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从金融到千行百业。

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文丨刘雨琦,编丨王一粟

“不同品种的小狗排队通过‘实名认证’、刷脸识别不仅能识别人,还能识别狗”。“人脸、虹膜、掌纹都已经不算黑科技,脑纹识别才是真的不可替代。”

2023年上海外滩大会上,6G、无人安全检测实验室、脑纹核身、蚁鉴2.0、城市链、AI大脑训练、支付芯……改变未来的十大黑科技在会上齐亮相,充满了浓浓的科技感。正如IDC所言,技术大变革的新时代已然开启,AI将无处不在。

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出乎意料的是,不少核心技术都源自于同一家企业——蚂蚁集团。这家曾经和支付宝几乎划等号的公司,早已不再是一家支付公司。

回顾蚂蚁的过去,从支付工具、金融科技公司,再到科技公司,经历三个阶段后,蚂蚁离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远,同时科技味儿越来越重。

蚂蚁的进化之路,是一个不断把技术做厚的过程。2004年支付宝刚成立阶段,蚂蚁以支付宝为代表,专注打造支付工具;2016年进入第二阶段,积累大量用户之后,通过科技手段创新金融,构建开放的平台。如今,蚂蚁已经来到了第三阶段,蚂蚁逐步从金融场景延伸技术出来,真正作为科技公司服务千行百业。

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

“几年前,蚂蚁集团组建了数科板块,我们坚持科技驱动、产品驱动和开放共赢,通过科技来构建数字信任,推动产业的协作。”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梳理蚂蚁数科发展的脉络。

蚂蚁以技术驱动,首先在金融场景深耕打造金融级的技术能力,然后会进一步把积累下来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产品,逐步开放到千行百业。

离开舒适区,科技基因却更加纯粹,前景也更长远、商业空间也更大。

据信通院统计,2022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403.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276.8亿元。区块链赛道的发展势头亦不可小觑,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约为67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7%。

01 脱胎于金融,长成科技公司

从数字支付的技术支撑中,蚂蚁寻找到了一条“数据价值链”。

“技术发展,就好比铁路运输货物,我们不仅需要有一个个小车站,更要有铁轨、汽车、装卸、道路安全等等要素来保证流通,区块链技术就是一条条交错复杂的铁轨”。蒋国飞常常用“修路”来比喻蚂蚁数科对于基础技术的坚持:“高速公路不搞那么多,车就卖不了那么多”。

从整个技术架构来看, 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产业链上流通,是蚂蚁数科的主思路。 为了保障数据流通的顺畅、安全,就产生了很多细分的技术需求,比如人工智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安全科技、隐私计算等等,逐渐构成了蚂蚁数科技术的大树。

众所周知,蚂蚁早期的核心业务起源于金融场景中的一笔笔交易。

为了保障一个庞大的交易体系, 蚂蚁技术的第一步,就是数据确权。 区块链技术,就是能够确保数据确权与流转的可靠性,犹如输送数据的“铁轨”。

交易的第二步,是数据的安全流通。 这就涉及到了以“隐私计算”为主的安全技术,通过“可用不可见”的方法,保障了数据只能使用和洞察,而不能被窃取和复制。

但仅仅有这两种技术,远远不能支撑起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运营。于是,为了数据更安全、高效的处理,蚂蚁自己做了分布式数据库;为了从PC支付到移动支付,自研一系列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并把支付安全做到了芯片级;为了让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14亿终端中应用,挑战端侧 AI 的极限;而这些几乎所有的底层、中台技术都要跑在云上,于是需要有云原生的能力。

如此,在业务的成长中,蚂蚁就淬炼出一系列技术的“钢筋铁骨”,只不过在此前,这些技术只是默默隐藏在背后。 但从2020年开始,随着蚂蚁集团科技业务逐渐独立,这些技术必须形成产品,才能真正的面向产业客户。

于是,蚂蚁将数据库业务OceanBase成立独立公司、升级蚂蚁链品牌等。2022年年初,基于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预判,蚂蚁集团成立数字科技事业群,整合在区块链、云科技、安全等领域的产品服务。

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通过数据价值链的搭建,蚂蚁逐渐形成了自己如“蚁穴”般多维、立体的技术产品体系。

这套产品体系,完成了从单点的机构数字化,到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协作,再到各产业链间的可信价值互联, 由点即线、由线即面,构建起整个数智化的底座。

比如,在机构数字化的三款核心科技产品中,主打的是降低以金融机构为主的企业的使用门槛、提高协作效率:移动开发平台mPaaS,让金融机构能更简单、搭积木式地搭建自己的App,满足了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用户的第一层初级需求,也是用户感知度最高的、最高频的需求;SOFAStack云原生PaaS平台,向下兼容异构IaaS,向上支持异构SaaS,几乎没有任何接入门槛,支撑起金融机构的中台;而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提供金融级的数据安全与交易处理能力,则是金融机构最为核心的底层数据能力。

蚂蚁“搭好了台子”,这并非一人之力也非一日之功。

蚁穴特点是内有乾坤,互通互联,结构复杂却异常坚实,这源于庞大而勤恳的工蚁群体将沙子和粘土一粒粒垒起来,形成“混凝土”,蚂蚁如今的技术堡垒,也得益于技术连贯的生命线和产品不断升维的结合。

02 技术淬炼,随时代进化

“在分布式云原生领域,蚂蚁已经沉淀了15年,从2007年开始选取了内部使用的一个分布式架构至今,已经迭代过4个版本。”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产品总监马振雄曾提到。

这说明,技术之功,并非一日能够练成。 事实上,金融场景一直是各大行业数字化的练兵场,在高强度练兵下,一直不停倒逼着蚂蚁的技术能力升级。而这其中,蚂蚁最为看重的就是“安全”的技术能力。

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支付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蚂蚁集团区块链技术总监闫莺回忆移动互联网时期时表示,保障交易安全就是蚂蚁技术的第一要务。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蚂蚁就已注重网络安全建设。当时,蚂蚁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是来自网络攻击和钓鱼网站。一旦支付账户泄密,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蚂蚁构建了一整套互联网安全体系,包括应用防火墙、威胁情报、病毒实验室在内的多项能力。

进入物联网时代后,从移动终端向移动收银机、酒店入驻Pos机等其他终端逐渐蔓延,设备海量且分散,如何低成本的保障高级别的安全?

支付宝联合华为穿戴推出的可穿戴设备“支付芯”就是一个实践范例。

据外滩大会中支付宝与华为合作来看,“支付芯”在独立加密芯片内预置支付宝的支付组件,当消费者需要开通支付时,通过联网绑定支付宝账号,展示可穿戴支付设备上的二维码即可支付。这种软硬件配合的一体化方案,安全性更高、开发周期短,使用场景也更加广泛。

在这个阶段,蚂蚁开始从软件技术延伸向“软硬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而这套方案也在往产业延展,基于区块链账本的可信特性,蚂蚁开始在IoT设备端植入区块链芯片,保障设备的数据天生具备可信属性。

蒋国飞认为,这使得设备天生具备数字可信属性,有效解决了数据真实性问题。这为后续构建数字资产了奠定基础,也使蚂蚁从金融业务可以迅速拓展到更多传统产业的供应链场景。

产业供应链,是一个围绕数据供应链的协作网络。但在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时代,升维的技术也带来了升维的挑战。

伴随着数据量的指数级爆发、数据的大规模应用、对整个计算引擎的负载、承压都是更大的挑战。闫莺就曾表示:“未来,大量的数据和数字资产将在数字化世界里流转,这也就对存储方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信任问题是产业高效协作的最大障碍。”外滩大会中,蒋国飞明确了蚂蚁数科下一步的技术发展重心。

据光锥智能了解到,面向产业协作数字化,蚂蚁数科推出蚂蚁链(区块链)、摩斯(隐私计算)、蚁盾(可信人工智能)、鹊凿(版权科技)等一系列产品,致力于解决产业协作数字化中的数据安全、价值流转与协作效率等痛点。

目前蚂蚁正在进一步升级底层技术, 比如,在数据生成环节,物联网可以实现数据源头可信;在数据流通环节,区块链技术可以进行数据确权,防篡改;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在数据价值的挖掘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结合,能够让数据价值释放出巨大潜力。

而面对大模型带来的挑战,蚂蚁更是先人一步,建立了安全检测和安全防护的两大产品“蚁天鉴”,利用 AI 来防护 AI 。

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蚂蚁在不断围绕具体的行业、产业需求,迭代自己的技术能力。随着时代的进化,技术不断在淬炼中成长。

03 从金融,到千行百业

“当下,正是机构数字化走向产业数字化的关键阶段”,蒋国飞在多个场合强调: 未来,产业数字化协作是最大的确定性机会。

但产业数字化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蚂蚁如何切入千行百业?答案是,在后视镜中看未来。

金融是数字化的最佳练兵场,蚂蚁既然有长期服务金融行业的经验,自然需要进一步在这个优质的赛道上深耕。

首先,金融行业的技术需求非常旺盛。如果说此前,科技是金融行业降本增效的工具,那么现在,科技已经成为金融行业进一步蝶变和跃迁的主要动力。

重估蚂蚁,一家科技公司的底层进化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认为,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架构是未来银行数字科技的五大趋势。IDC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都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并且,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到2026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信贷授信将成为银行的主流选择。

邮储银行副行长牛新庄透露,邮储银行三年累计在科技上的投入897亿,在2019年的时候,总行科技的人员只有几百人,但今天总行科技相关的人员有四千多人,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整个队伍增长了六倍。其董事会也强调,技术是今年最重要的目标。

但跟此前不同的是,蚂蚁的位置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从支付工具、金融科技平台已经完全成为一家科技公司。依托数字化技术,蚂蚁可以帮助金融产业完成跃迁。

在通用大模型向行业落地的关键阶段,蚂蚁在2023外滩大会上发布了首个千亿量级的工业级金融大模型。蚂蚁金融大模型整合了千亿量级金融领域知识,及平台有完备的数字化金融工具矩阵,可以跨数据源构建统一的金融知识图谱,实现碎片信息的关联和梳理。解决了当下金融行业数据数据分散、数据格式复杂、难以打通共享等痛点。

但在这么多年的深耕中,蚂蚁积累下来很多底层的能力、通用的技术,其实不只局限于金融,也适合千行百业。

比如在大宗贸易领域,蚂蚁依托区块链和大数据风控技术,帮助热联集团实现了供应链上的实时监控和风险管理,大幅提升了效率。在新媒体内容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主动甄别侵权盗版内容,助力原创者维权。

在工业制造领域,蚂蚁与华铁应急联合研发机械可信终端T-box,实现高空作业设备自动连接区块链,实现设备运营数据源头“上链”,将各方通过区块链连接起来,提升设备管理和运营效能。

蚂蚁负责修路,合伙伙伴负责造车。

这是蚂蚁在数字经济时代,给自己的准确定位,也是基于这个定位,蚂蚁离金融越来越远,但借助科技离产业越来越近。

目前,蚂蚁数科已经联合合作伙伴推出8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服务超过万家企业,包括公共服务、航运物流、工业制造、大宗商品等领域。

今年,蚂蚁也迈向了产业深水区,从某一业务扩展到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 不只改变,要再创造,才能引起新一轮的变革。

举个例子,在全球首个独立、非盈利的航运区块链联盟GSBN,通过蚂蚁链技术的操作系统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目前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可追踪和可验证,已经实现了电子提单的流转取代纸质提单,保证可信传递,并将提单办理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小时,目前已在近15个港口、4个不同地区,实现“无纸化放货”。同时,电子提单作为重要的商业凭证,又可以转化为数字资产,从而反向切入到供应链金融管理中,形成闭环。

事实证明,抓住技术的底层能力,场景可以跨越,能力可以迁移。

04 结语

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而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要独自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并不容易,于时代而言,每个企业的力量或许都“微如蚂蚁”。

然而,正如蚂蚁千万只个体组成的集群能凭借协同战斗拥有无比巨大的力量,当下企业也需要通过数字化走到一起,形成面向未来的产业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企业或许可以发挥“工蚁”的作用,它们所孵化的数字化新技术,正是链接千行百业的纽带。

蚂蚁经过多年历练长出的数字化的“触角”,正在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如今长出的每一个触角,未来都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新的商业大树。

欢迎关注光锥智能,获取更多科技前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5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10:29
下一篇 2023-09-21 15:05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