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好省”的B端复刻 这条供应链如何通往最后一公里?

供应链金融的京东样本

撰文 | 吴先之  

编辑 | 王   潘

11.11前夕,各大零售企业都在积极备战,老牌玩家京东亦不落下风。

一直以来,京东均将“多快好省”视为核心竞争力,而随着其各项业务不断展开,这一C端竞争逻辑也逐渐浸润了京东的肌理,并逐渐向B端业务迁移,譬如供应链金融领域。

10月25日,京东2023供应链金融科技大会上,京东科技重磅发布了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四个一体化”战略方向,即内场+外场、科技+金融、上游+下游、B端+C端的一体化。

“多快好省”的B端复刻 这条供应链如何通往最后一公里?

自2013年京东供应链金融首款产品“京保贝”上线以来,已有十年之久。而当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彼此依存度越来越强,业务流程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产业链交织更加复杂等。

可以预见,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链属中小微企业,势必将对供应链金融有着更多的期待和诉求。

面对行业的新变量,京东科技在会上表示,面向未来十年,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将为实体产业链持续提供包括供应链金融、支付科技以及消费金融等在内的产品与服务,促进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融通发展。

一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嬗变,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中国产业需要懂产业的供应链金融

①“多”产业链,需要更懂产业的玩家

纵使京东作为最早一批涌入供应链金融的玩家,在十年间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客户,但对当下的京东供应链金融而言,“多”早已不再是只是客户企业的“多”,而是深入的产业链的“多”。

将目光从单点的客户企业,向上投射到到整体的产业链,此中需要面对多道难以绕开的坎。

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几年,在数智化转型浪潮之下,杀入供应链金融赛道的玩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互联网赛道整体向产业端迁移的语境里,互联网巨头们亦在不断加码。然而,纵观赛道整体面貌,绝大部分玩家均聚焦于单一、特定领域,实现多产业链覆盖的玩家屈指可数。

背后的逻辑在于,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高度定制化的业务,不同产业链内部的逻辑、流程、需求都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很难通过统一的金融模式满足所有产业链、企业的需求,实现“大而全”的门槛极高。

这意味着,若想提升覆盖面的广度,供应链金融公司需要深入了解和理解每一个产业链的内在逻辑与独特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金融解决方案。

而这,恰恰是扎根于产业,更懂产业的京东科技的优势所在——通过服务链主企业等头部玩家,从而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的针对性方案,做到“一链一策”甚至“一企一策”。

以京东过往的电商优势品类,消费电子行业为例: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品类丰富、客单价较高,而消费市场需求又在不断变化,导致产业链企业需要不断迭代产品、更新库存以顺应市场需求,从而背负较大的资金压力——尤其是对处在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代理商而言。

下游经销商作为供应链末端环节,直接对接消费市场,因此市场风险与经营风险往往较高,而考虑到风险控制因素,其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难度陡增。

而消费电子产业也好,其他产业链也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承压,很可能会演变为连锁反应。

作为产业链中游的资源聚合商,神州数码为了改善下游经销商的融资环境,从尝试京东推出的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到将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植入自身垂直分销服务平台“神州商桥”,逐渐同京东科技展开了多维度合作,既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资金难题,也实现了自身销量和规模的增长,并带动下游合作伙伴的规模增长,拉升了整体供应链的业绩。

②“丝滑”的本质是“快”

    京东供应链金融同神舟数码的合作之所以如此“丝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州数码早在2000年便已打造的“神州商桥”,其作为神州数码同下游渠道伙伴之间进行信息对接与交易的互联网平台,囊括了中小微企业采购数据等评估授信额的核心数据。

    而“丝滑”,正是京东供应链金融“快”的体现。

    “多快好省”的B端复刻 这条供应链如何通往最后一公里?

    只是,诸多以传统产业链为代表的外部产业链,由于数智化程度尚浅,产业链中存在着诸多数据孤岛,各环节往往缺乏数据沉淀亦或是数据无法打通,使金融机构与供应链金融玩家难以验证企业风险,导致企业融资进度缓慢甚至难以融资。

    这外部产业链的“慢”,正是京东供应链金融实现“多”路途上的又一道坎。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常委、秘书长毕开春指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为金融科技应用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供应链金融依托于产业链供应链实体,没有供应链质量,供应链金融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供应链,高质量的供应链金融也就是无本之木。”

    对此,京东科技的打法是将ToB的数智供应链服务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相结合,同时解决传统产业链数智化转型与融资难的问题。

    在此之前,部分传统企业对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的感知,其实并不是那么强烈。背后的逻辑在于,企业的核心目的是赚钱,而过去基于营销、辅助决策等场景展开的数智化应用,不一定能精准命中每个产业链、企业的诉求。

    以传统制造业为例,许多中小微企业由于数字化程度低,数据价值无法释放,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难度颇高;而基于成本与效果的衡量,中小微企业自身,对于数智化转型意愿也普遍不高。

    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一体化模式,则能从本质上解决此番矛盾。借由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机构能更好地发掘、释放企业多维数据的价值;而站在企业视角,数智化转型同融资绑定,亦解决了企业对“成本与效果”的担忧,从而极大提高企业的转型意愿。

    得益于此,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在泛零售、泛互联网、大制造、能源化工、交通物流、大宗供应链、新能源等产业链复刻了内部场景的“丝滑体验”。

打通产业源头与消费市场,才能真正解决增长痛点

①C端新变量,助力产业链更“好”

作为头部供应链金融玩家,京东不仅解决了产业链企业如何融资的问题,亦试图回答企业为何融资的核心命题。

在过去,产业链的整体融资意愿,往往与终端消费市场的表现密切相关。然而,供应链金融,在过去更多被视为一门围绕B端展开的生意,玩家们一门心思想着如何为企业融资,却忽略了企业融资之后,该如何借助资金改善业务,发掘增长。

“多快好省”的B端复刻 这条供应链如何通往最后一公里?

换言之,纵使融资成功,在缺乏终端需求牵引的局面下,产业链亦将面临无处发力的尴尬境遇。这也意味着,传统供应链金融笃信的B2B2B(原料B-制造B-渠道B)的逻辑,仍有着改善、重塑的潜力。

为此,京东供应链金融,试图将C端金融服务融入自身逻辑,通过“B端+C端”一体化模式,回答企业“为何融资”的诘问。

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几年间,随着消费市场换机意愿低迷,智能手机行业被巨大的阴影所笼罩,导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下滑。然而,京东618期间,以折叠屏手机、电竞游戏手机为代表的细分品类,却实现了同比倍数级增长。

纵使全球折叠屏出货量正稳步上涨,但京东销量数据的增长幅度,还是大幅超越了多份行业研报的统计数字。而这背后,以京东白条分期免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服务,对终端消费的带动作用格外关键,毕竟动辄万元的折叠屏手机,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负担得起。

而这,无疑为京东供应链“B+C”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通过构建从产业端的供应链金融,到支付科技、消费金融的端到端金融服务,带动消费意愿,实现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促进需求,进而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这是一项链路极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吃透各个产业链。

因此,京东想要打造的B2B2B2C链路,绝非支付科技、消费金融与B端金融产品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入行业,将数据从底层打通,以确保供应链金融策略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可见,深入产业链实现“多”与“快”的京东,最终让“好”有了落脚点。

②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省字诀”

另一方面,在不断将覆盖产业链做宽、做深的过程中,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亦在将盘子做大,结合支付科技、消费金融以及生态圈等,从效率、成本等多个维度实现“省”。

就拿白酒行业来说,在当前“去库存”的大背景下,白酒市场整体消费意愿低迷,中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酒企往往会缩减产能,下游经销商、门店则会减少拿货、放缓开店节奏,优先清理积压的库存。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并不强,亦普遍寻求着更为保守的经营策略。

这是由于,在终端销售环节,门店商家往往缺乏链接用户的有效路径;而在融资环节,传统金融机构对门店商家的支持则不够充分。而品牌商也面临着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压力以及多平台政策统一的平衡、全渠道资源整合联动的压力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指出,供应链金融同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紧密结合、协同,能助力企业将整个下游的链条打通。

对此,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将自身定义为链接者,既为品牌企业嫁接销售资源、助力营销,也通过先享后付、分期付款等消费金融产品撬动终端消费需求,并链接金融机构,将更优惠的金融服务同时传递给品牌商家与C端用户。

“多快好省”的B端复刻 这条供应链如何通往最后一公里?

基于此,用户消费心理门槛得以降低,购买力提升;中小微商户一方面可获得融资,一方面也可借助信用分期的工具触活转化用户;品牌商可以在全渠道将信用支付产品互通,便于在多渠道、多场景做用户的组合营销,并根据行业特性和品牌自身特征,按照“一行一策”、“一牌一策”的方式去定制运营服务。

至此,“多快好省”的内核,可被完美复刻到了B端领域。

难而正确的事

在2023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大会上,京东抛出了其对于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远望,要利用数据要素将供应链金融做“通”,通过新型平台链接实现多链的联动,要通过深入各个产业链,逐渐将不同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实现“从链到网”的终极目标。

在当今的行业语境下,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打法不可谓不“雄心勃勃”,毕竟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研究不同产业链的运作方式,与各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深入了解不同产业链的核心需求。

尤其考虑到每一个产业链都可能需要不同的定制方案,需要“一链一策”甚至“一企一策”,势必需要巨大的研发和运营成本支撑,此中困难可想而知。但倘若理解了京东的“重”,京东供应链金融的看似宏大的叙事,则变得极为合理。

回望过去,“重”字几乎贯穿了京东的历史叙事。

京东在成立之初,便做着自营电商、自建物流这些外界看来“非常重”的事。殊不知,前者这些年为京东积累着强大用户心智;后者则关乎电商命脉——当初不理解京东为何自建物流的电商巨头们,后来纷纷学着京东搭建物流体系。

换言之,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从链到网”,背后亦映射着京东的另一重基因,即京东过往的占优策略:不论竞争对手如何出牌,京东都选择不变,去做可能很苦、很累、很重,但却是有价值、长期的实事。

从短期角度来看,这并不能算是一门“容易的生意”,毕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语境下,此番抉择势必将使其背负不小的压力。然而,若将目光投向长期,京东科技的打法却颇具想象空间。

可以预见,在“多、快、好、省”各有所成的当下,坚持难而正确的事的京东,终将啃下供应链金融的“硬骨头”。而这种“啃硬骨头”的执着,或许正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走向未来十年的关键底气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7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20:47
下一篇 2023-10-25 22:3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