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滴滴事件掀起轩然大波。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启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4日监管部门通知下架滴滴App,指出该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10日监管部门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监管部门申报网络安全审查。以下是美国付费阅读媒体The Information针对此事的观点,我觉得角度独特,特别摘录给大家:
首先,核心观点如下:
这件事,并不代表中国方面有不希望美国人投资中国科技巨头的迹象,并且最终,这件事可能也不会像某些人想的那样影响深远。
这里的逻辑是,The Information认为:
中国的监管行为实际上并非从滴滴开始,而是这些年来,一直在渗透。包括近年来的一次监管高潮:去年,瑞幸咖啡被发现存在大规模的会计欺诈。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找来了一些历史资料,我们先来做必要的历史回顾:
去年的5月19日晚,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5月15日收到纳斯达克决定将其公司股票退市的通知。
去年的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退市。
换句话说:这个成立19个月便火速上市,两年多时间门店数量就超过星巴克的小蓝杯,上市13个月就退市了。风光了410天的瑞幸咖啡由此创下从最快上市到最快退市的“传奇”。
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手中的互联网券商App里还有瑞幸咖啡的股票呢?
这是因为:
退市,只代表瑞幸咖啡的股票不能在纳斯达克交易,但是公司在退市之后,仍然可以选择到场外交易市场交易,也就是美股市场上的OTC(场外交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OTC并不是一个证券交易所。
实际上,OTC的门槛极低,OTC上的大部分公司不符合如纽交所等美国交易机构的基本上市要求,也没有定期披露公司信息的责任和提交经过会计事务所审核过的财务报告的义务,所以对于投资者,风险较大。
回到正文,也就是说,The Information认为:
第一,瑞幸事件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并引发了美国当局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更严格审查的呼吁。
第二,事实上,正是这一事件引发了清算,因为瑞幸事件暴露出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
中国的监管机构,实际上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处理类似瑞幸高管犯下的欺诈行为。
(如瑞幸在国内受到的罚款原因包括:不正当竞争和误导公众,但不是证券欺诈等问题)。
而这是由于瑞幸咖啡的架构设计导致的:
因为瑞幸在美国向公众出售的股票,并非是瑞幸在中国的实际业务。相反,瑞幸在美国上市的是一家位于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而这家离岸公司,与瑞幸在中国的业务有合同关系。
后台的读者,很多都是资本精英,知道这段话指的就是:过去20年,在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中非常流行的 VIE 结构。
这种结构的目的在:
可以规避掉中国对于一些敏感行业,如互联网和媒体等的外资所有权的限制。但是这种结构,也是有副作用的。
那就是:会导致我们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无法对这些有VIE架构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管。
The Information还提到了一个数据:
2000年代后期,数百家中国公司通过反向并购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在有效接管美国空壳公司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避免首次公开募股的审查,还进行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欺诈交易,导致了数十起的诉讼。
The Information引用彭博社的报道称:
“这些欺诈行为,不会直接影响中国的投资者,因为大部分中国股民实际上无法投资美股(中国限制资本出境)。但类似事件,伤害了中国的利益。虽然中国限制外国投资,但中国需要外国投资者的资金和专业知识,例如红杉资本,这些有支持赢家的记录的投资者。”
“中国方面正在考虑赋予自己新的权力,来监管希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如果这些规定得以实施(指任何收集100万或更多用户个人信息的公司必须获得北京的批准才能在海外上市),那么想用VIE结构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就需要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换句话说,刚刚宣布的新政策,是中国扩大中国法律长臂的一种方式。
(因为VIE 架构不一定会消失,中国不太可能想切断有助于加速经济增长的外国投资资本的流动)
第二,就像滴滴和其他中概股公司在证券备案中所指出的那样:
投资者通常会忽视公司警告的风险,由VIE结构引发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即使这些新政策提高了“谁可以去海外上市“的门槛,但因为这些新政策消除了监管的不确定性,也可能让投资者和公司都受益。
换句话说,现在中国方面决心更好地控制这种流动性,并不一定是坏事。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 / 淘宝逛逛 / 抖音 / 百度系 / 知乎 / 微博/大众点评 等 全网各平台推广;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