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思考一个模糊的需求|石某人的杂谈日记

大概一周前,我发过一个关于如何思考模糊需求的脑图。

是在一个吃饱饭闲着没事做但是不想休息的中午,花了一个小时随便写的。

就是下面这个。

如何去思考一个模糊的需求

还挺多人问我这个脑图的逻辑什么。

因为我想的东西一般都是根据自己手上现有的业务想的,所以经常会导致别人看不懂。

而且当时想的也很浅,前几天正好有一个内部分享的机会,就想着把这个命题重新深度思考一遍,将其普世化。

接下来的内容都是与脑图有很大差别、经过重新思考后适用于大多数业务的同学。

读下去,你会有更多收获!!!

(温馨提示:阅读过程中,始终将自己的真实工作场景代入进去,这样会迸发很多工作灵感,不要光读不想!)

需求的分类

首先的首先,我们要明白日常接收到的需求分为哪几类,该如何去分类思考?

我将其需求分为「模糊」「量化」两种。

用某种工具去做一个活动、写一个关于国庆主题的文案等。这些都是属于有明确的执行动作,它们属于「量化需求」。它给你规定了操作范围,你只需要按照规定去做即可,是一个偏执行的动作。

而招生1000人、判断用户质量好坏等需求只有结果,没有具体执行动作的,它们属于「模糊需求」。需要你自己利用资源、经验去自主达成目标,是一个偏策略的动作。

二者之间的明确界限在于「是否有明确的执行动作」。换句话说,你的领导、同事在告诉你一个需求的同时,有没有明确告诉你该怎么做。

明确需求的背景

知道了有哪些需求种类后,我们就要对手上目前已有的需求进行思考。其中最先了解的应该是需求的背景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

可能你自己在接手后,确实不太了解为什么要做,那么就要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去了解。

内部(自驱力):例如KPI、OKR等,都可以去了解你为什么要做。

外部(推动力):通过你的leader、partner去了解。前者能够告诉你整个需求的宏观背景,你可以通过Leader去了解到整个产品线整体的目标规划。后者是通过了解不同岗位的需求去提高自己对大背景认知度。比如风控需求就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渠道的需求就是尽可能拓宽市场渠道规模。若你同时知道二者的背景后,就会潜意识地思考如何去平衡两者的关系。

总的来讲,之所以要了解需求的背景,原因就是在于提高对于需求的认知程度和风险意识。

明确需求的目的

了解背景后,就已经明确了自己能不能干这个事儿。假设能干,那么就到了这个环节:明确需求的目的。

这个事儿要干成什么样?

这里要插入一个概念: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也叫唯一关键指标,是产品现阶段最关键的指标。如果此指标变好说明公司此时的产品正在健康向上发展。有了北极星指标团队里的每个人做事情就有了判断的标准,知道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一切以北极星指标为核心,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细分指标。

如果你是管理岗,那么需求角度必须是宏观的,应该是一个下面团队整体需求的集合体,例如本月招生20000人就是你整体团队的北极星指标。

如果一个执行岗,宏观需求就会被拆分到个人的岗位上,比如业务侧就是招生更多的用户完成目标。数分岗虽然没有直接业绩指标,但他需要提供数据分析结论,辅助业务侧更好执行招生动作。大家的目的都是很明确的。

明确可利用资源

在明确了自己需求的背景和目的后,前期准备就剩下最后一步。

盘点自己手上有哪些资源足以支持自己完成需求。我将其总结为了四点。

「工作的经验」:如果一直从事类似岗位和行业的话,那么在行业没有大范围变动的情况下,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策略和想法。

「历史的结果」:自己以前做过类似的东西,当时效果好不好,策略是不是可以复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资源。

「高阶的指点」:如果这个事儿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参考,那么不妨去问问你的leader和资深的人,他们或许能够给出你一些特别的想法。

「科学的实验」:若上面三者都没有的情况下,就需要你通过一些科学的实验方法一步一步去探索结论,总结方法论。

激发可操作性思想

前面都是准备阶段,从这儿开始就是真正的执行阶段。

我制定哪些策略可以有效的利用手头资源最终能够帮助我完成目标!

上面的四个资源,前三者想必大家经常用到,就不多赘述了。我想讲的是最后一点 —— 科学实验。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策略有用的情况下,不妨做A/B Test来打开思路吧!

在各个维度的数据上开展控制变量法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线性结构方程实验」:找到一个与目的呈现线性方程的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实验」:找到那几个对目的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

「因子分析实验」:找到所有能够影响目的因素。

后台回复:科学实验,了解更多实验方法。

合理的分析得到答案

通过上述的实验方法, 得到了一些看起来比较不错的结果。

如何验证这些结果对与否呢?

要看这些数据所支持的最终策略是否有助于提升最初的目标。

现在需要你回头去看看,你的北极星指标是否有所提高?如果有,那么该策略是有效的;如果有,可能是策略制定错误,也可能是你所进行实验分析的因素和北极星指标并没有太大关系。

如何去思考一个模糊需求

有句话说得好,做完事儿不代表做好事儿。

你的策略是否能够被他人快速且高效地看懂;你的策略是否能够快速复用在其它产品逻辑上。

上面的两个问题是每一个进阶者必须思考的点。

前者需要的是代入感(同理心)。需要执行策略的人熟练掌握各种可视化的原理,例如数据表格。结果要让别人看得懂、看得清楚。

后者需要的是延展性,要基于整个市场环境来制定大策略。研发的世界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不要写死代码,否则后期维护会很困难。

策略也是一样。如果每次都要重新制定,会极大地提高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5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07-28 11:23
下一篇 2021-07-28 12:1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