,实现了AI渲染加速,让内容制作走上快车道;在数字内容领域,华为云盘古数字人大模型,通过对PB级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训练,让数字人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让每个人实现“数字人自由”。
如今,从鸿蒙上大模型这一动作来看,华为在布局大模型时并不是不做C端,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案,并不推出独立的应用,而是通过智慧语音助手这一统一入口,让搭载了鸿蒙系统的不同设备,都能享受到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服务。
开发者大会上,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介绍,小艺的月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2亿,智慧屏小艺日均唤醒次数为7次以上。
不难发现,在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的用户基数后,鸿蒙的这条“手机系统+AI大模型”的路径,已经构成了鸿蒙系统的一个差异化优势。
而可以预见,这一差异化优势最终会反哺到华为在以手机为主的智能终端体验上,对华为手机业务来说,也意味着一次持续突破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优势将不仅仅体现在手机终端上,而是理论上鸿蒙生态内的所有设备。
(本文头图来源于华为中国官方微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