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联网都在谈的关键词是“裂变”,2019年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提出会员制之后,出现了“私域流量”。流量越来越贵,不管是做新社交类产品,还是社区产品,以及社交电商平台,用户流失越来越高,假设平台没有定期的活动,用户逐渐就会慢慢流失。
这样的环境之下,市场部通过传统促活的方式已经失灵,为了与用户做黏性,绝大部门平台还是选择做社群,社群不是把所有人集中到一个地方,而需要分层,不分层的运营会让团队越做越累,从目前现状来讲,APP+社区+社群是防止用户流失最重要的手段。那么怎么通过社群分层运营,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呢?今天我们来进行分享。
01 为什么要做分层
假设目前我们在做一个教育类平台,以亲自类型,或者围绕课程为主的平台。思考:APP就像是一个“场”,场里面有很多的“货(课程)”,那么人在哪里?巨大流量池在微信中,甚至平台大部分用户来平台购买课程,或者付费的用户,多半的时间是在微信中。如果不做社群,我们会发现,通过传统的APP,就像一个商城,只能做到,商品的展示,APP众多,想吸引用户,传统的手段就是,短信push,营销活动,这些都是以用户之外的营销,难以留存,或者长时间促活。
假设做了用户分层和“社群”
还以上述案例为例,通过AARRR模型,现在这个平台做了“社群”与“用户的分层运营”,那么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哪些是平台的忠实用户,哪些是忠实粉丝,要通过哪些群,去做相关的活动推送,哪些是引爆活动的推送者,哪些是活动的消费者,哪些是需要通过短信push,营销激活的用户。
02 基础—分层前准备
平台的用户有很多,大概在300万左右,智远,我总不能把这些用户全部弄到微信上吧?这个可是个大工作啊?哪来那么多人才?最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智远给你回答是:“大可不必”,分层,分层,分层,主要目的是“分层运营”,有些不需要分层的用户则不需要去太过重的运营。我们总是看到市场上有很多的平台,或者项目,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群,活不过一周。因为他们没有基于共同爱好或者兴趣。
假设准备好要做社群分层运营了,那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1.公司需要有5-6个手机(微信号),故名思义,导流用,注册微信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统一的微信号,千万不要为了好记,五六个微信号设置,分别都差一个字母,或者一个数字,这样的话,封号的几率比较大。
2.IP号基础的内容搭建,这个可以理解为,朋友圈的塑造,最基本的要有几条朋友圈吧,不然倒流之后,用户一看显然是小号,就很难建立链接与信任。
3.绑定银行卡,(方便发红包),其次是防止被feng,新号容易被feng,绑定银行卡能减少一定的概率。
4.准备相关内容资料,资料包含(建群的话术,加好友的话术,公司的介绍,群的价值,建群的目的,进群的规则,拉别人进群的规则,群管理规则,群退出的规则,以及是否会有定期分享,或者培训,或者活动,突出价值的东西很重要。)
5.给群起个名字,群也是有体系的。为了形成标准,最好群的名字能够统一,这样的防止串群,或者消费者拉群和公司的群分不清。公司群名字最好规范比如:智远品牌高层群,智远品牌中层群,这样的话用户也清晰,也不会防止串群。
6.至少准备一周社群运营计划,和细项每天12小时的计划,比如:每天几次分享课程,推送广告,啥时候种草,啥时候做游戏等,最好运营团队有个计划,这样而防止拉群后摸不着头脑,智远的品牌外脑社区中有运营图可以规范参考,下载即可。
尽管在前期运营,因为各方面的影响,可能没有做到很精细化的运营,但是负责人心里至少有数,什么时间推送什么内容,团队也不会因为没有计划而没有方向。
03 中层—大数据分析
假设你是社群的负责人或者leader,也要有数据分析的能力,社群分层前期重要的是分层,如果技术团队够给力,或者运营团队数据统计能力够给力,也能帮上很大的忙,按照RFM模型,可以让运营团队帮统计出,月度活跃用户,或者是月度消费TOP多少的用户,或者月度在线率比较高的用户,或者是基于XX兴趣的用户等等,这个就是要根据上面所说的需要哪些人群去建群了。
数据统计后,下一步就是要做导流的动作的了,提前说下,微信有限制,加人和被加每天数量有限,所以,做社群分层这项工作,如果平台人数过多,建议提前半个月进行,避免因为时间成本耽误更多的活动或者营销。
假设创业型公司,没有这么完善的技术和运营体系,那么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用户调研的形式,和每天的日活用户,以及消费用户的综合数据去分层,去判断哪些用户是要重点维护的,哪些用户是消费潜力股,哪些用户是分销比较强的。当然这个显然就没有那么的精准了。
04 执行—团队配置
项目数量不同,配置也有所不同,基础常规一个社群运营部需要有,设计师一名,社群运营两名,社群活动营销策划一名,就够了。如果做大了,可能还需要,文化内容运营,培训管理讲师,以及线下活动策划等岗位。
分别的职责如下:
设计师,每天的早晚案海报输出,以及商品型海报的制作等。
社群运营,日常的管理,拉人聊天,这个很重要,和GMV产出成正比。
活动策划,群活动的策划与安排,比如要推一款教育产品,做一次裂变。
内容运营,主要针对与品牌文化,品牌方面调性内容的输出。
线下活动,顾名思义,做线下沙龙活动,中型活动的策划。
05 日常运营的经验与坑
分层后的日常运营非常的重要,社群用户运营没什么太大技术含量,如果用几个字形容,智远认为“察言观色,学会种草”,前期还没有形成体系的时候,可以在群里多聊天,偶尔种草,推送教育产品,或者任何商品,要把卖点做足。
要多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很重要,社群经营3天到5天之后,负责文化教育的朋友,可以给社群立口号,价值观等,在运营过程中,一个社群的负责人占据很大作用。
日常运营中要观察出来:
哪些是群里“灌水大王”,哪些是“一声不吭”哪些是“乐于分享”哪些是“忠诚如一”,找出特点的人群,给予赋能和支持,这样他们在群中才会更活跃,社群才会产生更多的价值与链接。
社群运营专员在群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个能力强的社群运营能带动一帮人,形成统一目标,同时思想,一个能力弱的社群运营,可能只能就在群里发发商品,做些日常维护,好比一个客服的角色。
关于社群运营专员的KPI:
这个可以和GMV挂钩,也可以和活跃挂钩,我在2017年做过一次思维导图的训练营课程,当时按照签到率和GMV做考核,签到率的玩法是:利用打卡小程序,每天引导打卡,看活跃,然后月度的话按照GMV以及作业情况考核。
06 线下链接必不可少
社群到达一定的规模,可以不定期的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可以结合营销一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用户的黏性,另一个方面可以提高用户对平台的认可度,像好未来现在就在走这条路线,还有很多的toc也都在做。
智远经常说的:线上聊一千次,不如线下见一次”,每办一次活动,一定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做黏性,还是为了做转化,活动可以采用自组织,或者公司做官方宣传办,两种形式,像教育型,从市场角度,我们经常会看到的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线下一起拆书等活动,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像商品型,可以看到环球捕手,蜜芽,贝店,线下见面会也是一种做黏性的策略,仅供参考。
写在最后:
社群的运营目前成为了很多项目的标配,今天只谈到了私域流量池的一个模块,分层的管理,私域流量池的社群是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模型,需要做好循环,有了循环,才能做更大的流量布局和营销转换。比如说可以专门拿出一部分市场资金,增加入口处的流量,让用户沉下去,变成某一个小池子的转化用户,这个是非常精准化的营销过程。
文:王智远@王智远(Z201440)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小红书推广: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2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