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瑜,华为是亮?

小米是个优等生,可前面排了个硬解能力极强的学霸,姓华名为。

500

文 | 佘宗明

 

2019年初,雷军在知乎上关注了一个问题:同样是国产手机,为什么华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小米却不是民族骄傲?

一晃,4年过去了。

现在再回头看这问题,答案已在风中飘扬。

 

01

就在10月16日,雷军发了条微博:“别着急,这次产品很很很强”。一时间,吊起了无数网民的胃口。

到了次日,答案揭晓:小米官宣,全新的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正式版已完成封包,小米14系列将成首款搭载新系统的手机。

对小米来说,这无疑是个里程碑式节点:小米澎湃OS系统,能打通小米IOT生态一体化在操作系统上的壁垒。

小米以往的MIUI系统,适配的主要是手机,无法满足手机、车机、IOT生态一体的需要。

作为全端系统的小米澎湃OS,主打一个人车家全生态互联,“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

雷军对此很是激动,直呼这是小米划时代的里程碑和历史性的时刻。

500

可在网上,很多网民的反应跟他并不同频。他们关心的是:这算不算是小米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有没有打破操作系统对外依赖的局面?

雷军的说法是,小米澎湃OS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安卓)以及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彻底重写底层架构。

这在舆论场内激起了两种迥异的解读。将其整理成“省流版”,大致如下——

正向:小米澎湃OS主框架底层是自研的,但会兼容安卓生态,这已经做得很好了,没必要苛求小米在短期内完全摆脱安卓、自己搭建生态。华为的鸿蒙也是到4.0版本才全面启动原生应用,之后再逐渐摆脱兼容安卓应用模式。

负向:鸿蒙只是调用了AOSP(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小米澎湃OS则是基本确定保留了安卓系统的主体架构。把版本优化说成深度进化,把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Vela说成自研,呵呵呵。

“创新说”和“套壳说”犄角相对,让小米澎湃OS一问世就受到热议。

 

02

在此问题上,我更倾向于数码博主aliquis的分析:鸿蒙和安卓,都是在同地基的情况下盖自己样式的房子;MIUI系统,是在安卓毛坯房的基础上完成精装修;澎湃OS,是在安卓房子的基础框架上完成房子的搭建和装修。

也就是说,在对安卓的“去依赖”程度上,澎湃OS比MIUI更进一步,但跟鸿蒙5.0的近乎自建系统仍有距离。

饶是如此,很多网民又玩起了“奥氏体304”的梗,讽刺小米是把套壳换皮说成创新。

这既是对操作系统研发的误解,也是对小米N年磨一剑成果的抹杀。

冀望中国手机厂商完成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可以理解,但指望速成,并不现实。操作系统研发,需要的是深耕厚植,而非急于求成。

小米经过多年研发打磨,朝着摆脱外部操作系统依赖的方向又迈出一步,虽然谈不上“从0到1”,却也是“从0到0.7”。

不能因为“从0.7到1”尚有距离,就将“从0到0.7”的节点性研发成果给抹杀掉。

但着眼现实看,小米澎湃OS撞上“套壳”质疑,也难言奇怪。毕竟,它前面站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华为。

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曾说过,“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即芯片,魂即操作系统,这是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也是不少人眼中的硬科技。

小米澎湃OS是小米操作系统研发的突破,这原本挺能吸睛,可因为有华为推出鸿蒙系统和攻克5G芯片在先,这很难被舆论视作革命性突破。

500

这就好比,小米在难度系数极高的操作系统自研考试中考了80分,本来表现已经很优异了,结果同班的小华直接考了个90多分,几乎将所有羡慕眼神都吸引过去了。

小米想将自己的现在跟自己的过去纵向对照,可舆论总会将现在的小米跟现在的华为横向比较。

说“小米,活在华为阴影下”难言贴切,但以华为作为尺度丈量小米,免不了会将小米困在舆论沼泽地中。

 

03

耐人寻味的是,多年来,“小米没有技术”的说法甚嚣尘上,“贴牌货”“组装厂”的刻板印象萦绕在小米上方挥之不去。

2020年11月,雷军曾对该说法做出回应:“小米正处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这里面有苹果、三星、华为等科技巨头,如果小米没有技术,就根本没有立足之本,根本活不下去”。

这说的本是常识。性价比是小米的心智优势是没错,但光有性价比还不够。要是小米没有技术,早就在手机圈的红海竞争中被干趴下了。

资料显示,小米近几年累计专利技术授权已达到2.9万件。拿5G来说,小米5G声明专利2021年底在全球排名第13位。

但舆论未必认这点。在当下的舆论场,科技企业的价值评判坐标系原点被焊在了“硬科技”处,技术创新被化约为了一个标准:有没有取得光刻机技术突破。

有,你就是民族骄傲;没,你就是箭头瞄准对象。

在卡脖子之痛已成国人心结的背景下,芯片、操作系统、AI等领域的关键性突破,寄寓了很多人躁动的民族情绪。

舆论对“硬”科技价值无限抬高、对“软”应用价值无限贬低的倾向,也会由此衍生。

雷军关注的“为什么华为是民族骄傲,小米不是?”话题,背后折射的就是时变与势变之下的这类社会心态之变。

在这方面,小米很难站在高地上:它的底层技术突破能力,跟华为终究存在差距。

知名TMT评论人程苓峰前不久说,苹果代表美国的“科”,创新前沿,小米代表中国的“技”,性价比落地。现在中国要突破卡脖子,从“技”到“科”。

“科”也就是科技创新,“技”可视作模式创新。在注重“技”的阶段,小米势头凶猛,可到了注重“科”的阶段,小米的原始创新能力势必得到再审视。

在程苓峰看来,占到从“技”到“科”这股势的,是华为和比亚迪们。

小米当然不想被“组装厂”的标签锁死:自研SOC芯片、OS系统,雷军表态投入科研5年投1000亿,就是有意撕掉那些标签。

在此过程中,作为优等生的小米,难免被拿来跟“班级第一”华为做对比,随之而来的是未必友好和偏向苛刻的舆论氛围。

但小米无法回避,只能正视。

 

04

对小米而言,小米澎湃OS的推出,只能是个开始,而不能是结束——它要打的是场翻身仗,没拿得出手的硬核创新能力不行。

在过去数年里,小米模式确实大获成功。

都知道,在2014年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某场论坛上,雷军贡献了隔空致敬马云语录的名画面。

那时小米成立仅4年,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很快就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排名第三。

主持人问雷军小米的长期战略是什么,雷军脱口而出:“5至10年,小米要成为全球第一。”

坐他旁边的苹果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说:说易,行难。

雷军面露难色,随后用一句话打破尴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7年后,2021年8月,意气风发的雷军在2021雷军年度演讲中,第二次公开豪言要做“全球第一”:他说小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真正站稳手机市场全球第二,并提出了三年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

500

那时的雷军,有的是底气:据第三方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小米手机2021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达5310万,以17%的份额超越苹果,首次排名全球第二。

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它以1270万台的出货量、67.1%的同比增长率和25.3%的市场份额,超越三星和苹果位居No.1。

只不过,在2022年,小米向全球第一发起的冲锋之路,走得不算太顺畅:

整个2022年,小米手机销量1.51亿台,较2021年的1.90亿部减少了20.9%,被三星、苹果压了一头。

距离雷军说的Deadline只有约1年时间,“全球第一”的目标实现难度不低。

种种情形表明:小米模式在全球手机市场消费疲软的形势下卡在了瓶颈。跟苹果、华为的技术力级差,成了它继续向上的掣肘。

 

05

而没能在华为手机业务遇挫后快速填补华为离场留出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也让小米承压不轻。

要知道,2019年华为遭遇断芯之痛后,谁能吃掉华为高端手机业务受挫退出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备受业界关心。

很多人寄望最深的,就是小米,希望“华为跌倒,小米吃饱”,肥水不流苹果田。

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华为智能手机暂时退场留下的空白,主要被苹果吃了,“米冲高”被小米高性价比的心智给绊住了。

这不能怪小米不努力,小米冲高端是仰冲,难度本来就不小,高中低端通常也遵循着不一样的产品策略。

有人曾归纳,现在的手机厂商无非是五种类型:

苹果iPhone模式,定价与成本无关,卖的是用户忠诚度和品牌溢价;

三星模式,机海战术+软硬件通吃,产业链渗透没有死角,每个环节的每一分钱都不放过;

行业的两端是高端的Vertu和下沉的传音之类的品牌,前者早已卖身,后者死磕低端市场;

OV和小米长期定位于大众消费品牌,就只能走薄利多销之路。

华为则是上能跟苹果三星角力,下能冲击小米OV的底盘。

但小米的情况也在起变化:在性能优先转变为体验优先、不再牺牲体验换性能,手机/IOT产品线高端化,自研核心零部件三大策略的引领下,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3Ultra、MIX Fold3等为小米换来了今年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ASP(平均售价)同比增幅超24%的成绩。

很明显,小米有意改变主打性价比的固有心智。

可随着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回归,冲击波所及,强如苹果,或是小米,都难幸免。

这又为小米冲高端之路增添了变量。

 

06

说到底,生态位有交集的小米跟华为,太容易被“同框对比”。

突破了芯片封锁的华为,眼下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

相形之下,小米面临的挑战不小。

智能手机业务的境况是切片。

“大本营”智能手机业务,冲高端「革命尚未完全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新押宝项目造车,得杀入红海。现在网上有1亿人教雷军造车,还有5千万人说“小米的活路是华为不造车给的”。在造车上,小米显然需要重新证明一次自己。

向内,手机跟新能源汽车,都已卷成一团。

出海,48亿资金冻结过后,印度指不定再出什么幺蛾子。

500

难以摆脱跟华为的比较,也是小米的命。

怎么解题,何以破局?

循着小米澎湃OS指示的方向望去,小米给出的答案是:在硬核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冲高端、搞自研,研系统、研芯片,都遵循着这条主线。

小米也想证明自己有硬科技,也想拿到进入「民族骄傲」队列的号码牌。

之前它走了很多捷径,而今它正补上走捷径过程中省掉的许多功夫。

被现实拽入华为“王者归来”的背景板里,对小米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

以雷军格局,当然不会感慨“既生‘为’,何生‘米’”。

但毫无疑问,雷军清楚,小米需要变得更强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7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20:32
下一篇 2023-10-18 22:07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