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对从业者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馒头商学院做课程研发,有机会接触很多行业标杆导师,同时我也要接触很多的职场从业者,深入了解大家的需求。
在跟很多新媒体从业者交流的时候,我能强烈的感受到大家的职业焦虑和工作压力。
行业形成的初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经历开荒式的发展后,行规由那些最先入场且持续发展成头部的玩家建立。
行业秩序建立起来后,资源变得有限,行业竞争加剧,想要脱颖而出或者稳定生存,就是大家真枪真刀拼实力、斗才华了。
拿微信生态来说,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用户资源已经被“瓜分”,到了现在,拼的不再是诸如模仿爆款、裂变拉新等套路,而是要看清增长的关键是微信闭环营销。
比起拉新,留存是关键,梳理清晰获取、留存、复购、老带新等环节,且做好用户触达设计和数据监控才是关键。
这其实拼的是专业性,是新营销环境下的营销能力、用户运营能力的比拼。
这就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上述能力的获取,并非急功近利地复制模仿就能获得。
当我们的能力跟不上企业的目标、老板的要求和行业发展时,当然会焦虑。
这焦虑感,像是一个特别想变优秀的孩子,但又无力改变差生现状。
很多人说:“微信我还没有做好,我的增长还有问题,我的打开率在下滑,而且我要持续的保证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挑战已经非常大了。
短视频、直播这种新的传播形式接踵而至,我要不要转移重心,如何进入、如何涉猎?未来的发展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路径?”
这些问题摆在所有新媒体从业者的面前,当然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想通过提供更有效的内容和更好的服务,帮助大家突破困境。
瞬息万变的时代
寻找「不变」的价值
峰瑞资本副总裁黄海老师曾在馒头北京线下大课上说到:
“我作为一个投资人,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者和观察者。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创投的热点三个月就会变化一次。我认为这些不变的东西有更大的价值,值得提炼为今所用。
探索用户需求的本质,是捕捉不变的,恒定的因素。我们会更关注应该关注需求侧的东西,而不是模式策略。”
说新媒体瞬息万变,一点不为过。
变化,会让人产生极大的不稳定感,人又有控制的本性,惧怕变化、失控和不确定。
这种反差,也会加重从业者的焦虑。
有些一直在变,比如平台、传播媒介、内容形态等等。
以前是图文称霸,现在短视频c位出道。但有些,一直没变,比如人的需求、传播的本质没变,依旧是把信息和内容传递给用户,用户喜欢,也是第一评价标准。
去发现“变化”背后不变的,才能稳定住我们自己内心的情绪,找准当下的定位,作出应对未来的规划,我觉得这才是有价值的事情。
有一次,我和馒头商学院小程序实操训练营的鉴锋老师在北京见面,我发现他包里随身背着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就是最经典的那一本,特别厚。
那次聊天收获很大,他说:
你一定要知道用户喜欢和不喜欢什么,才能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机制,获取用户;学社会心理学知识能提升洞察大众心理的能力。
所以当我看到鉴锋刚拿了一本社会心理学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在抓那个「不变」的东西。
当你焦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迷茫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方式:看标杆,看那些优秀的人他们是怎么去发展的。
在我接触众多馒头商学院优秀导师的这些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能成为导师的人,其实他们身上都有着「不变」的东西,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那些厉害的人
身上的变与不变
慕容继承老师是我们短视频线下大课的老师,他是一个互联网“老人”,一直在从事网络媒体的工作,做过论坛版主、社区站长、网站总编,经历了BBS、社区、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不同的媒介时代。
做微信公众号,靠内容聚集了1000万的用户,打造了好几个微信500强账号。
18年5月份,开始组建竖屏短视频团队,尝试做抖音,如今,旗下祝晓晗、老丈人说车等账号,粉丝超过4000万,单祝晓晗一个账号,227条短视频,1.9亿点赞量。
你会发现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新媒体行业,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形态变化而转战不同的方向,用他的话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在哪,用户在哪,我们就应该在哪。
但他的「不变」是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
听他讲课,能听到一种内容工匠的精神。
他有一套做爆款内容的流程:不断尝试、测试用户喜好,分析内容数据,分析平台规律。
这是他身上不变的一套方法,真正实践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精神。
无论是在微信还是抖音,他都是实践这套方法论,只不过借用了变化多端的传播环境,仍然能持续做出优秀的作品。
陈鸣老师是才华和学霸的代表,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编辑出版和世界历史双学士学位。
毕业之后在《南方周末》做调查记者,24岁写了一篇《碘盐致病疑云》,改变了国家食盐强制加碘的政策。
26岁,文章被收录进高考语文题。
27岁,一篇《差生韩寒》和《方法》分别在《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发表,由于阅读者太多,导致官网被冲垮4次。
北大体系化的写作训练,以及《南周》写深度报道的锤炼,让他在写作上掌握了一套的技能。
29岁,他创办了新媒体品牌咋整How to,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业,用戏谑的方式解读正经新闻,被纽约时报引用报道。
从纸媒切换到新媒体,对象变了,内容也跟着变了,但写作思维的内核没有变。
写作还成为了他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工具,把奔腾杂乱的念头,沉淀成严谨高效的思维体系。
这样的思维体系也让他可以在峰瑞资本从0搭建新媒体,还带领团队负责基金和被投公司的市场、品牌和招聘。
如今他创办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而这一切都是从写作开始,陈鸣老师经常这样介绍自己:
我是陈鸣,一个原来靠写作吃饭,安身立命的媒体人,现在的创业者。
从记者到创业者不变的是他的内容输出能力。
且他正在把他沉淀下来的写作逻辑、思维逻辑教给跟多的人。
像张伟的新世相,王左中右团队里的人很多都是他带出来的,他们形容陈鸣有一套建构一座城市的架构感。
慕容和陈鸣老师,是厉害的人,他们有一项专业技能,且经过大量的实践超过了大部分人;
同时,支撑他们能在多变的外界外景下自由迁移的,还有开放的心态、真正拥抱变化的思维;
更底层的能力是洞察用户需求的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体系,以及通过假设、测试、数据分析的科学实验方法。
古话说,见贤思齐,看看导师们的职场经历,再想想你身上「不变」的价值是什么呢?这也许能给你的职业规划一些启发吧。
找到「不变」的价值
看到晋升的路径
一专多能将是未来职场人自我发展的方向,T字型人才往往会得到跟多的机会,也深受企业青睐。
下图是我们调研了大量招聘信息、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学员需求等等后,总结出的一个新媒体人综合能力素质模型。
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能力:
一是通识类技能;
二是内容创作上的技能;
三是营销品牌相关的能力;
四是与用户运营相关的能力。
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入新媒体,但如果你要在新媒体行业做扎实了,这些能力都非常关键。
大家最熟悉的新媒体老师:馒头商学院联合创始人 院院,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丰富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能力图谱,
从运营小编,变成市场主管,再到市场总监,再到营销副总裁,联合创始人。
文:馒火火@馒头商学院(mantousxy)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小红书推广:
- 《 如何做好自媒体的广告 》
- 《 杨不坏:向瑞幸做用户品牌 》
- 《 浅谈前有小红书,后有 vlog,明星的亲民化自我修养 》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