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学渣,我是如何保持平和,可持续的学习状态

我和身边很多出身于小县城,小城市的普通人一样,

毕业于一所在地方不知名的,至今不知道到底是二本还是三本的专科院校。

在学生时代,我除了坚持,自律,努力,用心的熬夜打游戏,泡网吧之外,

对于学习这件事,我始终没有一个真正的重视和认知。

直到因为书读得少,脑子不够用,在社会上的碰壁逐渐增多,

我便和中国大多数废柴青年一样,会在生活蹉跎的间隙,感叹一下年少时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如果当年用功读书我一定会XXXXX……

但一般赌咒发誓不过三秒,转过头,我又会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搏杀中。

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虚度过去……

不过好在后面来到上海后,通过工作接触到了诸多优秀的人,我的认知和价值观也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颠覆,

在这种冲击下,我开始尝试正视学习这件事情,并有意识的去训练自己。

这一切的过程当然很不容易,

尤其是作为一名成年人,年龄越大,惰性越强,

年少时没有打下的基础,到了成年时,理所当然的需要加倍付出。

这过程中的不顺,我想,全天下的所有学渣都和我心有灵犀

看不进去书,很烦躁…..

买来的《Photoshop自学教材》《java从入门到放弃》各种落灰….

年初订的所谓的学习计划一般存活率不超过1周…..

报了一堆课程,最后都不去听,

这些幼稚和可笑的事情我当年都做过,

而自然的,挫败感,失望,与焦虑感常常伴随左右。

时而陷入挫败感,感觉自己又荒废了宝贵的一天;

时而失望,对自己的执行力,目标感,上进心,都感觉很失望;

时而焦虑,感觉别人都在努力,而我却在停滞不前;

这种负面的情绪一旦充满体内,就会让心态不断进入下坠的循环。

好在因为我是做运营的,不断地优化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本能,我对自己在学习这方面的状态也是不断优化。

直到现在,我可以长期坚持的去看书,坚持的去输出,以及学习到了大量技能,并将“学习不能停”的意识深深刻入到了骨髓。

而对于这一切的调整和磨合,我整整用了5年。

那今天我就来分享下,

作为一名学渣,我是如何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找到一种平和的,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学习状态。

01

比较庆幸的是,

虽然我总是在不断的挫败,失望以及自责中兜兜转转。但可能因为脸皮比较厚的原因,我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

通过一次次对于错误方法的调整,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对于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醒。

那就是我不要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不要强逼自己去学习,不要给自己列各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因为我自己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水平,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

如果能逼自己的话,早就逼了,何苦到现在?

所以那种自律式的,目标式的,打卡式的学习显然不太适合我,

因为我不太可能坚持住,反而会让自己的情绪始终很down。

所以当认清楚这个问题后,我就释然了很多,开始放低自己的心态。

放弃了所谓的目标,打卡,教条,清单式学习,

不再规定每天早上必须要听什么音频课,

不再规定每天睡前必须要看书,

不再规定每个月必做5个XXXX,

不再规定今年必须要学到XXXX

当摆脱了这些框架的束缚后,我终于进入了一种随性而又自然的学习状态。

比如我心情好的时候,早上在地铁里,我就会捧着本书看,

但如果有时候早上特别困,或者兴致不高,我也不强逼自己一定要去看书,而是埋头大睡;

再比如,有时候,会有一阵,人特别有驱动力,也就是状态来了。

那我就多看看,多学学,多见见。

但有时候又有一阵,我会比较丧,比较累,比较想发呆,那就索性什么也不看,专注休息,娱乐,发呆….

再比如,有时候我还是会给自己列些目标,

比如一年写多少篇文章,看多少本书,做多少……….

要是以前,如果目标没完成,内心会自责,会有挫败感,

而现在,我只会告诉自己,没完成不要紧,那也总比一点没做要好的多。

虽然以上的调节,看起来有点阿Q精神,但却对我学习状态的保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再也不会陷入到“又荒废了一天”,“没有完成任务”,“停滞不前”的焦虑中,

而是随时放空,随时打起精神,快速开始新的阅读,新一轮的学习,新一轮的探索,

从此在学习这件事上,我再也没有被任何情绪的负担所拖累。一直轻装上阵,持续向前。

02

调整好心态是一个基础,对于学习的内容管理同样也很重要。

也是经过我的不断调整,我最后才想明白:

对于一名学渣来说.

如果希望自己能长期,可持续的学习下去,

那学习的内容还是尽量从自己当前工作,职位的实用角度出发比较好,

尽量不要过于脱节。

也就是要尽量去学一些能快速应用到当前工作的内容。

不然你很难坚持下去。

比如我刚来上海,做的是文案策划的工作,我那一年给自己订的学习目标非常可笑:

把英语六级给过了。

这就很扯嘛,工作都忙的要死,哪有时间去学英语,而且我的工作根本也不需要用到英语。

所以稍微坚持了几天,发现学了之后并不能尽快用上,立马就放弃了。

我家至今还有几本英语六级听力,语法教材书。

你们谁要可以拿去。

所以后来呢,我对于学习内容,尤其是职场外学习的内容选择,都变得“功利”起来,

优先学习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

比如看了本文案书,当晚看,第二天很快就能用上;

看了本PPT书,第二天做方案的时候就会用上;

看了一些逻辑思考,习惯培养的书,看完立马就能用上;

包括也会去追求看很多的干货文章,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调节良好的心态,如何做方案……

因为这些内容非常直接,看完后就可以快速的运用到工作中,不脱节。

当然我也知道,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学渣来说,如果学的东西能快速有效,能快速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那这个愉悦感就会超强,类似于游戏中的“即时反馈”。

这无疑是会让自己保持更强的学习动力。

所以有时候我看身边的同事,朋友,尤其是和我资质一样的普通人,看着他们做着运营,产品的工作,却在课余时间学英语,学法语,学会计,学财务。我实在有些无法理解。

你说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你都没有做到最好,都做的很一般,

大量的本职业相关书籍你都不去看,却抽出时间去学和本职位不相关的内容,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至少这不是一个高效的选择。

直到后面,我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之后,我才开始看一些金融,商业,和自己本职业不太相关,不太功利的内容和书籍,

所以我建议,如果资质平平,或者没有太多学习动力的职场人,

在最开始,尽量能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

学了就能用上,这样才会让你更有动力的持续下去。

03

除了我前面说的,在学习方面不要强求,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外,

为了让自己有更强的驱动力,我一般对于学习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

都尽可能基于好奇心,问题和兴趣去驱动。

因为我发现只有当沿着这三点去驱动学习时,学习效率,学习持续性才会达到最大化。

我刚开始,会按照一些大V,大佬推荐的书单去看书。

看一些人们口口相传的的经典书籍。

《影响力》,《失控》,《异类》等等。

但阅读的过程对我来说无比痛苦,因为我对此类书籍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虽然它们貌似很“经典”,但并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真正好奇的,真正带着疑问去阅读的。

我只是被别人安利了而已。

所以这些书我看完之后,并没有收获太多。

所以后来在看书也好,看文章也好,我都遵循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去看,不喜欢看的,不感兴趣的,没有好奇心的,无论它被多少人推荐,我都不会去选择。

还有比如总有人推荐我说你要去看管理类书籍,我看了一两本,深刻感觉并不是特别喜欢,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就放弃了。

但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带着问题去阅读,却让我收获颇丰。

比如我有一阵对游戏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所以密集看了几十篇游戏产业类的文章,以及阅读了多本关于游戏公司发家史,游戏制作大师的传记。

整个的过程因为因为充满着好奇心和兴趣,所以让我吸收良多;

再比如工作到后面,我突然对商业产生了疑问,我就想了解各大公司,各大企业,各位企业家,都是如何把一家小企业做到了世界巨擘。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了了近百本商业类书籍。

因为有着好奇心,因为有着兴趣驱动,因为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所以我的学习状态慢慢开始持续的时间越来越久,吸收越来越快,越深,

这远远好于强逼我自己去看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

04

接下来呢,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调整就是尽可能的:

循序渐进,顺应自己的能力。

就像我上面说的,除了顺从自己的兴趣外,学习内容是否顺应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

这种顺应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是降低门槛,循序渐进,

比如我之前会硬逼着自己看一些有点高深,有点长的文章,或者像我之前说的,去买一些《乌合之众》,《精益数据分析》这样的深度书籍去看。

但其实很多文章,很多书以我的自身能力来说,完全是过高的。

我读不懂,也读不明白,硬逼着自己读下去,也记不住,读一小会就想放弃。

发现这种苗头不对后,我果断开始先从简单的内容开始看起。

刚开始看文章,无论是财经,还是科技,还是商业,都尽量选不是特别晦涩,没有太多术语,短小精悍的内容去阅读,

后来慢慢读上瘾了,开始试着去挑战长篇一点的内容。毕竟长篇文章能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更有深度性。

在看长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又发现特别学术的,专业的文章看不下去,吸收不好。

因为,我又继续给自己降低门槛,尽量选择以案例,以故事为叙述方式的长篇内容,这样会更容易看进去。

看书也同样。

刚开始买了比较多的专业类书籍,翻了翻,看不懂,便不断的去调整,尽量选择比较薄的,或者文风比较通俗,内容比较浅显,或者多以故事性,案例为主的书籍去看,

尽管可能这些书籍的深度性并不一定特别足。

但架不住适合我阅读,适合我的理解,所以我的吸收反而会越来越好。

当看了几本比较浅显的书之后,我觉得不过瘾,便开始看一些稍微有点专业水平的书,

这时候再看,就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相比以前,更能看的下去了。

就这样,通过这种不断降低门槛,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的方式,我到现在已经可以勉强看一些有一定深度的半专业类的书籍,

但一些非常厚的理论类书籍,社科类书籍,我依然看不下去。

但我非常有信心,我只要能保持当前的这种学习心态,不断提高,那这些书未来我一定也能阅读下去。

05

学了就要吸收。

我刚开始和很多人一样,也是逼着自己看书要记笔记,一本书好多的知识点,我恨不得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落下。

还模仿一些人做读书笔记脑图。

结果可想而知,我这么懒的人…..

所以这些笔记习惯,我都没有坚持下去。

但是呢,我后来通过不断的琢磨,优化,还是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吸收方式。

就是看一本书,看一篇文章也好,看完后我不强逼自己记太多的细节,我只让自己记住一个知识点,一个我觉得最重要的知识点。

是的,即使是看一本书,但整本书我也会让自己,只记一个知识点。

当然这个知识点不是随便去记,而是我尽可能去选择代表全书,或者全文章本质逻辑的那个知识点去记,

只要能记住本质逻辑,其余的各种细节我即使抛诸脑后也无所谓。

比如看《硅谷增长黑客笔记》,全书知识点比较多,但我就记住了一个知识点:如何利用拆解和对比搭建增长的战术体系。

看《资本的游戏》,里面讲了很多种资本运作的方法,我就记住了一个本质逻辑:

资本就是时间与空间的互换。有的是利用空间换时间,有的是利用时间换空间。只要把握住这一点,万变不离其宗;

看《定位》就不用说了,全书讲了各种定位技巧和理论,很多我都记不得了,但定位这个思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我当然知道一本书有太多的知识点,那么多知识点你都没记住确实有点可惜,但我还是那句话:

对于学渣来说,学习这件事千万不要强求,一定要自然,顺从自己的能力和内心。

所以在吸收这方面,我如果无法保证记得多,记得全,那我至少要保证:

只记一个,但要记得深刻,记得本质。

而且我发现,虽然我经常一本书只记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理论,但由于记得深刻,记得牢靠,记得清晰,记得聚焦,

这个知识点我会用的特别的频繁。

比如定位那本书,我就记住了这一个知识点,但是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业务中,甚至是恋爱的过程中,都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定位,注意输出的独特;

再比如我记住了一个用拆解和对比搭建战术体系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我记得非常牢靠,以至于我现在做任何工作,任何项目,哪怕是理财,出去旅游,都会按照这个方法去搭建项目管理。

再比如我看《资本的游戏》领悟到的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这一本质逻辑后,每次开会,每次宣导业务,我都会卖弄一下:

各位同事,我们这个业务的本质是用空间换时间,或者是用时间换空间…

所以你看,虽然我记得少,但却记得深刻,记得深刻,使用起来就会用的很频,

而用的很频繁,又会助力我再次反复牢记这个知识。

最后我反而感觉自己是真正的学到了东西,书上看到的东西是真正得到了运用,深入进了我的血液。

所以我有时候看到很多人,在费劲心思整理一本书的脑图,各个知识点罗列的非常清晰,还有去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存起来,搜集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地图,运营能力地图,乐此不疲,一看到这些,我其实蛮想衷心的劝一句:

对于学习这件事,很多时候,少即是多。

看的多,不如记得少,记得深刻。

06

其实说到这,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我曾经是一名学渣,但我对于学习这件事情,肯定是无比拥护的,因为我当然也清楚:

如果在职场中停止了学习,那你必定会被无数的人甩在身后。

但这种学习的状态我一定要依据自身的能力,门槛,吸收程度去不断的优化,去调试,

最终找到一个吸收好,以及可持续的状态。

而不是让自己在下决心和放弃的过程中反复挣扎。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不逼自己,在逼自己,激发自己潜能的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一个好的方法。

就是把逼自己的学习任务放到工作中去完成,利用工作对于我强大的约束性,来间接达到学习的目的。

比如我以前PPT特别差,基本就是一个PPT白痴。

但作为一名运营,作为一名职场工作者,PPT做不好肯定是不行的。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开始尝试去练习制作PPT。

但我发现,我给自己下学习任务,比如规定每天看一节PPT学习的视频课,或者动手制作两页PPT,或者去翻翻PPT的教材书,

像前面我说的一样,因为我自律很差,这些规定,任务,我都没坚持下来。

自律差,这个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事情,按照我的原则,那我就不强逼自己了。

后来公司给我指派了一个任务,让我每周发一份竞品报告,给全公司传阅。

我一看这机会正好,就索性趁着这个机会,用PPT,把每周的精品报告写一份,发出来。

既完成了工作任务,还能练习PPT。

所以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我练了不下几十份PPT模板,以至于公司的同事经常在微信群里拿我开涮:

玮冬你这周的PPT风格做的蛮骚气的嘛…..

通过这种在工作场景中去学习,去练习,我的PPT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后来我一发不可收拾,

每次一在工作中搞方案,写策划,我都会逼着自己去做一个新的PPT模板,既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提升一下技能。

后面我发现这种通过工作场景规范自己学习的方式非常不错,

首先学习频次比较高频(毕竟各种工作场景都是植入学习任务的好机会),

其次工作对你的约束性远远大于你那脆弱的自律性。

所以之后,我都非常注意在工作中去给自己布置学习任务。

比如不愿意每天下班看竞品,不愿意去追踪其他产品?

那写方案的时候顺带附两章竞品的调研,逼着自己去看对手的产品;

不太会下班后主动去看别的产品的玩法,不太愿意主动拆解流程?

那写工作报告的时候逼着自己必须要带上其他产品的流程分析,

不太会去学习别人的案例,那就逼着自己在团队内部搞分享会,每周定期分享一个站外案例;

……

通过工作的约束,工作场景的要求,我也完成学习内容的覆盖,

后来我也是通过这个方法慢慢开始悟到:

如果能在工作中,根据工作的场景,工作的边界,工作的运用等情况去不断学习,不断去挖掘出新东西,

那对于学渣来说,其实就已经足够用了,

所以重新回看我这一路的学习方法,其实也是一个不断与学习和解的过程。

首先我对自己的能力,短板,有着清醒的认知,并承认自己就是学渣,所以对于学习的预期心态要调整好,要放平;

然后尽量优先选择“功利性”的学习内容,争取学了就能用到,学了就能带来效果,这样才会激励自己不断坚持下去;

再然后,不要刻意的去被大众的学习风向带着跑,不要人云亦云的去跟风看这本书,听那个课,而是尽量让学习的方向和内容,源自于自己的好奇心,源自于问题,源自于兴趣;

接着呢,整个学习过程不要过于用力,不要给自己设置太高的门槛,循序渐进,先从自己能看懂的内容,能看明白的内容开始看起,然后慢慢提高门槛;

这过程,要时刻的清楚:少即是多,看的多,不如看的深;不求记得全面,但求记得深刻;哪怕只能记下一个知识点,但这个知识点最后却用在了很多地方,那也比吸收一箩筐知识要强得多;

最后就是要善于运用工作场景规范自己的学习,因为工作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在工作场景中给自己添加学习任务,这样即使下班后你什么都不看,但因为工作的长期可持续性,你依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学渣,在这几年总结的学习方法。

那好久不见,各位晚安。

刘玮冬@刘玮冬(lwd19921854996

ps:承接小红书笔记排名,下拉品牌推荐,达人种草,代写代发,数据优化,负面笔记处理,商城刷单等…

联系方式:13910532512(同微信)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CGO圈子: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23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08-15 21:46
下一篇 2019-08-16 12:23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