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型配比,产品经理的算命术

昨天,旁听了某集团的内部课,从《设计经理到产品经理》。讲得很好。

其中一个话题,引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兴趣,关于户型配比

通常,任何公司都希望楼盘有最佳的“户型配比”,不同户型占比到底该多少,这是事关回款的大问题。要是A户型卖得好,但是占比不多,B户型占比多,影响了回款。就会影响投资的成败。

配置哪些户型,各自占比多少?就成为各个公司最关注的产品规划前提条件。

我想,这源自于最古老的商业公理:库存=滞销。零库存,曾经是各大EMBA班的热点话题,也曾经是若干大企业,在建立IT系统时,投入很大一笔钱的自我说服理由。比如戴尔模式,是第一个建立“高周转零库存”生产链的企业,跟风的有美的、海信啥的。

我不能说这种要求有错,毕竟追求“卖得一套不剩”,是所有商人的本能。但是这种思维太“静态化”了,甚至叫南辕北辙。

在楼盘每个销售周期时,公司会看到一张库存表,分别是A户型、B户型、C户型,各自的推货和去化情况,以及各自的库存。必然会产生,在ABC三种户型中,有的去化快,有的去化慢。去化慢的,肯定影响回款。

这时候,董事长就会想,A户型卖得好,C户型卖得差,要是当时全部做A户型就好了。在下一个楼盘定位时,他就会吸取教训,希望营销实现给出更贴近市场的准确配比,比如C户型少配置一点。

这,就叫“算命”了。

户型配比,产品经理的算命术

事实上,任何楼盘,不管卖得好的,还是卖得不好的,也不论货品配置经过多少人调研,以及科学和理性的分析。最终,楼盘所属的ABC等各种户型中,必然有卖得快的,也有卖得慢的。

因为户型配比,是“静态”的,它立足于事前追求事后结果。当“库存表”出现在董事长眼前,它就是一个瞬间的固化。而市场永远是动态的。

举个例子:

莲花清瘟颗粒的生产商,永远想不到,会在2月的某一个晚上,全网断货。疫情下忽如其来的消费观,把兽用的药都清空了。

楼市也一样,今年的改善比刚需好卖,无论你之前怎么做市场调研,看到的大约都是控制总价的刚需需求大。而压根想不到,(7*24)*30天的隔离体验,让那些不想换房的改善客户忍无可忍,冲向售楼部,需求大爆发;而原本准备购房的刚需阶层,因为疫情导致了收入的不确定性,在房子和生存之间选择了生存,对住房需求一忍再忍

貌似,疫情是大的市场变化,其新消费观,连关在家里的人都感受得到。其实,任何区域的消费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只是很微弱,积累到7天,30天之后,对市场敏感的人,就感知到了。不敏感的人,可能要半年后才后知后觉。

如果市场是动态的,那么静态思维下的配比,如何能做到“零库存”的境界呢?

再说第二个现象,任何楼盘,都有好卖的户型,但最终都会卖到一套不剩。

这种神奇的现象,是怎么导致的呢?这是销售团队导致的。

销售人员,也是人,她们不是机器,老板下个指令,她们就按指令去执行。作为人,销售人员会看到顾客对ABC三种户型对比时,会发现顾客都喜欢A,所以她们遇到顾客时,也会优先推售A,从报表来看,A户型就是最好的;当A户型很快清盘了,销售人员只能给顾客看B和C,在这两者之间,顾客认为B更好,所以B又清盘了。最后剩下C,顾客没有了选择,如果区位很合适,那么也就将就一下,最后C就卖空了。

不要去责怪销售人员,因为她们是“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反过来,顾客都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在买房子时,销售人员明显认为A比B好,B比C好。但是最终交房后,买ABC的顾客,得到的满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ABC户型,其实都一样好。

最典型的事实是,住C户型的业主,串门到A户型家里,多数不会认为自己的房子差(除了面积段的差异,但是顾客都能认账,因为钱不同)

这种动态关系,只有深入一线后,才能明白。坐在办公室对着静态的库存表,想要算出将来的流速,其实和看了星座运势去买彩票的逻辑一样。

同样,以“高周转零库存”闻名的DELL电脑,在中国也改变了战略模式,他们增加了库存,反而活得了更多的销售量。因为中美消费者的观念完全不一样,中国消费者在买电脑和手机时,就是希望“有现货”,不愿意等7天。那么,每一款电脑他都要生产一批出来,最佳的办法,是控制各款的生产量。这就是著名的“以销定产”。

房地产没法做到绝对的“以销定产”,因为报规一次性,某些地方取证的规模至少3万平米起,各地的土政策不一样。很容易推出来某一批户型,超过市场容量,形成库存。

推货300套,去化10套,这种库存,可不是所谓户型配比解决的问题。而是产品力不足形成的库存。

所以,从根源上解决库存的方式,就是“制造不同”。假设,你推了A户型,对手也有同类的A户型,请多制造一些你A户型的差异性。这是为了给你的销售团队制造信心,她知道自己的户型完全不一样,有另外的特色,且唯独你一家才有,那么,和顾客的短兵相接时,她才能气势如虹。

以前讲过产品这个观念,叫“趋异”:所有卖得好的楼盘,不是因为与畅销品一模一样,而是与它们不同,从而避免品类过剩,制造下一轮流行消费观。

这种理念,在IT行业叫“迭代”,微创新,反正和过去的主流,要有些差别。

这一课吓尿了许多待在办公室做决策的人,他们害怕做得不同,因为一旦出现卖得不好的情况,害怕公司打板子:你看,你所谓别出心裁的创新,导致滞销了吧。如果做得一样,卖得不好,就可以这么说:我们与畅销楼盘的产品一样,那么卖得不好,不是因为产品问题。而是其他问题。比如价格。

我看到了这种心理活动后,又说了另外一句话:如果产品不与对手不同,那么就只能在价格上制造不同。比如,便宜1000元/㎡。

都在说尊重“市场”,那么,我在此提个小问题:什么是市场?请一句话说明白,否则,我们怎么尊重它。

文源:吴昊@观念研究院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推广/抖音推广/百度系推广/知乎推广:关键词排名,创意短视频,笔记种草,代写代发等;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30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05-10 13:43
下一篇 2020-05-10 14:07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