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成为产业供应链的“新发动机”?

供应链金融的「一体化」答卷

 

谁在成为产业供应链的“新发动机”?

 

京东供应链金融路径不仅是金融的助力和加持,也更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产业侧的更有价值表达,推动当下产业数字互联从点到线,再到网的更大程度协同。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2022年,一款名为“海油e融”的融资产品出现在市面上。它的主要定位是订单融资,面向的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海油)下游的一众客户。

这是中海油旗下的金融机构中海信托和京东科技合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中海油下游中小企业更便捷融资。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海信托在中海油体系内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服务于中海油的上游企业,由于之前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主要依靠线下尽职调查等方式完成,中海油下游中小微企业众多,线下风控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加入帮助其改善了这种情况。依托双方联合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中海信托推出专有的订单信用融资产品“海油e融”,凭借在海油商城的订单和历史交易数据,下游采购商即可高效便捷获得及时贷款。

实际上,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越来越多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数字化加速驶向纵深的如今,金融越来越成为一个逃不开的环节,若想实现并加速产业链的真实流通,提高其对应生产力,那么金融保障则是必须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底层要素之一,一如中海信托的转变。

在背后助力的,恰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过去几年的供应链数智化浪潮下,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逐渐成为诸多产业链的标配。

谁在成为产业供应链的“新发动机”?

“供应链金融体系正在进入下一个黄金发展期。”在刚刚举办的2023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大会上,京东科技科技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在产业互联网持续推进的如今,越发多元的数字化难题正加速出现,产业协同难、产业数据运转不顺畅,以及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意愿不高等等,似乎都在成为这张供应链大网成型的掣肘。

那么,真正的通路在哪?或者说,怎样才能从底层实现中国大产业集群的协同运转,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如今看来,蓬勃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正在成为答案之一。

一、重新理解供应链金融

在数字化加速产业进化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科技需要作为底层的驱动和“保链”元素。但事实上这种共识不代表落地,甚至更客观来看,中间还有较大的鸿沟。

在2023年IDC对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一组调查报告中显示,尽管大部分企业对供应链金融都处于接受的态度,但从落地层面数据显示,有25%的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处于单点试验阶段,51%的企业处于局部推广阶段。

换言之,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实际情况是都未建设成一个明确可用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卡点在哪?

实际上,京东负责人收到的反馈恰是其中之一。即在IDC上述出具的报告中,“几乎没有数字化”和“有少量的数字化”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0%。

这种比例对应的是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空中楼阁”。即在缺乏相关的数智化供应链建设的情况下,如供应商管理系统、招投标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等等,供应链金融需要落地的数据很难产生和收集,由此带来的是金融系统在风控上的难把控,最终成为供应链金融的落地难。

这也恰是目前市面上诸多供应链金融平台的问题所在。即对不少供应链金融平台而言,其如今提供的产品更多的仍然是经验导向,而非数据导向,由此带来的是金融和企业双端的风险。

问题不仅于此。

即在数字化之外,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恰是对于不同的产业链和节点企业而言,尽管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在被逐渐普及,但融资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根据IDC的不完全调查显示,在实际业务开展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下游经销商没有获得过融资。而在上游供应商的调查中,也有80%的企业表示融资存在问题:如融资成本高、期限不灵活等等。

这其中原因更有多样。如上文提到的固有的供应链金融机构采取的经验之上的模式,其授信模型不是由数据驱动,而仍然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对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度仍然巨大。

此外,即使有相关的数据模型,但更多的平台模式是一套固定的供应链金融评估标准,比如交易规模、确认成交单量等等,这些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产业链和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企业。

客观来看,一个合理的供应链金融业态恰是应该对产业链上的不同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其不同等级有差异化的金融赋能手段,比如融资租赁、仓单融资等等,由此真实地推动整个供应链从资金流到商流的顺畅运行。

如果说早期的供应链金融更多的是等同于金融在产业侧的另类表达,那么如今,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数字化改造和进化,它需要有更多差异化、定制化、科学化的产业表达。

多种因素交织下展现出来的是供应链金融的落地难。不论是产业链上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方面的建设,还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内对不同产业对象的定向赋能,再或者是金融机构对于产业链风控体系的要求,都需要更为专业和产业层面的加持。

如何解决当下供应链金融的问题?或者说,在如今产业互联网持续深入的如今,供应链的更完整有效链路应该如何构建?

二、“一体化”里的科技金融活水

实际上,基于对实体场景和业务的深入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十年前诞生之初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得到了内外部的认可。如今,这个前瞻性的答案已然在大消费、大制造、能源化工、大宗商品等产业内实现了真实落地,并取得了鲜明效果。

这个答案恰是经过十年淬炼的“四个一体化”,分别是“内场+外场”、“科技+金融”、“上游+下游”、“B端+C端”的一体化。

谁在成为产业供应链的“新发动机”?

其中,“内场+外场”的一体化对应的是从里向外的延展。即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已然建立起了一套集合上下游供货商、分销商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而如今,这套内场的金融体系被挪移到外场,在被验证的前提下开放给越来越多具备产业链金融压力的企业。

而“科技+金融”则对应的是前文提到的数字化命题。即供应链金融的能力建设不单纯在金融本身,若想发挥出金融的势能,必须需要科技的载体,也就是数智供应链的建设。据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在一年时间里已落地了数十个产业链,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信用风险一直保持低位, “科技+金融”模式已然成为必选项。

“双链驱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问题,包括如何建、目标是什么,另一个是供应链金融的问题,能持续推进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设和能力发挥。”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游+下游”的一体化对应的则是整个京东科技的供应链金融的金融路径。即面向不同的产业链,或者不同的产业链节点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融资产品,为不同类型的产业客户提供贯穿上下游的专业化解决方案,更针对性、更适配性,做到“一链一策”甚至“一企一策”,真正做到企业和金融的最大程度匹配,释放金融活性。

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产品版图中,不仅能看到固有的采购融资等模式,更有面向供应商的保理融资、商票速融,以及面向下游分销商的动产融资、未来货权等等。

谁在成为产业供应链的“新发动机”?

除此之外,“B端+C端”的一体化则是除了在供应链上下游的金融赋能外,在最前端的消费侧,京东科技也更把整个链条夯实,通过京东支付等C端支付手段完成整个链条的数据确认和追踪,进而打通底层数据,构建出包括供应链金融、支付科技以及消费金融高度融合的B端+C端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风险可控。以迪信通为例,作为全国性全渠道移动通讯连锁运营商,迪信通通过接入京东支付、京东白条,实现了降本增效,并助力营销获客。

可以理解为,四个一体化背后对应的恰是当下供应链金融平台落地难的几个最核心痛点:数字化能力不足、金融差异化不够、产品缺乏验证以及末端的交易是否可以确认等。

这些一体化已然转化为真实的产业链生产力。在中海信托之外,厦门国贸是另一个需要被提及的对象,其本身业务核心是供应链管理,覆盖7条产业链以及上下8万家合作企业。

在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合作过程中,其成功做到了数智化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先后打造了供应链一体化业务协同平台“国贸云链”和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国贸云链·金贸通”,截至2023年6月底,其已服务国贸股份旗下国贸纸业、厦门国贸金属、国贸农林、国贸纺原等多家业务单位,累计帮助约 540 家企业客户获得 28 亿元的金融授信。

客观来看,不论是中海信托、厦门国贸,在被加持的供应链金融能力中,能看到的恰是一套供应链金融的综合题卷。在这套难解的金融考场上,需要作答的不仅是金融,也更是科技,更是和上下游的联动加持。

而在这些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合作的答案背后,真正体现出来的是让产业链可以产生更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在驱动生产的同时,也更成为供应链金融落地的最强抓手。

这也恰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一体化的价值所在。通过四个“一体化”,让供应链金融的落地难被拆解为具体可实施的产品和方案,进而逐步攻破。

或者说,这也恰在成为未来各行各业供应链金融的必行之路。不论科技层面的数字化建设,还是金融层面的差异化发展,都需要做到更全面的答题。

三、谁在成为真正的产业发动机?

于当下而言,一个越来越多人讨论的问题是:从当下的产业节点来看,真正的中国产业数字化的启动钥匙是什么?或者说,如何建设出真正的产业发动机?

企业是产业数字化直接载体,而产业链则是这些载体行为发生的串联/并联关系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更多的数字化建设发生在企业内部,不论是对软件的采购还是对底层算力资源的购置,但这种建设很难成为产业链上下游连接,以及企业横向和金融等机构链接的桥梁。

但供应链金融科技可以。基于金融层面的助力,一方面可以使得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业务开展更为顺滑,另一方面对链主企业而言,也更能提高自身产业链上的效能和效率。相较于内部算力等其他系统的建设,供应链金融科技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更容易成为产业数字互联的发动机。

即在供应链金融不断加码各个产业链的过程中,其也更在推动产业链中的企业的产业数字化程度悄然加强,最终体现到产业链侧则是不仅在金融层面的加持,更在数字化建设等全方位的进化。

这也正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价值所在。如今,这种基于金融助力产业数字化的模型方正在加速释放到产业链内。

据了解,面向不同客户,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推出了不同的适配产品,比如面向政府、金融机构等企业推出的“双十模型”,即企业可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和数智化供应链双端一齐发力,基于这个集成了整个京东在多个产业场景锤炼出的能力模型,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体系。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供应链金融Lite,其具体的部署模式是轻量化的SaaS形态,企业可以先采用小规模试点的方式进行尝试,基于较小的投入进行产品的验证,最终再做是否本地化部署的决策。

基于这些不同类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加持,产业链可以有更强的“强链”“固链”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配合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真实转化为整个产业的协同并进。

此外,更深的产业链协同还在推进。“当我们整个参与到供应链金融这个平台的核心企业和客户足够多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把这种单链服务变成多链服务,组合一个供应链金融网络化的服务网,最后能形成一个面,这样才能真正去解决整体升级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逻辑。”

可以理解为,京东供应链金融路径不仅是金融的助力和加持,也更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产业侧的更有价值表达,推动当下产业数字互联从点到线,再到网的更大程度协同。

中国真正的产业数字化发动机在哪?从当下来看,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等一众站在产业链背后的科技金融企业,正在成为选项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78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11:30
下一篇 2023-10-27 16:39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