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唐涯):2021,楼市、股市、物价的变化逻辑是什么|笔记侠

  • 内容来源:2021年7月7日,北京得到学习中心第41期《得到·启发俱乐部》。
  • 分享嘉宾:香帅(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著有《香帅财富报告》《香帅金融学讲义》《钱从哪里来》等畅销书。
  • 注:内容经得到App转载授权发布,略有删改。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影响财富的3个变量是什么?
  • 比特币、股市、基金、房地产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一、影响财富的三个变量

今年3-4月,我在外面调研了整整两个月,跑了很多地方,也接触了特别多的企业,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

典型的是地域上的冲突。还有来自世代交替的冲突。

尤其在南方的时候,我们看基金,看创业公司,看大公司,发现80后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不是消费的中流砥柱,是思想意识上的中流砥柱。

当时我给了一个词,我说80后成为社会主要思想体系的构成。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从原来60后70后的国家集体的视角转变为一个民族个人的视角。这会对我们未来的教育、人的消费、信念、文艺作品产生很深的影响。

还有看民营企业,看国有大基金,感受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中间的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又很微妙的张力。

我越来越意识到今天的社会、中国、时代是一个复杂体系。

那天看到一句话:你相信的太多,因为你知道的太少。

我们在这么一个复杂体系下,特别容易做价值判断。但其实,环境越是复杂,我们越要避免这种简单的两分法。

否则很容易变成“草履虫”一样的单细胞动物,可能不太适合这个复杂系统。

5月份,我突然发现社会上出现两个词叫“内卷”、“躺平”,一下子蔓延开了。

那几天,我天天刷B站,感受到两种情绪向我冲击过来,一个叫星辰大海,另一个叫内卷躺平。

凡是涉及到宏观的大词,国家、民族、大义、全球,都是一片红彤彤的颜色,大家眼里都有星辰大海,都非常自信。

但是只要讲到职业发展、求职、买房、养老、理财这些很具体的事情,立马就内卷、躺平了。

这是个很大的悖论。国家欣欣向荣,为啥你要躺平?年轻人都躺平了,国家民族怎么雄起?

不仅仅年轻人这样,我们学者也有类似纠结。

举个例子,民办教育。

大家都知道,今年教育部出台了很多措施,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监管。

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没有问题,不能让资本裹胁教育培训行业,医疗行业也是这样。

因为一旦涉及生命、尊严、社会流动性,一定要遵循公平原则,要有社会托底。

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二线城市的一所名校,择校费一下子从13万跳到了40万。

这27万块钱是什么?就是经济学讲的市场摩擦成本。如果你降低有效供给或者增加市场摩擦,结果就是价格上去。

现在很容易出现两种声音:要么支持,绝不能让资本裹胁教育,一定要维护社会公正;要么反对,认为不让民营资本办教育是错的。

我站在中间,也感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平台监管问题都是这样。

是不是只有学者这样?也不是,企业家也纠结。

我去宁波调研,企业家聊到大问题、行业前景,都特别高兴,说:现在增长机会都在国内,国外的发展机会没有那么好。

但是自己拿重金下注投资的时候又不敢,说不知道投资回报率是多少,现在这种社会的情况变化这么快,感觉不确定性很大。全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很纠结的问题。

2021年的这六个月,我们所经历的就是一个复杂的、纠结的中国,一个动荡的、拧巴的世界。

这种复杂而纠结来自哪里?来自很多结构性变化。

在《香帅中国财富报告》中:我将2020年到2021年定义为“后新冠时代”,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全球主题向左。

向右是追求效率,向左是追求公平。2020年到2021年这个关头,全球的主题在往公平这个方向转。

第二个关键词,自由主义带来的平稳的增长期过去了。

现在全球经济进入了大峡谷期,不是没有路,只是这个路可能水流湍急,中间有很多险阻,你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世界由单极转向多极博弈的战国时代。

2021年复杂纠结的中国和动荡拧巴的世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变化来的,是“后新冠时代”的一个注脚。

既然这么多的不确定性,这么多的纠结,你得找出一个解决方案来,不能光坐在这儿。

回到我们自己的专业,表现在财富这个赛道上,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上,这个注脚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

我归结了一下,从今年上半年前六个月来看,大概就是三个词:通胀、数字资产、中国房产。

“通胀”对年轻人来讲是个新词。过去十年全球面临的是通缩环境,所有央行都在治理通缩,没有人关心通胀。

“数字资产”原来大家觉得跟现实资产相比,数字资产不是相等的概念,现在正好在融合期。

“中国房产”已经被大家提得很多了,但是今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三个变量会跟未来几年的财富息息相关,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二、普通人为什么要关心通胀?

首先看一下通胀。

通货膨胀,通货就是钱,钱膨胀了、不抵用了,肉眼可见的就是“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上涨”。

我们做过一个小调查。普通人关心通胀吗?

你看财经报道天天报道通胀,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关心通胀,不就是三瓜俩枣吗,通胀就是猪肉涨价。

但是实际上,通胀是现代社会特别关键的词。

你买房吗?买股票吗?买债券吗?你办过企业吗?甚至你领工资吗?只要这里边沾上一个边,通胀就跟你有关系。

今年做企业的人或者在企业里搞成本核算的人应该特别有感触,尤其是制造业行业,尤其是上游一点的行业,成本上升太快了。这就是通胀。

原材料涨价了,物价上涨了,不是工资特别高的人也会很敏感,会催着老板加工资。通胀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更重要的反映在资本市场上。

通胀跟人民生活水平有关,跟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关。

一般的情况下,通胀高了是经济过热的表现,所以就要踩踩刹车,要控制经济过热,不要让它过头、形成泡沫。

如果通胀特别低,去年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从1.51一度降到0.9、0.8、0.5的时候,这就是通缩,经济太冷了,都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过去十年全球政府都在对抗这件事情,通胀怎么想办法也上不来。通缩怎么办,咱们得把货币的闸门打开一点,放一点水出来,钱多了以后,钱的价格就会下来,利率会下降。一般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这样的。

利率下来以后,从个人的角度看,钱存银行没有意义了,还不如买点东西刺激消费或者去投资。

企业也是这样,利率下来了,赶紧多投点资。消费投资上去了,刺激着整个经济往上走,过去几十年全球的货币政策都是这么走的。

还有一块是金融资本市场,利率下来了,最敏感的是股市和债市。

债券就是利率的一个函数。利率往下走意味着债券价格往上走。

这两天利率下行,6月份以来大家意识到今年的经济不太好,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出来,债券天天在大涨,股票也是一样。整体来看,利率往下走了,股市整个估值就上来。

现在是高分化高波动的时代,利率的水平本来已经很低了,利率的微小变化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很大波动,一点点风吹草动资本市场就惊涛骇浪。

通胀会直接影响到股票的波动、债券的波动、黄金的波动、衍生品的波动等所有金融资产的波动。

更不要说房贷利率,哪怕只波动一点点,0.5个百分点乘以几百万,你们算算看,每个月月供都是挺大的一笔钱。

通胀对每个人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资本市场看央妈,央妈盯着通胀,所以通胀变得非常要紧了。美国大家都确定了会有通胀,中国会不会有通胀?

分两边说,全球过去都是通缩的局面。怎么一场疫情过去就变成通胀了呢?大家特别直观地觉得,不就放了水吗。前些年也放水,怎么没放出这样的通胀出来呢?

这事儿就得回到耶伦。

这半年来,耶伦总是作为关键人物出现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但是她的位置特别奇怪。

理论上美国货币市场应该被谁控制着?美联储主席。

耶伦是美联储主席吗?

不是,是前任美联储主席,她现在的职位叫美国财政部部长。

这件事特别怪,因为美国一直坚定地信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独立。货币政策应该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来主导,怎么老让耶伦出来呢?

所以,为什么今年美国的货币市场,当然影响到全球货币市场,耶伦的存在感比鲍威尔强这么多?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很多得到同学估计都听过,叫做现代货币理论(MMT)。说白了就是超常规的财政刺激再加上量化宽松。

原来美国放水是不搞财政刺激这块的,货币宽松就行了,至于你怎么花我不管,利率都下到0了,你还不赶紧投资,还不赶紧消费吗,都没成本的事,赶紧多借点钱啊,把经济搞上去。

但这个方法也有可能不奏效。在中国搞量化宽松就可能不奏效,咱们爱存钱。

去年应对疫情的时候,美国政府也发现,货币政策发了这么多,但是刺激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好,钱会往资金收益率最高的地方走。

往哪里走?苹果、亚马逊的股票。老百姓、低收入阶层是没有拿到这个份额的。放不放水会影响贝索斯消费吗?不会,巴菲特、比尔·盖茨都不会。

美国政府发现消费分为两块,一部分叫个人消费,另一部分叫政府消费。政府消费又分两块,第一块搞基础设施建设,另一部分直接搞财政补贴。是不是耳熟?这不就是中国模式么?

美国政府意识到,通过货币政策这条线慢慢去刺激经济太难了,你看中国多好,一个高铁修下去,比多少货币政策都管事,所以开始加上超常规的财政刺激。

这一次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再独立,而是彻底的财政化。

它是两条路,一方面修基建,搞各种法案。另一方面天天给大家发钱,发了多少钱呢?除了花掉的,现在美国居民的储蓄有3.34万亿美金。这个钱估计还得花出去,因为美国人储蓄率平均7%左右。

这个就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现代货币理论。这个人是前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老师,叫Stan Fischer,他是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说现代货币理论,既不现代,也不货币,还不理论。他说的有道理。

首先,它现代吗?一点也不现代,咱们中国人用了多少年了,真的是拾人牙慧。再往前推,其实古罗马时代政府搞基础设施建设,发补贴,就有过这种事了,一点也不现代。

为什么不货币?因为它是纯财政,它哪里货币了。

也不理论,它确实没有什么理论的基础,就是现实的经验总结。

在美国,现代货币理论是被主流经济学界(弗里德曼等人)鄙视的。

耶伦是美国主流学界的人,她是耶鲁大学的教授,这个人特别牛的地方在哪儿?

尽管你主流的学界非常反对这件事情,但是我意识到在应对紧急情况的时候有效,不管是白猫,是主流货币理论,还是黑猫,非主流的,只要能刺激经济的就是好猫。

我感觉耶伦真的是毫不犹豫地扑到了MMT上面,带来整个美国货币政策大转向。

现在事后,你很难讲美国疫情期间的经济政策是失败的,毕竟它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复苏。

估计耶伦自己都没有想到财政刺激这一招在美国这么好使。好使到什么程度呢?不但一把就摆脱了通缩,反而搞出通胀来了。

这个通胀主要是几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耶伦效应。货币财政化政策,民众不上班手里也有钱,敢花,需求上来了。

还有供给效应。大家都知道,疫情对美国的影响很大,供给侧恢复得很慢,尤其大宗商品供给恢复得更慢。

但需求恢复得快,你发了额外的钱还产生了额外需求,所以价格就上来了。还有一个是基期效应,因为去年数字太低,今年数字当然会高。

香帅(唐涯):2021,楼市、股市、物价的变化逻辑是什么|笔记侠

就像我们,大家都在说,今年的经济增速会过8%,但你不能看着这个8%就心花怒放。考虑到基期效应,没有那么激动人心。明年不刺激,可能往下行。

回到美国,美国一下子通胀数据就往上走了。

一开始是温和通胀,2%左右。到4、5月份的时候,爬到5、6%,有点过警戒线了。当时全球都在交易通胀预期。这个事不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因为政策是人制定的,而且是人来执行。作为美国的技术官僚,你的政策制定是要跟国会汇报的,你要拿出根据来,不能想当然。

根据是什么?

数据。当你站在执政者的位置上想一想,面对一个5、6%的通胀数据,是不是得做出反应?

现在来看,6月份基本上局势已经比较明朗了。

大家最关心的,这件事情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一个影响,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得太快,中国是最大的大宗商品的消耗国,导致输入性通胀。

中国那时候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经到6%和7%了,但这跟消费端的CPI中间有一个差距。央行的政策主要看CPI。

当时很多人争论的焦点是PPI能不能传导到CPI?我们的回答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

刚才咱们分析美国通胀,看了三个效应:第一个基期效应,第二个供给效应,第三个叫货币财政化的耶伦效应,咱们就看这三个。

第一个基期效应咱们有吗?

有,但是远远没有美国厉害。因为人家下挫得快,恢复得也快,我们没有那么厉害。

第二个供给效应我们有没有?

我们去年的时候有一点点,但是供给恢复得快,到今年的时候,就没有哪个地方的生产受到限制了,不但没有,而且我们好多厂的产能还扩大了。

第三个耶伦效应,去年我们量化宽松放了一点点,做得非常温和。

影响通胀的三个效应一个都没有。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已经早就转了向,根本不是在防通胀,中国的经济早就是易冷难热,就跟我们的牛短熊长一样。

而且我们消费没有起来。真正的消费起来,一定是穿杂牌的变成穿ZARA,穿40块钱一件衣服的变成穿400块钱,原来农家乐旅游的现在要到大理丽江去旅游、要出国去旅游。

一定是大面积的中产崛起,或者说中低收入阶层财富收入的跃迁。上层前10%的人的收入上涨,不会对全社会的消费造成很大的影响。

前一阵子我跟高博聊天,他一直在追踪一个数据,就是低端劳动力市场。

比如农民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服务业,这是容纳低端劳动力就业的最大市场,有一个劳动力的价格指数,直到现在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这说明什么?疫情即使恢复,分配也不是均衡的。这就再证明了,中低人群的收入不起来,消费起不来。

当然需求也可以是搞基建、政府花钱。但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发文,严控地方债务。

我们很多生活在二线、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同学都有这种感受,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会非常大。所以,财政的空间非常有限。

还有其他的需求吗?制造业投资不是挺好的吗?就前几个月好,因为主要还是外需拉动的,我们国家疫情控制好,生产能力恢复得好,但是没有在内需上太大地拉动。外需慢慢会回去的。

制造业投资去年好的是上游几个企业,其实都是应该去产能的企业。所以,最近钢铁又开始全国限产了。

需求可以看两个指标。车的销量是消费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6月份乘用车整整下滑了6个点。

更厉害的是挖掘机,挖掘机是基建的一个领先指标,挖掘机6月份的指标下降了21.9%。所以,国债一定要大涨。

资本市场看央妈,央妈盯通胀。

回答大家很关心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有没有通胀,甚至滞胀的危险?

有胀的危险吗?

刚才我都讲过了,暂时来看没有,我们主要面临的是冷,而不是胀。

滞呢,有一点点担心,就是总需求不足。

刚才我说了,宏观政策无非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中国会不会通胀,会不会滞胀?会不会胀?它是个IF⋯⋯THEN的问题。

去年我们的增长是在CPI只有0.1%的情况下达到的,2019年的6%是连CPI没有达到2%的情况下达到的。

倒推回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政策合理的话,潜在的经济增速还有希望到6%左右,或者再下一点点5%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说还有空间。问题的关键是货币不能收的太紧。什么意思呢?

现在中国的投资消费处于一个很微妙的阶段,如果松一点,我就多花一点,紧一点,我就往后收一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

所以我说它是一个If⋯⋯Then的问题。

短期内基本上取决于宏观政策是不是得当。长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下次找个时间再来说,跟今年这半年的财富暂时没有太大关系,咱们就把它往后挪。

下半年怎么样?大概率2021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水平。

对于股票和债市来说,都是相对利好的消息。有没有波动的风险呢?有一个风险,因为央妈盯通胀。

中国的通胀数据是跟着猪周期走,猪肉的价格会对通胀数据产生非常非常大的影响。

前一阵子,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货币要紧,因为3月份的时候大伙儿都吃不起猪肉了。现在猪肉便宜得不象话了,差不多历史最低价了。

但是,这个差不多可能也是今年猪肉的最低价了。我也特地请教了农业专家,真的有点靠天吃饭,猪的价格主要跟出栏量相关,这个事会受到非洲猪瘟很大的影响,而非洲猪瘟说白了靠天。

比如今年南方的雨季会对猪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一般猪瘟的传播是猪的足底踩着土蔓延开的,如果持续大雨,猪瘟的散播就会速度慢很多很多。

有时候我在想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的是很有意思,你从来没想到南方的一场大雨跟你吃的猪肉密切相关,然后你的猪肉会影响到通胀,通胀会影响到央妈。最后我就说,原来资本市场最后就是靠天。

今年下半年大伙儿如果做宏观策略的话,比如说择时,就不能说香帅老师说的今年下半年股债双牛。

股债双牛是比较温和的牛,不是特别雄壮的西班牙斗牛。

而且这个牛在路上可能还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通胀的数据真的不是人能够预测的,是天在预测的,所以你可以盯,但你要相信市场反应特别敏锐。

因为雨季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你的学习速度比市场学习速度快的话就能够挣钱。

可能很多人也关心人民币汇率,因为人民币汇率本质上是什么呢?是信心。

货币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你有没有武力,另外一个主要是经济增长。你的经济好,你的整个货币就会上去。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人民币大概在6.46左右,回到今年年初看,当时我们做的判断是什么呢?觉得今年货币往哪边走都有可能。

确实是这样,年初人民币升值,现在贬了一点点,现在大家特别担心,既然你的经济情况不好,人民币会不会大幅贬值?中国经济不好,其他经济体会不会好?

我们第一部分说绝对的情况。

第二部分,如果谈到汇率看相对情况,跟美国的情况比。美国现在的经济复苏是相对比较强劲的,它大概处在我们2020年11月份大反弹的阶段,再加上疫苗的接种。

本来我们人民币的强势应该结束了的,结果又被德尔塔毒株往后拖了一点。除非之后,比如秋冬又出现病毒,或者这个病毒又冒出什么新的变异,导致全球封国封城,否则,人民币面临一点贬值压力,但是大概也不会很大。

如果又出了新的病毒的变异,导致全球其他国家供给一下子滑下去了,邮路、物流又封锁了呢?人民币汇率会保持比较强劲。

还是我的那句话,很多事得看天,不看人。下半年看不太出来,目前看,贬的概率大一点点,但不会有大幅的贬值空间,7%就是大幅了。

同样,人民币汇率往回走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如果你想通过汇率来套利有点困难。

第一,中间波动大,还有手续费,交易费用,这个波幅不足以让你套利。

但会有一点起势,今年可能对外贸企业是比较利好的,今年利润会比较好,抓紧多出一点货吧。

因为年初的时候,大家有升值预期,我几个做外贸的朋友,当时让他们定价格定在6.1、6.2,他们说6.1定不下来,会把别人压得利润太低,我就让定在6.2到6.3,如果是6.2、6.3的成本核定,今年大概率利润会在汇率上挣一块。

三、全球投资底层逻辑在怎么变?

刚才说到通胀问题,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大概率是利率有温和下行的趋势,但这个趋势对股市债市形成一定的利好。

接下来一个问题说到股市表现,股市是一个很虚构的概念。

今年上半年股市表现不好,上证沪深300跌了0.8%,教育行业跌了快30%,房地产行业跌了百分之十几,金融大概都是-3、-4。

但是创业板和科创板大概都在12%左右,有一些行业很好,比如医疗行业涨了差不多12%,煤炭行业涨了18%。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说是牛的话,是普牛还是结构牛?

很明显,还是结构牛。

为什么会是结构牛呢?这里面就跟全球投资大逻辑的转变有很强关系。我们用美国的例子来看看。

今年有一个风云人物,木头姐,她的基金特别热,有好多种标题,叫做女版巴菲特。

你看木头姐的持仓全都是云通讯、云计算、基因编辑、新能源车、流媒体,都跟数字行业密切相连,她把它叫颠覆式创新。

她有好多个基金,名叫方舟,来自诺亚方舟,寓意我们要乘上新世纪数字时代的诺亚方舟。木头姐这两年特别火,基本保持100%多的涨幅,远远超过纳斯达克、道琼斯指数。

还有一个叫做BG,Baillie Gifford & Co,他更像巴菲特,只不过他们的赛道不一样。

BG是一家英格兰基金,是最早投马斯克特斯拉的,他陪跑了特斯拉七年,从它最小的时候开始。

他们的投资风格是他不投五年以下的,如果我只持有你五年以下我就不持有你,一旦持有就重仓。

木头姐的赛道和BG的投资风格一样,就是颠覆式创新,数字时代、数字企业、数字未来、数字医疗、数字媒体,就是数字资产。

BG跟她差不太多,他们的PORTFOLIO(投资组合)很接近,他对高风险规避较大,会投腾讯、阿里这种现金流比较好、护城河比较高的数字企业。

这个时候回来看巴菲特跑输指数已经十年,2010年开始老巴就跑输标普500,标普500是跑输纳斯达克的。

我们在去年财富报告第八讲里重点讲过银行这样的金融企业还能投吗,长期看是下行赛道,我们讲了很多逻辑,低增长高债务,不确定性提高,坏账率很高。

巴菲特的持仓是苹果一支,四个传统金融股,其余的是卡夫、可口可乐。卡夫、可口可乐不是不好的企业,而是不再是爆发性企业。

美国中产崛起消费的红利时代渐渐过去,老巴是金融消费资本主义,过去十年这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从巴菲特到木头姐、BG的投资逻辑,从美国金融消费资本主义到美国数字科技资本主义,从金融消费资本到数字科技资本,这个事情不是美国逻辑,而是全球财富的方向和趋势。

今天有一个话题是狗狗币、比特币还能买吗?

数字资本和数字资产是全球方向和趋势,2020年比特币7千美元,今年涨到了接近6万5千美元,现在已经被打得一塌糊涂了,大概在3万5千美元左右徘徊。

我们城邦里讨论特别热烈的狗狗币两个月内从0.0047美元涨到了0.68美元,涨了150倍,现在跌到0.23美元也有50倍,这完全吻合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大涨的两个底层逻辑。

第一个逻辑叫短期逻辑,第二个逻辑叫长期逻辑。

第一个明显是钱多,资金出来了得有足够大的蓄水池,只有美国国债、中国国债这样的蓄水池才接得住这样的水。

比特币有无限的拓展性,反正没有什么上限,这个池子得变得很宽,量宽的效应。

既然我们都知道量宽已经持续宽松,会有羊群效应,聪明的钱跟着泡沫走,这两个会互相加强。

比特币有一个长期逻辑,我把它叫做叙事逻辑、灰色经济逻辑、仙子效应。

叙事逻辑,可以看我们《财富报告》的第12讲,货币的价值来自共同信念,共同信念越普适、越强、越稳固,价值就越高越稳固。

美国的信念通过叙事产生,我们课里讲的逻辑是比特币为什么大涨,大家当年对现行货币体系特别不满意,要自由要民主,你们是集中式的,咱们是分布式的,我要对抗你们,这是自由的、隐秘的、隐私的货币。

这个叙事通过一个社交媒体病毒式的传播,迅速凝聚了共识,这是它的叙事逻辑,所以每次国际主权信用货币受到挑战的时候比特币就大涨,新冠疫情、美国的量宽都大涨,这是叙事逻辑。

灰色经济逻辑,这是我今年想透的事,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灰色经济的存在。

原来灰色经济是顽固存在于世界,但一旦主权货币往前推进它的数字货币体系,数字货币连一点藏匿的空间都没有,都透明了,但这是反人性的。

在恶没消灭之前,灰色经济一定存在,它得有藏身之处和通用货币。我们都知道了数字货币是未来,但它们是未来数字时代里灰色经济的一个通用货币。

仙子效应是货币学里很常用的理论,我们愿意接受货币是因为你愿意接受货币,你愿意接受货币是因为他愿意接受货币,你相信你左边的人会接受货币,最后总会归到一个源头,最后这个共识的源头就是主权货币的源头,这就叫仙子效应。

这个咒语归到源头,对于主权货币,我们都相信国家会接受这种货币作为税收,你可以用它来交税,来偿还债务。

数字货币也有仙子效应背后的源头,但很抽象,是我们都相信数字货币是未来。

这两个共识中间的差异是前者具象,美国会接受美元作为税收,但不会接受人民币,中国也不会接受美元作为税收,这是很具象、确切的。

但是在这个共识里面,我们只知道数字货币是未来,但是不知道谁是未来的王者,这个共识是脆弱的。

这些就是数字货币非常底层的逻辑,它有存在的道理,很清晰地问你能不能投的问题,我下面给简单粗暴的结论。

第一条,数字货币是未来,不意味着比特币是未来,当然也不意味着以特币、莱特币、狗狗币是未来

狗狗币是笑话下的产物,它的算法有很多漏洞,这意味着数字货币的未来已来,但是这个未来是一个未知的未来。

跟前面木头姐的做法很像,我们不是在投现在,我们是在赌未来。这两个词差异很大,没有对错,一个是赌未来,一个是投现在,数字货币、现在、未来,谁会胜出来?

当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愿景,数字货币就是未来,新能源车是未来,但是未来的具体标的非常模糊。

你知道新能源车谁能跑出来吗,当然现在特斯拉有头部效应,数字货币比特币有头部效应,当我们面临清晰的未来远景而模糊的具体标象时,人类有限的注意力会放在头部上面。

我买新能源车就去赌特斯拉,是很理性的做法,投数字货币你投的是注不是资,这件事情要非常清晰。

总结刚才说到的那几个逻辑叙事,现在社交媒体叙事这么快,共识才会产生得这么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社交媒体让共识凝聚得快,同时也会让叙事这个信念崩塌得快,马斯克两条推特就把比特币两天之内打掉14%。

还有灰色经济,任何政府都不允许一个强大的灰色经济体的存在,千万不要低估监管的压力。这种叙事的脆弱性、灰色经济跟政府中间的对抗会使得仙子效应非常脆弱。

交易数字货币有些基本原则,因为你下的是注,要有愿赌服输的心态。

第二要把它当做消费,我也想买点比特币,可能很富也可能就是一串数字,要有这种消费的心态。

第三,它是个高风险的资产配置,所以要小比例,全部投入不行。

另外就是一些风险提示:量宽要退出、数字货币是中美协作中的最大抓手、社交媒体时代快速的信念会形成也会崩塌,还有灰色经济的“非标性”。

四、中国房地产处在什么转折点?

说到这里时间又变得很紧张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今年的房地产确实面临着拐点,潘石屹和恒大的各种新闻债务问题出来都预示着,这事已经酝酿很长时间了。

2019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PE非常低,包括万科这样优秀企业的PE都很低,大家对它的预期不看好。

很多房地产行业人士会问我意味着什么,其实不意味着行业没机会,这么大一个国家总要有房地产,原来的逻辑都没有变。

但是今年的房地产行业特别像2014年、2015年的制造业行业出清的阶段,大部分会死掉,剩下的就消费、就升级,而且头部效应会越来越强。

房地产行业下行绝对不等于房价下行。

多人问房产税为什么推出,房产税、学区房,所有配套政策的底牌只有一个叫做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绝对不等于消灭财富。

2021年前六个月作为后2020时代的注脚,我们看到了很多变化,尤其在财富赛道上,短期的变化是全球通胀影响了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发生猛然转变。

我们会发现最重要的是资产的概念变了,我们一直在说数字经济,但是资本市场还是在巴菲特这个时代。

2021年这个时代变了,后巴菲特的数字资产时代到来了。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变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在财富版图上大家还能够听到一些词,北方整体下行趋势也已经很长时间了,并不是今年发生的,只是今年七普发布数据,我把它叫孔雀东南飞

清华的老师做了一篇文章特别有意思,他把全国的A股市场,包括南方公司和北方公司做成一个动态组合,买卖这两个组合,1995年开始算起,1995年到2005年这两根线差不多都上涨了,2010年以后开始分化。

这两年愈加明显,南方组合的收益远远跑赢了北方组合,再看市盈率、规模、净值全部都是这样岔开的。

更有意思的包括财富管理,我回国那年嘉实和华夏是两大头部基金,排名第一第二,都是北方基金,都在北京。

现在是易方达、广发、汇添富,远远拉开距离,更不要说资产管理规模和经营绩效,这是财富版图上非常显著的变化。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财富观念和态度的变化。最近关于王思聪的热搜新闻里,整个社会舆论从国民老公到舔狗的变化,和我在B站上的感受很像。

我看了六神磊磊的一篇文章,今年的瓜田不一样了。我突然意识到中国有几个阶段,以小时代为第一个标志,第二个是王思聪。

小时代开启了慕强的时代,国民老公、“富二代”不再是耻辱,就想有个好爸爸,大家都在网上叫“富二代”老公,追着马云老师叫爸爸,马化腾是哥哥。大家都很追求财富,不嫉妒不恨,追赶模仿,即使在梦里也行。

原来都是往上行的道路,大家觉得有机会,现在经济下来了,数字时代就是头部时代,但是头部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个清华北大的硕士生好不容易进了头部大基金,端茶送水买外卖打印复印,在那个地方就是岗位有限,大家素质高,房价也越来越高,原来一个亿的目标,现在一千万都没戏,最后内卷躺平。

像王思聪这样的人在网上的形象就会突然变掉,原来你是我追赶和羡慕的目标,追不上也可以羡慕,现在你非我族类,这个心态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内卷躺平,对财富的态度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届年轻人对资本的心理抵触情绪是最大的一届,你们看B站很火的UP主林超,做得非常好,我不断深思是不是真的变了,是不是还有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被挖掘出来。

这种情绪在刘擎老师的一段话里被升华,他很深刻地反思、反对996,“人不是只有效率,不只是能够当做成本收益计算的符码。这些都一开始作为空洞的口号——这是我们人类叫做理想的东西。

这句话出来以后一下子把所有要求躺平对资本抵触的情绪升华到了很高的很形而上的境界,所有的年轻人都热泪盈眶,很多怀疑质疑在这里得到救赎——第二天早上又打开闹钟,继续卷。

所以我老是在说,没有躺平,我们心里有这么一个状态,就是心里住着刘擎存着这种理想主义,和温和地跟世界相处的理想主义,但是身上附着着一个傅首尔,仍然要去逆袭。

有没有逆袭的?

我看到了很多,不说宏观的大词,举两个小例子,一个是上海旧社区改造的例子,工人新村的老社区原来住过100万产业工人,现在已经极其破旧肮脏,最大的房子50多平方米,70年代的老工房。

今年有一个意大利的设计师带着同济的团队进行了社区改造,大家原来觉得给你们修修房子,修好就行了,他不是,他把年轻人的社区带进去了,做了一个同济大学的实验场,各式各样的年轻人涌进了那个社区。

这个地方最温暖的是什么?这个地方变漂亮了,涌进了很多网红。

往社区里增加一个超市、一个送水站,并没有增加那么多幸福感,但是这种老社区让青春的阳光照射进来,让年轻人回归,这些老人的孙子回来了,哪怕坐在这里看一看,就是莫大的幸福。所以,我们人生中还有很多这样微弱的高光时刻。

还有一个是我的学生的亲身经历,他因为家庭事务找律师,发现在青海玉树一个18线的小县城里,碰到的律师无比专业,甚至比北京、上海的都要专业。

后来我们想想为什么?

因为在大城市里,律所是一个流水线作业,大律师只在流水线的最后末端,而小城市接的家庭琐碎的小单很多,所以日复一日收费也很高,成都的收费是北京的1.5倍,而玉树是成都的1.5倍。

你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微弱的高光时刻,我们的路途可能会有很多灰暗,但是社会需要灯塔,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够不要去看着,而去做那个灯塔。

我想把纪弦的一首诗最后送给大家,“忍受着一切风的吹袭,和一切雨的淋打,赤着双足,艰辛地迈步,在一条以无数针尖密密排成的,到圣地去的道途上,我是一个,虔敬的独行者。

但是我相信,我们是虔诚但绝不孤独的行者。谢谢!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 / 淘宝逛逛 / 抖音 / 百度系 / 知乎 / 微博/大众点评 等 全网各平台推广;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2907.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07-11 22:10
下一篇 2021-07-11 22:26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