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终于出手了!
前几天,微信发布了《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公告》,微信想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净化朋友圈内的环境,禁止出现通过一些非正常的营销手段从而利诱用户分享朋友圈打卡等行为。
微信指出了很多种利诱用户分享朋友圈的方法,都是现在在微信生态内比较有效的裂变增长方法。
所以,微信此举一出,意味着很多低成本获客的方法都用不了了,也有人调侃说,最暴利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最有效的增长方法都写在微信的《公众号运营管理规范》里。
那么,对于微信的四处打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 关于利诱分享
说到流量主对于每个自媒体人都不陌生,谈概念就如同某人所说:不就是等着别人点击广告坐着收钱的嘛。
其实这个说法仅仅是普通号主的认识,而对于整个微信官方撑起的公众号确实大有学问。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流量越来越贵,前几年特别火的“裂变”也被认为目前最有效的低成本获客方法,每天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相关社群等。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影响了微信的使用体验,所以微信采取了一些手段来禁止这样的营销行为。
失去了裂变低成本获客的这一种方法后,还有哪些方法驱动用户成长呢?
最近增长黑客的概念特别火,我想很多人都会认为增长黑客就等于裂变,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用户生命周期模型AARRR,其中第一步A代表用户获取,很多公司的运营策略也将运营重点放到了用户获取方面,而裂变是成本较低,并且能够快速见效的一种获客方法。
但是裂变获客有很多弊端,比如:
1、裂变获取的用户很多时候并不是精准用户。
2、对于用户来说,裂变这种套路不断的充斥在社群和朋友圈以及好友之间的互动中,一定程度的上会引起用户的排斥,这对于建立品牌并不利好。
所以,从短期来看,裂变可能会对流量建设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长远之计,并且从微信的最近举措来看,未来还会针对裂变获客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特别是对于运营人员来说,找到稳定的长远的用户获取方法特别重要。
AARRR模型中还有一个环节是用户留存,留住一个用户的成本明显比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低,所以我们应该调整用户运营的重点,应该将更多的运营重点放在用户留存上。
促进用户分享有两种驱动,一种是外部驱动,另一种是内部驱动,但是用户大多数分享都是通过外部驱动。
比如像微信在《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的打卡处理公告》中提到的:微信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帐号文章;
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集赞、拼团、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以积分或金钱利益诱导用户分享、点击、点赞微信公众帐号文章等;
从其他软件诱导用户分享到朋友圈也属违规,而这些都属于外部驱动用户来在微信上进行分享。
还有一种驱动用户进行分享的就是内部驱动,可能很多人会问到,内部驱动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内容,好的内容拥有自传播力,可能跟当下实时热点相关的内容传播力更广,但是优质的内容会留住用户,优质的内容顾名思义是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特别是在微信这个生态系统内,优质的内容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总结来说就是:
1、我们做运营的时候,运营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用户留存,用户的活跃度上。
2、我们在获取流量以及用户的时候,尽量不依赖短期快速见效的方法,应该关注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产品自身有增长力这个阶段。
2 关于打卡
这次微信主要提及的方式是打卡,打卡这种方式是一种低成本的广告,并且很多时候打卡具有连续性。
也就是说打卡是一种长期的免费的朋友圈广告方式,并且基于微信朋友圈熟人社交,提高了内容的真实度,可以取得很好的曝光效果,所以很多公司都会采取这种打卡的营销手段。
打卡这个营销模式看来以后再朋友圈这个环境里实行不通了,但是我们还有哪个平台可以打卡呢?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
朋友圈打卡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就是两种方式呈现在朋友圈:
1、以链接的方式
2、以卡片的方式
且以上两种方式都是由官方定制好的内容,用户需要做的只需要转发到朋友圈即可,用户的参与感较低。
这里分享两个可以打卡的平台:微博和QQ。
微博相对于微信来说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并且互动性也比较好。
我们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来鼓励用户进行打卡,特别是教育类的产品,可以创立一个话题,这样同学们在话题里参与打卡,营造出特定氛围。
关于打卡的形式,我们可以鼓励用户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出来,自己编辑话术,并@官方微博,可以很好的进行互动。
还有一个平台大家很容易忽略,那就是QQ平台,QQ的月活人数达到了6亿左右,但是很多公司的运营重点却只放在了微信,而忽略了QQ。
QQ相对于微信来说是一款年轻的产品,相对于教育类产品来说,QQ空间也可以作为打卡的场景,也可以组建QQ群进行维护。
比如新东方的一门课程的打卡场景就选在了QQ空间,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关于渠道
很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仅仅将运营的重点放在了微信上,认为新媒体就是微信公众号,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狭隘,我认为,只要区分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都是新媒体。
比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微视、QQ、百度贴吧等等都属于新媒体。
下面就来谈谈几个新媒体的具体运营方法:
1、微博
微博平台是一个较为活跃的新媒体,很多品牌都有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这个平台可以打造品牌的人格化,可以与用户互动,增加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
微博有很多营销玩儿法,很多微信平台的玩儿法都是从微博平台演变过去的。
比如:抽奖
微博上的抽奖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关注抽奖、点赞抽奖、转发抽奖或者转发@好友抽奖等等。
这些抽奖方法需要用户付出的操作成本较低,所以用户参与度较高,是一个快速增粉的方法,所以如果想增加粉丝的话,可以选择抽奖的方式。
还有一个最近新出的方法,就是锦鲤营销。
这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蓝V互动+抽奖的营销方式,众多品牌方提供自身的资源,联合互动,最终达到品牌曝光的效果,比如最近的520支付宝微博营销等等。
2、QQ
其实QQ比微信成立的早,但是给人们的印象QQ相对于微信来说,是一个年轻的产品。
原因在于QQ是与时俱进的,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等等,所以QQ的主要用户也就是95后,甚至是00后。
如果产品的主要用户是95后,可以将运营的重点放在QQ这个平台,充分利用QQ空间这个场景。
比如:就大学生这个市场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认证空间,而空间里的表白墙的曝光效果相对于微信来说好太多。
因此,品牌方可以联合表白墙做一些线下或者线上的活动,从而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
总结来说,微信的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前期的获客,所以我们要做出改变。
就像三节课黄有璨说的那样:就目前态势看来,依靠个人号堆砌而成的“私域流量”和“朋友圈”两大流量阵地,将会几乎不存在争议的成为流量运营禁区。
而“社群”也许尚还存在一定可玩的空间。
不出意外的话,对于很多教育、电商、知识付费类机构而言,微信生态下基于社群的分销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大家扎堆其中,并期望能够成为“借势微信社交流量红利”的核心重点,但也同样存在可能,不久后这里将会成为新的微信重点打击对象。
我们不仅要在微信这个平台上进行运营,运营的重点也要放在其他平台上,比如抖音、QQ和微博。
文:知识提供者@运营公举小磊磊(gongjulei)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小红书推广:
- 《 商业增长:微信的“小红书”泄露了 》
- 《 王六六:微信朋友圈发售的核心秘密 》
- 《 如何做好小红书推广 》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2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