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今年1至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迎来“爆发式增长”。
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大量普及,产销量逐年上涨,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在8年左右。据业内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预计2022年,我国将有42万吨动力电池需要回收;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升至约78万吨。目前,退役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和再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黑作坊”隐患多多
每辆新能源汽车上一般装载的是一个完整的锂电池包。回收后的电池包既可以拆解成模组或电芯,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等产品,也可以将多个完整的电池包并在一起,为风、光电等场景储能,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鱼龙混杂。全国多地存在部分个人、小作坊回收处理电池的情况,他们大多没有专业的电池分解设备,有些甚至对电池直接进行破碎;还有部分退役之后的动力电池流入“黑作坊”制成小型充电宝,或者简单加工冒充新电池;更有甚者用土办法提取贵金属,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
规范回收的关键是溯源管理、梯次利用
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引起广泛重视。早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已启动,各地统一的溯源监管平台也在建立并接入国家平台,以实现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202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具体到管理执行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公布过27家符合行业规范的企业白名单,要求对电池编码、建立统一的溯源管理平台,并要求车企和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在全国建设1万多个回收网点。即便如此,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期待更细更严的行业规范尽早出台
记者走访多家回收网点看到,电池货架满满当当。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2020年的回收总量超过2019年的三倍,而今年的回收量预计会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倍以上。
由于各电池生产厂家为了保护各自的关键技术信息,对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设置了读取权限,企业回收后,只能再一个个重新检测电池的寿命和健康情况,成本和难度都有所增加。而且,电池极结构各异,回收的电池包只能靠工人手工拆解,也增加了成本。
对于动力电池回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动力电池量的增长,电池的基本规格应尽可能统一,为储存、拆解及安全性等多环节带来收益;而回收利用规模化和自动化也很重要。
此外,更加完善的行业规范也应尽早出台。目前的27家企业白名单仅代表行业规范,并非绝对的准入门槛。其他经营范围相符且环评、安全合规的企业,现阶段也能开展回收业务。这样的企业每年经手的电池量也不小。一家电池回收再利用厂的负责人坦言,目前的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中有些内容不属于强制性要求,他们在生产细节上也感到困惑,希望有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规范。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在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的起草审查工作。未来正式出台后,行业规范也有望变得更细更严。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 / 淘宝逛逛 / 抖音 / 百度系 / 知乎 / 微博/大众点评 等 全网各平台推广;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