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争议缠身,艰难“转弯”

不轻松的转弯

马上消费:争议缠身,艰难“转弯”

作者丨方诗意

编辑丨六子


近日,在重庆举行的2024数字产业生态伙伴大会上,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上消费”)高调亮相。作为大会承办方之一,马上消费展现了科技创新方面的洞察思考,并将零售金融领域大模型“天镜”1.0版本升级成2.0版本,引发了行业内外关注。

实际上,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马上消费表现尚可。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达712.8亿元,年内营收规模近158亿元,净资产也有超114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近几年业绩增速却大有放缓的趋势。与此同时,马上消费的合规经营风险也有所溢出,产品口碑方面频频受到外界质疑。

或许是感受到了来自内外的压力,马上消费最近两年频繁在科技创新方面“刷脸”,试图搭上人工智能的“便车”,公司性质也被重构为“一家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机构”。

但不管炒得再热闹,消费金融业务仍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这场轰轰烈烈的转型能否给业务带来赋能,又能否改变过往的形象,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01
「经营失速,风险初现」

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经历十余年变迁,已步入发展和规范并驾齐驱的阶段,“马太效应”也相对凸显。

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角度来看,截至2023年末,排在消金行业前三位的是招联消费、马上消费和兴业消费;从净利润角度来看,招联消费一家独大,兴业消费和马上消费紧随其后,杭银消费、中银消费和中邮消费位居4-6位。

不难看出,在消金行业头部机构排序中,仅有马上消费一家属于“产业系”公司,其余机构全是“银行系”公司,背后均有母行支持。

而从今年情况来看,蚂蚁消费金融涨势凶猛,总资产、营收、净利润等均已跻身行业前三。换言之,在消金行业强者愈强、分层化、头部化语态下,马上消费能维持住以上的排名已实属不易。

作为一家非“银行系”消金公司,马上消费和行业主要对手们风格迥异,股权结构也更多元。结合天眼查信息来看,马上消费主要股东共有三家,除大股东重庆百货外,北京中关村科金、物美科技都是其核心股东成员。而透过股权结构发现,物美科技也间接持有重庆百货股份,这意味着在马上消费股东话语权中,“物美系”占据的分量恐怕外人难以撼动。

马上消费:争议缠身,艰难“转弯”

*图源天眼查

从大股东重庆百货发布的财报来看,2023年马上消费实现营收157.95亿元,同比增长16.74%;实现净利润19.82亿元,同比增长10.85%。这一表现在业内对比中尚可,无论是数值还是增速,均优于大部分消金公司;但对比马上消费前几年表现,这样的数据则略显差强人意。

马上消费:争议缠身,艰难“转弯”

*图源天眼查

从两项指标增速来看,2021年马上消费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1.6%和94.1%,2022年虽有一定下滑,但仍保持在14.48%和29.38%的高位。结合去年来看,增速下滑的态势已十分明显,未来两项数据极有可能滑落至个位数增长区间,这一切似乎难以扭转。

业绩增速逐年放缓,另一边,马上消费的资产质量也受到一定考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马上消费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6.48亿元,不良贷款率2.48%,较2022年提升了0.43%。而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这一数值已攀升至2.5%,侧面显示出马上消费信贷风险的持续加剧。

此外,在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马上消费2023年末数值为13.93%,较2022年有所优化,但2024年上半年数据降至12.72%,资本的缓冲能力继续面临考验。

考虑到没有“富爸爸”直接投资,马上消费仅能通过“股东存款”等方式收获流动性资金支持,这也造成马上消费资本充足率等在头部公司中处于弱势。

进入今年以来,马上消费频繁通过发行金融债等方式“补血”,寄希望于以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措低成本、稳定的资金;同时,马上消费在ABS发行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力图进一步提升风险抵御水平。

或许,在行业步入“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马上消费必须要全方位加紧自己的篱笆了。

02
「合规风波,投诉不断」

经营困难初显背后,马上消费核心业务的经营质量也备受考验。

前不久,澎湃新闻一篇报道揭露了包括马上消费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平台背后的催收乱象。

在该报道中,记者卧底了安徽合肥4家催收公司,对内部工作场景和工作过程进行了实拍。而此次4家公司中的重庆信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信盟科技”)合肥分公司,就主要负责马上消费旗下产品安逸花的催收工作。

从报道来看,上述信盟科技合肥分公司的培训人员会直接建议新员工用“威胁恐吓”的方式来施压,并直言“咱们做催收的,需要什么样的身份都要能说得出来”,还称这些话术“都是合规合法的”。有人在入职培训第一天就选择离开,称“感觉违法”。

在实际催收环节,不少催收人员都会用捂鼻子变声、谎报实际身份等方式要求他人帮助处理债务。而在沟通过程中,催收人员会直接报出欠款者家人、朋友的信息,恐吓、侮辱等方式屡见不鲜。在他们眼中,欠款者和没有任何隐私的“透明人”毫无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催收乱象,作为合作的消费金融平台,究竟是否知情呢?

透过天眼查官网信息来看,信盟科技系北京中关村科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这个北京中关村科金正是前面提到的马上消费二股东,核心业务也包括催收。

马上消费:争议缠身,艰难“转弯”

*图源天眼查

更为巧合的是,信盟科技公司的最终受益人为赵国庆,而他也同时担任北京中关村科金和马上消费的董事长。

如此看来,左手放贷,右手催收,原来马上消费早就打造出了产业闭环。

而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马上消费的各类投诉数量始终居高不下,超过9万条投诉命中“马上消费”关键词,这样的总量放眼行业恐怕也难出其右。

马上消费:争议缠身,艰难“转弯”

*图源黑猫投诉

其中,诱导签合同、暴力催债、违规收取费用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不禁令外界质疑:马上消费合规经营的底线在哪?

今年4月18日起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逾期贷款催收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督促借款人清偿债务,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

同时,监管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应当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合作催收机构的管理,依法合规开展委托催收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此看来,马上消费业合规经营的一场大考在所难免。

如何不因“擦边球”反噬自己的业务,应是马上消费管理层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押注AI,转型待解」

实质上,在消费金融行业高速增长告一段落后,穿越周期的挑战早就摆到了每家公司面前。

面对利率压降叠加获客及运营成本高企,有行业资深人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提升风控、获客两大能力是未来消金公司的关键。其中,科技和数字化能力建设将成为主要抓手,并对各公司精耕细作和行业格局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没有“富爸爸”背景,自身核心业务还饱受诟病,马上消费近年来也确实在积极投身数字创新,试图在这里找到突破口。

用创始人兼董事长赵国庆在多个场合说的话来形容,“规模不是马上消费追求的唯一目标,要把科技和闭环能力放在首位。

比如,2022年,马上消费就把“建模型、找逻辑”的思维融进数据决策的每一个阶段,并将云平台CPU的利用率拉到金融同业4倍水平。2023年,马上消费将大部分系统从原来的私有云转到金融团体云,并在当年8月推出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并号称实现了包括“智能营销交互”在内的八大应用场景,全面服务超2亿用户。

步入2024年以来,马上消费继续搭乘AI的快车,在天镜1.0版基础上升级迭代,正式推出天镜2.0版。而在科研成果转化层面,马上消费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2100件,数量位居全国金融机构Top 10,并坚定将自己定义为“一家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机构”。

尽管马上消费宣传打得火热,科研成果方面也确实走在同业前列,但在当下消金赛道转型热潮中,越来越多公司强调自己是“科技驱动”的,并且仍在积极部署各类细分场景的模型,力求分得一块蛋糕。

其实,放眼整个金融服务行业,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和便捷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即便发展科技,如果再使用过去跑马圈地时代“大刀阔斧”的方式,也会显得貌合神离。

因此,对于马上消费来说,考虑的不应只有眼前的利益

如何用科技助力经营管控,如何被记住、被使用,马上消费需要打出更多差异性,打出情感链接,甚至需要花费比别人细分一个维度甚至几个维度的心思。

而这个“转弯”的过程,显然不会那么轻松。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281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